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学经典故事 6页

  • 41.50 KB
  • 2022-06-16 12:19:52 发布

辩论学经典故事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据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有些人很不服气,在庆功宴上,有人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海都能到达大西洋彼岸。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哥伦布只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让它立起来呢“?鸡蛋在与会者之间传了一圈,没有人能把它立起来。当鸡蛋又转回到哥伦布的手里时,他把鸡蛋的一端往桌上轻轻一敲,很容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不服气的的人们吵嚷起来。哥伦布说:“你们都看到了,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吗?然而,你们却做不到。是的,这很容易,当人们知道世界上某种事情该怎么做以后,也许一切都很轻而易举了。但是,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时候,都不那么容易。”2.我国汉武帝时代,有人进贡了一种饮之可以不死的酒,东方朔偷着喝了,汉武帝十分恼怒,要杀掉东方朔.东方朔说:"臣喝下的若是不死之酒,那么,你杀我,我也不会死;我如果死了,说明那酒不是不死之酒."汉武帝笑了,赦免了东方朔。3.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 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 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4.汗不敢出钟会、钟毓是钟yao的儿子,他们年少机警,受到人们称许.曹操听说后,对钟yao说:”我听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机智,让他们来见见我吧.”钟会、钟毓来见曹操,钟毓被威严的曹操吓得大汗淋漓.曹操问钟毓说:”你为何见我汗出如雨?”钟毓回答说:”我害怕至极,战战惶惶,因此流汗不止.”曹操接着问钟会:”你为何面不改色?”钟会回答说:”我害怕而吓得汗不敢出.”曹操对眼前两个小孩的巧妙回答感到很满意.有一天钟yao白天睡觉,钟会钟毓偷偷饮酒,不久被钟yao发觉,钟yao假装睡着未醒的样子而暗中观察他们的行动.只见钟毓先朝父亲拜了几拜而后饮酒,而钟会却饮而不拜.钟yao问二人,钟毓回答说:”饮酒是有礼节的,因此不敢不拜.”而钟会却回答说:”偷着饮酒本来就是无礼的表现,因此我干脆就饮而不拜.”钟会、钟毓少时机智的表现自古以来传为佳话. 1.蒋干中计.黄盖诈降.如嚼鸡肋.空城计王右军诈睡.快刀斩乱麻.惊弓之鸟2.文学家欧伦斯庇格有一天到饭店去吃饭,店主的肉还没有烤好,可是他已经很饿了,店主看出了他的意思,便说:”谁要是等不到正餐,就可以随便先吃点现成的东西.”于是他便走到一边儿,吃了不少的干面包,吃饱之后,他坐到火边,转动烤肉叉,一直把肉烤熟.当烤肉端上餐桌的时候,店主请他上桌就餐,他随意回答说:”烤肉的时候,我闻味都闻饱了.”说完之后,便躺在炉边打盹.客人们吃完后,店主便拿着托盘向欧伦斯庇格收肉钱.他拒绝付钱,说道:”我并没有吃肉,为什么要我付钱?”店主皮笑肉不笑地说:”掏钱吧!你不是说你闻肉味都闻饱了吗?所以你也应该出与在座的吃肉的人一样多的钱.”于是,欧伦斯庇格掏出一枚银币,扔到长凳上,对店主说:”你听到钱的声音了吗?”接着他马上捡起银币,放进口袋,对店主说:”我的银币的声音正好够付我闻了你的肉味的钱.”3.普罗泰戈拉和他的一位学生约定:学生入学前先交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等毕业后打赢第一场官司后支付(意为"三包"教学,打不赢则不收学费).学生学成之后,却拒交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便向法庭提出控告:"若我赢了,他应按照法律支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若他赢了,按照我们之间的协定,他也应该支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为我已经教会他打赢了第一场官司了.因此,无论如何他都是要交出另一半学费的。”没想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这位高足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若赢了,按照法律我不用支付;若我败诉,则按照我和他的协定,我也不用交,因为他还没教会我打赢官司,因此,无论法庭判决的结果如何,我都不必交另一半学费.”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法官也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如何是好.4.苏格拉底话“善、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就饱读诗书,靠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和社会活动,引导人们认识、追求美德。向苏格拉底求学的人很多,但他在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从不说教,而是采用双方辩论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错误,并引导对方得出正确结论。请看苏格拉底与一个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进行的关于“什么是善行”的辩论:   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以下简称尤):当然知道。   苏:那么我问你,虚伪、欺骗、偷盗、奴役他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这些行为自然都是恶行了。   苏:可是,如果一位将军战胜并奴役了危害自己祖国的敌人,这是恶行吗?   尤:不是。   苏:如果这个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并偷走了敌人的作战物资,这是恶行吗?    尤:不是。   苏:你刚才讲欺骗、奴役和偷盗都是恶行,怎么现在又认为不是呢?   尤:我的意思是对朋友、亲人实施上述行为的话是恶行,而你列举的情况都是针对敌人的。   苏:好吧,那么我们就专门讨论一下对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一个将军率军作战时被敌人包围,士兵们因伤亡、困乏而丧失了作战的勇气。   将军欺骗他们说:“援军即将到来,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一举歼灭吧”从而鼓起士兵的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问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我想这是善行。   苏:如果一个孩子生病需要吃药而又嫌药太苦不肯吃,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很好吃,哄他吃了,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父亲这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是善行。   