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06-16 12:45:5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4《蜜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旧知导入2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蜜蜂引路》还记得吗?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蜜蜂为什么能为列宁引路呢?(蜜蜂能辨别方向)3、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听说了这句话,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的《蜜蜂》来一探究竟!二、初读课文12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以下两点:(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反复多读几遍,把文章读通都顺。(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法布尔听说——————,做了——————,得出了
——————————的结论)2、完成以上两点的同学们请坐端正,用你们端正的坐姿来告诉我你已经准备好了!3、随文识字,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一段:(1)“辨”的形近字识别(辫、辨、辩、瓣);(2)形近字组词第二段:(1)“证实”的证,强调后鼻音,形声字。换偏旁组新字,发现什么?(和正有关的都是后鼻音) (2)两个多音字:闷(第一声:使不透气;第四声:心情不舒畅)、几(第一声:几乎;第四声:询问数字) 第三段:“推测”换词 第四段:“包括”的括,换偏旁组新字 第五段:多音字:尽管 第六段:关联词:不是……而是,造句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本领了解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本领,做了一个放飞蜜蜂的试验,得出了蜜蜂辨别方向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法布尔做试验的目的(理解“听说”与“试验”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中我们知道了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导出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2、你能给“试验”找个近义词吗?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用“试验”,而不是“实验”?(“实验”是对某种科学结论的检验;“试验”则是对一种未知结果的探索。作者在这里是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并不是科学结论。)3、如果我要把这里改成“实验”,那前半句话应该怎么修改?4、齐读第一自然段,把法布尔做试验的目的记在心里。(二)粗读第2到5段,了解试验经过(了解试验过程的严谨)1、默读第2到5段,边默读边动笔,画出法布尔是怎么做的,待会请你简单说说法布尔的试验步骤。(1、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2、捉蜜蜂、做记号、做远路、放蜜蜂、等蜜蜂。)(1里=500米)3、抽学生回答,你能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把过程说得更有条理吗?4、这些过程重要吗?能不能把其中的一个步骤去掉,为什么?(去掉任何一个过程这个试验就会显得有漏洞,不严谨,就没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三)了解试验结果1、法布尔的试验如此严谨,结果怎么样?(20只蜜蜂中有17只准确无误地飞了回来。)2、法布尔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总结:大胆质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心谨慎地做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结论,这就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小事着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也能成为“小科学家”。五、书写指导5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尤其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论”、“试”、“概”“减”。“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第二课时(重难点:学习作者“边做边看边想”的写作方式)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蜜蜂》,了解了法布尔做试验的目的,以及过程,谁来帮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严谨的试验。二、比较阅读,明确优点1、知道了试验的步骤,如果是让你来把这个试验写成一篇科普文,你会怎么写?(预设:注重过程描写,缺少心理活动)2、老师这里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把法布尔的蜜蜂改写了一下,你看一看,这篇改写的文章与我们的课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改写之后只剩下步骤,没有心理活动)3、具体少了哪几个句子?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为什么少了这几个句子文章就完全没有了滋味?让我们深入到这几个句子中去探个究竟。三、精读第二自然段1、找到第一个区别点(PPT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
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2、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法布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蜜蜂四面飞散,想到它们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看到蜜蜂飞得这么低,想到它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3、原来作者不但写了试验的过程,还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了下来,这才把试验过程写得清楚明白呢!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这精彩的片段,范读,漏掉“几乎”、“大概”。4、我读得对吗?去掉这两个词语可以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几乎”说明蜜蜂并没有触到地面;“大概”表明飞得低是为了减小阻力只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体现出作者观察很仔细,尊重看到的真实情景,不随意做出判断是科普说明文的特点)5、记录下边做边看边想的过程,让法布尔的试验过程看上去清楚明白;准确的用词,又让这试验过程显得更加严谨、可靠。一起把第二自然段来读一遍,再次领略这个精彩片段。三、精读三到五段1、仔细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的这三句话后我们发现,这三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事情,这让作者的试验更加生动、明白。那第二个区别点,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2、什么是推测?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推测?3、看到------------------------,想到----------------------------。4、原来又是心理描写给法布尔的文章增添的光彩。那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不是也是心理描写呢?自己快速的默读一下。(第四自然段)5、学以致用!自己能把这两空填上吗?:他听到女儿说,想到。总结:哦,原来法布尔不仅记录了自己的试验过程,还记录了----------和-----------,这才让文章生动、具体起来呀!法布尔真不愧昆虫学家、作家的这个称号呀!2、法布尔满以为蜜蜂回不来了,可是还没踏进家门就听见有两只蜜蜂回来了,如果你是法布尔,这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其他蜜蜂呢?也能回来吗?)3、是啊,法布尔的心情一定和我们一样充满了疑问,最后蜜蜂回来了吗?(引出第五自然段)(出示:这样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1)什么是逆风而行?(2)与上文的“几乎”、“大概”不同,这句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两个表示非常肯定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肯定的语气非常强烈,不容质疑)(3)读出肯定的语气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看到这个事实,法布尔得出了怎样的试验结论?齐读第六自然段2、作者凭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他的依据是什么?(蜜蜂是在两里路以外放飞的,沿途又是一些陌生的景物,而且它们是逆风飞行)3、什么是本能?4、读“资料袋”,你还知道蜜蜂有哪些本能?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能?(犬类有辨别气味的本能;下雨前蚂蚁会搬家时它们的本能;蝙蝠能在黑夜中飞行是一种本能;蜘蛛会知网是一种本能;人一生下会哭也是一种本能)总结: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确存在着无数奥秘。在法布尔生活的那个年代(100多年前),由于条件有限,他无法解释蜜蜂的这种本能。随着科学的进步,1994年中国的李家维
教授已经解开了这个难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查资料。二、总结全文1、学完了全篇课文,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段话填写完整吗?(法国昆虫学家------------,为了证实-----------------------做了一个试验,他边-----边----边----,终于得出了---------------------------的结论。)2、看完了法布尔的整个试验,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3、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值得我们多多观察、多多思考,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你终会有所收获!五、作业:模仿作者边做边看边想的方法,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