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 MB
  • 2022-06-16 12:32:13 发布

无线城市商业模式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pdf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10126-W0846059密级编号指导教师:专业:王直笪堡2011年4月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囱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指导教师签名:期: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Izp.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本文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开始,介绍了国内外无线城市的发展沿革,论述了无线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即“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政府的推动指导与运营商商业化运营之间建立一致的目标"。因为无线城市的失败并不纯粹是技术的失败,而主要是运营模式的失败。由无线城市四种运营模式与三种投资模式分析各自有优缺点的理论对比分析之后,QSPM矩阵(QuantitativeStrategicPlanningMatrix)即定量战略计划矩阵进行数学模型的评估分析得出结论:政府与企业合建合营是目前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比较合适的方式。在无线城市项目的案例分析中,从必要性进行定性论述,以具体的实施方案与大量的翔实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论述了无线城市的应用前景,再次从正面论述了上述结论。因此本文虽然以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的投资运营模式为具体案例,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这个具体案例能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无线城市建设模式。当然,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完善是很重要的。关键词:无线城市,运营模式,投资模式,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Abstract刀把thesisstartsfromthedevelopmenttrendofdigitalwirelessandintelligentcity.ItIntroduces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wirelesscityathomeandaboard.Italsoexpoundsthemostfundamentalissuefacedduringtheconstructionofwimlesscity,thatis,howtoestablishconsistentgoalbetweensocialbenefitconcernedbygovernmentandeconomicbenefitsconcernedbyoperatorsaswellallbetweentheguidanceofgovernmentandthecommercializationoperation’ofoperators.ItisafailureofoperatingmoderatherthantechniqueAftercomparativeanalysisfromtheorytofouroperatingmodesofwirelesscityandthreeinvestingmodesbasedon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throughtherealprojectofwirelesscitytoinductQuantitativeStrategicPlanningMatrix(QSPM),thengetthefinalconclusionthroughassessmenttomathematicmode;itisaappropriatewayformovementandenterprisestocooperatetobuildthewirelesscity.Thethesisdiscusses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intheanalysisofwirelessHulunberVroject,itanalyzesquantitativelybyspecificimplementationprojectandaccuratedatacoupledwithPraetiealapplieationtodescribetheapplyingperspectivetoreconfirmaboveconclusion.ThoughthepaperstatestheinvestingandoeraringmodeofHulunberwirelesseity,infactitmeanstogettheChinesecharacteristicwirelesscityconstructionmodebythespecificcase.Ofcourse,itismoreimportanttobetteritgraduallyduringcontinuousdevelopment.Keywords:wirelesscity,operatingmode,investingmode,quantitativestrategicplanningmatrixII 目录第一篇引言⋯⋯⋯⋯⋯⋯⋯⋯.,⋯⋯⋯⋯⋯⋯⋯⋯⋯..11.1研究背景与意义⋯⋯⋯⋯:⋯⋯.._⋯⋯⋯⋯⋯⋯⋯⋯11.2研究方法和思路⋯⋯⋯⋯⋯⋯⋯⋯⋯⋯⋯:⋯⋯⋯⋯1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22.1无线城市综述⋯⋯⋯⋯⋯⋯⋯⋯⋯⋯⋯⋯⋯⋯⋯⋯22.1.1国内概念⋯⋯⋯⋯⋯⋯⋯⋯⋯⋯⋯⋯⋯⋯⋯.22.1.2国外概念⋯⋯⋯⋯⋯⋯⋯⋯⋯⋯⋯⋯⋯⋯⋯.32.1.3无线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32.2国内外无线城市发展沿革⋯⋯⋯⋯⋯⋯⋯⋯⋯⋯⋯⋯..82.2.1国外无线城市发展⋯⋯⋯⋯⋯⋯⋯⋯⋯⋯⋯⋯⋯92.2.2国内无线城市发展⋯⋯⋯⋯⋯⋯⋯⋯⋯.j⋯⋯..10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143.1无线城市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143.2无线城市投资模式分析⋯⋯⋯⋯⋯⋯⋯⋯⋯⋯⋯⋯⋯163.2.1政府建设⋯⋯⋯⋯⋯⋯⋯⋯⋯⋯⋯⋯⋯⋯⋯163.2.2企业建设⋯⋯⋯⋯⋯⋯⋯⋯⋯⋯⋯⋯⋯⋯⋯173.2.3政企合作⋯⋯⋯⋯⋯⋯⋯⋯⋯⋯⋯⋯⋯⋯⋯17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194.1模式战略评估模型⋯⋯⋯⋯⋯⋯⋯⋯⋯⋯⋯⋯⋯⋯.194.2模式评估⋯⋯⋯⋯⋯⋯⋯⋯⋯⋯⋯⋯⋯⋯⋯⋯⋯204.3无线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选择结论⋯⋯⋯⋯⋯⋯⋯..24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255.1无线城市项目概述⋯⋯⋯⋯⋯⋯⋯⋯⋯⋯⋯⋯⋯⋯.255.2政企合建无线城市的必要性分析⋯⋯⋯⋯⋯⋯⋯⋯⋯⋯.265.2.1无线城市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65.2.2无线城市是城市信息化规划要求⋯⋯⋯⋯⋯⋯⋯⋯.29III 5.2.3城市党政办公信息网络改造的必然要求⋯⋯⋯⋯⋯⋯.305.3政企合建无线城市建设简要方案⋯⋯⋯⋯⋯⋯⋯⋯⋯⋯.355.3.1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改造方案⋯.⋯⋯⋯⋯⋯⋯⋯365.3.2视频监控光纤网改造方案⋯⋯⋯⋯⋯⋯⋯⋯⋯⋯.415.4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业务应用及营销策略⋯⋯⋯⋯⋯⋯⋯⋯.415.4.1无线政务⋯⋯⋯.⋯⋯⋯⋯⋯⋯⋯⋯⋯⋯⋯..425.4.2无线产业⋯⋯⋯⋯⋯⋯⋯⋯⋯⋯..⋯⋯⋯⋯.435.4.3移动商务应用⋯⋯⋯⋯:⋯⋯⋯⋯⋯⋯⋯⋯⋯.455.4.4数字民生⋯⋯⋯⋯⋯⋯⋯⋯j⋯⋯⋯⋯⋯⋯..46第六篇结束语⋯⋯⋯⋯⋯⋯⋯⋯⋯⋯⋯⋯⋯⋯⋯⋯⋯.50参考文献⋯⋯⋯_⋯⋯⋯⋯⋯⋯⋯..:⋯⋯⋯⋯⋯⋯⋯.5l致谢⋯⋯⋯⋯⋯⋯⋯⋯⋯⋯⋯⋯..。⋯⋯⋯⋯⋯⋯⋯.53IV 第一篇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引言帚一扁引昂无线城市,通俗地说,就是用无线宽带网络将一座城市覆盖起来,人们的生活不再受“有线"的羁绊,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这张无形的网络而变得更加便捷。某种意义上,无线城市的营造正成为全球城市之间竞争的基础要件之一,无线城市被视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在诸多国家和城市范围内,政府已将全城无线覆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工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都要认真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但是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仍在不断摸索和变化当中。显然,只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投资者才能收回网络建设成本并维持网络正常运行,保证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十分重视宽带无线技术的发展,己将其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会议认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代表了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实施这一专项将大大提升我国无线移动通信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越”。随着2008奥运前夕中电华通在北京开通“无线北京”之后,国内也出现了无线城市建设高潮,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无线城市探讨在中国合适的建设与运营模式。1.2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前半部分以国内外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为开端,定性分析各种投资与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并以模式战略评估模型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提出有中国特色并符合现阶段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无线城市模式——政企合建。后半部分分析呼伦贝尔市政企合建无线城市案例。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2.1无线城市综述要论述无线城市,就必然会涉及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甚至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数字城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虽然就目前发展情况与趋势而言,很难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数字城市”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从概念与应用上看,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数字城市’’概念提出的时候,宽带无线技术还没有出现。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宽带无线技术日益成熟,“数字城市"也在逐步向无线城市(即“宽带无线"下的“数字城市")过渡,未来随着无线城市不断发展最终会朝着“智能化城市”方向进行演进,其发展趋势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会与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我们的生活进行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作为构成“数字城市”的三项基础之一:信息基础设施目前由于宽带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己出现从有线向无线演化的趋势,无线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由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融合、服务融合推动了网络技术融合,建设无线城市以有光纤资源为基础,用3G网络作广域覆盖,WIMAX可以做大范围的无线覆盖和接入,同时Wi—Fi可以作为一些热点的接入,这应该是一种适合的无线城市建设思路,这种组网的方式在国际上被称为“泛在网络”,目前这也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1.1国内概念l、数字城市2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狭义的数字城市观念是由“数字城管”发展出来的(例如:建设部领导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就局限于数字城管的概念),而后逐步涵盖为城市整体“电子政务’’发展,也就是多种政府信息化应用的通称;对此,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数字城市1.O版”。,2、无线城市无线城市也可以说是“数字城市2.0版",即以原数字城市的基础融合新一代无线宽带元素,形成结合有线、无线网络的政务三网融合应用平台,进行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这也是目前国内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3、智能城市未来数字城市、无线城市还将持续发展演进,进入到智能城市的阶段,也可以说是“数字城市3.0版”,增加多种数据采集、自动化管理、移动电子商务、环保节能、基于位置的服务等。2.1.2国外概念l、DigitalCity、e-Government:翻译为数字城市或电子政府,与“数字城市1.0版"类似。2、WirelessCity、MunicipalWireless:翻译为无线城市或是城市无线网络,是以地方政府牵头发展在城市内的无线宽带网络,以普及宽带接入,消饵数字鸿沟为主要目的:这是狭义的“数字城市2.O版”,目前电信推动的无线城市即属于此。