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98 KB
- 2022-12-31 13:30:4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6期教育广角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李永婷摘要:童谣这个不花钱的“玩具”,曾是孩子童年时期最弥足珍贵的礼物。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迁后,它从侧重描写生活变迁、道德训诫到被进行灰色的建构。逐渐失去教育价值和生命活力。但是,童谣中所包含的生产生活技能、文化内涵、道德规训、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学表达以及人际交往。在此情形下,探究童谣的当代教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将其纳入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势在必行。关键词:民间童谣;教育价值:途径一、童谣的概念与当代发展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童谣已经和古谣有着相当的区别(一)童谣的概念了,转折点便是五四时期的“童谣运动”。至此,童谣的童谣是歌谣的一种,都类属于传统民俗。明代杨内涵得以泛化,新童谣开始蓬勃发展开来。慎日:“童子歌日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①半个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和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意指童谣为儿童所歌唱的曲子,是直抒胸臆,朗朗上的物质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口的,非刻意学来。因而童谣没有很明确的范畴和界念和行为方式,民间童谣也经历了其蜕变更新的过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都可以归类为童程。总的来说,新时期的童谣重在描述人们的物质生谣。在此,姑且把童谣定义为儿童口耳相传的、带有浓活情景,特别是处在改革发展阶段的农民的日常生厚地方特色的歌谣,它的特点是音节和谐、形式简单、产、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观念的变迁。集中展现了社会诙谐幽默,读起来朗朗上口。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学生活的发展变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这时期的童谣大术界对童谣的分类不一,如按照国家划分,可分为中多语言朴实,旋律更多变化,感情更富有色彩,朗朗上国童谣和外国童谣;按照年代划分,可分为传统民谣口,易于口耳相传,是儿童闲暇时期消遣的趣味娱乐。和新民谣;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细回想,童谣的发展历史呈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发童谣等,其中最常见的要数按照艺术形式的划分,即展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些不如意的消极的把童谣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因素,但是并不可否认童谣的曲风也在进一步增多。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选向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时代与社会。山曼(二)当代民间童谣的发展先生说过:“我们正迎接新生活,我们必将抛弃老朽的周作人先生对童谣做了相应研究,他认为,古代东西,但我们在迎新弃朽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同时失的童谣大部分为“徒歌”,“童谣之词,以谣居多,古书去一些宝贵的成分。”③民间童谣本身就是特定时代物所载童谣多为徒歌之谣。”而能流传至今的童谣大都质、文化生活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时代主题轮是歌词内容含有大量史实,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息回更替,但无论如何,“民间童谣的变化。却象不会撒息相关的童谣。②文U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歌谎的孩子一样,天真地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情。”④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我们当下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新时期重新审视民间童说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特定历史时谣的教育性价值,为童谣“正名”。期的童谣根基也有所不同。古代时期的童谣内容大多二、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诉说史实或以为鬼神凭脱和占卜之言,而随着生产力关于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古吕新吾著《演小儿李永婷/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教育广角2014年第6期蛾语》中谓“蒙以养正”,意指利用儿童的歌词达到趣味传唱。在学习和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儿童渐渐学着复与教训并重的效果。周作人在评价古人对歌谣的意见述和联想周围事物的能力。可以说,源于儿童生活的时.认为“童谣用在教育上只要无害就好”,并且,歌吟童谣采用了为儿童所熟知的语言,它是引领儿童认识是儿童的一种天然的需要,顺应这个要求给他们整理世界的重要途径。的适用的材料,能够收到更好地效果。@阐释了童谣教(三)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育的可能性。有些简易诗歌、童话故事、绕口令等以童谣的形就当代而言。对童谣教育价值的研究,是具有极式编写出来,供儿童传唱能够锻炼学习者的智慧技高的现实意义的。童谣作为儿童口耳相传的传唱形能;有些童谣唱起来就是一串语言接龙游戏,可以无式.是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体现。童谣歌词中所限接下去。里面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常识,是发展儿童包含的生产、生活技能、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认识的重要素材。有一首《小白鸡》是这样唱的:式有助于儿童知识素养的提高和良好行为的塑成。民小自鸡儿.溜墙根:间童谣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溜到娘家,要吃黄瓜啊;(一)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黄瓜有种,要吃油饼呀;孩子的品德发展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民油饼喷香.要喝辣汤啊;间童谣在充满童趣意味的同时还带有道德教化的功辣汤苦辣,要吃地瓜啊;能,对于处在学龄期的儿童来说,能够起到言语方面地瓜有面,要吃鸡蛋啊;和行为方面的启蒙作用。民间故事中处处包含着为人鸡蛋有皮.要吃牛蹄儿啊:处世、待人接物的规则与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吟唱牛蹄儿有毛,要吃樱桃啊。的过程中,经历着扬善抑恶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到了现代社会,新童谣思维内涵进~这样的童谣可以随意往下编。可以充分发挥儿童步深化,更能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生活。的想象力和词汇的创造力。在学习和诵读童谣的过程民间童谣留存了地方民俗风情的元素,通过口耳中,儿童渐渐学着复述和联想周围事物的能力。从宇相传。长久以来沉积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和保宙银河到一草一木,从高高在上的天子到身边的布衣留.作为特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社会文化上的体百姓,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无一不吸引着儿童的现。它总是能及时、敏捷地捕捉到当下发生的时事新眼球。可以说,源于儿童生活的童谣采用了为儿童所闻。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当中创造了旋律简单、熟知的语言,它是引领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朗朗上口的民谣.并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传播。可以儿童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学表达以及人际交往等方说,民谣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情民意的反映,它体现了面能力的提高发挥着极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民众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及评价。