苏:如果有人发现他的朋友绝望得想自杀,就偷走了朋友藏在忱头下的刀,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是善行。   苏:你刚才说对敌人的行为,即便是欺骗、奴役、偷盗也不是恶行,这种行为也只能对敌人,对自己人的话是恶行。那现在这几种情况都是对自己人,你怎么认为它们都是善行呢?   尤:哎呀,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了。   苏格拉底于是告诉他,善行、恶行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任何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学习拥有知识,才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尤苏戴莫斯信服地接受了苏格拉底的观点。   在上面的辩论中,苏格拉底先让对方亮出观点,然后不断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攻击对方的疏漏之处,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他承认自己无知,在问答中又逐步启发对方思考、认识问题,最后引导其掌握明晰的概念,从而达到自己辩论的目的。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无论从辩论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来看,现在仍不失其积极的借鉴意义。1.白马非马(诡辩类)「 白 马 非 马 , 可 乎 ? 」 曰 : 「 可 。 」   曰 : 「 何 哉 ? 」 曰 : 「 马 者 , 所 以 命 形 也 。 白 者 , 所 以 命 色 也 。  命 色 者 , 非 命 形 也 , 故 曰 白 马 非 马 。 」   曰 : 「 有 白 马 , 不 可 谓 无 马 也 。 不 可 谓 无 马 者 , 非 马 也 ? 有 白 马 为 有 马 , 白 之 非 马 , 何 也 ? 」   曰 : 「 求 马 , 黄 、 黑 马 皆 可 致 。 求 白 马 , 黄 、 黑 马 不 可 致 。 使 白 马 乃 马 也 , 是 所 求 一 也 , 所 求 一 者 , 白 者 不 异 马 也 。 所 求 不 异 , 如 黄 、 黑 马 有 可 有 不 可 , 何 也 ? 可 与 不 可 其 相 非 明 。 故 黄 、 黑 马 一 也 , 而 可 以 应 有 马 , 而 不 可 以 应 有 白 马 , 是 白 马 之 非 马 审 矣 。 」   曰 : 「 以 马 之 有 色 为 非 马 , 天 下 非 有 无 色 之 马 也 。 天 下 无 马 , 可 乎 ? 」   曰 : 「 马 固 有 色 , 故 有 白 马 。 使 马 无 色 , 有 马 如 已 耳 , 安 取 白 马 ? 故 白 者 非 马 也 。 白 马 者 , 马 与 白 也 ; 马 与 白 马 也 , 故 曰 : 白 马 非 马 也 。 」   曰 : 「 马 未 与 白 为 马 , 白 未 与 马 为 白 。 合 马 与 白 , 复 名 白 马 , 是 相 与 以 不 相 与 为 名 , 未 可 。 故 曰 : 白 马 非 马 , 未 可 。 」   曰 : 「 以 有 白 马 为 有 马 , 谓 有 白 马 为 有 黄 马 , 可 乎 ? 」 曰 : 「 未 可 。 」 曰 : 「 以 有 马 为 异 有 黄 马 , 是 异 黄 马 於 马 也 。 异 黄 马 於 马 , 是 以 黄 马 为 非 马 。 以 黄 马 为 非 马 , 而 以 白 马 为 有 马 ; 此 飞 者 入 池 , 而 棺 椁 异 处 ; 此 天 下 之 悖 言 乱 辞 也 。 」   曰 : 「 有 白 马 , 不 可 谓 无 马 者 , 离 白 之 谓 也 。 是 离 者 有 白 马 不 可 谓 有 马 也 。 故 所 以 为 有 马 者 , 独 以 马 为 有 马 耳 , 非 有 白 马 为 有 马 。 故 其 为 有 马 也 , 不 可 以 谓 马 马 也 。 」   曰 : 「 白 者 不 定 所 白 , 忘 之 而 可 也 。 白 马 者 , 言 定 所 白 也 。 定 所 白 者 , 非 白 也 。 马 者 无 去 取 於 色 , 故 黄 、 黑 皆 所 以 应 。 白 马 者 , 有 去 取 於 色 , 黄 、 黑 马 皆 所 以 色 去 , 故 唯 白 马 独 可 以 应 耳 。 无 去 者 非 有 去 也 。 故 曰 : 白 马 非 马 。 」   白马非马是众多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之一。语出公孙龙。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公孙龙的话大意是说:“马” 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1.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囗(“修”字以“黑”代“ 彡”音tiao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文)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即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2.南 橘 北 枳战国时期晏婴代表齐国出使楚国,宴会上两个官兵捆绑着一个齐国人从楚王和晏婴面前经过,并对楚王说:“这是齐国的小偷。”楚王十分得意,用嘲讽的口吻问晏婴:“你们齐国人本来就擅长偷窃吗?”   晏婴答道:“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二者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生长的水土不同。现在有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窃,一到了楚国就偷窃,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窃,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3. 半 费 之  讼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向著名的辩者普罗太哥拉斯学习法律知识。双方订有合同,约定欧提勒士分两次交付学费,开始学习时先付一半,另一半等欧提勒士毕业以后第一次出庭打赢了官司再付。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律师业务。普罗太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   在法庭上,原告普罗太哥拉斯说:“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被告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被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被告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被告都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被告欧提勒士也不示弱,他针锋相对地应道:“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我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如果原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我也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