3、M—Society、U-Society:翻译为移动社会、无缝覆盖社会,是国外智能社会(国家)发展的蓝图规划,是包括日本、韩国等通信及数字城市先进国家所推动的“数字城市3.O版”。2.1.3无线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2.1。3.1政策可行性分析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叫020年)》。《纲要》将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列为我国是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纲要》指出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3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支持多媒体、网络计算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科学、民主、严格的论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三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己基本成熟,具备了启动实施的条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代表了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实施这一专项将大大提升我国无线移动通信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越。为了适应国家对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国内许多城市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重新修编,新规划要求:例如将建成具有宽带、高速、大容量、多媒体等特点的信息传输网络;城市数字化管理基础平台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核心效力;信息资源得到全社会广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充分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府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为公众提供网络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数字化生存成为公众的重要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培育一批龙头信息企业,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起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信息化软环境支撑体系更为完备和完善,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因此,无线城市在政策上满足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规划和战略发展要求,在政策上是可行的。2.1.3.2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论证,即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表现在无线宽带城域网可以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节省服务成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推动相关产业(目前大部分市都把无线城市作为一项市政基础设施,从而促进旅游、招商引资等),这些将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无线城市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光缆4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投资、减少现有市政破坏引起的修复投资,以及项目本身投资收益方面。1、间接经济效益每个城市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为例,发展宽带无线通信的天然地域优势,“草原’’和“数字呼伦贝尔”的发展战略也对呼伦贝尔市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方针建设无线城市项目,将既有的网络资源资本化,同时由通信运营商新投资近亿元人民币,扩建和优化呼伦贝尔市现有的党政办公信息网(包括光纤、网络、机房等),并采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建成覆盖全市的宽带无线城域网,形成一个高容量、大带宽、技术先进的“公共基础网络平台’’,从而政府节约投资。“公共基础网络平台"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兼容性,既能组建物理隔离专网(如“平安城市”),又能组建内部虚拟专网(如“数字城管"),满足市政府各种组网要求,为市政府提供统一的、共享的网络服务。市政府免费使用扩建后的光纤网络,运营商原则上向市政府收取总投资7%的网络维护费用,允许对政府新增的有线、无线业务应用适当收费,向运营商支付的以上费用可纳入市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无线宽带城域网具有高效经济等特点,符合呼伦贝尔市对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的要求。与固定宽带接入技术(xDSL,CableModem)相比,无线宽带城域网络有支持移动的优势;与移动通信技术(GPRS,3G)相比,有更高带宽的优势,而且成本也比固定网和移动网低得多。无线宽带城域网络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较少。由于系统无线的特点,可省去大量的线路维护人员,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即使在用户数较少的运营初期,运营商也能维系发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可以极大的提高呼伦贝尔市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避免投资浪费,资源浪费,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市政府和运营商的合作,政府支出极低且有限,经济可行,而且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快速完成无线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环境。2、直接经济效益我们可通过数据中心案例来分析无线城市的直接经济效益。数据中心是通信集中放置服务器,统一建设配套动力、制冷、消防系统,集中管理各类应用,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据调查,呼伦贝尔市机构可派出机构大部分5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都是自己建设小机房放置本单位服务器,这种分散放置的模式极大地浪费了服务器资源同,而且由于各个机房条件环境达不到专业机房标准,大部分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许多信息化应用也无法开展,造成浪费。此外,由于设备自有,管理人员也分散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维护能力,形成量大而不精的状况。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和统一应用系统,可以把各单位的服务器统筹安排,把应用系统统一规划,可以大幅减少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计的数量;大幅减少系统软件数量:大幅减少网络维护人员数量;大幅提高设备、人力的利用率,开展综合性的新型信息化应用。目前服务器价格是4万左右,正版系统、应用软件每台服务器上价格按5万左右,呼伦贝尔市按400个需求单位,每单位需要一名维护人员计,约需要1600万的设备费、2000万的正版软件费以及400名员工成本。若通过数据中心建设,按经验方法测算,可以节省40%的设备数量和30%软件数量,则呼伦贝尔市在设备与软件就可以节省1240万元。而且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也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无线城市在经济也是可行的。2.1.3.3技术可行性分析无线城市主要利用到了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的几种通信技术,包括光传送技术、IP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CD-BRS),分别叙如下:1、光传送技术、近几年随着高性能激光器、光祸合器、掺饵放大器等技术的进步和光纤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的成熟和商品化,在标准单模光纤上可提供96X2.5Gbps传输能力,在出现通路负载能力不够时,只需将光纤两端的端接设备升级,即可大大提高传输能力。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宽带城域网提供了一个具’有高负载能力和高扩充性能的信息承载通路。一般而言,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党政办公信息网目前也是利用光传送技术,通过光纤网传送政务办公信息,可见光传送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2、IP技术(1)千兆交换和多层交换技术的发展随着快速交换技术和交换机内部体系结构的发展,尤其是ASIC芯片的出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来越大,数据交换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端口密度越来越高,为宽带城域网的信息交换处理提供了高性能的硬件支持。6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2)IP技术的发展随着MPLS、流量工程和QOS等最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合理设计网络结构,IP层在传输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时可获得与传统电话网络同级别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使得在IP网络中提供类似电路连接特性并提供业务的快速自愈能力成为可能,基于MPLS的QOS能控制网络带宽、延迟、抖动和包丢失,以满足多种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IP技术、千兆交换和多层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光纤传输技术的进步,在城域网设计的观念上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采用具有多层交换能力的多功能干兆交换机为骨干,千兆交换机或百兆交换机为主体,以IP协议为信息承载协议,构造一个城域IP光纤网已经成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极具发展前景的网络建设方案。光纤接入技术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3、CD—BRAS技术中国1.8GHz专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ChinaDedicated-BroadbandRadio。AccessSystem(CD—BRA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标准采用了目前业界非常成熟的0FDMA/AMC/HARQ等空口技术,引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链路层MAC机制。首先,0FDMA/AMC/HARQ等空口技术源于目前国际流行的符合IEEE802.16e标准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全球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截至到2007年,全球己有超过600个城市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采用的接入技术为上述技术。链路层MAC机制已经在中国第一个4G试验网(TDD)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证明了其具有高吞吐率、高确认效率、能对抗恶劣信道下高误帧率的特点,且在链路自适应、高可靠性的多业务QoS保障、无线资源管理和优化等方面都具有与国际相关技术媲美的优势。其次,与UWB、McWill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相比,CD-BRAS技术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组网方面更具优势。其网络具有快速部署、易于安装、非视距传输、健壮性、结构灵活和高带宽等特点。CD-BRAS作为一种城域网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固定的、游牧的和移动的无线接入,支持点到多点(PMP)结构和Mesh结构,提供更远的传输距离、更高速的宽带接入、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和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7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最后,与CD-BRAS技术一脉相承的相关技术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日益成熟。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相关论坛和研究组织,在标准制定、核心网络构建、接入网设备研发、终端芯片制造等各环节开展广泛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接入网、核心网、终端、终端芯片以及测试仪表、配套设备、测试环境等日益成熟的产业链,且各个环节之间己形成相互配套、彼此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综上所述,从技术优势、产业成熟度以及全世界无线城市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等方面综合分析,无线城市在技术方面是完全可行的。