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MB
  • 2022-06-16 13:16:02 发布

野百合也有春天——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留避走洋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丑,固签字日期:2。13年厂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垂骰媸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罡{!Il妻婷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划、划^一、签字日期:勾13年f月岁口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导师张/f乏复圬签字日期:20I3年f月30日电话:邮编: 摘要JIlJllllJlllllIIIJllJIJJlUlllIIlY2321800本文以中国留守儿童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相关知识,对留守儿童小说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其特殊的文学性质和审美价值追求。通过对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和审美价值追求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特殊题材出现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在文学意义层面,而且可以延伸到社会学等其它领域。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对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的深入研究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运用统筹归纳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小说进行归整,并抓住此类小说的独特之处,主要从作品的文学特性和审美价值追求两个大方向进行探讨论述。第一章,对中国留守儿童小说进行概述,首先介绍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背景和创作现状;然后概括此类小说的创作特色,即浓厚的乡土气息、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以及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指出留守儿童小说所存在的人物“类型化一、儿童性较弱、描写过于裸露等不足之处;最后一节将简单分析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意义,主要从文学史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从小说所表现的儿童性与成人性、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的融合、儿童的精神苦难这三个层面具体分析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第三章,分析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主要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的审美性外化、作品所弥漫出来的忧伤情调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失的人文关怀三个层面来把握。本文关于留守儿童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因此在对作品的论述过程中,注意从儿童文学的性质出发,并有效地结合了儿童文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此类小说因其创作背景和创作题材以及小说主人公的特殊性,文章在论述时也做了特殊处理:分析了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如何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此类题材小说的特殊性质是如何体现的;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又有哪些突出点等,本文都做了充分阐释。此外,本文还正确指出了留守儿童小说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充分肯定了小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文章的最后一节,点出了统摄于整个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关键词:留守儿童小说;留守儿童;成长;悲剧;爱 AbstractThispapertakesChinaleft-behindchildrennovelsastheresearchobject,therelatedknowledgeofothersubjects,combiningsociology,psychology,aesthetics,Chinesenovelsofleft-behindchildrenin-depthstudy,pointsoutthespecialnatureofliteratureandaestheticpursuitofvalue,aswellasthesignificanceofleft-behindchildrennovelsofthisspecialgenreinliteraturehistoryandsociology.Throughthediscussionofthepursuitofthenatul℃ofliteratureandaestheticvalueofthenovelleft-behindchildrenspecial,wecans∞theimportanceofthisspecialtheme,notonlyintheliterarysignificancelevel,butalsoc缸beextendedtootherfieldsofsocialscience.Thisstudyandexploration,hascertainsignificancetotheChineseleft-behindchildrennovelscreationwill.houghthemethodofoverallinductionofwarpinganoverviewofleft-behindchildrennovel,uniqueandseizesuchnovels,mainlyfromthecharacteristicofliteratureworksandaestheticpursuitoftwodirectionsalediscussed.Thefirstchapterofthenovel,left-behindchildreninChinaalesummarized,firstintroducedthebackgroundandcurrentsituationofleR-behindchildrencreationofnovelappears;andthensummarizedsuchnovelsfeature,namely,astronglocalflavor,thesp硫ofrealismregressionandsimplemeansofartisticexpression,andpointsoutthattheleft-behindchildrennoveBbythecharacter”type”,childrenweaker,descriptiontooexposeddeficiencies;thelastsectionwilldiscussthesignificanceofleft-behindchildren’Snovels,mainlydiscussesthesignificanceofliteraryhistoryandthesocialtwoaspegtssignificance.Thesecondchapter,mainly舶mthestories击childrenandadult,dailylifeandcampuslifefusion,mentalsufferingchildreninthesethreeaspectsspecificanalysisofleft-behindchildren"snovelthespecialnatureofliterature.Thethirdchapter,analysisofChineseaestheticvalueofchildrenleft-behindnoveluniquepursuit"lackofthemaincharactersinthenovelimagefromlifecharacteristicsandinherentaestheticspiritofdiffuse,worksoutsorrowandworks1I ofhumanisticconcernthreeaspects.ThispaperresearchesonLeft-behindChildren’Snovelsismainlybythechildren’Sliteratureastheresearchobject,discussedinthecoursework,startingfromtheDatllrechildren"sliterature,andeffectivelycombinethetheoreticalknowledgechildren’Sliteraturetheoryandrelateddisciplines.Left-behindchildrenfictionforitscreationbackgroundandthethemeaswellastheparticularitytheprotagonist,thepaperalsomadeaspecialtreatment:analysistheleft·behindchildren’SnovelsandthecontemporaryChinesesocialdevelopmentbackgroundcloselyconnected;specialpropertysuchkindnovelsishowtoembodythecharactertheprotagonist"s;whatarethesalientpoints,thispapermadeafullexplanation.ThispaperalsocorrectlypointeAoutthatremainingdeficiencieschildren’Snovels,butalsofullyaffirmedtheexistencevalueandsignificancethenovel.Inthelastsectionthearticle,pointsoutthegeneralontheleft-behindchildrenfictioncreationmainbodyemotionexperience.Keywords:childrenleftbehindnovels;childrenleftbehind;growup;m 目录引言⋯⋯⋯⋯⋯⋯⋯⋯⋯⋯⋯⋯⋯⋯⋯⋯⋯⋯⋯⋯⋯⋯⋯⋯⋯⋯⋯⋯⋯⋯⋯⋯。l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4第一节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背景及现状⋯⋯⋯⋯⋯⋯⋯⋯⋯⋯⋯⋯⋯⋯⋯4第二节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特色和不足⋯⋯⋯⋯⋯⋯⋯⋯⋯⋯⋯⋯⋯⋯⋯.6第三节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意义⋯⋯⋯⋯⋯⋯⋯⋯⋯⋯⋯⋯⋯⋯⋯⋯⋯.13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15第一节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15第二节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融合⋯⋯⋯⋯⋯⋯⋯⋯⋯⋯⋯⋯⋯⋯。19第三节被迫放弃童年一精神苦难⋯⋯⋯⋯⋯⋯⋯⋯⋯⋯⋯⋯⋯⋯⋯⋯22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26第一节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的外化⋯⋯⋯⋯⋯⋯⋯⋯⋯⋯⋯⋯⋯⋯⋯⋯26第二节浓郁的忧伤情调⋯⋯⋯⋯⋯⋯⋯⋯⋯⋯⋯⋯⋯⋯⋯⋯⋯⋯⋯⋯⋯。29第三节人文关怀——让爱照亮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32结语⋯⋯⋯⋯⋯⋯⋯⋯⋯⋯⋯⋯⋯⋯⋯⋯⋯⋯⋯⋯⋯⋯⋯⋯⋯⋯⋯⋯⋯⋯⋯⋯⋯⋯⋯⋯⋯⋯⋯⋯.35参考文献致谢⋯⋯⋯⋯⋯⋯⋯⋯⋯⋯⋯⋯⋯⋯⋯⋯⋯⋯⋯⋯3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0IV 引言文学艺术源自生活,文学作品的创作自然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儿童文学亦是如此。但是儿童文学因其接受主体的特殊性,要求作品的题材内容在对待生活真实的问题上要与成人文学拉开距离,但这并不是说儿童文学必须回避真实的现实人生。人生有黑暗有光明,有幸福也有苦难,儿童文学无需遮蔽生活的阴路面,反而儿童文学作家们更应该肩负起责任,通过艺术手段,委婉地将真实的人生告知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用文字去抚慰他们的心灵,陪伴他们成长。儿童文学曾经是一片净土,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它所表达的思想都来不得半点污秽,就像是一块白纸,纯洁、剔透,在这张白纸上,儿童文学作家们手执画笔,小心翼翼地绘制着他们心中快乐美好的世界,但这只是他们为广大儿童读者创建的一个理想王国,然而“实际上的世界并不干净一丑陋与肮脏无处不在一,回,儿童文学作家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不能再继续“欺瞒’’下去了,于是他们决定要将真实的世界展示给孩子们看,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不仅仅只有甜味,还有辛酸和苦辣。于是儿童成长小说就出现了,此类小说记录了少年儿童动态的成长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象牙塔外的少年儿童的成长状态。成长小说的出现在儿童文学界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也开始关注并涉足这一领域。成长是一个人从孩童向成人过渡的发展时期,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的少年儿童,不仅身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他们对这动态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充满了神秘感,甚至恐惧,叛逆、困惑、不知所措,总之他们的内心已经泛起了涟漪,不再平静。而处于特殊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和心理特征就更为复杂了,正因为这样,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闻媒体也开始纷纷报道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而文学创作者们从现实背景出发,用文学艺术的方式记录他们别样的成长历程,于是留守儿童小说就随之产生了。广大读者需要通过这一渠道去深入了解了当下中国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而文字的留给人们的思考应该是最深刻的。①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207.1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留守儿童小说正是承担了这一责任,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作家把目光深入到城市的边缘,关注贫苦农村这一类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作者用文学的方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对留守儿童的悲悯之情,再现了特殊历史境遇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揭示了在现代文明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另类成长,以及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冲突,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唤醒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深切关注。近来来,儿童成长小说的出现已经受到了儿童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曹文轩在其理论文章‘论“成长小说劢中,详细论述了成长的意义,而他创作的<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可以说是成长小说的典范之作。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娟英在其学位论文《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中对中国成长小说从人物类型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成长小说在儿童文学领域亦可称作“少年小说",黄云生在其著作《少年儿童文学》中,从小说的主题、故事、人物以及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少年小说进行了界定。留守儿童小说就是以成长为母题的叙事结构,所以以上关于成长小说的研究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为题材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小说的文学性质和审美价值追求也表现出与其它成长小说的不同,这也是留守儿童小说的独特之处。