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201班 31页

  • 70.00 KB
  • 2022-12-31 13:30:53 发布

闽南童谣201班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闽南童谣?紧仔婴,有志气?活动目标1、通过学说?紧仔婴,有志气?童谣,体验外乡童谣语言的韵律美,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2、掌握|×× ××|×××|的节奏特点,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童谣中生有趣场景与情节。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图谱、节奏卡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好后谈话引入。师:小孩子在本地话〔闽南语〕有几种讲法?生:小朋友、紧仔婴……师:今天教师带来一首关于“紧仔婴〞的童谣,小朋友一起来听听。〞二、教师朗读童谣?紧仔婴,有志气?,结合图谱,引导生理解童谣。1、倾听朗读,引导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师朗读后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师:听起来感觉怎么样?2、再次倾听朗读,要求幼儿讲出童谣里讲的主要内容,师结合幼儿的答复“拆〞出图谱。师:童谣说谁有志气?她听见了什么?怎么做?师:接下来“紧仔婴〞做了哪些事?师:爸爸妈妈心情怎么样?师:接下来他到哪里去了?过得怎么样?师:接下来他做了些什么?师:早操的口令是什么?师:学唱歌呢?师:学英语呢?师:学算术呢?师:最后一句是什么?-.word.zl- --3、据图谱朗读童谣,发现童谣尾韵的特点,鼓励幼儿学习童谣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师:我们一起来朗读童谣吧。师:小朋友有没有说发现,这首童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靠近什么?师:这就是所说的压韵。师:刚刚小朋友朗读得真不错,再来一次吧。师:童谣中的“紧仔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师弹琴轻声演唱,让幼儿期盼在第二课时中学唱童谣。师:好听吗?师: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吧。闽南童谣?洗脚谣?一、活动目的:   1、感受闽南童谣幽默诙谐,易于诵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闽南童谣的情感。   2、理解童谣中的闽南语:甲、堍、褴烂,初步学会朗读童谣。   3、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脚。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闽南童谣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闽南童谣的起源、开展及其特  色。‘   2-.word.zl- --、物质准备:?洗脚的故事?表演,童谣图谱,五个角色头饰,洗脚盆一个,床一X,双响筒假设干个,棍子一把。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    师与学生玩闽南民间游戏“老鼠仔〞。〔二〕故事引入 〔1〕学生观看情境表演 〔2〕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 〔3〕小结〔三〕欣赏感受   1、师出示图谱念儿歌。   引导语:啊胖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首很容易记的童谣,请小朋友听听。     师提问:这首童谣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和我们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2、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闽南语。    提问:你从哪句感觉到特别有趣?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word.zl-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闽南语:甲、堍、褴烂,并知道学生发准音〕〔四〕联系学生生活,进展卫生教育。    请学生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洗脚的?怎样才能把脚洗干净,教育学生要讲卫生、勤洗脚。〔五〕学习朗读童谣   1、跟教师小声朗读童谣。   2、看图谱朗读。   3、第三次朗读,学生自由交流表现。   讨论:怎样使童谣念起来更动听、更有趣?      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打节奏等来表现童谣的特点。〔六〕游戏:找脏脚     游戏规那么:学生边走边念童谣,念到“赶紧甲桶来洗脚〞就跑回位置洗脚,念到“大家嫌褴烂〞时,同时指向一位不讲卫生的孩子,继续将儿歌念完。 -.word.zl- --闽南童谣?油炸粿?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油炸粿?,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学生发现、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叫卖声,发现童谣的趣味。 2、 通过学习?油炸粿?,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3、通过学唱?油炸粿?,唱准装饰音从而体验、表现闽南童谣歌曲的韵味。 二、重难点:1、唱出闽南童谣的韵味。    2、创编歌词。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四、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 复习?拍手歌——强强滚?音乐律动2、 导入“福海宫〞小吃导入师:福海宫的商贩们将他们卖的小吃汇编成了童谣,吆喝招揽客人,听~〔二〕、学习闽南童谣?油炸粿?1 、学说童谣-.word.zl- --〔1〕出示童谣,师打击双响筒按节奏X读歌词。〔2〕师生交流,理解童谣内容,师解释。〔3〕师准确、有表情的逐句教读。〔4〕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展童谣接龙。(5) 再次完整的朗读一遍,请一位学生敲打双响筒打节奏。2、学唱歌曲师:卖着卖着,商贩们唱起了吆喝歌,他们将童谣配上好听的旋律,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闽南童谣,请听童谣?油炸粿?〔1〕初次聆听录音X唱?油炸粿?,说说听后的感受。〔2〕简短谈话,交流歌曲拍子,情绪〔3〕再次聆听,出示歌谱,生发现谱面难点。装饰音前倚音,升记号、同音连线。师生讨论倚音“有无〞的效果〔更加有吆喝的生动〕。〔4〕用“ LU〞模唱曲调,生用手的上下感受歌曲旋律走向,熟悉旋律。〔5〕学唱曲调请同学们跟着琴慢速划拍唱曲谱。〔6学唱歌曲:慢速轻声跟琴演唱,及时纠正缺乏之处。注意倚音,和升记号、同音连线处“糜〞唱三拍。〔7〕歌曲处理。你觉得商贩们叫卖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哪个小节最能表达叫卖声?〔8〕多种形式演唱〔三〕 拓展、表演           1、创编歌词。填空-.word.zl- --  师:闽南的特色小吃还有很多,我们也来为它们创编歌词好吗?烧肉粽,烧甲香。沙茶面,一大碗。福海宫,土笋冻。菜市口,鸭肉粥。2、表演唱  请四位同学上台边唱边模仿卖肉粽、沙茶面闽南童谣?天黑黑?活动目标: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元宵节的快乐,让学生了解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民间习俗。2、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卖汤圆的情景录象、图画纸、水彩笔、卖汤圆的道具、进展相应的环境布置。活动过程:1、律动?喜洋洋?:根据欢快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2、结合拍手游戏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激发学生-.word.zl- --参与活动的兴趣。3、学生观看录象,感受卖汤圆的活动过程,引入欣赏活动。  提问:你在录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们是怎么买汤圆的?我们闽南有一首歌是唱卖汤圆的,歌名就叫?卖汤圆?。4、欣赏感受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  〔2〕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快乐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  〔4〕展示个别学生的线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  〔5〕结合卖汤圆的录象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提问: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  快乐〕你还知道我们闽南有哪些小吃吗?〔粽子、海砺煎、线面糊〕5、播放背景音乐?卖汤圆?,学生借助道具自由表现,活动自然完毕。6、活动延伸:在游戏区玩卖汤圆的游戏。-.word.zl- --闽南童谣?东山特产展不完?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闽南方言童谣独特的美。  2、让学生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体验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3、萌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事先开展“东山知多少?〞谈话活动,让家长帮助学生了解东山地名和各地特产。  2、物质准备:  〔1〕东山各村的背景图及各种特产的图片。  〔2〕将东山各村的背景图配上音乐?