2.2国内外无线城市发展沿革无线城市就是在整个城市的范围内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从而使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不能使用、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效果不够理想的高速度的新业务、新功能被开发出来。无线城市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费城于2002年提出的,当初是以建设基于802.1ib标准的Wi-Fi无线局域接入网络为主要标志,主要实现固定无线网络接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城市内涵在动态发展变化,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个城市(其中半数在美国)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能在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市民、外来访客和旅游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搭建一个能随时随地良性互动的和谐交互环境,提供方便快捷、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并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商业计划。特别是可以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业等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和一个对社会性突发事件做出高效协同处置的平台。通过使用这个无线网络平台,政府部门应对重大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能够为城市在重大事件或应急状况下(如反恐、自然灾难等)提供快速、及时地救助服务。近几年来,各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如wi—Fi、WIMAX、Bluetooth、3G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摆脱电话线的束缚,逐渐从固定走向移动,人们通过无线接入Internet的需求也在飞速地增长。从世界范围看,无线宽带城市已经成为不8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可逆转的趋势,无线宽带被称为城市的“第五公用基础设施”。新加坡更是将无线城市的目标扩大至无线国家,计划到2015年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线宽带网络。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已确立无线城市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可以说,国内的无线宽带城市已经渐行渐近。从国内用户的需求分析,无线宽带城市前景也令人看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较去年增了2.6倍,已有4430万。虽然这些数字跟无线城市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但是不断增加的网民对上网便捷性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无线宽带和手机上网的业务也将会越来越好。2.2.1国外无线城市发展国外已经或正在建设的无线数字城市有: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洛杉矶、波特兰、休斯敦等重要城市以及迈阿密、奥兰多等著名旅游城市,英国的伦敦、加拿大的安大略,澳大利亚的帕斯、新西兰的惠灵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新加坡等等。到2007年3月31日,美国处于部署和规划阶段并作网络提升和运行的市和县有498个。无线数字城市己经成为美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趋势,也带动了全球无线数字城市的蓬勃发展。新加坡的“无线@新加坡”项目: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亚洲有线网络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信息通讯技术己经成为推动新加坡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新加坡没有像印度和中国等国家那样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制造基地和低成本,因此其思路是将重点放在含有巨大知识产权成分的行业上,类似韩国和以色列的模式。例如投巨资吸引生物技术公司来新加坡办厂,吸引美国与欧洲的科学家到新加坡工作。为了确保新加坡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能应对未来挑战,新加坡在2006年早期就宣布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计划将建设下一代全国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将至少达到1Gbps的网速,并计划在截至2012年的这段时间内逐步在新加坡全国开展部署。“无线@新加坡"项目是“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基本情况与无线城市建设情况如下:◆新加坡面积/人口:约700平方公里/约400万。9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申请及资费:2006年12月1日起,新加坡公民或游客便可以上网申请户头,只须填妥表格、提交,服务供应商就会把密码传送到手机,基本服务免费期三年。◆网速:免费无线上网速度达到512Kbps,需要更快网速和更精确服务需要付费(如视频会议服务)。◆建网规模:新加坡资信局希望在未来一年内,使用无线热点上网的用户能从目前5万人增加到25万人。◆新加坡目前有900多个热点,2007年9月,将增加到5000个。◆建网成本,实际使用约6300万美元,将由新加坡电信(SingTel),Icell和QMax共计3家电信共同承担。◆采用技术及标准:第一阶段全部选择了Wi—Fi无线网状网技术,从2006年底新加坡电信公司启动了商业WIMAX网络的铺设,作为Wi-Fi的补充。◆建设及运营模式:政府主导建设与运营模式,同时政府选定SingTel、iCeLL(iCELLNetworkPteLtd)和QMax(QMAXCommunications)3家运营商与政府合作建设,三家运营商在新加坡三个区域形成了自由竞争的格局,并承诺在前3年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2.2.2国内无线城市发展自2008年5月中国第一个无线城市上海嘉定进入试运行以来,国内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无线城市已达25个,从北京、上海、天津,到武汉、杭州,无线城市计划书已经搁在各个城市主管部门的案头,这些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无线宽带网络。◇天津:先试先行无线城市浪潮席卷全球。◇上海:嘉定区无线城市一期工程建成开通。◇广州:无线城市2009年3月实现首期目标。◇城市:拟打造无线城市随时享受网上生活。◇珠三角:无线宽带网2010年覆盖珠三角。◇香港:无线城市“政府Wi-Fi通"正式启用。p北京:2010年北京城乡实现无线宽带。‘●北京无线城市网络试运行奥运期间免费开放2008年6月25日,北京无线城市一期网络启动试运行,即日起北京市民10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和海外游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北京中心城区接入互联网,北京由此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无线城市。作为中电华通“北京无线城市"项目的一期工程,此次无线城市信号覆盖开通范围包括二环、三环、CBD商圈、金融街、中关村地区及望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宣武椿树、亦庄地区等,覆盖面积共100平方公里,北京的无线宽带网络(Wi—Fi+WiMAX(802.16d))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无线城市网络。中电华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无线宽带网络承建商与运营商,其在北京市的建设目标是覆盖北京全市,覆盖范围达到625平方公里,首期建设目标主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客和城市管理服务。项目建设中,中电华通解决了城域光纤网络管线、节点资源、电力管线资源等诸多问题,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一期覆盖。第二期覆盖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五环以内的城区普及无线宽带高速上网,技术应用已经在崇文区新世界商圈等几个地点内丌始试验:到2010年年底,第三期覆盖将实现北京市全市城乡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全市人群和地域全覆盖。待网络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在北京市内建设9000个wi-Fi(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以及150个WIMAX基站,覆盖北京市90%的主要街道。目前,北京市宣武区已经建有15个WIMAX基站构建的网络,为政府环卫部门提供无线宽带服务。●广州10亿打造无线城市覆盖所有公共场所2008年6月,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召开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分三期建成覆盖广州全部公共场所的无线网规划,并在会后提交广州市政府审批。据方案提供商中电华通估算,执行这一方案的总投资在10亿元左右。首期工程到2009年3月,计划实现主要公共场所的覆盖,主要分布在荔湾、天河、越秀等区。目前广卅I无线宽带接入点已超过3000个;二期工程从去年4月开始,实现无线宽带覆盖广州所有城区和部分郊区公共活动场所,覆盖面积达927平方公里,新增10000个无线宽带“热点”;三期工程将无线宽带的覆盖延伸到市郊。参会的知名电信专家李进良介绍,与手机信号的广泛覆盖不同的是,无线宽带主要在“热点"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而根据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的计划,无线城市计划主要覆盖市政大楼、火车站、飞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上海无线城市建设进入高潮继杨浦、闵行等区之后,由上海市各区县政府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共建的无线城市建设渐入高潮。目前,普陀区无线宽带热点覆盖工程一期己完成,遍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布区内酒店、商务楼、休闲场所等70余个。用户在华师大体育场、肯德基快餐店、梅川路步行街,只要手持便携机就能无拘无束地享受无线上网冲浪的快乐。而位于黄浦区的“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己实现了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普陀区政府与上海公司签署了“无线城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继续携手普陀“无线城区"二期建设,双方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社会"的模式积极推进无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形成政务商务、城区治安、应急联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特色应用,不断提高城区信息化的综合服务和应用水平。据了解,黄浦区信息委也与上海公司共同签署了《2008年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合作双方将继续完善集约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以专项工程投资的方式,积极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并在黄浦区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全力提供综合的电信服务产品及优质的电信服务。“无线黄浦”和“IPTV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是其中两项重要项目。2008年,上海公司将为黄浦区“无线城区”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在南京路步行街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对北京路五金街、豫园商圈、西藏路商圈等进行无线覆盖建设。“上海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是上海市委大力推进的工程之一,黄浦区政府将借助此平台作为新的干部教育信息化应用手段,加强党员干部的信息化培训。上海公司专门为此在IPTV上定制了EPG页面、频道、节目,采用专门的业务开通流程和更高的终端网络带宽。.●武汉电信Wi—Fi覆盖500个场地中国电信湖北武汉分公司转型的重头戏叫LAN无线宽带业务目前已进入建网测试阶段,并在加快建设中,覆盖点每天都在增加。截至3月底已建设完成500个热点场地覆盖,受到业主欢迎和用户青睐。武汉公司无线宽带是利用WLAN技术,依托电信宽带互联网,面向广大用户提供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用户只需一款带迅驰技术(或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配合一个无线宽带上网账号,即可享受自由、便捷、随身移动的时尚生活。目前,针对武汉电信我的e家(e8)和商务领航信息版用户已免费丌放无线宽带上网服务。上述品牌套餐用户凭宽带上网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在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内享受无线上网。12 第二篇无线城市综述及发展沿革●厦门将成全国首个基于TD网络的无线城市2008年9月,厦门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签订厦门无线城市合作备忘录。厦门由此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基于TD—SCDMA/HSDPA(国际3G技术标准之一)网络的无线城市。