因为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研究还少之又少,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论,例如谭旭东教授的评论文章《评陆梅的<当着落叶纷飞>》,文章从叙述技巧、人物形象、人文关怀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点评。作者王明刚在其论文《警惕:农村留守儿童从孤独走向堕落——以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评论小说<笨狗>》中,从社会历史批判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教育缺失以及故事的反思三点对齐建水的短篇小说《笨狗》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留守儿童这类题材的小说出现的时间有限,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定的创作群体,所以对这类题材的小说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况和研究,本文将着手对留守儿童小说进行整理分析,并探讨其特殊的文学性质和审美价值追求。2 引言从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主体来看,主要分为职业作家和非职业作家,非职业作家创作的作品大多文字粗糙、文学性较低,研究意义不大,所以本文主要以职业作家创作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统摄整个中国留守儿童小说,运用儿童文学理论,结合教育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民俗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对留守儿童小说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分析留守儿童小说的性质,即特殊背景下的“成长"母题研究;留守儿童小说皆为现实主义之作,小说内容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这类题材的小说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和价值意义。本文对留守儿童小说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章,对中国留守儿童小说进行概述,首先介绍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背景和创作现状;然后概括小说的创作特色,即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写实性;指出留守儿童小说所存在的人物“类型化一、文学性不强、描写过于裸露等不足之处:探讨论述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意义,主要从文学史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从小说所表现的儿童性与成人性、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的融合、留守儿童的精神苦难这三个层面具体分析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第三章,分析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主要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的审美性外化、作品所弥漫出来的忧伤情调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失的人文关怀三个层面来把握。通过对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的论述,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一特殊题材,并肯定了它的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第一节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背景及现状中国留守儿童小说这一特殊题材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中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流动,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少年儿童的成长一直都备受关注,而在留守这种特殊背景下成长的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性格、心理特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另类的成长过程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很多文学创作者,从现实背景出发,用文学这一独特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叙写了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道路。一、创作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青壮年,由于城里生活压力大等种种原因,只能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乡,他们有的逢年过节会回乡看望家人,有的因为工作等原因,一年甚至几年都不能回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出现了一类特殊群体一一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去其它地区务工,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①。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流动人口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只是当时人们还没有留意到这一群体,也就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到2l世纪初,随着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等各方面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大新闻媒体开始大规模地报道。留守儿童问题一经报道,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又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多达5800万。留守儿童的数量之多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伺题也日益凸显。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家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①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4 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①。这些儿童被留在家乡,由老人、亲戚或邻居代为抚养和监管,或者独自生活,在这种缺乏家庭温暖、亲情缺失的环境下,孩子们的人生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日益突出。起初,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的报道资料,但是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把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状况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们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还缺乏一定的深入研究。于是,社会各界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教育学以及法学等其它领域的相关人士,从各自专业出发,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文学工作者们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近十年来,文学领域诞生了许多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中长篇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中以成长为主题的儿童小说更能直观、深入地反映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这类小说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人公,以中国广袤、落后的农村为生活背景,以笔者的悲悯情怀为情感主线,再现了一幕幕令人痛心的农村留守儿童曲折的成长之路。但是文学不是自然科学,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哟,“凡是艺术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回。所以,我们在研究留守儿童小说时,也不能完全将小说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等同,但却可以引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二、创作现状。首先,从创作体裁上看,留守,L童题材小说多以短篇、长篇为主,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殷健灵的《蜻蜒,蜻蜒》、王巨成的《穿过忧伤的花季》、陶江的(Tk边的仙茅草》、陆梅的《当着落叶纷飞》、唐樱的《少年阿山》、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姚岚的《留守》、雪燃的《离殇》、西篱的《雪袍子》、吴珍艳的《温暖》等;短篇小说有:陆梅的《谁能把春天留住》和齐建水的《笨狗》等,还有牛车的中篇小说《空巢诱惑》等。从创作主体来看,包括成人创作和留守儿童自己创作。留守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主要以网络小说的样式存在,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出版发行,也没有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审核整理,因此其文学质量较低,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包括此类作品。留①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②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③朱光潜.谈文学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6.5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守儿童小说创作主要还是以成人创作为主,其中有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专业作家有殷健灵、陆梅、陶江、王巨成等,他们的作品在描述留守儿童艰难成长道路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细腻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真实的情感流露;业余作家主要有牛车、吴珍艳等,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性要弱一些,语言也较为粗糙。从创作内容来看,留守儿童题材小说以我国农村为创作背景,以留守儿童为小说主人公,以他们另类的成长道路为主线,表达出作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悲悯之情。我们从小说中所看到的中国农村,主要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生活困难,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在特殊背景下成长的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两类,即“好孩子一与“坏孩子"形象,本文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介绍。虽然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是艰辛、坎坷的,但是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些温情的画面,打动人心,作品的最后,也寄予了作者的美好希望。第二节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特色和不足留守儿童小说因其创作背景、创作对象的特殊性,该题材的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也呈现出与其它题材小说不一样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浓厚的乡土气息。留守儿童小说主要是以广袤的中国农村为叙事背景,小说表现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留守儿童小说被烙上了乡土文学的主要特征,即“风俗画描写刀和。地方色彩"。周作人曾经对“乡土小说’’是这样界定的:体现地域特点;体现民风民俗;体现人类学意义上的“人一;周作人还特别强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①。留守儿童小说描述的正是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小说中既有当地的民风民俗,更能体现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乡土气息刀是留守儿童小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乡土文学通常指的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强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说创作力o。可以说大多留守儿童小说都具备了这一特点,所以本文所研究的留守儿童小说属于乡土文学的一部分。小说《水边的仙茅草》是以江西鄱阳湖边的仙茅村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小说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副鄱阳湖特有①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E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12.②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如.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4.6 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的早春图景:“岸边的草洲上,一望无际的青草,得了雨水的涵养浸润,疯长成一片墨绿。三五成群的水牛在湖滩上悠闲嬉戏,顽皮的白鹤骑在牛背上,驾驭着浪漫,成就了鄱阳湖的另类和谐⋯⋯绿草、碧水、蓝天,还有那自由翱翔的飞鸟,涂抹成鄱阳湖春日的画卷,阳光和煦、莺飞草长⋯⋯一①这是对仙茅村自然风光的描写,这种清新自然又具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只有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才清晰可见。而且这鄱阳湖边的小村庄又有着异样的风情,那就是仙茅村的开河节,三月里仙茅村都要热闹起来,“人们划龙船,跑早船,搭戏台、唱戏文、听俚曲、吹唢呐、敲锣打鼓、做灯做戏。男女老少,穿戴一新,来到湖边,等着湖边各种祭祀礼仪后的爆竹响过、铜锣敲过,几十条小船,一字排开⋯⋯抢着在鄱阳湖撤下第一网,谁家在湖中网上来最大、最重的金丝鲤,就预示着今年谁家的孩子学业会有大长进,高中头名。这也是仙茅村代代相传的开河节。一。小说就在这开河节中拉开帷幕。小说主人公芦花、鳝鱼、水顺等被选为祭湖仪式上童男童女,开河节对他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平时“表现好丹的孩子才有资格入选。除了自然风貌和习俗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浓厚的乡土气息外,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也带上了乡土意味,芦花、水顺、鳎鱼、春草、柳花、泥塔⋯⋯他们似乎就是仙茅村的代言人,他们的存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已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构成了这幅美轮美奂的乡村图,所以当小说主人公鳓鱼独自一人离家寻亲;水顺又为寻找鲢鱼而出走;芦花因为母亲进城打工而整天心不在焉⋯⋯这一切打破了仙茅村原有的平静,仙茅小学的何虹老师这下急了,“为了稳住军心,让学生的心重回课堂,她开始了自己新的思考,她把孩子们带到了都阳湖边,成就孩子们的想象,成就仙茅村的想象。"