美丽的东山岛?制作成课件。  〔3〕2-3种特色食品;响板。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课题  师:“今天教师带来许多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然后告诉教师里面有哪些村庄?〞〔引导学生观看课件〕-.word.zl- --  师:“刚刚,我们看到许多村庄,有哪些呢?〞〔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地名贴在黑板上〕。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有哪些村庄?〔教师引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说出各村的名称〕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东山岛有这么多美丽的村庄,教师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原来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后来被人们编成了一首很容易记的童谣,这首好听的童谣叫?东山特产展不完?,请小朋友听听。  二、完整欣赏,感受童谣  1、教师借助响板完整朗读一遍童谣,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提问:〔1〕这首童谣的名称叫什么?〔请2—3名学生答复,然后全班一起答复〕〔2〕小朋友在这首童谣里听到各个村庄有哪些特色的东西?〔教师将学生说出的特产贴在黑板上———出示图谱〕。  2、结合图谱,再次欣赏童谣,引导学生理解闽南语。三、互动讨论,理解内容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  1、西瓜是哪个村庄的特产,吃起来感觉怎样?启发学生说出:马銮展西瓜,西瓜真正甜……〔引导学生用童谣句式答复下列问题。〕  2、沃角展什么?〔冬蟹〕将蟹壳剥开里面有什么?〔引出:沃角展冬蟹,冬蟹真有膏〕  3、哪个地方展鰗鰡〔岱南〕?鰗鰡是什么?〔鰗鰡也叫泥鳅〕有什么特点?〔引出:岱南展鰗鰡,鰗鰡呣入河。〕  四、利用图谱,学习朗读童谣-.word.zl- --  1、跟教师小声完整朗读童谣。  2、看图谱朗读童谣两遍。  3、男女分组轮流朗读。  讨论:怎样使童谣念起来更动听、更有趣?〔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打节奏等来表现童谣的特点。〕  4、学习边朗读边用肢体表现童谣。  提问:在这首童谣里你最喜欢哪一句?〔请小朋友将自已喜欢那句童谣念出来〕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解释词:土砻、小旦、扛艺等〕  5、师幼以接龙形式进展朗读。  五、引导讨论,让学生体验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师:这首童谣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它和我们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辅助引导:以前小朋友学念儿歌时是用什么语言来朗读〕〔普通话〕今天我们学习这首童谣是用什么语言来朗读?〔闽南话〕。】  六、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和客人教师一起品尝东山特产,并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介绍给客人教师。附:教材  东山特产展不完  狗蚁〔蚂蚁〕嘴裂裂,沃角展冬蟹。-.word.zl- --  冬蟹真有膏,后宅展米梭〔食品名〕。  米梭油珠珠,山后展红龟〔粿〕。  红龟皮红红,亭仔口展土砻〔磨谷工具〕。  土砻真好挨,前佘展水鸡。  水鸡皮花花,马銮展西瓜。  西瓜真正甜,后林展锄头晶〔食品〕。  锄头晶肉酥酥,铜钵展大乌〔淡水鱼〕。  大乌真正多,铜山展扛艺〔游艺〕。  扛艺真好看,下湖展小旦。  小旦真妖娆,西埔展花鮡  花鮡尾溜溜,岱南展鰗鰡〔泥鳅〕。  ?鰗鰡呣入河,钱岗展肥蚵。  肥蚵做蚵丸,东山特产展不完。闽南童谣?十二生肖?活动目标:-.word.zl- --   1、感受童谣的诙谐有趣,知道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民俗特色,体验闽南文化的多资多彩。   2、在活动中,了解十二生肖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属相探究的愿望。   3、初步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在讨论中引发学生对属相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4、激发学生热爱闽南文化,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室布置一个“十二生肖乐园〞;十二生肖图片、制作属相标贴和生肖钟的卡纸、包装带等资料   活动建议:   1、在活动室粘贴剪纸画“十二生肖图〞,将十二属相的卡片或玩具布置在活动室内,供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属相,发现爸爸妈妈是什么属相的,是否有属相一样、年龄一样的。