无线城市即“宽带无线城域网",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厦门作为我国首批开展TD-SCDMA试验网的十个城市之一,所采用的TD—SCDMA/HSDPA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通信标准。目前厦门TD网络已全面覆盖城市主干道、广大农村、主要公共建筑等岛内外800多平方公里区域,无线网基础建设基本完善,核心网、业务支撑系统配置齐全。今年年底前,厦门人将享受无线城市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实现高速无线上网,随时随地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甚至处理单位文件。13 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虽然说绝大部分无线城市都是相对成功的,如新加坡、北京、杭州等,不过无线城市在一些地区的失败案例,如台湾等,但这并不纯粹是技术的失败,而主要是运营模式的失败。如何在政府关注的社会效益和运营商关注的经济效益之间、政府的推动指导与运营商商业化运营之间建立一致的目标,是目前无线城市建设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从大量无线城市案例来看,无线城市的运营要找到合适的运营方式,实现运营商与政府的双赢并不容易,盲目地便民不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未必是件好事。另外,过于急切地收回投资,也会因噎废食,得不偿失。3.1无线城市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目前,无线城市主要有4种运营模式:ISP(因特网业务提供商)模式。政府委托建网,ISP(包括传统运营商)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无线城市网络并运营,再将业务批发、零售给用户、企业以及政府。。广告模式。ISP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此外,ISP也向企业、团体和政府批发带宽较高、服务质量较高、无广告的接入服务。政府独营模式。投资、建网到网络维护和运营都是政府主要负责,直接提供服务给城市各个部门以及市民。合作社模式。所有拥有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AP(接入点)设备和宽带接入资源的人或机构,通过加盟的方式开放自己的资源,使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连在一起形成虚拟的“无线社区"。目前较多国家采用的方式就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协作模式,即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模式——ISP模式来建立无线城市。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的作用是主导和监督,运营商负责搭建和运维。目前,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中14 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Wireless@SG就采用这种模式。据新加坡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信息产业领事兼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中国司长莫文波介绍,Wireless@SG项目是由新加坡政府和3家运营商一起共同完成的,所建的无线网络己投入使用,截至2007年5月,无线宽带用户已达到42.8万人。按照合同,3家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2—3年的免费无线宽带接入。也就是说,到2009年12月31日前,新加坡居民和游客都将享受无线宽带服务。作为补偿,新加坡政府允许运营商对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进行收费。第二种广告模式。这种模式是用户自愿接受广告,并因此可免费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这种“广告商买单”的模式在一些国外无线城市建设中多次采用。有些城市会与第一种收费模式相结合,享受较窄的带宽可以通过广告模式,这样用户是免费的。如果想要更快的接入速度服务,用户就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这种模式通常是网络建设主导方与ISP合作,由ISP负责广告运营,并与网络运营商洽谈合理的分成模式。美国MobilePro公司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但是最后由于广告收入无法长期支撑一个城市无线互联网的运行而使合作终止。第三种模式是完全由政府独立建设,在该模式下存在着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由政府买单,网络建设就像修桥铺路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甚至由政府完全负责运营而不要运营商。另一种是政府为其公共安全管理的需要自身建立网络,然后再扩展范围,面向公众服务。政府作为其中的最大用户,保证运营商基本的收入,然后将网络资源免费或者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广大用户。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无线网络属于公益性质,用户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免费和低价。但是,很少有国家或地区采用这种模式。美国德克萨斯州的Cor—PusChristi采用了这种模式。但网络运营不久,政府就发现这种模式并不像理想中那么简单,因此将网络转售。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模式存在着四大缺陷:第一,尽管Wi-Fi网络成本低廉,但要求政府每年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和运维,对于依靠税收的政府来说,也很可能会构成经济负担:第二,既然不以营利为目的,对网络的运营方,也就是政府来说,缺乏激励机制,很可能导致无线网成为“面子工程”;第三,政府公职人员对用户需求不够敏感,其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把握;第四,一旦无线网络出现问题,政府由于其工作流程所限,响应速度相对缓慢和滞后。此外,这种模式下,即使以上四大缺陷全部克服,也仍然面临运营商的利15 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益难以权衡的问题一受政府运营的免费无线网络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传统运营商的“地盘"。此前,欲向市民提供免费全城Wi-Fi的法国巴黎市政府遭到法国电信“逼宫”,免费wi-Fi被迫叫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无独有偶,前不久香港几家3G运营商也要求特区政府就免费Wi-Fi和3G发牌问题做出答复。第四种合作社模式即开放共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通过共享方式开放给他人,通常是免费为加盟者开放。参与者只要愿意共享自己的接入点,就可以获得接入其它加盟者接入点的权利,通过分散的方式实现无线城市。也就是国内一些学者推崇的“全民建网,踢走运营商,完全免费”的概念。西班牙的FON公司积极推动的就是这种模式,随后全球各个国家都陆续出现了模仿FON模式的“无线社区"。FON目前己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网络组织,拥有32万名会员,12万个Wi-Fi接入点。但是,这种松散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加盟热点质量参差不齐、安全及网络流量难以控制、涉嫌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获取利益等等。这种模式与P2P方式共享音乐的模式相类似,很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管理方面的难题将成为这种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全球已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或计划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络以满足公共接入、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但网络建设与运营模式一直都是各城市进行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中讨论的关键环节。3.2无线城市投资模式分析目前,“无线宽带网络”项目的投资模式大致有以下3类:政府自建、企业建设、政企合作。’3.2.1政府建设把无线网络作为公用事业,政府预算拨款,对无线网络进行建设和运维,向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或低价格的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无线网络属于公益性质,用户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免费和低价,最大程度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社会效率。.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尽管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成本较低,但建设与运维16 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全部由政府承担,依然负担较重;如果无线宽带城域网仅提供给政府部门专用,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如果无线宽带城域网同时对企业和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将对运营商经营的网络类型带来冲击,给政府带来解决传统运营商的利益权衡问题。如欲向市民提供免费全城Wi-Fi的法国巴黎市政府遭到法国电信反对,免费Wi-Fi被迫叫停,香港几家3G运营商也曾要求特区政府就免费Wi-Fi和3G发牌问题做出答复。3.2.2企业建设由运营商投资建设、经营,政府、市民和旅游者等购买无线宽带网络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不需要为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支付费用,只需要就政府业务需要支付网络服务费,政府负担较轻;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会不断提高网络性能、提高服务质量,使政府的无线网络应用环境日益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政府对运营商的经营方式干预能力有限,政府优先使用保障、网络安全等问题都将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应用水平;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和公众的无线宽带网络使用积极性,影响社会效率。3.2.3政企合作政府授权(也可参与投资)、运营商投资建设、经营,政府提供政策,设施支持并实施监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既不用承担太大的费用负担,对网络建设与运营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导和监管,保证无线宽带城域网实现政府优先使用、提高网络安全性,尽可能有效的利用与分配网络资源。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如果政府对经营模式的主导和干预过重,极大地影响了运营商的盈利水平,运营商的运维质量将下降,直接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应用效果;政府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将难以有效控制运营商的市场需求导向,无法达到政府建设无限宽带城域网的初衷。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项目投资方的建设模式和项目运营阶段的运营模式,此外还需要考虑后期的不同收益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如图3-1分别将以上三种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对比。17 第三篇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及投资模式分析·经营模式:政府支付费用,外包给运营商按照}政府要求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维。‘·收益模式:政府以财政预算支付给运营商各类{’费用..=:,=.:∥。:;._.-.一=.⋯。。o蠢,::[!■+:∥::.::!::=jo:一■一√;’⋯≯’e_jI掣|一。’.I?j.ijiE?|?lj·譬誓?-÷l?i??17。”l|’i.%,·经营模式:运营商自行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维,政府租用网络服务。.一’§·收益模式:运营商通过给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基本无线网络服务及增值服务获取收入。,,.7j!.,i,:毛I一,:一_≯≯j⋯一,.‘:,}·f,,,·经营模式:政府与运营商联合投资、建设,政府主导、监督,运营商进行运维,政府支付运维费·收益模式:运营商在政府主导下运维,并收取致府,企业、公众服务费。:,.。图3一l三种建设模式对比分析图18固国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前文对所述的三种投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定性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究竟如何?或者分别适应于什么样的建设条件?下面将采用QSPM矩阵定量战略计划矩阵进行评估分析。4.1模式战略评估模型在本项研究中,QSPM矩阵表的纵向选项为城市进行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的已有内部、外部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横向选项为备选合作模式。如表4-1:.表4-1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各选合作模式建设内外部因素权重模式1模式2有利条件有利条件1有利条件2有利条件3●●●●●●存在问题存在问题l存在问题2存在问题3●●●●●●总计本模型中涉及建设内外部要素、备选合作模式、权重、适应性评分、适应性总分及适应性总分和等要素,各要素的定义和解释如表4-2。