⑦何虹老师让孩子们对着湖水作诗或是表达内心的情感,何老师的意思很明确,她要让孩子们记住这滋养他们长大的都阳湖,不要抛弃家乡,只有人在的地方,家乡才会更美。《蜻蜒,蜻蜒》是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为留守儿童创作的一部温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碧瑶"的古镇,镇上有条河叫“瑶河",这条河是孕育当地人的母亲河,这作条河就像是孩子们的母亲,守护他们成长。作者在叙述时也是情有独钟,“它是柔顺的,像一匹缎子,更像从河床上滑过的透明玻璃⋯⋯从岸上①陶江.水边的仙茅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②陶江.水边的仙茅草[扣.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2.③陶江.水边的仙茅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7.7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看瑶河,很养眼。放学的孩子,并不着急回家,常常在河边逗留,这河也像慈祥的母亲,包容了来这里戏耍的孩子⋯⋯一①小说除了描绘这条温柔的小河,还通过介绍禁渔风俗,反映了当地人民淳朴的民风民俗,“据说,碧瑶人素来爱鱼,河里的鱼不是捕来吃的,而是用来看的⋯⋯碧瑶的人都知道,偷鱼不但要罚款,还得扛面红旗走街串巷高声背上几天‘禁渔规章’⋯⋯”圆小说开篇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写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气氛。只是在这表面看来及其和谐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总是会有缺憾,这些留守在家乡的内心孤独的孩子们就是这缺憾的起源。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陈庄的小山村;陆梅的作品《当着落叶纷飞》的主人公沙莎也是来自一个叫周村的地方;‘留守》是以安徽宿松县为背景,叙述了发生在向阳村牯牛岭里的故事⋯⋯所以说,留守儿童小说大都是发生在“村里一的故事,虽然有的作品没有浓墨重笔地描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但是作品还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朴实的农村底层人民形象,通过对他们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方面的刻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Nd,说中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二、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现实主义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叶圣陶先生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开始,现实主义创作就与儿童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五四开始,儿童文学就直面黑暗的社会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以苦难儿童和小英雄形象为主,例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作品。由于处于特殊时期,作品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质,从而减弱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思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向深度挖掘,儿童文学作家们不但关注少年儿童成长的背景,更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其中成长小说便开拓了这一领域。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心压力倍增,于是他们需要文学艺术来放松自己的心灵,因而出现了许多供消遣、娱乐的文学作品,并在商业化的运作下盛极一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文学创作也沾上了严重的商业化气息,即使成长小说坚定地捍卫着自①殷健灵.蜻蜒,蜻蜒[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②殷健灵.蜻蜒,蜻蜒叫].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2.8 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己真实再现儿童成长经历的的誓言,但是由于成长小说的动态性特征,有时很难与青春小说区分,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倒向言情,甚至低俗文学的方向。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是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再现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作品不仅仅叙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更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悲伤。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领域,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客观而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矛盾,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加以描写,是现实主义精神的最基本表现一①。留守儿童小说不但没有回避复杂的社会现实,而且还真实地将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展现出来,这就是作品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孩子、老人、妇女留守家乡,留守儿童小说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小说主人公,记录了他们别样的成长经历。留守儿童小说正是从现实背景出发,尽可能地还原现实,让读者深入了解、体会留守儿童艰辛的成长道路。所以说,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儿童文学领域中所呼吁的“不要把黑暗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看"的现象,而是让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真切地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留守儿童小说向我们展示的社会现实是深刻的,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困苦生活,更让我们深入反思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种种矛盾。首先,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图景,真实地揭露了社会发展与儿童成长的矛盾。留守儿童小说在揭示社会矛盾时表现出独特性,小说立足于留守背景下的农村少年儿童,通过他们别样的成长道路揭示社会发展阶段的种种矛盾,有物质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有特殊背景下儿童与成人的矛盾,也有儿童自身发展的矛盾。小说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全面而又真实地再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它儿童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到的领域,比如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早恋一、“早熟"甚至“性教育"等话题。~‘其次,小说不仅揭示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列问题和矛盾,还揭露出这一矛盾的深刻性和复杂性。留守问题在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地域特点的不同,以及当地的自①周永涛等.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75.9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然风貌、风土人情的不同,因而各个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加上儿童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作者观察与真实体验的结果,这更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三、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留守儿童小说的艺术手法在整体上表现为朴实性。其朴实性可以从作品的语言、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此类题材的作品语言质朴、直白、流畅、平和,有一种“天然去雕饰’’之美,毫无造作。在阅读作品时没有“陌生化一语言的障碍,隐喻、象征、讽刺等委婉的修辞手法在作品中并不多见,搿简洁一是儿童文学语言的基本要求,作品在表现留守儿童曲折坎坷的成长经历时也没有将其复杂化,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单纯,故事线索单一,情节描写手法质朴,不像“先锋小说’’情节曲折,让人摸不着头脑。留守儿童小说创作的大背景是一样的,都是记叙中国农村留守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成长,但是每个留守儿童遭受的苦难、各自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小说《蜻蜒,蜻蜓》就是写小主人公安安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故事;<穿过忧伤的花季》记叙了女孩陆星儿与男孩陈军惺惺相惜的纯真友谊;<当着落叶纷飞》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日记和信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沙莎的“草样年华",生动地展现出她的细腻敏感、无助和对亲情的渴望⋯⋯作品的情节结构很简单,一目了然,这也体现了小说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再次,小说中的乡村孩子、老人、教师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作品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朴实性。天真孤独的孩子、憨厚勤劳的老人、无私奉献的教师等等,他们都是作品中最朴实的人物,人物是小说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物也是小说的灵魂,他们朴实的性格特征也使小说的朴实性得以凸显。当然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对某些人物性格的刻画还不够“典型”,这也是留守儿童小说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就是小说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也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小说环境的构建对整部小说的发展、人物的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小说中的故事多发生在乡村,乡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显得那么纯净、质朴,这样的环境与勤劳朴实的村民融为一体,也使作品显得朴实无华。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成为儿·童文学领域一个新的关注、新的题材,从21世纪初至今,酝酿的时间还不长,10 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其作品自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通过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人物“类型化’’。因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成长背景的特殊性、相似性,从而使这类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类型化"现象。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是比较典型的,典型环境下的人物应该也是比较“典型"的,但是作品还没有充分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很多作品没有将二者充分融合,所以人物的刻画方面还不是十分“圆润"。<蜻蜒,蜻蜒》中的主人公安安、{: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陆星儿,<水边的仙茅村》里的芦花、《留守》中的龚月等等,她们都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女孩,也同是留守儿童,她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很相似:懂事、善良、内向、孤独。还有一群因缺乏监管、自制力差,而走上歧途的留守儿童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罗大勇、《留守》中的刀条脸、《笨狗》中的庄大旺等,他们叛逆、胆大、不学无术。这些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具体行为反应虽然不同,但是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容易让读者产生雷同的感觉。作品没有充分表现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儿童文学视野里的儿童,不是简单的自然人,而是有更多的社会内涵”回。除此之外,作品中的老人和教师形象也深入人心,老人都是勤劳简朴、憨厚、行动不便、知识匮乏;教师都是有一定的素养,有责任心、关心孩子。所以说这些人物的刻画有重复性,人物性格特征也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还不完全符合“圆形人物一的标准。二、儿童性较弱。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所以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它在题材、主题、主人公、故事、结构等方面,都要求有独自的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一圆。这种特殊性以及价值标准主要体现在“儿童性"方面,而留守儿童小说的儿童性较弱。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虽然反映的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但是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适合儿童阅读,例如《空巢诱惑》等小说中,出现了儿童文学领域不该有的关于性、暴力等少儿不宜画面;殷健灵从儿童视角出发,为留守儿童创作的小说《蜻蜒,蜻蜒》中,也有少数不宜的场景出现:小主人公安安心爱的小狗铁蛋被人残忍地杀害,还把血淋淋的狗头挂在安安家门口,导致安安被吓得晕了过去;短篇小说①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9.②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7.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笨狗》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小说主人公庄大旺最后竟然残忍地剁掉自家小狗的腿;类似这样血腥的画面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是不应该出现的。还有些作品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但也渲染了一种很沉重的氛围,使读者倍感压抑,这样的作品也是不适合出现在少年儿童眼前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孩子面前,可以不回避苦难,但我们必须拒绝暴利和血腥。留守儿童小说这一特殊题材,可以说是苦难叙事,所以作品在审美追求方面表现出特殊性。但是作者应该考虑.至UJL童读者的需求,一味地描写苦难,渲染忧伤悲惨的气氛,会使作品缺乏应有的儿童性以及丧失一定的审美价值追求。作者在描写苦难的同时,更应该让读者看到希望,尤其是儿童读者,满足他们对未来美好期望的需求。