• 30.50 KB
  • 2022-06-16 11:50:29 发布

管理寓言故事枯木有龙吟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管理寓言故事---枯木有龙吟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途中,他跟同学们追逐嬉戏,玩得激烈疯狂。一个不小心,从土堤上跌落,头部直撞堤基,晕了过去,不省人事。醒过来时,已经是夜里时分,他正躺在自己的床铺上。  第二天早晨,头还有些疼痛。他盘算着要不要去上学,又思及当天要考试,前一天晚上又没有复习,于是借故在家休息一天。第三天又想到功课没有做,仍以头痛当借口,请假在家。从此,每天早晨上学时间,就头痛头晕起来,无法上学。他就这样辍学在家,成为因病卧床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父亲为他的病更着急。有一天,他躺在病榻上,听着父亲和朋友闲聊。话题聊到孩子的伤病上,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毕生的积蓄,都因孩子的病而花光了!往后日子不晓得怎么过。”他躺在床上,竖起耳朵听着父亲的担忧和感叹,心中自言自语地说:“天啊!我已经把父亲逼得走投无路了!我不能再拖下去了!明天一定要去上学才行。”第二天一大早他坚持上学,但半途就倒了下来,被扶回了家。第三天一大早他仍坚持上学,勉强支持了一天。从此以后,他渐渐适应,也恢复了健康。  他就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作为一位医生,他专攻精神医学,是世界级的心理学大师。他回顾自己的经验时说:“当时,我已经有一点了解什么叫精神疾病了。”其实人生不怕错,只怕不改,不怕一时失察,只怕执迷不悟。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或待人接物,都有个观念作前导。你怎么想,就怎么做,接着就怎么感受。你的想法正是大脑前额叶,依你所搜集的资料推理分析而来。然而,由于你的数据可能错误或不完整,负面情绪可能干扰思考和决策,因此做了偏差的看法或抉择。 启示:及时转念,改正错误,是心智运作历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人如果找借口,从而逃避现实的挑战,或者规避应负的责任,就可能产生消极的意识,进而生病。唐朝的香严智闲禅师认为:及时转念,不让消极或错误的想法继续为害,就等于枯木逢春一样。有一次,弟子问他说:“什么是生活之道呢?”他说:“枯木里龙吟。”佛教中的“枯木龙吟”  佛教语。犹言在阒寂中能听到巨响。意谓绝灭一切妄念,达到不生不灭的大自在境地。《五灯会元·洞山价禅师法嗣·曹山本寂禅师》:“〔僧〕乃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遂示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  “枯木龙吟”是禅宗对本心显发妙用的生动象征。  僧问香严:“什么是禅法的真谛?”  香严说:“枯木里龙吟。”   见僧人不解,香严又补充一句:“髑髅里眼睛。”  “枯木里龙吟”象征灭绝一切妄想,至大死一番处,再苏生过来,而得大自在。“髑髅里眼睛”,同样象征死中得活。在禅宗看来,绝对的真理不是分别智所能掌握的。只有像髑髅那样,断除情识分别,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大死的人”才能够大活。灭除妄念,将相对的知识彻底抛弃,才能导致般若智慧的觉醒。修行到了枯木、髑髅的地步,即是妄念灭尽,与此同时,“髑髅无喜识,枯木有龙吟”的活泼生机才得以呈显。  ----------------------------------------  佛教徒称静坐参禅为枯禅。因其长坐不卧,呆若枯木,故又称枯木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