19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表4-2定量战略计划矩阵相关因素定义与解释内外部要素:城市无线宽带城域网建权重适应性分数适应性总分适应性总分和设环境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数值范围为0.0(不重表示该备选模式等于将各因等于QSPM矩阵要)到1.O(非常重要),对其中某一有利素的权重乘表中各备选模有利条件权重标志着各因素对条件的相对利用以适应性分式的适应性总于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能力数。适应性分加和,分数设效果影响的相对大总分越高,越高说明该模小,无论是有利条件还对于某项特式适应性越强是存在问题的因素,只定因素而存在问题要对建设效果较大影表示该备选模式言,该模式响的因素就应当得到对其中某一存在相对于其它●●●●●●较高的权重。所有权重问题的解决能力模式的适应之和等于1.O性越高4.2模式评估第一阶段,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的内外部因素分析。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内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四方面,即市场监管环境、资源环境、应用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对各环境因素进行细分如表4-3所示:表4—3无线宽带城域网内外部环境因素市场监管环境资源环境应用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政府与运营商合作政府费用支付能力政府对无线网络应用传统有线网络费用机制需求政府对运营商经营运营商信息安全政府对无线网络应用无线宽带网络对有活动监管机制保障能力资源分配倾向线网络替代性运营商满足多类用户企业应用无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络盈利网络需求的技术能力络意识模式成熟性企业为无线宽带网络公众应用无线宽带网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支付费用意愿络意识公众为无线宽带网络支付费用意愿配套终端产品发展说明:以上环境因素分析从无线宽带网络发展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和公众应用。20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第二阶段,无线宽带城域网环境因素双向分析。下面通过对以上各建设环境因素进行双向分析,发掘影响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重,如表4-4:表4-4影响中国无线宽带城域网环境要素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环境要素权重已有国内外其它城市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机制可供借鉴O.08政府与运营商的监管机制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O.05政府具备较强的财政支付能力0.04有大型集团企业或对无线宽带网络需求性高的企业愿意为无线网络支付费用0.03利条在有增值服务吸引下,部分公众愿为无线网络支付费用O.03件在无线网络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配套终端产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O.06目前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需求性较高,部分业务部门需求尤其迫切O.08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应用资源分配倾向将提高网络资源综合利用率0.07无线宽带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有线网络O.03没有成熟的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机制直接应用0.04政府能否建立对运营商有效的监管机制还不确定0.06大量费用的连续支出对政府来说有一定困难0.04在公众、企业等多类应用主体同时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情况下,目前政府要求较高的信息安全水平很难达到0.05存多类用户同时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情况下,网络将出现堵塞等情况,导致政府的应用受0.04在到较大影响问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需要付费的情况下没有强烈意愿使用无线网络O.03题大部分公众在需要付费的情况下没有强烈意愿使用无线网络O.03当前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配套产品依然较少,会影响到用户应用积极性O.05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需求对网络的安全性、速率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较高要求O.07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应用资源分配倾向将影响运营商盈利能力0.05无线网络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市场公平竞争O.04无线宽带网络盈利模式尚不成熟O.03第三阶段,环境要素输入与评估比较阶段。下面将利用QSPM模型,在上面分析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与运维环境的基础上,客观评估各类模式的相对适应性。备选模式对无线宽带城域网的相对适应性,指备选模式利用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环境中的已有有利条件、解决存在问题的相对能力。对于每个建设环境因素,适应性越强,表示此模式对于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环境因素的适应性越好。备选模式中各模式适应性总分和之间的差距表明了在适应性方面,各模式21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相对于其它模式的可取性。如表4—5所示。表4-6环境要素评估各选合作模式环境要素政府建设企:业建设政企合作模式随式模式有利条件权重已有国内外其它城市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机制可供借鉴O.0820.162O.164O.32政府与运营商的监管机制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O.0520.1lO.054O.2政府具备较强的财政支付能力o.044O.161o.042O.08大型集团企业或对无线宽带网络需求性高的企业愿意为无线网络支付O.03l0.0340.123O.09费用在有增值服务吸引下,部分公众愿为无线网络支付费用0.031O.0340.123O.09在无线网络发展趋势的推动下,配套终端产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O.064O.242O.123O.18目前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需求性较高,部分业务部门需求尤其迫切0.084O.322O.163O.24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应用资源分配倾向将提高网络资源综合利用率o.0740.282O.143O.21无线宽带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有线网络0.034O.122O.063O.09存在问题没有成熟的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机制直接应用O.043O.1220.083O.12政府能否建立对运营商有效的监管机制还不确定0.064O.24l0。063O.18大量费用的连续支出对政府来说有一定困难o.04lo.0440.163O.12在公众,企业等多类应用主体同时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情况下,目O.054O.21O.053o.15前政府要求较高的信息安全水平很难达到多类用户同时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情况下,网络将出现堵塞等情况,导致O.0430.121o.043O.12政府的应用受到较大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需要付费的情况下没有强烈意愿使用无线网络O.033O.09lO.0320.06大部分公众在需要付费的情况下没有强烈意愿使用无线网络O.033O.09lo.032O.06当前应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配套产品依然较少,会影响到用户应用积0.0530.15l0.0520.1极性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需求对网络的安全性、速率等性能指标提出了O.074O.2820.1440.28较高要求政府对无线宽带网络的应用资源分配倾向将影响运营商盈利能力O.05lO.053O.153O.15无线网络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市场公平竞争o.0410.0440.163O.12无线宽带网络盈利模式尚不成熟0.032O.063O.093O.09总计2.292.013.05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注:适应性分数分值为卜4分,对于有利条件是指:l=没有利用,2=有可能利用,3:ftt可能利用,4=最能利用。对存在问题是指:l=无法克服,2=有可能克服,3=很可能克服,4=最能克服。说明:以上分析结果基于无线宽带网络发展的长远发展环境,综合考虑了城市整体应用,包括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和公众应用等。。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政企合作模式的综合得分最高,即该模式对无线宽带城域网络建设的综合适应性最强。但这种模式对合作双方也带来巨大挑战,要求政府与运营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双方责权明确,保证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有效推进与高效运维,实现政府对无线宽带城域网的需求。同时,能够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保障运营商的持续发展。目前这种模式虽然已经在国内外他城市被较多采用,但由于各城市的市情不同,政府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建立切合实际需要的合作机制。此外,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合作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最大程度上实现公私双赢。仔细分析各类模式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发现:●政府建设模式政府建设模式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财政有足够强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二是政府需要有效的平衡提供其他网络的运营商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在此前提下,政府完全拥有网络所有权,能够有效控制无线宽带城域网的运营方式、服务对象,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政府优先使用网络,保障政府应用的信息安全性,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分配,调动公众与企业应用无线宽带网络的积极性。该模式适用于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较强,且将应用范围限定为政府应用和指定有限区域范围的应用,而不涉及大范围的企业和公众应用。●企业建设模式’企业建设模式能够较好的克服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无线宽带城域网定价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等问题,能够通过对政府、有意愿付费使用无线宽带网络的企业和公众收费来解决运营商持续发展问题。但这种模式对于呼伦贝尔市政府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以满足政府使用优先、安全性与稳定性等要求实现度较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对于政府希望在一定范围内调动公众和企业应用 第四篇无线城市模式战略评估模型无线网络的积极性不利。该模式适用于政府与运营商的监管机制较健全,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比较成熟,企业、公众的应用意识较高的情况。.●政企合作模式政企合作模式是在政府需求与运营商利益之间实现平衡。如果政府能够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与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模式能够综合政府建设与企业建设两种模式的优点,较好的满足政府应用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公众应用积极性,运营商通过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运营谋求发展,使H市无线宽带城域网实现良胜持续发展。该模式适用于政府财政支付能力有限,政府除了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企业与公众的情况。4.3无线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选择结论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与运营模式评估结果显示,政府建设、企业建设、政企合作三种模式适应的环境各不相同。如果基于无线宽带网络发展的长远发展环境,综合考虑城市整体应用,包括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和公众应用等,政企合作模式的综合适应性最高。.24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5.1无线城市项目概述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是在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呼伦贝尔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呼伦贝尔市信息中心与某呼伦贝尔移动通信公司共同建设的大型项目。