虽然大多作品都出现了一些温馨的画面和让人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是这对于儿童读者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情节描写、情感表达方面更应该委婉细致,要慎重考虑NJL童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虽然不能要求留守儿童小说必须具备所有的美学特征,但是作品不能忽视“儿童性"在儿童小说中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试着用最恰当的方式让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了解并体会留守几童的苦难。三、生命体验的错位。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作家,他们通过观察、听闻、收集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从而进行有目的的创作;另一类是业余作家,他们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熟知留守儿童生活的进城务工人员、大学生等,或者自己曾经就是留守儿童,现今已长大成人,他们通过小说这样一种艺术方式记录留守儿童的生活。由于后者创作的作品研究意义不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专业作家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精英创作"。。精英创作主体虽然拥有娴熟的创作技巧,但是在对留守儿童的生命体验上有很大的不足,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定的错位,就是说他们的生活积累还不够丰富,因此作品在人物形像的塑造、内容的深刻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而深谙留守生活的当事人虽然也试图记录他们的成长道路,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等原因,他们的作品更加不成熟。·当然这并不仅仅存在于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中,很多文学创作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包括其它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不是经过创作主体亲身体验的结果,留守12 第一章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概况儿童的存在涉及到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创作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但是由于生命体验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在审美意识方面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协调度。第三节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意义“工业文明使人类世界最终分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两极。人类只有这时才意识到了儿童的独立存在,儿童世界的问题这才日渐引起了成人世界的关注"①。而儿童小说可以让成人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特殊背景下出现的新的题材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文学可以让两代人进行沟通与对话,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在成长小说题材中,有种沉甸甸的分量。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拓展了儿童成长小说的题材,加强了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意识,使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特殊生存条件下的儿童成长。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学等其它领域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一、文学史意义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拓展了儿童成长小说的题材。儿童小说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它可以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反映精神活动、心路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都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文学作品。有反映革命年代的作品,像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管桦的《小英雄雨来》、李光田的《闪闪的红星》,而且这些优秀的儿童小说都被拍成影视剧,更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儿童文学作家们开始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问题,随之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成长题材的小说,这类小说大多以城市为背景,记录城里的孩子青涩的成长道路,例如,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之死》、谢倩霓《不说再见好吗》,章红《青春f-J}、张洁《敲门的女孩子》等等,虽也有像曹文轩这样以农村为背景的成长小说,像《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但是他的作品中对农村生活的反映还是偏理想化的。留守儿童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因而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加强了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意识。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了上个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实主义朝着多元化的①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方向发展。但很多现实主义作品并没有直接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而是通过回忆等方式,追述过去,比如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大多描绘的是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以及农村少年儿童苦涩的成长经历。在现今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背景下,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留守儿童小说没有遮蔽敏感的社会问题,以现实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记叙了在留守前提下,农村少年儿童另类的成长道路。二、社会学意义由于留守儿童小说题材的特殊性,此类作品除了文学史意义外,还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留守儿童小说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城乡差异,农村青壮年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得不背井离乡,丢下老人孩子进城务工,于是“农民工一、“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就出现了。留守儿童小说反映的是被滞留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别样的生活状态,这就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留守儿童小说虽然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大的写作背景是真实的,是来源于生活的,有的作品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在仔细观察、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所以说留守儿童小说对社会学家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会使社会各界关注到这一特殊群体,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协助有关机构一起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14 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留守儿童小说主要叙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在特殊背景下的成长过程,因此成长是其主要母题,属于成长小说的范围。此类小说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环境闭塞,生存条件艰苦,又没有父母的庇佑和监护下,他们的成长呈现出“自由化"发展趋势,这一成长阶段是由童年向少年以至成年的过渡阶段,由于留守的特殊背景,留守儿童的成长又呈现出“异化一现象,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小说这一题材的特殊性质。第一节儿童性与成人性的融合少年儿童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由幼年到少年再到成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成长是必然的,这一成长阶段,从广义上讲仍属于儿童时代,因而具有儿童性。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个人性格发展的不平衡性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儿童性与成人性融合的现象,即早熟现象,有些留守儿童表面看来不仅早熟,而且异常成熟,但这种成熟并不是真正的成熟,它只是一种“伪成熟”,因此作品中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了普通少年儿童未有的心理特征。早熟就会涉及到“成人意识",因而作品主人公也会显现出“成人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承担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责任。留守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辈们又年老体弱,他们小小年纪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留守》里的龚月,才十三岁就承受着繁重的劳动,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水边的仙茅村》中的一群孩子都会主动承担起各家的农活,个个身经百战,连从城里来的何虹老师都比不过他们,何老师挑担子都不如小小年纪的菊妹。虽说父母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料,但是老人体弱多病,有时还得让孩子照顾他们。《穿过忧伤的花季》里的陆星儿,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病了,她不得不送奶奶去医院,还要照顾好奶奶,幸好有同学陈军的帮助,才得以渡过难关。《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操持家务了,每天起床、打水、烙饼、熬粥,是沙莎一天的开始。龚月、陆星儿和沙莎,还有《水边的仙茅村》中的孩子们还只是中小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学生,家庭的重任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承担的,他们也想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衣食无忧,快乐成长,但是在特殊条件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肩负起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家庭责任。留守儿童小说中的孩子大多处于10到15岁这个年龄段,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少年期是儿童期到青春期的一个过渡时期。“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疗①。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个成长阶段,还没有成熟,家庭的重任不得不使他们提前使自己成熟起来,但是这种“成熟”并不是真正的成熟,因为他们“成熟刀的道路是非正常的,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与正常儿童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该成熟的阶段成熟了,可以说是“早熟",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伪成熟一,“他们似乎懂事,但是又不很懂事,他们的精力旺盛,能够参加更多的劳动,但是还不能算作一个完全的社会劳动力一@。作品中的留守儿童就是在身体和心智成长都不成熟的条件下肩负家庭重任,而他们的心理承能力又是很脆弱的,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二、性意识的提早萌发。“‘儿童反儿童化’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欲求’’@。儿童在“反儿童化一的过程中表现为叛逆、任性等性格特征,性意识的萌发也是表现之一。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很少有人压制他们,所以从某方面来说,他们“反儿童化"的道路似乎还顺利些,所以性意识也出现了提早萌发的状况。留守儿童小说中出现了儿童文学领域极少涉足的性描写,当然这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还需要慎重处理。性意识的萌发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的标志,只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无人引导的前提下,出现了性意识提早觉醒的尴尬现象。早恋现象在留守儿童小说中经常出现,但是作品中的早恋现象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例如小说《留守》中的晓峰和龚月,《空巢》中的郝凯、闷墩儿,《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向华萍、罗大勇等等可以说他们都是性意识提早觉醒的代表人物,当然也有像《穿过忧伤的花季》中陆星儿与陈军那种纯美的情感体现。《留守》中龚月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留下弟妹由她照顾。晓峰是个初中生,①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97.②朱智贤.儿童心理学[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01.③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96.16 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是乡村代课教师,由于母亲除了上班就是打麻将,无暇顾及儿子的成长,晓峰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情窦初开,又受到网吧环境的不良影响,加上母亲的出轨行为,使晓峰对性充满了好奇心,由于没有成人的正确引导,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最后终于酿成大错:在一个周末,晓峰去龚月家里玩,龚月的弟妹龚星和龚云,还有表妹林霞也在家,于是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晓峰和龚月一起躲进楼上的卧室时,晓峰对龚月产生了非分之想,龚月对晓峰的“非礼"行为也没反抗,而就在两人偷吃禁果之时,惨剧发生了,柴屋失火,龚月的弟妹龚星、龚月、表妹林霞都在火灾中失去了生命,龚月因救弟妹也受了伤,面对这样的灾难,小小年纪的龚月无法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加上父母的责怪,龚月曾一度想到轻身,这样的打击让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孩该如何承受?<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向华萍和罗大勇,都只是初中生,因酒后失控,发生关系,因为对性知识缺乏了解,向华萍不幸怀孕了,小小年纪,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做流产,向华萍的妈妈碍于面子,将她带到城里生活,而罗大勇也意外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空巢》中的郝凯和闷墩儿已经是高中生,对性的渴望和了解就更多了。