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05 KB
  • 2022-06-16 12:33:15 发布

DB1507∕T39-2020 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生产技术规程(呼伦贝尔市)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20B05DB1507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DB1507/T39—2020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cost-savingandefficiency-increasingproductionofpotatodripirrigationwitnwaterandfertilizerintegration2020-05-12发布2020-08-12实施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07/T39—2020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杰凤、王璐、张连云、包立达、任珂、蒋万波、李莉、常顺强。I DB1507/T39—2020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技术生产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灌溉设备、轮作选地和整地、种薯、播种、水肥管理、田间管理、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8133马铃薯种薯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DB15/T679-2014玉米中心支轴式喷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15/T684-2014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50485-2009、DB15/T684-2014、DB15/T679-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50485-2009、DB15/T684-2014、DB15/T679-201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滴灌dripirrigation利用滴头、滴灌管(带)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部分土壤的灌水方法。[GB/T50485-2009,定义2.1]。3.2水肥一体化fertigation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技术。它借助压力管道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液体肥,与灌溉水一起按比例定时、定量、均匀、准确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DB15/T684-2014,定义3.2]。1 DB1507/T39—20203.3田间持水量fieldcapacity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DB15/T679-2014,定义3.12]。3.4追肥topdressing作物生长期间为满足作物中后期营养需要而施用的肥料。[DB15/T679-2014,定义3.17]。4灌溉设备滴灌系统由首部、管道系统以及滴灌带组成。滴灌系统的设备规格和型号应根据生产实际进行选择。4.1首部首部包括引水、过滤和施肥设备等,应根据水源供水能力和要灌溉的地块面积来确定首部大小和组成。4.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根据水源供水能力、灌溉面积确定主管道、支管道的材质和型号。地面管道系统布设要充分考虑地形、种植方向、农机作业等因素。4.3灌溉带灌溉带选择滴头出水量1.3L/h~1.8L/h,滴头距离以30cm为宜;土壤质地黏重的滴头间距和滴水量略大,土壤质地较轻的滴头间距和滴水量略小。5轮作、选地和整地5.1轮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适合与禾本科、豆类作物轮作,不宜与茄科类作物或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5.2选地选择地势平整或坡度较小、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为砂壤土的地块,且灌溉水源中含沙量少。二年以上未施用过对马铃薯有影响的除草剂。5.3整地耕翻深度30cm~40cm,精细耙耱整平待播。6种薯2 DB1507/T39—20206.1品种选择选择审定或者登记的马铃薯品种,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并满足不同种植目的和用途的品种。6.2种薯选择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6.3种薯处理6.3.1催芽种薯在播种前15d~20d出库,堆放场所应具备通风、散射光条件,堆高30cm~50cm,温度保持在8℃~18℃,每隔3d~5d翻动一次,芽长2mm~4mm即可切种。6.3.2切种6.3.2.1切种在播种前2d~3d进行,要求每个切块保留一至二个芽眼,切面及个体大小差异越小越好。6.3.2.2切块平均重量保持40g~50g,种块大小应与播种机的播种杯大小相匹配。6.3.2.3每人准备两把切刀,置于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3min~5min,交替使用,每隔4h更换一次消毒液。6.3.3拌种切好的薯块按每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g与滑石粉3kg~5kg混匀后均匀拌种,或用2.5%嘧菌酯50ml兑水2L均匀喷雾拌种,阴干后装袋。7播种7.1播种时间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8℃~10℃即可播种。7.2播种深度开沟深度为8cm~10cm,覆土厚度10cm~14cm为宜。7.3播种密度马铃薯的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水肥条件和生产目的而定。