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3-04-06 13:31:32 发布

农村小学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农村小学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欢迎。我校于2003年6月审报立项了苏州市十五规划课题《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小学剪纸教学途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具体是:一、运用新理念创新剪纸课堂教学背景:从出土的考古剪纸实物显示,我国的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从作品剪制的熟练程度看,年代可能更久远。在这期间,它在民间的传承方式是母带女,师带徒的临剪。自剪纸成为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后,其教学的方法基本是延用着这些做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何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让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小学课堂中更科学的得以传播,是我们迫切要面对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要落实好下述几方面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与民间的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在实施中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只会让人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对它失去兴趣。因此新课改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它在我们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对激发内部学习动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如在《闪闪的红星》一课中,我播放了一个电影片断,当梦想成为红军战士的潘东子将珍藏了多年的红五星,贴到帽子上后与父亲相拥时,同学们无不深受感动、震憾,学剪五角星也就水到渠成了。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其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极大的抑制住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思考中、在合作中、在探究中学习,这也为剪纸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鲜活之水。如:在欣赏剪纸中,运用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来探寻答案,能取到很好的效果。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体现的是什么主题?猜一猜作者传递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构图形式与表现方法?还可以怎样来表 现?……学起于思,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观察的敏锐程度、联想能力,丰富感性经验,在交流中获得理性的提升。3、创新教法,寓教于乐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⑴趣味联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所以,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不仅寓教于乐,还可克服有些孩子不敢下笔的习惯。如:撕纸联想法,将撕碎的纸片,在不同角度观看或拼摆图形,再展开想象,完成剪纸作品。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实践证明,此法重在奇思妙想,这类剪纸构图新颖,自然巧合,形象生动,造型夸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会让人或惊或喜,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体验艺术创作的喜悦。⑵添加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形式美感,在动物、人物或空白之处添加花纹,使其更美,在形象外侧加上团花外框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⑶游戏法,它是一种适合于学生并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如三年级《艺术》影子单元中,我就向学生介绍被德国大诗人歌德赞为“迷人的黑影”的欧洲剪影,是利用灯光照射的轮廓剪制的。我们也来在太阳光下摆一个动作,然后根据影子描绘剪制出自己的剪影,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有所得。二、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具体目标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艺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挖掘生活中有益的因素服务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1、将课堂的触角延伸到室外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的教学活动,总是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总会引起欢声雀跃地身影。莫容置疑,新的环境激发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和猜想,它使得 教学不再枯燥。所以,我们提倡带领学生走出室外,来到国旗下、教学楼前,植物园中写生,登上楼台观望家乡的田野与村庄,以身边的景和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这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挑战意味。2、学以致用,融入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剪纸既可欣赏,又有实用功能,可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它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很亲近,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将剪纸张贴在窗户上就成为了窗花,也可以用它来装饰墙面、版面,作为礼花、礼品、藏书票等,每一种形式和学以致用的实用性都将有力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冲动。3、利用网络,拓展艺术视野。《艺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艺术课程要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接触各个时期的艺术,了解艺术如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受到当时文化习俗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加深对艺术的理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许多人类文化遗产都在通过网络来传播,我校也紧跟时代步伐,不仅对著名的剪纸网站做了介绍与衔接,还自己组建剪纸学习网站,供学生浏览,好几个主题网站获得了常熟市教育专题网站的一二等奖,并加入了常熟教育信息资料库。学生也因此获得了更快更广更大的剪纸有关信息,改变了知识从书中来的传统途径。三、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堂教学《纲要》在16条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使我校剪纸课题研究更科学系统,有一份贴近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教材,我们在此方面也做了许多探索。在总结了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我们对校本研究不断深入的理解,终于编著成了《巧巧手学剪纸》张小校本教材,它的主要特点是: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考虑到由于学校校本教材一旦编著完成,就要制版发行,一般不再进行修改,缺少灵活性和互动性,我们把它看作是静态的教材。为了克服它的缺陷,我们配合发行了校刊《巧巧手剪纸报》,其中设立了剪纸知识、剪纸小明星、教你一招、老师点评等栏目,并设有剪纸擂台,我评我说、创作感想等互动性更强的专栏,用来发表学生的每课课堂习作与文 本,实现教材与学生更为密切地交流,以两周一期地密度发行,使剪纸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校本教材以校为本我们的教材内容与其它发行的剪纸用书不同,它充分考虑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于本校实际,全部选自我们学校的人与事,它具有非常浓烈的张小特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打开这本教材,犹如走进了我们学校,透过它你不仅能看到用剪纸完成的校容校貌、学校特色,更能知道开展过的各项活动,取得的荣誉。它会用植物园中的一景一物、校园中的明志苑等来一步步的教你认识学习剪纸,这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真正体现出了学校校本教材的个性化、地方化。3、内容编排分层次校本教材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引的。因此,不仅形式上采用了学生可亲的语言,内容上也适合不同年龄学生使用,或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具体安排上采用了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分成若干个单元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单元呈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其中又设置了基础篇、提高篇和挑战篇以供选择。还考虑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将作品的表现程度分为A级、B级、C级,方便开展分层教学。每课中还设有学习建议,推荐网站,学习卡、小知识等供参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多方面条件,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由于有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措施,推进了我校剪纸教学的进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市电视台、电台、报社在05年以不同视角作了8次宣传报道,其中一期被录入《天下常熟》专题片,举行了4次市级展览。05年的暑期,我校老师受聘至常熟市方塔街烟雨社区进行授课也取得了成功,短短的5天使学生的家长心态由怀疑变为喜悦,以至招来了市电视台的拍摄,并在《今日传播》中播出,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就连英国外宾来到我校观看后也连连夸奖。在新世纪新课改的浪潮下,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对于优化艺术课堂教学,推动新课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很高的价值。愿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对小学剪纸教学的开展与实践有点帮助。诚愿学校在开展艺术教学的同时,重视乡土文化的利用与美育作用,让孩子们成为热爱美,创造美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