朱自强在其理论著作《儿童文学的本质》中称性意识的觉醒,是少年成长中的“成年仪式",“少年人有生理上的性行为冲动需要发泄,但少年一般不把自己的这一欲求付之于实际行动,而是采取代偿的方式。"我们看到,作品中的留守少年似乎对性的渴望更强烈些,“特别是山区,又特别是正在发育的旺盛期的少年时代。山区使男孩从成年男女在田间地头开的粗鲁玩笑中,过早地培养了对性的兴趣,而年轻人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又使他们对异性的关注达到人生的第一次高峰"①。这也是留守少年性意识提早觉醒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逐渐近与成人水平⋯⋯性机能的发育已经成熟,因而进一步意识到两性关系问题"圆。但是小说中的少年多是初中生,还处于少年期,他们的身体、心理发展水平都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因此在对待性这一敏感问题上就更加迷茫和无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由发展,性意识也在发展中慢慢觉醒,由于无人引导,加上农村地区性教育的缺乏甚至空白的前提下,留守儿童在对待性①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39.②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435.17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问题上,只能自己去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疏于看管的前提下,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要大胆许多,他们在性知识匮乏,身心发展还不健全的条件下,踏入这一尴尬领域,无疑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小说中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性意识的提早萌发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少年期,关于性的话题,我们也不需要一味地避讳,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委婉地让他们了解性,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三、自我意识的超前觉醒。由于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内心的孤独和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使得他们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命运,有的甚至力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儿童,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很多研究指出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们要求了解自己⋯⋯一①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发现自我,对自己的人生已经开始有了思考,而处于留守背景下的少年儿童亦是如此,但是由于他们成长道路并不那么顺利,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普通孩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会更多、更复杂些、更深入一些。《空巢》中的郝凯,小小年纪就对人生有非常深刻的思考;《留守》中的晓峰,在龚月家失火后,感叹道“唉,我的责任重啊!一当然,这些留守少年,不仅仅只是思考,他们还付出了行动。《空巢》中的黑儿为了自力更生,改变命运,想独自一人闯出一番事业而离开学校,只身一人来到外地,谁料到刚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就被坏人盯上了,最后在好心人和警察的帮助下安全返校,小说中也写道“像黑儿这样的空巢家庭,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得以圆满解决,算是幸运的。"但这只是小说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并没有这么幸运。《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是个敏感有思想的女孩子,却有着男孩子一样性格,由于意外伤人事故,沙莎被送进了少管所,在周干警和潘记者的帮助下,沙莎终于打开了心门,但是处于青春期的沙莎还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水边的仙茅村》中的鳃鱼也是如此,为了能和父母一起外出打工,他离校出走,在城里被人伤害。可以说他们的这些行为举动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但是结果很是令人担忧。其实他们只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却选错了方向,他们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的审视自己,更没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以至于做出了镨①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如.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422.18 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误的选择,使自己陷入另一个困境。儿童是渴望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会慢慢觉醒。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成人的管教,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可能会更早更快。作品中的这些留守儿童自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是很不成熟的,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本身就带有自卑、孤僻、悲观、怯懦等不良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走弯路。虽然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我意识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但是他们的智力、身心发展都还不完备,还摆脱不了少年儿童特有的稚气,所以作品中的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出儿童性与成人性结合的特征。其实在一般的儿童文学理论中,儿童性与成人性是对立的,他们要求儿童文学是独立存在的,儿童文学只能是适合儿童的“纯文学一,但是少年小说即成长小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人们开始认同并接受成长小说主题的深刻性,以及小说中悲剧叙事的震撼力。留守儿童小说正是以留守儿童的成长为大背景,“既有对儿童天性的关注,又有对成人心理的关注,具有儿童化与成人化的双重倾向,既有对儿童天真稚气的再现,也有对成熟心理的描写,两者可以达到有机的融合"①第二节日常生活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融合童年的生活场景,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孩子的成长主要是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结合,所以少年儿童主要的成长环境除了家庭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学校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九年义务教育,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大多数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少年前期,即中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孩子都应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少年后期,即高中阶段,会有一部分孩子离开学校,或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或是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例外,所以校园生活是大多数成长小说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境遇,他们的校园生活与普通少年儿童的生活又有所不同,似乎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一般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学校老师都会给予帮助。又因为中国农村的居住环境是聚居式的,所以学校老师和学生除了是师生关系还①黄云生.少年儿童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9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是乡亲。因为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对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会有情感上的依赖,所以在作品中留守儿童的生活都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身影,作品体现了校园生活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场景。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校园生活的关键人物,本文从老师和同学这两个群体出发,探讨他们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关系。一、校长、老师成家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成了留守儿童的重要监护人,作品中最常见的大人除了家里的老人外,便就是他们了。当孩子们有困难时,他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陪伴左右,在留守儿童们的心中,学校的老师们俨然早已如同亲人一般。《水边的仙茅草》中,村里的开河节到了,学校的胡校长和何虹老师都积极参与,与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何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却丝毫没有城里姑娘的娇气,大学毕业就来打了仙茅村,立志要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何老师除了上课,还积极融入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当中,有时会帮他们分担劳务,有时还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比如到带领学生鄱阳潮畔吟诗。当鳝鱼离家出走,独自一人进城寻找父母时,何老师和胡校长更是不远千里跑到省城寻人。可以看出,在老师和校长的心理,这些留守儿童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还有《留守》中的翠萍,她是小学代课老师,也是小说主人公龚月妈妈的好友,这样两家的关系就亲密了。《穿过忧伤的花季》中,小主人公陆星儿或者她的好友向华萍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班主任柳老师,柳老师也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留守儿童小说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在一般的成长小说中虽然也可以见到,但是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他们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因而除了这些热心的老师校长之外,还有很多爱心人士的关心也影响着留守儿童的生活。《留守》中的记者齐涵为了当地的留守儿童策划成立了。暖阳私立学校一;‘当着落叶纷飞》中的周干警和潘记者,为了拯救迷途中的少女沙莎费尽心思,特别是周干警,在沙莎的心目中她是“干警妈妈’’;还有《蜻蜒,蜻蜒》中,学校来了一位社会调查员史兰姐姐等,他们和学校的老师一样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与生活。学校就是让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爱心人士也是通过学校与留守儿童建立关系。虽然这些人物不是小说的主角,但是他们的存在却影响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留守20 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儿童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即使是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现也不能脱离社会,作品也恰到好处地处理了这一问题。二、同学朋友变亲人。对亲情的饥渴和内心孤独,使留守儿童们把同学之间情感看得很重,似乎他们在寻找一种情感依托。《:蜻蜓,蜻蜓》里的安安和鹞子情同姐妹,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嬉戏玩耍,相互诉说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当鹞子的奶奶去世,不得不被父母接去城里生活,鹞子离开后,安安异常失落。<穿过忧伤的花季》中,陈军与陆星几恰似兄妹,陈军像个大哥哥,一直守护着星儿。陈军和星儿都是留守少年,彼此都缺少亲情的呵护,在陈军眼里,星儿就是他的亲妹妹,星儿的自行车被偷之后,陈军便每天接送星儿上学放学,星儿被欺负或者遇到难题,陈军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星儿的心里,陈军就像亲哥哥一样守护着她。除了陈军,还有向华萍,她是个和星几完全不一样的女孩子,大大咧咧,喜欢和男孩子玩,但是她却是星儿当成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事都与星几分享,当她家里出事的时候,星儿和陈军也是从不推辞。《水边的仙茅草》中水顺、芦花和鳐鱼都是同班学生,鳝鱼平时是个捣蛋鬼,不招人喜欢,但当他离家出走时,大伙都急着找他,就像自己的亲人失踪了一样。<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和阿三,女孩沙莎是留守儿童,好几年没见到在外打工的父母,男孩阿三是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他们都是没有情感依靠的孩子,于是他们成了同病相怜的“兄弟"。在其它校园题材的作品中,同学之间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学校或者其它场所,很少融入到彼此的日常生活当中。而留守儿童小说中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中国农村,正是农村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更加密切。一方面由于成人看管的松懈,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像城里的家长对孩子看管过于严格,即使是节假日也很少让孩子在外玩耍,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们是幸福的,自由的,即使是在学校,他们也会感到亲切。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似乎在学校里的人气会使他们觉得不在孤单,大家彼此都是那么熟悉,老师也如同自己的长辈一样,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很喜欢去学校读书的,这一点和城里的孩子反差很大,城里孩子的压力很大,他们在心理上是很抗拒的,只是他们的反抗大多是徒劳。而留守儿童小说中,校园生活都是与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成了他们情感的寄托,所以孩子们21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非常喜欢这种融洽的校园生活方式。校园生活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将会陪伴他们成长。所以说,校园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也是留守儿童小说的独到之处。第三节被迫放弃童年——精神苦难童年时代应该是幸福美好的,但是这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似乎是奢求,当他们的父母离开家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童年就开始阴霾笼罩,他们多么渴望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样,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但是他们不得不被迫放弃童年。即便有老人、亲戚朋友的陪伴,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孤独的。