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童谣.docx 8页

  • 12.52 KB
  • 2022-12-31 13:30:46 发布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docx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篇一:大班儿歌教案《花开歌》】大班儿歌教案《花开歌》活动目标:1.学念儿歌,了解各季节常开的花,对植物开花的现象比较感兴趣。2.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花的特征,尝试用比较恰当的语言对花进行描述丰富词汇活动准备:常见各季的花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回忆看到过的花。1、你知道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什么季节开的?2、说一说四季的花,启发幼儿回忆: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么样子的花开放?二、学念儿歌,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1.出示春天的花的图片和名称,请小朋友来贴一贴,落实诗句2.出示月份贴一贴,落实完整的诗句3.游戏,我来指你来念 4.对照图一起来朗诵5.出示夏天、、、、三、活动后请小朋友看的相关花的图片,玩游戏老师报月份,幼儿说出花花开歌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岗;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栀子带头上;七月荷花浮水面;八月桂花腌蜜糖;九月菊花迎秋风;十月芙蓉斗寒霜;十一月山茶初开放;十二月腊梅雪里香!【篇二: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十二生肖》】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十二生肖》活动目标:1.看图学习儿歌,能正确讲述十二生肖的名称。2.通过游戏的方式正确感知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并尝试仿编儿歌。3.乐意参与儿歌的表演,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2.课件《十二生肖》,小羊胸饰。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活动。1.教师:小朋友们,瞧瞧我变成谁了?因为老师是属羊的,所以戴上了小羊的胸饰,那你们是属什么的?2.教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属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生肖?3.教师:以十二生肖代表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每年以一种小动物作为代表,一共有十二种动物,称为十二生肖。二、幼儿看图,学习儿歌。1.教师:瞧!十二生肖来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是哪些动物?2.引导幼儿通过课件学习儿歌。三、进行游戏,了解顺序。1.教师:十二生肖排起了长队,请你给它们连连线。2.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教师拿走一个动物,然后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哪个动物藏起来了,是第几个动物。四、教师启发,仿编儿歌。1.教师:十二生肖喜欢锻炼身体,而且它们还会排着队做运动呢?想一想它们还可以做什么运动?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画出简单的运动项目。3.鼓励幼儿看图朗诵自己编的儿歌。五、随乐律动,结束活动。 教师:十二生肖喜欢锻炼身体,小朋友,你们喜欢锻炼身体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韵律操。【篇三: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你姓啥》及点评】活动目标: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2、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3、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活动准备:童谣配乐录音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知道自己姓啥吗?2、游戏:“我问你答”二、欣赏、理解童谣1、欣赏第一遍童谣 2、提问:刚才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你觉得刚才的童谣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有趣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欣赏第二遍童谣)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三、学习童谣1、幼儿问教师答或教师问幼儿答的方式诵读。2、一起边拍手边诵读童谣。(变换拍手的方法多练习几次)3、幼儿两两相对诵读,可用相互击掌的方法增加乐趣,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有节奏地诵读。四、简单创编童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姓,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姓也编到这首童谣里去,好吗!大班童谣《你姓啥》活动点评陈丽红这是一个实在的语言活动,选材于地方方言特色童谣,录音是活动的唯一教具,孩子在说说、听听、学学中,在反复的看似老套却不乏生动趣味的高密度练习中,学会了有节奏地念童谣,体验了特色文化的独特性,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选材大胆却合适,形式简单却生动,教具单一却高效,引导为主却无痕。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落实,师幼有效互动以及教师教育机智的美。我结合今天的教学展示给大家简单介绍磨课过程中的思与获:一、吃透教材,难点前置 《你姓啥》是语言课题组首先确定下来的大班童谣教学内容之一,仔细分析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是一首江阴传统民间童谣,用方言念白的独特增强了童谣的趣味性,能勾起大班孩子的好奇,能使幼儿了解到语言的多样性,在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过程中能无形增强幼儿判断力、理解力,加深孩子对家乡语言的熟悉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从而浓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你姓啥?我姓黄。撒个黄?草头黄??童谣围绕幼儿熟悉的姓氏展开,通篇采用了问答和接龙的文字表达形式,琅琅上口富有节奏,独特有趣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吸引孩子学习欲望;3、在掌握童谣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可进行现有格式仿编的填空游戏:你姓啥?我姓*??幼儿根据自己的姓进行填空将童谣填完整,可以是同字、同音、谐音,能力强的编长一点,取巧的尽快绕回童谣中原有内容,最后只要绕回到“2009年,我来海你摆个年”就都成功了,本土童谣同样富含着语言文字的艺术美。现在的孩子从小讲普通话,大部分孩子对方言比较陌生,如何将方言巧妙引入教学是首要解决的难点,任老师处理得不露痕迹:先让孩子自由讲讲自己姓啥,接着做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游戏前老师强调“听老师是怎么问的,想想你应该怎么回答”,这个要求至关重要,因为这时老师是用方言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也用方言来回答。果然不出所料,刚开始孩子们有点懵了,在重复要求、在快乐大笑、在老师的追问下孩子们顿悟“哦,老师是用江阴话问的”。接下来老师逐一和孩子玩“我问你答”,游戏中及时加强个别辅导。记得第一次磨课时老师先让孩子介绍自己和父母的姓氏后老师直接欣赏童谣的录音,孩子学习兴趣浓厚,但就是学不会用江阴话念童谣,于是听了好几遍录音,练习的时候老师也得一直提 醒感觉比较累。这样难点前置的修改既引发了孩子学说方言学念童谣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学会了童谣的前两句,找到了方言念童谣的感觉,为后面的学习降低了难度。二、把握特点,策略得当此次童谣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应该是让孩子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内容并能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合作游戏,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组织策略都是为之服务的。活动只有游戏引入、欣赏学习和填空仿编三个简单实在的环节,其中欣赏学习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欣赏安排了三次,每次欣赏前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要仔细听童谣中小朋友他姓啥,目的是掌握童谣的第一、二句;第二遍听童谣和平时念的儿歌有什么不同,明确这是江阴方言的传统童谣,感受方言童谣的独特韵味;第三编要求寻找童谣中哪一句最有趣,利用孩子“我最喜欢哪一句”的个别发言引导大家学习童谣句子。大班孩子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能集中注意认真学习,如何让孩子掌握童谣内容又避免反复枯燥练习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活动中老师还是采用集体与分散重复高密度练习的传统方法:师生问答、拍手念、小乐器打节奏念、2人对拍念、交叉拍手念、小组表演,每一遍练习都有小小的变化,小策略让老套的方法富有了变化,孩子一遍遍读得兴致盎然。活动中教师语言生动,提问简洁、准确、清晰,抓住了孩子注意力,灵活回应和及时评价支持了孩子的学习,简单的形式、快捷的方式提高了活动的实效。三、抓住细节,平实高效 与第一次磨课比较老师更注重了细节处理,如:座位调整,第一次是一个大的半圆形,今天是双排的马蹄形,孩子两两结伴对拍练习时只要侧过身体就可以了,避免找同伴耽误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全面清楚地观察,那对练得好,那对想出了新方法老师一目了然。又如:仿编环节教师示范后让孩子找听课老师一起仿编,充分利用了全体老师的资源,又让全体孩子得到了个别的练习与指导。这些在教学研讨中及时反思后的改变,更关注了孩子,让学与教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