无线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须“有天有地、天地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无线城市的各种功能应用,这里的“天”和“地’’,就是指无线和有线。没有完善的地面光纤网将各无线基站与中心相连,再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只是空中楼阁,但如果只有有线网络而缺少无线网络的有效补充与完善,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当前呼伦贝尔市政府的实际情况:财政支付能力较强,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以政府使用优先,政府需要对网络的运营有较强的控制力,同时需要运营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保障网络服务提供质量。,结合三种模式的适应环境及QSPM矩阵(QuantitativestrategicPlanningMatrix)定量战略计划矩阵进行分析,针对呼伦贝尔市建设无线宽带网络的需求,呼伦贝尔市采用建设与运营模式为政企合作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投资、分类管理"。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政府在构建无线宽带城域网的过程中担当两个重要角色。第一,用以支撑政府本身的运作需要,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公共服务、降低行政成本,使呼伦贝尔市政府成为能随时、随地,以互联网速度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府;第二,创造项目实施必须的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和政策环境。政府必须跟踪关注,并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好数字鸿沟、财政支持和网络安全等问题。运营商在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下,搭建和运维网络。具体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市政府现有的光缆宽带专网作为中继,采用Wi-Fi和TD-CDMA技术在城区广泛建立无线宽带接入节点,基本实现城域覆盖。具体在投资模式、建设模式、运营模式方面如下:l、投资模式.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政府与运营商按照一定比例联合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承担政府部门原有系统升级改造费用、政府用或指定免费提供地区的网络运维费用;运营商主要承担无线宽带网络的基础设施购置、网络搭建与政府指定范围外的网络运维费用。2、建设模式由于城市是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目前主要用于满足政府业务及政府指定的大型活动应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以政府为主导,包括要按照政府对网络覆盖范围的计划、满足政府业务对网络性能的要求等,运营商根据政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3、运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政府对运营商实施有力的监督管理,要求运营商必须优先满足政府使用,并按照政府要求对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延伸,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有限的企业、公众盈利性经营。无线城市通过对呼伦贝尔市现有的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络、机房等)进行统一的改造与优化,以此为基础采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建成覆盖全市的政务城域网,并通过在政务城域网上开展各种信息化应用打造无线城市。将作为呼伦贝尔市城市数字化管理基础和承载平台,无线城市将为各级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提供“全市共享”的公共基础网络平台服务。项目建成后,呼伦贝尔市政府将拥有一个高容量、大带宽、技术先进、有线与无线接入并重,组网灵活和安全可靠的公共基础网络平台,统一为公安、城管、卫生、环监、三防、安监和人防等部门提供公共网络平台服务,承载包括电子政务、数字交通、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旅游、电子商务、数字教育、村村通(农教网)在内的各种政府应用,实现“全市共享、网络共用"的目标,节省投资,还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减少维护管理人员,提高技术专业人员的利用率,同时该平台可以支持政府行业应用与社会信息化应用,以政府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提升呼伦贝尔市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5.2政企合建无线城市的必要性分析5.2.1无线城市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6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1、是构建和谐社会,并率先迈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效手段。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的目标是建设信息社会,促进人人享用信息技术,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手段等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将成为呼伦贝尔市在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以及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网络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网络建设的各环节,从而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迈向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实现信息惠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是实施“信息惠民"计划的重要内容。“信息惠民”要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突出以人为本,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好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努力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通过构建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环境,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便捷地通过无线网络获取生活服务信息,全面增进人民群众福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遍布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将在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生产安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远程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完善和扩展医院综合信息系统,完善远程医疗方式;通过建立“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和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从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3、是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必然趋势‘当前现代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发展的技术含量,对无线宽带有迫切的需求,正呈现出技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传统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失。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无线宽带可带动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优化大都市服务功能,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将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聚集力强、辐射面广、行业聚集、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业产业中心。此外,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将以政府的决策为导向,构建由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ICP)、服务提供商(ISP)、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环节共同参与的无线信息平台,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不仅会推动设备制造、终端制造、软件开发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其他相关服务行业,如众多的ICP、ISP以及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的发展,最终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使信息技术制造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获得飞速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4、是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提升城市公共管理能力的必然趋势建设无线宽带城域网是城市化进程的新动力。首先,无线宽带城域网将提升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无线宽带城域网将对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人口、供配电、供气、供排水、交通、地下管网、综合治安管理、城市应急响应等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有效配置城市资源,促进城市信息流的通畅协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其次,无线宽带城域网将促进城市功能的革命性转变。所谓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信息交流、释放和传递的有序化、高效化,有效地消除了由于信息不沟通以及不对称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大大增强了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从而促进社会资源加速向城市的集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中国城市化面临双重瓶颈,即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又滞后于城市化,这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城市地位的提升都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因此,利用无线宽带城域网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5、是提升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无线宽带城域网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去通常取决于当地资源、规模效应和营运成本等要素,但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28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并不能完全适合当今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对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公众的人文素质与生活质量,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2.2无线城市是城市信息化规划要求无线城市是实现“数字呼伦贝尔"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t2007年呼伦贝尔市制定了《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07-2012年)》,提出了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无线城市是呼伦贝尔市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可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快速、持续发展,是实现“数字呼伦贝尔”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对呼伦贝尔市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可知无线城市不仅适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更是政府工作当前的现实需求,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l、整合原有政府光纤网,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政府政务网功能应用的需求。