孤独、脆弱、敏感、恐惧几乎是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一般正常儿童是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隐蔽的,不被他人所知晓的独特想法,他们始终是精神上的孤儿,于是他们会不自觉地找寻情感寄托,有的寄托在其他亲人或朋友身上,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动物身上,比如狗。农村留守儿童深知自身的处境,他们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快乐地成长,在他们的心理,早已放弃了童年,原本美好的童年从父母离开他们的那刻起就蒙上了阴影,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过,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是孤儿,胜似孤儿,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孤儿。处于精神苦难中的他们,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和物产生感情,或许是本能地寻求一种寄托。一、精神孤儿儿童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这一时期,孩子的心智还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发展阶段,所以更需要成人的监护。但恰恰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的父母丢下他们,由他人代为监护,有的是单亲监护、有的是隔代监护或者直接由留守儿童自我监护,独自生活,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造成亲情缺失。因此,他们的内心陷入极大的孤独之中,长此以往,很多留守儿童就形成了孤僻、脆弱、敏感、恐惧、自卑、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特征,而这些都不应当是这个年龄的少年儿童所承受的,虽说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但是生活中的困苦对他们造成的心理、身体上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齐建水的短篇小说《笨狗》开篇就写了留守儿童庄大旺蹲坐在地上看月亮的22 第二章留守儿童小说特殊的文学性质情景: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周围洇出一圈淡淡的光晕。庄大旺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泪花闪烁地望着月亮。那月亮圆圆的,白白的,柔柔的,变成了妈妈的脸⋯⋯孤独在庄大旺的脑子里像野草一样蔓长⋯⋯留守在家的庄大旺无法体验到父母的亲情呵护,无法体味到家的温馨幸福,他内心最大的体验就是孤独。让孩子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中是可怕的,为了使自己的内心不再被孤独感充斥,庄大旺迷上了网游,而他曾经心爱的小狗因为每天跟着庄大旺,以至于暴露了庄大旺的行踪,被游戏迷的神魂颠倒的庄大旺残忍地剁下了狗小旺的两条后腿,当庄大旺举起刀准备向狗小旺的前腿落下时,被狗小旺狠狠地咬了一口。我们对庄大旺极其残忍的行为,深感痛心,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原本善良的孩子变得如此心狠手辣?是网游?这只是直接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他内心的孤独,如果父母在身边陪伴,有人监督,我想庄大旺也不会如此沉迷网游,更不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情。殷健灵长篇小说《蜻蜒,蜻蜒》中,妈妈离开安安才两个月,但是妈妈的脸无数次出现在安安自日的幻想和夜里的梦中,可见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在安.安的心理,妈妈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即便是来照顾她的外婆。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安安与外婆的生活过程,安安开始很讨厌外婆,最终在外婆的努力下,久而久之,安安喜欢上了外婆,但是不管祖孙两的感情多深,也无法弥补安安内心的孤独。尤其是在她的好朋友鹞子也去了城里后,安安就更加孤独了,虽然安安和外婆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但是外婆始终不能代替妈妈,最后,安安还是与妈妈去了城里生活。而安安能不能适应城里的生活,那里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安安的成长我们也很难断定,但是有妈妈在身边,安安的内心就不会那么孤独了。《水边的仙茅村》中的鳟鱼,为了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独自一人离开仙茅村去寻找他们;《少年阿山》的小主人公阿山也是为了进城寻找母亲,与他的狗阿黄离开了家乡。但是不论是鳃鱼还是阿山,他们在城里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是很难预料的,鳃鱼先是被人打的受伤住院,后来因为救芦花的妈妈而牺牲;阿山比鳃鱼要幸运很多,虽然刚进城的时候吃过很多苦,乞讨、擦皮鞋,但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还让他进城里的学校读书,老奶奶去世后,阿山被家乡学校的校长带回去继续读书。其实我们都知道鳃鱼和阿山并不是向往城里的生活才离开家乡的,他们只是为了能和父母在一起,可想而知,一个人留守在家乡的日子是多么孤独,即使寻亲的道路布满荆棘,他们也义无反顾。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二、情感寄托由于亲情的饥渴,内心的孤独,留守儿童都会从他人或者陪伴自己的动物身上找寻情感寄托。{: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陆星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老了,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正巧陈军出现了,他就像大哥哥一样守护着星儿,护送她上学,在星儿遇到困难时,他总会出现。在星儿的心里陈军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之间的情感纯洁美好,他们的友谊区别于普通孩子之间的懵懂好感,因为同是留守儿童,在彼此相互帮助中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但是愚昧的村民却认为认为他们之间有不正当关系,最后,星儿父母顾及脸面,不得不把星儿接走。且不说星儿去城里生活能否适应,但是在那段留守的岁月,除了奶奶,陈军就是陆星儿最好的情感寄托。<蜻蜒,蜻蜒》中的安安和鹞子,她们的父母都进城打工,留下她们与老人一起生活,于是她们成了做好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当鹞子的奶奶去世,鹞子被父母接走,安安非常难过,情感缺少了寄托。除了身边的亲戚朋友,留守儿童还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小动物、美丽的大自然或者其它事物上。因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更容易亲近大自然,他们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动物是他们的兄弟姐妹⋯⋯在社会化环境中,儿童与动物间的情感维系则完全是天性使然"回。大多数留守儿童小说中都出现Yd,主人即留守儿童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例如《蜻蜒,蜻蜒》里的安安与小狗铁蛋,安安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妈妈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进城打工,留下安安与她心爱的小狗铁蛋相依为命,直到铁蛋被杀害,安安才由从未见过的外婆照顾。还有<少年阿山》里的阿山与他的狗狗阿黄,《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陆星儿与黑子,还有《留守》中龚星与一只老母鸡,更有直接描写留守儿童与动物的小说——齐建水的《笨狗》,小说主人公庄大旺给自己的狗起名庄小旺,可见狗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小说中的动物,尤其是狗,像铁蛋、阿黄、黑子、庄小旺等等都是通人性的,它们总是危难之际出现在小主人身边,当星儿被坏人侵犯,阿山在城里遭遇不幸,庄大旺偷窃被警卫发现⋯⋯他们身边的那条狗总会帮主人解围,只是狗无法判断主人的行为是对是错。正因为它们的忠心,小主人才会更加信任它们,它们不在是人们眼中的畜生,在那些孤独的留守儿童心中,早已成了他们的亲人和同伴甚至情感寄托,当安安的狗铁蛋被残忍杀害的时候,安安崩溃了。①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07.24 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当着落叶纷飞》中主人公沙莎的情感寄托对象却是一本书和她的日记本。沙莎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在外打工的父母了,她甚至已经忘记了爸妈的样子,除了相依为命的爷爷,沙莎最好的伙伴就是没有父母的阿三,阿三和沙莎都喜欢收集刀子。不幸的是,在一次意外中,沙莎用阿三送给她的土耳其猎刀伤了人,被送进了少管所。沙莎是个敏感的女孩,却有着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少管所的周干警看沙莎可怜,对沙莎也特别照顾,安排她去图书馆,从此沙莎就与书为友,她的身边总是带着一本书——何大草的<刀子和刀子》,何大草是沙莎最崇拜的一位作家。沙莎的文笔不错,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本对沙莎来说是最好的情感倾诉对象。有一次,室友捉弄她,将她的书和日记本拿走的时候,沙莎一下子就慌了神,可见书和日记本对沙莎的重要性,那是她的情感寄托。留守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在经历着精神上的苦难,朱自强在其理论著作(JL童文学的本质》中说:“我们应该感谢儿童文学作家,是他们艺术地为我们呈现出儿童内心的痛苦和心灵成长的艰难。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内心的痛苦是个隐秘的世界,儿童自身很难理清这种情感的来龙去脉,即使明白自己的痛苦和不满源于何处,他们也往往不想与成人进行对话"∞。留守儿童的特殊处境,使得他们内心的痛苦更加无人诉说,所以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是以留守儿童的另类.成长为本位的,道出了留守儿童心底的呼声,让更多的人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也是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重要意义之一。①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15.25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说NJL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广义来说不外乎是纯真、欢愉、稚拙,但是“儿童文学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艺术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自然应有其远比纯真、稚拙、情趣更丰沛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刻和重要的美学原因"①。留守儿童小说是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一个特殊题材,小说从留守儿童的视角出发,也有欢愉、稚拙的一面,但是作品的美学追求并不仅限于此。我们都知道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真"主要是“艺术真实一,“善’’体现为人文关怀,“美"则是形式创造,即文体形式@。留守儿童小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其审美价值追求也独具特色。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主要通过艺术真实来体现,儿童文学更是如此,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学家王泉根先生认为“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所以留守儿童小说的表现出来的艺术真实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留守儿童世界的一致性。留守儿童小说所展现出的留守儿童的世界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以及留守儿童苦难的生活所营造的浓郁的忧伤情调。但是作品在最后都表达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美好希望,这正是文学艺术审美价值追求中“善”-的体现。第一节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的外化作品中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过渡性与矛盾性是其主要的生命特征。处于这~阶段的儿童带有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又因留守的特殊背景,作品中的儿童的成长就更加另类了,幼稚与成熟、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清醒与迷茫、自信与自卑,这些种种矛盾的混杂造成了留守儿童小说自身美学特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品中留守儿童的形象也表现出多样性特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好孩子"与“坏孩子’’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因素之一,留守儿童小①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②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4.③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1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于其它儿童小说的明显差异。留守背景下的孩子与正常家庭成长的孩子有很大不同,不管是所谓的“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他们都是一群“与生活搏斗的儿童’’,“人们常说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代,其实儿童时代也是有着烦恼和痛苦的一回。留守儿童的烦恼和痛苦就更多了,只是有的孩子会把这些痛苦埋在心底,默默忍受;有些孩子会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发泄出来,以表达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这种方式有可能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一定伤害和影响。这就是不同留守儿童的生命特性与精神内在外化的不同表现。所以,广义上说,在留守儿童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类不同的留守儿童形象。一、“好孩子"形象几乎每部留守儿童小说中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懂事、善良,不仅能担当起家庭重任,而且在学校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监护,虽然表现得懂事、乖巧,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快乐,成长中的苦楚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为了不让远方的父母担忧,不让身边的亲人烦恼,他们只能默默承受。《蜻蜒,蜻蜒》里的安安、鹞子,她们是好伙伴、好朋友,安安的妈妈进城务工,就让邻居明珠阿姨照顾安安,安安非常懂事,虽然不愿意离开妈妈,但还是坚强地答应了妈妈留在家里,与小狗铁蛋为伴,明珠阿姨毕竟不是亲生母亲,她对安安并不是很好,懂事的安安选择将这些事放在心里。当安安心爱的小狗铁蛋不幸被杀害后,又被安排与外婆生活,面对陌生的外婆,起初安安无法接受与外婆一起生活,但是外婆对安安的那份真心打动了她,安安最终不仅接受了外婆,并与外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陆星儿、受陆星儿影响的陈军,他们更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星儿是个爱学习、懂事的初中女孩,温柔善良,而陈军在星儿的影响下学习越来越好,他们还有了共同的理想,并为这美好的理想努力奋斗着,他们俩除了学习好,在大人眼中更是好孩子,不管是星儿的奶奶生病,还是向华萍的爷爷失踪,陈军和星儿都会热心帮助。作品中,除了陈军与星儿两人单纯而美好的情感令人感动外,陈军的光辉形象更是深得人心,他不仅学习认真、乐于助人,意志坚定,更没有在罗大勇和头几等人的唆使下走上歧路。