汉代《毛诗序》谓:三、民间童谣实现其教育价值的途径“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就是强调“风”诚然,探究童谣的教育价值只是从理论层面为童和“化”在民众教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谣来自民谣教育提供可行性分析,真正想要改善当今童谣教化间。并流传在民间,其吟唱主体主要由社会中下层民的现状必须从真实的教育情境着手。对此,主要从三众。再加上语言具有伦理渗透性,民间歌谣的某些内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化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容蕴含着伦理道德或劝勉讽戒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一)学校教育层面达到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目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然成为实现民谣价值(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性的主阵地。目前,已有学校已经尝试把童谣教育纳儿童语言的学习经历的是浅显易懂到复杂句式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教育效果。在的过程。最初,儿童学着咿呀学语,但因其语言方面的学校教育层面开展民俗文化课程的时候,应该遵循以限制性,很多语言和文字儿童很难习得,人们便开始下几个要点。教给儿童浅显易懂的句子,或者尝试把一些生活知识首先,依据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教育界编成简短的有节奏的词句。这样儿童学习起来就容易对民间童谣教育价值开发涉足较晚,所以至今为止并的多了。童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关童谣教育的教育体系或者规划。因其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特点.读来朗朗再加上中国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就目前而言,关上口,易于被儿童接受或模仿。例如,有些简易诗歌、于民间童谣教育更多的是将其纳入到地方课程和校童话故事、绕口令等以童谣的形式编写出来,供儿童本课程开发中,根据不同地区、城市或者农村的文化—船茹
警纠氅科举2014年第6期教育广角背景来制定相应的童谣教育课程。这也是民俗文化教视民间童谣之余当代的价值,举办民间童谣知识与价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脉络。值的公共讲座,表彰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育内容。在实⋯⋯通过这些举措,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崇、继承和发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文化与环境生活轨迹。扬民俗文化的风尚。如果说家庭教育是从微观视角协在选择童谣内容上,既要那些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助民间童谣教育,社会教化便是从宏观方向为民间童和基本能力的学习材料,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谣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软文化保障。好,选择那些能够让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教育是实现知识文化传承的最好平台.也是挖掘童谣。在这里,校本课程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学生的人的能动性的最佳途径。通过教育传递,长久以来沉学习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圈子,与从小接受到的文化积的优秀民间童谣传统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与价值观一脉相承.强烈的认同感油然而生。这样一使学习者了解民间童谣的趣味性与价值性,增强文化来,学生在习得实际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可以获认同感,就更能发挥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在此前提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合理运用民俗教育观来辅助学校教育,以学校教再次.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育。以往我们强调,育的方式开通民俗文化之窗,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铸造传统分科教学的前提是统一的课程规划与评价体系人们的心灵.也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培养出懂得欣赏的指导,但是,“授一受”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在童谣和深入理解民间童谣的继承者。教育上取得良好地效果。因此,有许多学校开始尝试注释: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实施校本课程。“情境法”、①(明)杨慎.丹铅总录[M】.(卷二五).②杜文澜著,周绍良注.古谣谚·凡例【M1.中华书局,北京:2006.“活动法”、“探究法”等都是有效的尝试,这为民间童③④山曼.山东民间童谣论略叽.烟台大学学报,1990(4):69.68.谣的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户⑤昊平。邱明一.周作人民俗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外,欣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通过自己的体验性活动1999一1.142.将童谣中包含的知识与价值内化为自身的统整性经参考文献:验,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动教学法”的体现。【1】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3.【2】杜文澜著,周绍良注.古谣谚·凡例【M】.中华书局,北京;2006.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在课程评价方面,要p】陈俊君.幼儿园开发利用民谣教育价值的个案分析U】.丽水学院更多的采用过程性评价,进行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学报.2013-8(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情[4】郭远.关于新民谣警示功能的哲学思考Ⅱ】.山西师大学报,2011—况,并予以有效的反馈,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引导学生3.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51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1.[6J龙梦晴.民俗文化教育发展论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思和总结。民间童谣相关课程可不纳入或少部分纳入2012(6):79.学期末总测评。目的就是为了拒绝最终给学生下结f7】章辉.当代民谣的思想内容及荧学意义Ⅱ】.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论,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长”。2009-9(5).(二)家庭教育层面【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1.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序1.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9】山曼.山东民间童谣论略Ⅱ】.烟台大学学报。1990(4):68-69响无疑是巨大而又深远的,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导致了不同孩子心理与品质的差异。在家庭中进行民(责任编辑:张斌)间童谣教育的最佳时间是孩童的启蒙期,主要途径便是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从最初咿呀学语。家长便可以教孩子诵读简单童谣以锻炼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条件许可的家长,可以逐渐教授孩子较为复杂的童谣,引导他们发现和欣赏童谣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三)社会教化层面在社会教化层面,主要是指对儿童实行社会性情感教育。整个社会应该为提供民间童谣提供滋生与发展的广袤土壤与和谐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价值。例如,相关文化部门倡导,重新审一9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