为什么同属相而年龄不同?十二生肖的轮回有什么规律。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方式布置“十二生肖乐园〞,并指导学生借助“十二生肖乐园〞-.word.zl- --开展儿歌、故事、谚语、游戏、小制作等学习活动。   4、通过儿歌的形式把十二生肖按照一定的顺序进展排列,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5、制作生肖钟,感受生肖轮回规律,学会按照特定的规律进展排序。   6、提供胸饰和头饰等材料,组织学生进展“排队〞的游戏,稳固对十二生肖的认识。   7、小制作:指导幼儿制作“属相标贴〞,把作品送给爸爸、妈妈及其他的家人和朋友,萌发学生关爱的情感。   8、亲子制作: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十二生肖动物插片灯笼,帮助学生熟悉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成功的乐趣。   附:歌谣?十二生肖? 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互人惊。七马走兵营,八羊吃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够门庭,十二猪菜刀命。?闽南童谣童玩?教案--------土地公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地公的来历。-.word.zl- --1、正确朗读这首童谣。3.让学生了解闽南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闽南文化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这首童谣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内容:土地公,白目眉。无人请,家己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利用PPT,边说边出示童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地公〞这首闽南童谣。二、学习童谣:1、出示童谣,让学生自由朗读。〔土地公,白目眉。无人请,家己来。〕2、请本地生试着朗读。3、请学生互评4、教师朗读。5、学生跟着教师一句句跟读师指导一些较难的字的发音:眉、请、家、己师解释一些字的意思:土地公:土地爷。目眉:眉毛。请:邀请。家己:自己。〔翻译:土地爷爷年岁大,脸色红润眉毛白。常常自当不速客,无人邀请自己来〕6、同桌互读童谣7、指名读童谣8、男生、女生互读童谣9、分组比赛朗读童谣-.word.zl- --10、介绍土地公的来历。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外延伸:收集有关的闽南童谣。?闽南童谣童玩?教案--------放鸡鸭教学目标:让儿童学会诵读耳听能熟的?放鸡鸭?这首闽南童谣,并通过相互拍手的游戏,让儿童不仅学会一至十这十个数词,还学会十个不同的动作或结果。教学重点:正确诵读这首童谣。教学难点:理解闽南语的意思,边念边做出相应动作教学准备:配画童谣、光盘教学内容:?放鸡鸭?一放鸡,二放鸭,三展开,四相拍,五搭胸,六拍手,七姻球,八摸鼻,九搓耳,十拍脚。十一洗涂脚,十二拢总挲。教学过程:一、出示配画童谣,让学生看词自己想象。1、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童谣意思和动作。2、自己试读。-.word.zl- --二、师X读童谣,并简介时代背景。1、X读童谣。2、简介时代背景。3、了解闽南语的意思。展开:X开的意思相拍:打架的意思搭胸:拍打胸膛姻球:将各种线缠绕成球形搓:抚摩拍脚:打脚涂脚:地板拢总挲:伸手将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抓在手里三、反复练习诵读童谣。1、师一句一句带读,生跟读。2、全文诵读。3、试着背诵。四、复习稳固。?闽南童谣童玩?教案--------掩呼鸡〔捉迷藏〕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掩呼鸡〞这游戏背景。2、介绍玩法。3、会进展游戏。-.word.zl- --教学重点:“掩呼鸡〞的玩法教学难点:“掩呼鸡〞的玩法教学准备:蒙眼睛的布,操场教学内容:?掩呼鸡?童谣掩呼鸡,掩白卵。一粒含,一粒舔。呼鸡子躲也没,放母去找贼,找无来,抓来抬〔杀〕,找无去,抓来锯。要吃土啊要吃米?吃土!放你去七桃〔玩耍〕。要吃米!找甲半小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念“掩呼鸡〞的童谣。2、你们知道这首童谣吗?今天我们来玩“掩呼鸡〞的游戏。二、学习游戏:1、出示童谣,让学生自由朗读。2、请本地生试着朗读。3、教师朗读。4、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跟读师指导一些较难的字的发音5、师解释一些字的意思6、全班读童谣7、让几个会玩的本地学生演示游戏8、教师介绍玩法捉迷藏,一般黄昏的时候,人数不拘多少,男女都可以参加。首先,确定主人,一般有年级比拟大的人担任,游戏开场,主人伸出一只手,首北朝上,其他人用手指在手背耙耙着,口中念“-.word.zl- --封鼎,封鼎〞,然后主人再把手翻过来,大家又用食指放在手掌心,口中又念“栖油,栖油〞,主人乘大家不注意时,把手抓一抓,看抓住谁的指头,谁就充当母鸡抓小鸡。