呼伦贝尔市电子政务专网始建于2002年,共敷设各种光缆1712.1芯公里,投资1029万,主要用于呼伦贝尔市政府内部办公,为市委、市政府和呼伦贝尔市各级行政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主要业务应用包括内部网站信息的发布和浏览以及各种行政文件的上传下达两个方面。为政府“一网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需求的增加亦暴露出一些问题,如:(1)星状结构导致网络上任一点出现故障都会使得同一线路上后面的所有单位断网,可靠性低。(2)光纤网尚未达到所有单位,他们只能采用ADSL或CD~BA无线上网的方式进入政务专网。(3)缺乏应用,只有文本和小数据传输,光纤资源利用率低,仅20%得到运用。(4)光纤网维护费用高,每年达几十万元。。借助无线城市项目建设,将原有光纤网络扩建升级,在保证原有应用,提升应用质量外,还可收到以下效果,如:◆藉由无线城市项目承办企业分担投资,政府以很小的投资获得高效的专用网络,光纤网交由企业维护,降低了政府的维护开支。’◆主要政府机关利用光纤资源接入,无需付费,光纤未延伸到的单位采用宽带无线网络提供的专线服务,政府接入费用每年又节约数百万元以上。29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让政务网真正移动起来了,并能实现视频交流,政务人员办公、交流既轻松又直接、快速,提升政务处理效率。2、贯彻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全市共享、资源整合、网络共用、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是提升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的现实需求。(2010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突出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快捷反应能力,也明确提出了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必须建立起统一的基础信息网络,在此网络上构建城市管理各模块,达到共享、高效、投资少的目的。3、满足政府各职能单位对无线业务应用的需求,.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平安工程移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移动电子政务应用等对宽带无线网络的需求。当前呼伦贝尔市已建成的“消防指挥系统”、“交巡警指挥系统”和已经立项的“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城管”及未来拟建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卫生急救指挥系统”、“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系统”.等都迫切需要高质量和高速率的移动图像和数据。这些系统均可在无线城市框架上衍生出来,满足各部门的不同需求,通过“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节省了大量资金,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政府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科学调度,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处理的及时性和管理的科学性。5.2.3城市党政办公信息网络改造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党政机关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与经济信息化的龙头,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党政各单位对于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因为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呼伦贝尔市的信息化资源散落在各党政机关,未能形成规模,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整合与集成这些信息化资源的唯一办法是用党政机关光纤网络把它们连成整体。无线城市项目是在充分改造和优化现有党政办公信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政府专用城域网、无线接入网和数据中心,形成“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维护”的政务城域网。所以无线城市主要涉及内容包括现有光纤网改造和政务城域网建设。30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由于目前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业务比较单一,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心,也没有灵活的无线接入方式,所以党政办公信息网改造的必要性可以从现有光纤网、城域网和数据中心三个层次进行分析。l、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1)光纤网现状呼伦贝尔市现有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是2002年建成的,主要用于呼伦贝尔市政府内部办公,为市政府各级行政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主要业务应用包括内部网站信息的发布和浏览以及各种行政文件的上传下达两个方面。电子政务网分为党政机要网和党政办公网;接入节点共56个,敷设光缆86.96公里,合计1712.1纤芯公里,覆盖呼伦贝尔市56家市直属机关单位,可满足互联网、保密网、内部应用网的光纤网络。整个网络采用双中心方式联网,呼伦贝尔市政府新区办公楼信息中心机房为核心节点,光缆结构为两层,骨干层和接入层,采用星状和树状拓扑(物理路由为串联),分级级联的方式连接到市区内各用户单位,每个接入单位采用2芯光纤连接。网络主要使用双芯光纤收发器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目前该专网暂无交换机和光纤收发器的集中网管系统。原党政务办公信息网共敷设了光缆86.96公里,合计1712.1纤芯公里。其中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光缆共28.3公里;其中采用管道方式敷设光缆共2.53公里,其中采用架空方式的敷设光缆共56.13公里,光缆基本采用12芯、24芯、48芯和96芯光缆。(2)存在问题与不足原有光缆容量较小(多为12芯,光纤接入单位较多),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光纤网需要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数据业务对光纤资源占用较大,对光纤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原有的光缆容量无法满足今后的业务承载需求。现有传输网层次划分结构不明显,网络资源分布不合理,进行光路调度时,光路转接多,有些路由过长,一方面网络的可靠性不高,另一方面耗费资源(尤其是骨干层资源)严重。由于地形原因,原有光纤网主要采用树型网络结构,树型网络存在问题:线路费用高,中心压力大,单点故障明显,无环路保护,可靠性低。电子政务信息化是覆盖由于地理环境以及道路的限制,造成某些地区的光缆路由单一,一方面存在光路的安全性隐患,另一方面造成光缆路由瓶3l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颈。光缆监测系统缺乏,缺乏一个统一完善的光缆资源系统,影响维护效率。在光纤网工程后评估方面,缺少对光纤网工程投资效益的后评估。基础光纤网络不完善,随着城市地理区域的扩大,分散的党政机关信息化资源急待光纤网络去进行整合与集成,而光纤网络不堪重负,解决途径就是尽快建设完善自己的光纤网络工程。已建的光纤网络未满足政府办公日益信息化的要求,仍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光纤网络。随着新城市的诞生,要求加入党政机关信息网的单位越来越多,目前除126个党政机关单位通过试验工程光纤网络连上党政机关信息网外,其他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仍主要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各种中继传输线路来实现联网,给政府信息化建设造成很大的瓶颈。电子政务原有光纤网覆盖范围小,接入单位少,部分骨干接入机房分布不平衡。网络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光纤网络的安全性和提高光纤利用率,因此建议向环型和星型接入方式改造。2、党政办公信息网城域网现状与存在问题(1)党政办公信息网城域网现状呼伦贝尔市电子政务城域网是星形网络结构,有明显的“重网络、轻应用"的特点。(2)党政办公信息网城域网存在问题呼伦贝尔市电子政务建设虽然起步较早,并且通过长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国家推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先进省市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还有_定差距,仍存在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党政办公信息网已建,实现资源共享仍待时日。呼伦贝尔市现在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党政办公光缆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平台、门户网站平台,各部门自建应用系统数量仍较多,导致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跨部门业务信息化除电子公文、行政审批之外,仍然较少。虽然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具规模,但面对越来越大的信息访问量,网络容量,安全性等将势必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瓶颈。呼伦贝尔市政网络目前以信息中心为根节点,以星型结构,向各个政府部门辐射。通过光纤收发器,进行点对点的互联,全网呈星型结构(hub-spoke)。(3)目前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结构不合理32 t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由于使用单点作为整个网络的中心节点,任何两点间的数据流量,无论是否需要于信息中心进行通信,都必须要经过中心节点(信息中心)。一旦中心节点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全网中断。对于依赖数据网络通信的以系统,数据库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这种没有保护方式的组网结构将对各类应用层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②核心交换机工作负荷重虽然说各政府职能部门用户连接的是不同的接入交换机,但是最终还是接到安装在信息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上,所以,核心交换机的工作负荷相当繁重,要求核心交换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高。其他各级集线器和交换机也连接多个用户,其工作负荷同样非常重,也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③网络布线较复杂。每个计算机或部门用户直接采用专门的线缆与集线设备相连,这样整个网络中至少就需要所有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总量以上条数的网线电缆,使得本身结构就非常复杂的星型网络变得更加复杂了,特别是在呼伦贝尔市响应国家、省相关规划要求,向着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务网系统的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届时呼伦贝尔市政务网络的接入部门数量以及接入电子政务内容将面临着进一步的扩建。一旦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建,以目前组网方式,无论是采用光缆接入或电缆接入,专用电脑均需要在信息中心机房汇聚并接入呼伦贝尔市市政网络,而庞大的线缆数量无论对维护、管理,还是机房安全都是一个威胁。另外,由于这种星型网络中的每条线缆单点都是专用的,复用率不高,这种浪费应当尽力避免。,④网络可靠性差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是建立在在以信息中心为根节点的树形网络就结构之上,而没有设计备用路由。该网络的特点是简单,但是容易因为单点故障,而引起局部,甚至大范围网络中断。⑤承载业务能力差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建立之初,仅仅考虑到电子公文系统的应用,对为现在较流行的可视电话会议、流媒体应用、远程教育、VolP等业务,以及未来的各种宽带业务没有充分的考虑,各类新兴应用业务对承载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现有的呼伦贝尔市市政网络对新业务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⑥接入手段单一33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目前党政办公信息网只有线接入,而且没有完全覆盖(部分接入单位敷设光缆困难),对于一些无线应用支持不了,单一的接入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呼伦贝尔市信息化的发展。如移动执法、应急联防等。此外,平台是一个复杂的应用环境,各种业务和各种协议都在此汇聚、分流和进出各分子网络。多种交换技术和业务网络并存的局面是城市城域网建设所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3、党政办公信息网数据中心现状和存在问题应该说,现有党政办公信息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即没有实现统一数据中心,现有党政办公信息办公网的业务都是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的。