早熟品种宜密,中晚熟品种宜稀。种薯宜密,商品薯宜稀。采用机械播种,大垄双行播种方式,行距90cm,株距15cm。保苗4500株22/667m~5000株/667m。7.4沟施药剂22播种时,每667m用40ml~60ml嘧菌酯兑水喷施播种沟。每667m用5%辛硫磷粉剂与原土以1:2的比例掺匀撒于播种沟内。3 DB1507/T39—20207.5滴灌带铺设滴灌带铺设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滴灌带铺设为每垄一带,铺设长度不超过120m;——随播种铺设,铺在垄顶正中,也可随第一次中耕培土铺设;——每隔2m~3m横向覆土压带,连接滴灌带与支管,封堵滴灌带末端。8水肥管理8.1养分管理8.1.1制定施肥计划8.1.1.1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制定施肥计划,包括肥料种类的选择、用量及比例分配。8.1.1.2基肥采用的肥料包括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复合肥等,追肥通常选择水溶性粉状复合肥或液体肥料,每种肥料单独施用。8.1.1.3追肥时前一小时滴清水,中间将肥料水溶液施入,后1h~2h再滴清水。8.1.2推荐施肥方案228.1.2.1以目标产量3000kg/667m为例:总施肥量为氮(N)10.3kg/667m,磷(P2O5)6.7kg/66722m,钾(K2O)11.4kg/667m,N:P2O5:K20=1:0.65:1.11。2228.1.2.2基肥用量为氮(N)4.5kg/667m,磷(P2O5)3.6kg/667m,钾(K2O)5.8kg/667m。228.1.2.3腐熟有机肥做基肥,施用量为1500kg/667m~2000kg/667m。228.1.2.4全生育期追肥五次,追肥用量为氮(N)5.8kg/667m,磷(P2O5)3.1kg/667m,钾(K2O)25.6kg/667m。各生育时期追肥养分管理见表1。8.1.2.5马铃薯初花期叶面喷施0.3%~0.5%的氯化钙溶液,每3d~4d喷一次,连喷二次。8.1.2.6中微量元素镁肥、锌肥、硼肥结合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进行微肥叶面喷施。表1养分管理氮(N)施用量磷(P2O5)施用量钾(K2O)施用量生育时期222kg/667mkg/667mkg/667m苗期1.50.50.5现蕾期0.51.50.5初花期1.000盛花期1.00.51.0终花期1.80.63.6注:施肥量为追肥用量。8.2水分管理8.2.1确定灌溉次数8.2.1.1依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确定灌溉次数,采取少量多次的水肥一体化方式灌溉施肥。4 DB1507/T39—20208.2.1.2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第3章的规定。8.2.2推荐灌水用量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比例为:苗期50%~60%,现蕾期至初花期(块茎形成期)70%~80%,初花期至盛花期(块茎膨大期)75%~85%,盛花期至终花期(淀粉积累期)60%~70%,成熟期50%~60%。各生育期水分管理见表2。表2水分管理最大灌水量生育期灌水时间3m苗期6月15日至7月3日30现蕾期7月4日至7月14日50初花期7月15日至7月31日20盛花期8月1日至8月24日30终花期8月25日至9月1日30注:实际灌水量=需水量-该次灌水到上次灌水期间降雨量。9田间管理9.1除草9.1.1苗前封闭22种薯芽距地表6cm时,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ml/667m加80%丙炔噁草酮12g/667m喷施土土表面,喷施前确保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土层湿润深度控制在4cm~6cm。9.1.2苗后除草2田间禾本科杂草较多时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50ml/667m喷施。阔叶杂草较多时用25%砜嘧磺2隆干悬浮剂4g/667m喷施。9.2中耕9.2.1第一次中耕当马铃薯出苗率达到30%时开始第一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3cm~5cm,将出来的幼苗及杂草全部覆盖。9.2.2第二次中耕当马铃薯株高达到15cm~2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5cm~8cm,漏培的地方要进行人工培土。中耕后结合灌溉将滴灌带提到垄顶,避免中耕时滴灌带打折、堵塞,以便于收获前回收。9.3病虫害防控5 DB1507/T39—20209.3.1晚疫病用68.75%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预防,每7d~10d喷一次,交替施药,连喷四次。9.3.2早疫病、炭疽病22用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5g/667m加水稀释,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667m加水稀释喷雾预防,每7d喷一次,交替施药,连喷三次。9.3.3二十八星瓢虫、芫菁2发现虫情,用2.55%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20g/667m~30g/6672m加水稀释喷雾。9.4去杂去劣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分两次拔除病株和疑似植株,并将拔除的植株集中销毁或深埋。10收获10.1土壤水分收获前对土壤水分情况进行评估,应将土壤水分逐步降至田间持水量的50%~60%。砂性土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较为黏重的土壤收获前10d~15d停水。停止灌溉后,要及时拆除田间滴灌带、滴灌支管。10.2杀秧成熟后尽快杀秧。应选用杀秧机进行杀秧,也可选用药剂进行杀秧。10.3收获时间马铃薯块茎表皮形成较厚的木栓层,即可收获。10.4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收获方式,在收获过程中避免块茎受冻、暴晒、雨淋和机械损伤。收获后及时销售或贮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