如果没有抓到谁的指头,以上动作就重来,直到抓到其中一人为止。主人用双手打他双眼遮住,其他人作为小汲取躲藏起来,这是主人开场念唱童谣。这是母鸡一般会说:“要吃土〞。念完后,放开双手,让母鸡开场找小鸡。过段时间,主人开场呼叫:“足呼,足呼来吃米〞,那些躲藏小鸡会赶快出来跑到主人前拍一下手说“吃米!〞就算过关,在没拍到主人手之前被母鸡抓到,就换他做母鸡,如果母鸡捉不到校级,做母鸡要重新再找。闽南童谣?探外公?-.word.zl- --一、教学目标: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日头、红贡贡、竹马、骑、倒落去、探外公〞并理解它们的意思。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念谣。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本念谣。4、从童谣感受一副外孙要去探望外公的心情。二、教学设计出发点: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2、教学过程中大局部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五、教学过程: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一些字-.word.zl- --2、教学?探外公?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让学生根据平时已经具备的闽南语经历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猜猜“探〞的意思,紧接着教师提醒“探〞是“探望〞的意思,让学生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内容。②、教师X读课文,可能这局部教学,学生大局部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③、教学难词“日头〞:跟读,指太阳的意思。学生造句:天上的日头很红!“红贡贡〞:跟读,指太阳的颜色很红很艳的意思,也就是红通通的意思。“竹马〞:跟读,指小孩子用一把竹竿当作马来骑的意思。“一阵风〞:跟读指走路或者跑的速度飞快的意思。“倒落去〞:跟读,指要到哪里去的意思。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贡〞和下面的“风〞和“公〞押韵,你们发现了吗?⑤、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word.zl- --⑥、配乐念童谣听碟片念童谣,请几个表演突出的学生上台展示。⑦、谈收获今天学习了?探外公?,你们有什么体会?⑧、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回去向父母介绍这首童谣。板书设计:探外公“贡〞、“风〞、“公〞〔押韵〕闽南童谣?丢丢铜?一、教学目标:-.word.zl-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磅空里、滴落来〞并理解它们的意思。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童谣。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中念谣。4、从童谣感受出行的一种欢快心情。二、教学设计出发点: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2、教学过程中大局部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五、教学过程: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2、教学?丢丢铜?-.word.zl-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②、教师X读课文,这局部教学,学生大局部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③、教学难词“磅空里〞:跟读,指隧道,隧洞里的意思。根据学生平时出游的经历解释该词。这个对很少出门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比拟难理解。“滴落来〞:跟读,指水滴下来的意思。联系平时下雨时,屋檐下滴雨的情景,学生积极谈感受。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里〞和下面的“来〞押韵,你们发现了吗?⑤、同桌之间互相听一听,教一教,让本地生带动外地生学习的乐趣,这首对学生来说相比照拟简单。⑥、配乐念童谣⑦、谈收获-.word.zl- --今天学习了?丢丢铜?,你们有什么体会?⑧、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回去可以像家人朋友唱?丢丢铜?歌曲。板书设计:丢丢铜“里〞、“来〞〔押韵〕闽南语童谣?新正歌?活动目标:1、吟诵童谣,让学生感受闽南语童谣的韵律美。2、体验学说闽南语方言的乐趣,提高感知区分闽南方言的能力和敏感性。3、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幼儿爱家乡的情感。-.word.zl-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迎新年环境布置——活动室四周悬挂红灯笼、彩带、中国结;X贴窗花、对联等。