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12-31 13:30:37 发布

语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好玩的童谣.doc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学课题】好玩儿的童谣【执教年级】二年级【选文篇目】《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教学目标】通过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在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并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孩子们,老师可羡慕你们了,花儿一样的年纪,无忧无虑,看着你们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倚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台。”(设计意图:教师充满趣味的诵读及歌谣内容的诙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你喜欢这首童谣吗?为什么?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几首像这样好听又好玩的童谣,请你们打开书册,看看都有哪些童谣吧?(《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二、趣读童谣,感知内容(一)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课件出示三首童谣)老师: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几首童谣,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也可以问问同伴,也可以问问老师,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认读是开始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二)指导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乐趣1.《问答歌》(课件单独出示)老师:谁愿意读一读第一首童谣《问答歌》?(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要读正确)老师:孩子们,你知道童谣里的小朋友在问些什么吗?原来,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知道了不同动物的特点。老师:现在咱们同伴一起合作,试着读一读这首问答歌。哪两位小伙伴愿意来合作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出询问的语气哦!(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童谣的内容,体会问答的语气及节奏,自然流畅地读出童谣。)2《贴鼻子》 老师:谁愿意读一读第二首童谣《贴鼻子》(课件出示《贴鼻子》)?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的正确。老师:这首童谣是写什么的呢?玩过这个游戏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排好队?为什么不能说话?是呀,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是每个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必须遵守的。接下来,我们请3位小朋友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谁愿意来试试。预设老师:“他们没有排好队,你怎么提醒他?”老师:“你们读的太着急了,贴鼻子的同学是蒙着眼睛的,你们怎么读呢?”老师:“在游戏中,他刚才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这个游戏中的意外情况加入到童谣中,会更有意思。”老师:“哈哈,鼻子贴到了哪里呀?”老师:“你们真聪明,立刻改了最后一句。哈哈,鼻子贴到脸外面。”老师:“根据我们的游戏过程,这首童谣也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新的《贴鼻子》吧!”(课件临时改改最后一句,再请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读童谣了解游戏规则及方法,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将读懂的文字与真正的游戏配合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童谣的节奏,同时再次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后面的即兴创编也是让孩子感受童谣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童谣是源自生活的。)3《十二月菜》老师:最后,谁愿意读一读第三首童谣《十二月菜》(课件出示童谣《十二月菜》)。(指名读)这首童谣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老师:这些蔬菜在它生长的时间里长得怎么样?你能找到描写的词语吗?(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以下这些词语,让其变红:刚发芽、弯似弓、嫩青青、紫英英、大又甜、瓷丁丁、家家有、水灵灵)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些词,写了蔬菜的哪些方面?(课件用话泡的形式在相应位置出示:颜色、长势、口感、外形、多)师:这首童谣是按什么顺序写了不同蔬菜的生长?(是的,按照时间从一月到十二月有规律地写)老师:这些蔬菜这么好,你喜欢吗?你想怎样读出来?嗯,读童谣如果能配上音乐,拍着节奏读就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找一个比较有节奏感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关于科学小知识的童谣,首先让学生读童谣学知识,再让他们感受词句,积累语言,最后拍手诵读,感知童谣的清脆节奏和朗朗上口的韵律。)☆三、比较阅读,寻找异同(一)感知童谣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特点。老师:我们一起读了这么多的童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预设:生1.童谣读起来不像平时读到的课文,有点像唱歌,但是又跟唱歌不一样,可以打着节奏读,很好玩儿,充满乐趣。(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到童谣就像是没有乐谱的歌谣,它可以有节奏地唱,可以有节奏地说,因此很好玩。)生2. 童谣里写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老师:你想把自己的事编进童谣吗?你想把什么编进去呢?(学生:喜欢看的书,喜欢玩的游戏、天气、动物……)(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童谣大都源自生活,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感知童谣的丰富内容,更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二)体会歌谣具体内容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差别,并引导创编童谣老师: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三首童谣不一样的地方呢?(课件同时出示三首童谣)预设1.表达方式不一样。 《问答歌》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老师:这种童谣我们称它交往性的童谣。“你愿意用童谣的方式交朋友吗?现在你想问问谁?想问些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问名字,问住址,问喜欢读什么书,问喜欢玩什么……)老师:请大家跟身边的同学一问一答尝试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谣,看看哪对同桌编的童谣最有趣。(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模仿创编,体会童谣的生活化特点,同时对童谣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2.具体内容不同。(1)《贴鼻子》写了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果。老师:这种童谣属于游戏性童谣。你还知道哪些游戏童谣呢?“你有喜欢的游戏吗?想想是几个人玩?规则是什么?怎么一步一步地玩?结果是什么?咱们四人小组合作也试着编个游戏童谣!”(这边可能要先了解学生现在都在玩些什么游戏,引导他们编现在就在玩的游戏,不要随便编,这样我们不好指导。)(2)是的,《十二月菜》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所以它叫生活常识性童谣。而且它是有规律的,从一月按顺序写到了十二月,写了蔬菜的颜色、味道、长势。老师: “你还见过这样有规律的童谣吗?”(学生交流,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再出示拍手歌)老师:“我知道,现在同学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除了每天上课学习,课下还学习唱歌、跳舞、弹琴、吹笛子等等。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来说一说。”(星期一……星期二……)(设计意图:每一次创编都会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童谣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会不断激发他们对童谣浓厚的兴趣。)☆四、总结拓展结束语:孩子们,好玩的童谣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着童谣认识新朋友,说着童谣做游戏,说着童谣增长知识,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童谣就会有多么好玩儿。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在课后继续寻找好玩的童谣,继续我们幸福的生活吧。上课用的童谣:问答歌什么动物尾巴短?小兔小兔尾巴短。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大象鼻子长。什么动物呱呱叫?青蛙青蛙呱呱叫。什么动物会游水?小鱼小鱼会游水。贴鼻子排好队,来玩耍, 蒙上眼,不说话。大家来玩贴鼻子,我拿鼻子往前跨。一步、两步,三步、四步,哈哈,鼻子贴到嘴巴下。十二月菜一月菠菜刚发芽。二月出土羊角葱。三月芹菜出了土。四月韭菜嫩青青。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茄子紫英英。七月葫芦弯似弓。八月辣椒满树红。九月南瓜大又甜。十月萝卜瓷丁丁。十一月白菜家家有。十二月蒜苗水灵灵。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常洗澡来常换衣。 你拍二,我拍二,每天都要带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不要随地乱涂痰。 你拍四,我拍四,打死苍蝇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消灭臭虫和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大搞卫生齐动手。 你拍七,我拍七,千万别吃烂东西。 你拍八,我拍八,每天洗脸又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公共卫生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