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3-04-06 13:31:32 发布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学科和年级)】《姥姥的剪纸》六年级语文【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目标预设】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重点、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2、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浓浓的祖孙情打下基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老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设计思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品读文字,揣摩语言——总结全文  铺垫情感【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2、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笑源是北方人,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叫起来非常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一声,姥姥。(学生齐叫)加上儿化(范读),你来叫一声。(指名)你再来叫一声。(指名)读得真亲切。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剪纸。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现在请大家在课堂上再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白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2、屏幕上有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大家一组一组地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词语。)来,谁来读左边的这组词语?“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 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是啊,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你来试一下,行吗?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大家请注意这个“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你来读这个词语。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请看屏幕。(点击课件,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师:是的,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在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爽”字右边还有四个词语,谁来读?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薅草”就是用锄头薅去庄稼地里的杂草,是这样一个动作。(教师模仿“薅”的动作。)课文中还写到了姥姥干的哪些活儿?师: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一幅叫——“喜鹊登枝”。还有一幅叫——“牛驮小兔”。来,我们来齐读第二组词语。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回答)的确,这是一位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相机板书)三、品读文字揣摩语言。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姥姥技艺高超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文)3、讨论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相机出示句子)A、“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出示)(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2)整个小村庄,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心灵手巧的劳作就是——剪纸,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媒体突出“都”)好在哪儿?(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有这样的姥姥真让人自豪,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种情感。(齐读)过渡: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指名读)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2)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  我们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齐读)(3)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指名回答)(4)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5)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6)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C、“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D、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学生分析)4、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姥姥手下栩栩如生的剪纸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媒体播放)感觉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夸一夸姥姥呢?让我们把刚才找出来的四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之情。(相机板书)四、总结全文铺垫情感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扮乐了“我”儿时的记忆。姥姥喜欢剪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给企盼幸福的村里人剪了很多幅“喜鹊登枝”,但姥姥最喜欢剪的还是“兔子和老牛”。精美的剪纸承载者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前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这份浓情厚意,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五、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 动手学剪一次剪纸3、回忆你与姥姥的故事六、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