2、新年相关习俗课件“过新年〞——农历初一至初九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3、童谣图谱一X——根据童谣内容绘制成图文并茂又富有节奏韵律的图谱。知识准备:1、学生事先学会诵读?天公伯仔紧好天?闽南童谣。2、活动前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有意识地与学生聊聊公历与农历的不同说法。活动过程:  〔一〕以境激趣——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过新年?中,进入充满喜庆的新环境进展欣赏。  师:小朋友,教师带你们到一个漂亮的地方去看看,走我们一起去吧〞!  〔学生带着好奇、喜悦的情绪入室,哦,好漂亮呀!孩子们快乐地议论着、交流着〕  师:这里有些什么呢?〔带着学生一起参观、讨论〕    师幼互动,交流谈话,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word.zl- --学生1:那里有贴“福〞字。学生2:有挂鞭炮。  师:还有什么呢?学生3:红灯笼。学生4:还有前面的对联“财神到〞。  师:对了,那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情景?学生:春节。  师:那小朋友来告诉李教师,春节的闽南语怎么说呢?〞学生:春节〔闽南语答复〕。  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呢,春节也叫“新正〞〔闽南语〕。那我们学过了一首关于“新正〞的闽南语童谣,小朋友还记得吗?学生:?天公伯仔紧好天?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要求幼儿边拍手边朗读,感受闽南语的韵律美〕   (二)以趣引知——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回忆家乡过新年的习俗,帮助幼儿理解童谣。  师:小朋友还记得你们,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学生1:大人们很忙。爸爸、妈妈很早就起床,我们要乖,不能吵爸爸、妈妈。-.word.zl- --学生2:吃好吃的。〔闽南语答复〕学生3:还有穿漂亮衣服。1、展示课件〔1〕——初一早  师:这里李教师带来了关于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看图片之前,李教师要问小朋友一个问题,我们春节的第一天农历叫什么?学生幼:初一。〔由于幼儿在活动前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历,因此能很快地用闽南语答复。〕  师: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呢?学生1:拜拜。学生2:在“恭喜、恭喜〞  师:为什么要“恭喜〞呢?学生:因为在拜年。  师:对了,拜年的时候都要说些什么呀?学生:新年好、恭喜发财。  师:因为初一要去拜年,大家都要早起。所以这X图片说的是“初一早〞。2、展示课件〔2〕——初二早  师:小朋友说说,春节的第二天农历叫什么?学生:初二。-.word.zl- --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二这些人在干什么?学生1:吃好吃的。学生2:还在拜年。  师:对了,初二还在拜年,因为亲戚、朋友太多了,初一没有完成拜年,初二要继续。所以呀初二还得怎么样呀?〔动作暗示〕学生:还得早起。  师:对了,所以“初二早〞。3、展示课件〔3〕——初三睏呷饱  师:春节的第三天年农历叫什么?学生:初三。  师:我们看看初三人们又在干什么?学生:在睡觉。  师:为什么在睡觉呀?学生:因为这两天一直在忙着拜年,很累所以在睡觉。  师:真棒。因为初一、初二都太早起了,所以“初三睏呷饱〞。4、展示课件〔4〕——初四安下地  师:接下来时初几呀?-.word.zl- --学生:初四。  师:初四这天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呢?学生:在拜拜。  师:为什么初四要拜拜呢?有这样一个传说,春节前,神明都到天上去做客了,到了初四又回到家里来保佑我们,所以初四这天“安下地〞,人们要拜拜来迎接他们。这X图片说的是“初四安下地〞。5、展示课件〔5〕——初五戒归  师:接下来就是初五了,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呀?学生:卖煎饼的、卖水果的、做凉席的、卖衣服的。师:对了,各行各业的人呀,都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也就是说一切都恢复正常。叫做“初五戒归〞。6、展示课件〔6〕——初六舀饭  师:接下来是……学生:初六。  师:初六这个人在干什么呀?学生:在做稀饭。  师:为什么要吃稀饭呀?因为呀春节大家吃大鱼大肉都吃腻了,所以初六就想着吃些稀饭了。这叫做“初六舀饭〞。-.word.zl- --7、展示课件〔7、8〕——初七摸,初八摸8、展示课件〔9〕——初九敬天公闽南童谣?新正歌?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睏呷饱,  初四安下地,  初五戒归,  初六舀饭,  初七摸,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