陈军、星儿与①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01.27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向华萍和罗大勇等人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除此之外,还有《水边的仙茅草》里的芦花,水顺,《留守》里的龚月、《空巢》里的郝凯等,他们都是一群善良、独立、懂事的好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显得异常坚强。二、“坏孩子"形象作品中的“坏孩子一形象,主要是指由于隔代教育的不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不学无术、上网成瘾、逃学混世,甚至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留守》中的刀条脸,他是一个高中生,父母在夕卜打工,他独自一人生活,无人管教。刀条脸不仅经常逃学上网,还向低年级学生勒索钱财,因此招来几个被欺压学生的不满,以至于被他们几个活活打死。在大家眼里刀条脸是个可恶、可恨的人,但是同为留守少年的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罗大勇和向华萍,都还只是初中生,在一次醉酒后竟发生了在他们这个年龄不该发生的关系,因为缺乏性知识,向华萍怀孕了,最后只能忍着疼痛做了流产,这对一个成长中的少女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笨狗》中的庄大旺更是上网成瘾,为了不让他的狗跟着自己而暴露行踪,竟然残忍地剁下了小狗的后腿,这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出这么残忍的事,这不仅仅是网游的诱惑,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孤独而造成的心灵扭曲。《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小小年纪就被送进了少管所,对于一个被送进少管所的孩子,在人们的眼里一定是个“坏孩子’’。沙莎是个性格孤僻、敏感的女孩,但是她却像男生一样留着短发、玩着刀子,在一次意外中沙莎用刀子伤了人,被送进少管所。这些留守儿童,自制力差,无人管束,又难以抵挡外界诱惑,从而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作品中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成长阶段,过渡性和矛盾性是少年在成长阶段的生命特性,而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生命特性在形成的过程中又显得更复杂些,正是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多样性特征。所以,仅用“好’’与“坏"来评价这些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肯定有很多不妥之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少年文学的美学特征,那么青春性必是最为合适的,因为各种互为对立的矛盾的特性都包容在‘青春性’这个整体性质的命题中’’国。留守少年的生命特质当然也包含青春性,只是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的生命和①黄云生.少年儿童文学[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8 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内在精神特质显得更为复杂。处于成长阶段的少年,应该是充满活力,对未来有个美丽的梦想,’但是留守少年的世界似乎与众不同,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对外在世界的恐惧使他们不愿打开心扉,很多孩子表现出明显自卑、孤僻、悲观心理,像<留守》中的龚月、《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的星儿等、《当着落叶纷飞》中的家美等等,表面看来他们都是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但是他们的性格发展也不是很不健全的。第二节浓郁的忧伤情调根据心理学家分析,细腻和敏感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他们已经很难像孩童时期那样无忧无虑地成长了。留守儿童在一种孤独、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心思就更加细腻和敏感了,这种心理特征使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忧郁的心境。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命运多舛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内心自我矛盾冲突带来的烦恼,难免会使他们多愁善感起来。留守儿童小说主要又是从留守儿童的视角出发的,加上留守儿童生活的大环境又是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国农村,缺少了城市里的喧嚣与活力。留守儿童除了面对孤独与寂寞,生离死别以及生活中的悲催遭遇在留守儿童身上也是时有发生的,因此,作品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忧伤情调。一、触景伤怀文学的情怀与大自然从来都是交融的,我们可以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留守儿童小说的大环境是广袤的中国农村,因而关于乡村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生活习俗的描写,几乎在每一部留守儿童小说中都有涉及,甚至许多作家不惜浓墨重笔,给广大读者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具有生命律动的乡村风景图。笔者认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风景图才会更加出彩,而留守儿童小说中,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仅留下老人与孩子,这就使完整的风景图留下了缺憾。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触景伤怀。所以,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很容易使人触景伤怀。《穿过忧伤的花季》开篇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景色:“太阳还躲在山坳里,但在太阳即将升起的天际,像有谁在蘸着粉红色的液体小心地涂抹着⋯⋯简陋的小山村像极了一头累趴了的老牛。朦胧中,听见有一扇门嘎吱地响了一声,然后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从里面出来一个人影,还有一条狗的身影⋯⋯一①拂晓的村庄、一个人影、一条狗,这三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足以显示出作品弥散出的忧伤情调,早晨的村庄应该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村庄却显得异常孤冷。作品《蜻蜒,蜻蜒》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碧瑶的小镇,“然而,光阴毕竟远去了,碧瑶的繁荣也已是过眼烟云。春声停歇,古窑遗韵随风飘散。这些年,瑶河水流着流着竟有了几分寂寞和凄清。这个地方慢慢地空落起来,壮年的人大概嫌这里过于寡淡清静,于是纷纷走了出去,去往外面更大的世界了,只遗下些老人和孩童留守在这里,一天一天过着日子⋯⋯’’@这些文字的渲染,使整部小说都弥散着忧伤的气氛。小说《留守》开篇更是直接衬托了整部作品的忧伤情调,村里人正在吃年夜饭时,被雷打得停了电,在乡亲们看来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而小说<水边的仙茅村》开篇的景物描写正好相反,“春姑娘催促都阳湖换上了浓郁的春装,就像仙茅村的母亲为自己的细伢仔换上了花花绿绿的新衣裳⋯⋯绿草、碧水、蓝天,还有那自由翱翔的飞鸟,涂抹成鄱阳湖的春日画卷,阳光和煦、莺飞草长,都阳湖是水边仙境又是人间天堂’’固。在这样一个天堂般的村庄里,村民们应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村里的许多人选择了离开,芦花的母亲,鳝鱼的父母等等,以至于村里剩下许多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即使再美的风景也缺少了点人气。所以,作者越是把家乡描绘的越美,越是衬托出一种“无人欣赏"的感伤画面。二、生离死别生离死瓢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这在留守儿童小说中却很常见。孩子与父母的分别,朋友的离去,老人又体弱多病,一不小心就撒手人寰,还有因为无人监护而发生的意外事故等等,离别与死亡成了留守儿童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生离死别即便是成人都很难承受,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离别与死亡的主题更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忧伤情调。首先,离别在每一部留守儿童小说中都有出现,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就必须承受离别与思念之苦,《蜻蜒,蜻蜒》中的安安眼看着妈妈走向去城里的汽车,即使有千万个不舍,坚强的安安为了不让妈妈难过,还要强忍着不哭;《笨①王巨成.穿过忧伤的花季[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8-1.②殷健灵.蜻蜒,蜻蜒[岫.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3.③陶江.水边的仙茅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 第三章留守儿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狗》中的庄大旺在妈妈离开后,由于思念妈妈,而把月亮想象成妈妈的脸;《水边的仙茅村》中的芦花因为妈妈的离开,而精神恍惚,学习直线下降,老师都感觉到这孩子不对劲;《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父母了,似乎已经不记得他们的样子⋯⋯父母的离开,使孩子们内心无比孤独,即使有其他亲人的陪伴也很难弥补他们内心的伤痛,所以孩子与父母的分离就足以使留守儿童小说处处弥漫着忧伤的情调。除了离别,死亡也是留守儿童小说中很容易见到的场景。曾经很多人认为死亡描写是不应该在儿童文学作品出现的,他们担心死亡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和消极影响,但是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死亡描写,小动物之死、花草树木之死、爷爷奶奶生老病死等等,这些描写证实了死亡描写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是可以存在的,当然它的存在方式是应该经过处理的。但是不管怎么处理,死亡原本就是一个悲伤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出现无疑给作品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情调。留守儿童小说中的死亡描写更是如此。留守儿童小说中的死亡描写的对象大多数是老人,<蜻蜒,蜻蜓》中的鹞子的奶奶、《穿过忧伤的花季》中星儿的奶奶、向华萍的爷爷、《少年阿山》中阿山的奶奶等等,他们是与留守儿童相依为命的亲人,是他们陪伴着孩子们成长,他们的离去是留守儿童心灵的又一次创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外死亡事故,例如《留守》中龚月的弟弟妹妹在被火烧死、刀条脸被活活打死;《当着落叶纷飞》中沙莎失手伤人,因抢救无效而死;《穿过忧伤的花季》中罗大勇的死等等。还有小动物之死,尤其是陪伴留守儿童的小动物,也增加了作品的忧伤情调。三、悲惨命运在物质条件匮乏、精神孤独、自身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少年阿山》中的主人公阿山在外婆去世后,独自一人来到城里寻母,走在城市的边缘,阿山倍感无助,先是狗狗阿黄失踪,阿山又被逼当乞丐,阿山不想乞讨,于是他给人擦皮鞋赚钱,可怜的阿山因人举报说他假扮失学儿童行骗而被警察带走,幸好有一位好心的老奶奶相助才得以脱身;《留守》中龚月小小年纪不得不挑起生活重担,照顾弟妹,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发生火灾,弟弟妹妹都失去了生命;《蜻蜒,蜻蜓》中安安被父亲抛弃,母亲进城打工,不得不于陌生的外婆生活,加上后来最好的朋友鹞子的离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开,安安就更加孤独了;《当着落叶纷飞》中的沙莎,小小年纪就被送进少管所⋯⋯即使是像刀条脸、罗大勇、头儿这样的“坏孩子",他们的命运也是令人痛心的,他们也是留守少年,因无人管教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留守儿童的悲惨命运又加重了作品的忧郁色彩。多数人认为,悲剧美在儿童文学中是不宜出现的,而在成长小说中则可以登堂入室。作品中表现出的生离死别和留守儿童的悲惨命运都具有悲剧性,看到这一幕幕悲剧,读者是幸灾乐祸?怜悯同情?还是恐惧担忧?幸灾乐祸是心怀恶意的表现,我想但凡有人性有良知的读者都不会有此感受。当然,这主要取决于读者对悲剧情节和人物的认识。“悲剧情节会加深读者对受难者的同情和怜悯。悲剧更能够深入读者的内心,去思考悲剧产生的前因后果"国。所以带有悲剧情节的留守儿童题材的作品会让更多读者去关注留守儿童,去思考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留守儿童小说出现的意义之一。第三节人文关怀一让爱照亮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高尔基曾经称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始终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具体又是指什么昵?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它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独立人格、幸福相联系一o。人文关怀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永和主题,它是“善’’的集中体现,并与历史理性一起筑起文学的真善美的价值体系。每个名族、每个时代优秀的作家都有着神圣的社会职责,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文学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有的写实、有的虚幻,但是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寄寓着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王泉根在小说《当着落叶纷飞》总序中说:。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与审美追求是导人向上、引人向善、育人向美。一留守儿童小说正是把广大读者导向真善美的高尚境界。“一个名族的文学和艺术,哪怕是在极端强调所谓现实主义时,是不是还要为这个名族保留一份起码的体面呢⋯⋯可怕的不是展示我们的落后和贫穷,可怕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3-54.②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0.32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的是展示我们在落后和贫穷状况下简直一望无际的猥琐与卑鄙⋯⋯’’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在其以苦难为背景的小说《青铜葵花·序》里的文字,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亦可作为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的序,留守儿童小说以留守为背景,记录了孩子们艰难曲折的成长道路,但是小说没有一味地展现苦难,读者总能从作者的情节安排中看到希望,这就体现了文学审美价值追求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一人文关怀,说得感性点就是“爱刀o.“爱"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儿童文学更是如此,只有爱才能陪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王泉根教授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而“善一就是“爱’’的体现,“爱是文学的基本元素,更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因为儿童天生就有向善之心一①。令广大读者痛心的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成长过程的艰辛是大家难以想象的,他们就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包括许多文学工作者,正因为有爱,才使他们用文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了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留守儿童小说让我们既体察到了作者对留守儿童苦难生活的关注,又体会到了他们对留守儿童心灵的呵护,这正是人文主义写作的价值取向。留守儿童小说,虽描写苦难,但作品总是能让入看到希望,作品《留守》中的乡村代课教师翠萍、记者齐涵深刻体会到留守儿童的困难,最后呼吁大家建立起了留守儿童食宿学校,即暖阳私立学校;《水边的仙茅草》中的胡校长和何老师更是把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当几个孩子离家出走时,他们费尽心力寻找;还有《蜻蜒,蜻蜒》里的美丽善良的志愿者史兰;《当着落叶纷飞》中,作家用简练的笔刻画了几个富有爱心的成年人形象,如关注留守儿童的潘记者和少管所干警周永红,还有作家何大草;《少年阿山》里的老奶奶等等,他们都是留守儿童的守护天使,有了他们,有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的世界就不会黑暗。所以说,从作品的具体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想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告诉广大读者,留守儿童的明天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是生命的开始,每个儿童生来都有着等同的生命价值,由于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大不一样。不管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唯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爱’’,在文学作品中,爱无处不在,爱是儿童文学永①谭旭东.重绘儿童文学地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14.33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恒的主题。留守儿童小说更需要爱,因为有爱,作者才会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因为有爱,作品才会真实地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因为有爱,作品总是让读者看到希望,即使像留守儿童这样的野百合也会有春天,正是作叩r"l的人文关怀才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结语留守儿童小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也开始关注这一特殊题材,但是却没有出现独具代表性的作家或者作家群,可供研究的文本也有限。很显然,留守儿童小说在中国还难以成气候,不管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目前在文学领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既然出现了,必然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拓展了儿童成长小说的题材。儿童小说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它可以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反映精神活动、心路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都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文学作品。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加强了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意识。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留守儿童小说正是现实主义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小说题材的特殊性,此类作品除了文学史意义外,还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本文关于留守儿童小说研究的突出点,就是结合儿童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这类特殊题材的小说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抓住它的特殊的文学性质和审美价值追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留守儿童小说与一般儿童成长小说的不同之处,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类题材作品的关注,以至于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关注。留守儿童小说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城乡差异,农村青壮年为了改善农村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得不背井离乡,丢下老人孩子进城务工,于是“农民工一、“空巢老人打、“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就出现了。留守儿童小说反映的是被滞留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别样的生活状态,这就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所以,留守儿童小说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小说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只要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还继续存在,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文学工作者为他们创作,而关于留守儿童小说的研究可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也会越来越深入。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参考文献[1]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3]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4]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5]陶江.水边的仙茅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6]殷健灵.蜻蜒,蜻蜒[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7]周永涛等.新时期农民工题材小说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9]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ClO]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1]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2]黄云生.少年儿童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王巨成.穿过忧伤的花季[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8.[15]陶江.水边的仙茅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3.[Z7]谭旭东.重绘儿童文学地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18]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瑞士]J·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1]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儿出版社,2000.[22]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闭.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1990.[23]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36 参考文献[24][意大利]玛利亚·蒙袷索利著.江雪译.童年的秘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5]浦漫汀.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26]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27]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28]洪汛涛.儿童·文学·作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29]英炜.人类生存哲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30]梅子涵、方卫平等.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2.[31]申继亮等.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2]曹文轩.青铜葵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3]姚岚.留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34]唐樱.少年阿山[M].长沙:湖南少儿出版社,2009.[35]谭旭东.评陆梅的《当着落叶纷飞》[J].南方文坛.2011.(4).[36]王明刚.警惕:农村留守儿童从孤独走向堕落一以社会历史批判的视角评论小说《笨狗》[J].辽河.2007.12.[37]褚兢.新的关注,新的题材一水边的仙茅草>读后感[J].创作评谭.[38]李东华.留守儿童的“草样年华"——评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J].出版广角.2009.06.[39]沈约.成长的阵痛——谈殷健灵作品中对少女成长问题的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0]梁金凤.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苦难叙述[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1]叶晔.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2]王晶.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3]顾丽芬.儿童文学中儿童与成人世界的“对立’’表现[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7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致谢目光移至此页,首先我想对审阅本人论文的各位老师衷心地说声“你们辛苦了!"毕竟我的论文的选题还是有点沉重的,阅读起来甚至有点虐心。选择留守儿童小说研究作为我的论题,我曾经也痛苦地挣扎过。留守儿童问题毕竟属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敏感话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作为中文专业的我应该没有发言权,但是无意中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发现了留守儿童的身影,于是,我坚信一定有专门为留守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紧接着我就开始搜索相关文本和研究资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关于留守儿童的小说文本还是不少的,但是令我失望的是,相关的研究文献却少之又少,仅有的只是某个文本的简单分析,那会几我有了想放弃的念头⋯⋯直到那次的偶遇,又让我坚定了信念,不管多困难,我也要将这篇论文完成。那是在去上海的火车上,我遇到了一群孩子还有他们的校长和一位老师,他们是从贵州出发去上海游玩的。我从校长和老师的口中得知,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受到上海一个企业家的资助,学校每年暑假都会选lO来个留守儿童去上海参观游玩。一路上的相处和了解,我和孩子们熟悉了起来,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他们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文静内向,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13岁,有的孩子已经好几年都没见过爸爸妈妈了oDOtO让我感动的是,这群孩子都非常懂事,有礼貌,我想这也是校长选他们去上海的原因吧。后来,校长告诉我,他们的学校在一个一千多米的山上,叫鱼寨小鱼,学校总共只有两位老师,虽然每年都会有支教老师去,但是大都不会待太久,校长说,每次支教老师一走,孩子们就会非常伤心,在孩子们心里,就像又被抛弃了一样,想到这心里挺不是滋味⋯⋯下了火车,上海那边有两个志愿者大哥哥来车站接他们,我也依依不舍地和他们挥手告别。正好我准备写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正巧旅途中遇到他们,我想这是缘分,所以我也要感谢他们给了我写这篇论文的信念。当然,文章写得好与不好这是我个人的能力问题,也许在专家看来,本文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有些浮光掠影,38 致谢文章一定有不足之处,但这篇文章是我用心努力的成果,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导,学生不甚感激。美好的三年即将过去,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过,但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一直都很坚定,那就是跟在座的一样,成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喜欢汪杨老师(这里绝对没有拍马之嫌疑),她青春美丽,有活力,有学问,我以后也要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们专业的每一位老师,有王达敏老师,黄书泉老师,张鲁高老师,韦丽华老师,王木青老师,汪成法老师以及其它专业的老师们,是你们在课堂上的娓娓道来,使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做学问,什么是搞研究,什么叫真知灼见。你们中肯的教导,我会永记于心。我亲爱的导师——阳光姐姐,我要单独把您拎出来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三年前,我报考安徽大学就是冲着儿童文学专业来的,后来得知安大只有您一位儿童文学导师,所以,可以说我就是冲着你来的。我至今仍然清楚记得,在复试环节我就表达了学儿童文学的意愿,当时面试的老师问了我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问题和关于您的一些情况,当时一紧张,嘴巴一哆嗦,竟然还把“阳光姐姐”说成了“月亮姐姐’’,心想,这下惨了,连这个都说错⋯⋯还好,那年四月,我是个幸运的娃儿,您还是把我收了,所以,首先我要感谢您在三年前能收下我这个笨徒儿。于是这三年我愉快地畅游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无比欢乐⋯⋯只是我的毕业论文把我推进了一个苦难世界,我的心跟着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有些痛楚。最后,我要感谢在物质上以及精神上给我鼓励和支持的、我最爱的妈妈,您辛苦了!还要感谢三年来陪伴我的室友们,同学们,远方的朋友们,还有默默支持我的那个他⋯⋯不管怎样,这三年终将成为过去,带着希望与感恩,我将继续上路。没有谁能保证会永远陪伴我们成长,有时候我们形单影只,有时候我们孤寂无助,一路上的欢笑声,低泣声,都将在淋漓的汗水与泪水中淹没,不管有没人愿意驻足聆听,也不管有没有掌声响起,我想我会始终微笑如初,因为我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对于未来,我准备好了,出发139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中国留守儿童小说研究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曹文轩<草房子>中的儿童形象解析》,《东京文学》,2011年第2期.2、《在深渊里找点儿光亮——迟子建的<自雪乌鸦>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文艺生活》,2011年第9期.3、<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品读<窗边的小豆豆>》,《文艺生活》,2011年第23期.4、《我心目中的儿童文学经典——以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为例》,《东京文学》,201t年第6期.5、《被撕毁的风筝被摧残的童心——解读鲁迅散文<风筝>》,《青年文学家》,2011年9月第18期.6、《爱的阻力——论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情爱描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7月第29卷第7期.7、《从<变形记>窥探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中“变形’’的差异》,《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8月第24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