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有的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装修机房、建设专网、配置高档服务器,但只运行了一两个简单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有的部门专网带宽低、机房建设标准和服务器性能都不高,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以发挥其综合合力。(2)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难于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大部分系统建设未考虑数据共享公共接口,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技术、安全等没有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程度低;部分行业纵向业务专网和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没有互联互通。(3)应用系统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应用系统建设未能构架在JZEE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框架下,系统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变化而变化,很多系统将成为摆设;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许多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互相关联,但建设的信息系统~体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业务处理,跨部门业务协同几乎空白。(4)未实现统一维护管理,维护人员利用率低,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分散,多数部门和市县无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人员,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综上所述,党政办公信息网在光纤网、城域网和数据中心等方面都急需改造,以满足呼伦贝尔市信息化的新要求。34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5.3政企合建无线城市建设简要方案无线城市项目需要对呼伦贝尔市现有的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络、机房等)进行扩建与优化,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建成覆盖全市的宽带无线城域网。项目建成后,呼伦贝尔市政府将拥有一个高容量、大带宽、技术先进、有线与无线接入并重,组网灵活和安全可靠的公共基础网络平台(政务城域网),统一为公安、城管、卫生、环监、三防、安监和人防等部门提供公共网络平台服务,避免重复投资,实现“全市共享、网络共用"的目标。网络主要分三层:l、用户终端层。即用户的接入设备,包括固定台(CPE),便携机,USB无线接入设备,多模的手持终端,电子类消费终端(DC/DV等)。2、无线接入层。包括无线基站(BS),网关设备GW,主要为用户终端提供无线接入信号,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业务的调度等功能。3、核心网络层。包括从A(鉴权、认证、计费),HA(家乡代理),ISP(业务提供商)等等。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终端用户也可以接入到自己的专网,如政府专网、卫生专网等。整体网络结构如图5-1所示。露瞥维护横心网络堪无线攘入鹰’铜凸城燃嗣:i翟瓯∥秽秽肿一人。鼍,置丢品资料来源:赛迪网。图5-1网络结构图35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整个网络由统一的运营维护系统维护,由统一的BOSS系统运营,实现一网多用,一网共用。对部分热点地区已经存在Wi-Fi网络,用户使用支持CD-BRAS和Wi—Fi的多模终端,能够利用己有的无线资源,从而节省设备投资。CD-BRAS做广域网覆盖,而wi—Fi做热点补充覆盖,两者互为补充。为了详细说明无线城市总体技术方案,我们按网络层次分为层面进行详细阐述:即光纤网方案、城域网方案、无线网方案和数据中心方案。5.3.1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改造方案l、政务城域网光纤网建设原则可靠性:光缆线路需留有一定冗余,保证路由可靠。经济性:就近接入,缩短光缆的敷设距离;尽量使用市政管道,减少管道的租用费用。适用性:接入层星、树型或环型结构,增强组网的灵活性。安全性:核心、汇聚层网格型和环型结构,建立网络的备份路由,加强网络的安全性。2、改造思路针对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的光纤网目前存在的问题,无线城市建设思路如下,光纤通信网络一般采用三层架构:接入层、汇聚层和骨干层,接入层主要负责业务的接入;汇聚层对接入层的业务进行整合,把小颗粒的业务变成大颗粒;骨干层把从汇聚层上来的业务进行合理的疏导和调度。由于目前覆盖范围有限,环路不足,网络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应急数据通讯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同时考虑环型和复合型组网结构,而原有信息中心和政务中心机房位置空间有限,为此,考虑增加新市政府为核心节点,并利旧原有汇聚层7段光缆,二期光纤网计划建设12段光缆,骨干层光缆利用率达100%全部利用。对于覆盖范围确定、业务较集中的接入点,尽量考虑以扩容方式为主,以避免投资浪费。若由于机房面积原因无法扩容,新建的接入点也要选在原有局所附近。对于接入点的光纤线路接入距离较长的,可考虑重新划分覆盖范围;考虑新业务对缆线长度的要求,进行重新划分接入点覆盖范围,但要尽量避免用户割接的情况。36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由于原有建设的光纤网资源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无法满足新增加接入点业务需求,考虑到项目成本和资源综合考虑整合改造扩容,考虑到成本和资源整合,因此充分利用原有党政办公信息网的光纤网资源,并与原有光纤网整合。原则上核心层采用144芯光缆,汇聚层采用48芯光缆,接入采用12芯光缆接入;视频监控点每个摄像头考虑2芯接入,无线城市己考虑无线网光缆的纤芯调用,汇聚层和接入层光纤芯数根据实际需求以及纤芯冗余考虑。满足近、中期扩容所需要的光纤数量;考虑到路由资源紧张,结合网络可靠性与传输系统向更高速率发展前景,预留一定冗余量,以满足今后的需求。考虑到光缆施工维护、故障抢修等因素,以及光纤接续、光缆结构等因素,单缆光纤芯数不宜过大。无线城市选用G.652光纤,6.652光纤分为A、B、C、D4个子类。一般运营商选用G.652B光纤,无线城市选用G.652光纤,是2003年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新规定的一种光纤,与G.652B属性类似,但可用于更宽范围的波长区域。路由的选择原则:光纤网核心汇聚层光缆路由选用主干道路,稳定性高,光缆线路应选择安全、稳定、可靠的路由。优先选用市政管道,顺沿公路,便于维护及施工;核心汇聚层原则上采用管道敷设为主,直埋、架空方式为辅,接入层光缆敷设可选用管道、直埋、架空方式。3、光纤网络拓扑的分析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的通信线路和特点间的几何排序,并用以整个网络的整体结构外貌和各模块间的结构关系。拓扑结构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重要方面。因此规划好光纤网络拓扑有着重要意义。通信光纤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等。(1)星型拓扑就是以一个前端为中心,其余节点向四周呈放射状辐射。这种结构组网简单,便于管理与维护,易于开展多功能业务及网络的升级改造。但缺点是可靠性不高,中心机房只要有其中一个设备出故障而导致全网瘫痪。(2)树型拓扑是星型拓扑的延伸,从中心节点出发,逐步分向各节点。这种结构组网简单,费用低廉,但不利于多功能开发,故障率较高:因此建议采用环型拓扑这种结构所有节点都共用一条公共链路,形成一个封闭回路,每个节点与两侧节点相连。这种结构可靠性较高,便于管理与维护。37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3)网状拓扑网络中每个节点都与其它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有极高的可靠性及容错性,非常适合多功能业务的开发应用,但组网技术复杂,难以管理与维护,代价昂贵。.经过分析比较各种拓扑结构的优劣,综合H市党政办公信息网现有光纤网络状况,无线城市电子政务光纤网拓扑以原有网络为依托,仍采用环型和星型拓扑的结合,同时在改造时要考虑环型拓扑为衬托,改造为复合型拓扑(网状+环形+星型)结构。光纤网具有宽带、远距离传输能力强、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节省管道空间,易于维护,传输距离长,带宽大等优点,是未来接入网的主要实现技术。从而实现以较低的投资建设高效的网络,快速地满足党政机关用户的需求。需求方面l:根据调查,随着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包括新组建成立的政府机构都强烈要求建网连接,据统计目前还有373个党政机关单位有接建网的要求,50个接入基站光缆接入、公安局视频监控500个监控点有建光纤网需求,共需敷设1161.2公里光缆,合计18379.2纤芯公里光纤线路以满足需求。需求方面2:党政机关信息网对光纤网络的需求,主要是IP数据包通讯,辅以IP语音和IP图像通讯。由于其核心应用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党政专业办公系统,所以,IP传输数据量较大,设计目标为lOOMbit/s到桌面。需求方面3:调查还表明,所有党政机关单位对全市党政机关用信息高速公路联网表示出殷切的期望和迫切的要求,不仅有强烈的数据通讯要求,还有强烈的语音与视频(视频会议)需求。需求方面4:呼伦贝尔市党政机关互联光纤工程敷设需求情况如表5-1所示:.表5-1光缆建设光缆总长度1161.2公里光纤总长度18379.2公里光缆接入点总数373个政务单位+50个无线基站+500个视频监控点4、方案比选’呼伦贝尔市党政办公信息网光纤网建设方案比选表如5-2表所示:38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表5-2光缆建设方案对比列表\项目方案\方案一:利旧+改造方案二:新建光纤网\光缆总长度(公里)1161.201248.16光纤总长度(公里)18379.2020091.3原有一期126个政务单位+373新建光节点(个)个政务单位+50个无线基站499个政务挚眩唧个无线基站-屿00个视频监控点(共923个)+500个视频监控点(共49个)估算工程总投资(万)1966.352365.36计划建设周期(月)69可实时性较高一般优点:1、总体投资相对较小l、统一规划、网络结构合理2、建设周期与方案二比较2、网络故障率低相对较短优缺点比较3、设备使用年限长3、利旧原有设备,节约成本缺点:4、利旧原有管道,安全稳定l、总体投资较大缺点:1、原有光纤容量较小2、建设周期较长简要结论方案一:利旧+改造综上所述,通过在原有电子政务光纤网基础,增加骨干容量与环路保护,不仅造价低、可实施性高,而且工期短,可提高现有电子政务网的传输可靠性,建议采用“改造+新建”的方案。5、改造方案呼伦贝尔市政务城域网光纤网的建设方案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考虑到公安局视频监控的特殊性,因此公安局视频监控光纤网与政务城域网的光纤网将分别单独组网。(1)核心层的改造方案无线城市呼伦贝尔市政务城域网的核心节点为政务中心和新市政府,政务中心为原有光纤网的主要汇聚节点,计划新增新市政府为核心节点。根据《呼伦贝尔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核心层以政务中心和新市政府为节点,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方面考虑,以网格状结构组网,网状拓扑网络中每个节点都与其它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有极高的可靠性及容错性,非常适合多功能业务的开发应用,形成最可靠传输多备份物理路39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由。核心环路:政务中心——新市政府——政务中心。(2)汇聚层的改造方案呼伦贝尔市新政务城域网的光纤网改造要满足所有市政府单位业务需求,包括网络、媒体、视频需求。因此骨干层和汇聚层的容量需根据调研后的数据确认是否增加,同时骨干和汇聚节点的选址原则。汇聚节点必须位于光缆、管道等物理资源丰富的地点;政治活动中心,机关单位集中的地方。尽量保证每条业务通过两个汇聚节点进行汇聚,以保证每条业务都有保护。汇聚节点之间距离跨度不应太大,否则汇聚节点之间的带宽利用率仍然不高,且跨段太长必将增加网络故障点。从核心汇聚层安全方面考虑,规划时核心层和汇聚层光纤尽可能采用管道敷设,接入管道空余容量较多。每20-40个接入节点设置1个汇聚节点。接入点接入到汇聚点费用最省原则。接入点分片区管辖(如街道办所管辖行政区域内的接入点为一汇聚点管辖范围所有的接入点)。机房产权应属政府直属机构。从电子政务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合理性方面考虑,需充分利用原有光缆资源,光纤网扩容计划利用原有光缆汇聚点作为本次主汇聚节点,原有机房利用率将大大提高(现只需扩容原有设备容量即可),避免增加新机房(由于新机房选址困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等几方面进行规划。汇聚层采用环型的网络结构,主要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方面考虑,城区将形成多个环路,每个环路至少与两个核心节点相连,次节点也是以环型或星型结构汇聚至区政府,由区政府与核心节点连接,环型的网络结构,将形成较可靠传输物理路由。(3)接入层建设方案呼伦贝尔市的电子政务接入层方案:各接入单位按就近接入原则接入到区汇聚点(各区的汇聚节点),由区汇聚节点传送业务至区政府。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方面考虑,建议接入层采用环状、树状及星型结构,根据接入点的分布情况、具体路由,按照就近接入的原则,选取一定数量的集中点,接入点先接入集中点后,再接入汇聚点,以减少汇聚节点的缆线条数。此外,如果路由条件许可,接入层末梢点可以建成环状(可分期建设),提供一定数量的保护路由。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5.3.2视频监控光纤网改造方案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视频监控网分两层结构:汇聚层和接入层,汇聚机房为五区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共六个点;思路:中心派出所连接区公安分局,汇聚光缆直接由区公安连接至市公安局,接入层采用环型和星型接入方式,中心派出所作为光跳点,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作为视频监控汇聚层的主节点,将通过光缆直接连接到政务城域网核心节点政务中心(数据中心)。1、总体方案公安局视频监控网的接入层建设方案思路为:各接入点按就近接入原则接入到中心派出所(距离街道办较近,机房条件较好的派出所),进行光纤汇聚。2、汇聚层方案视频监控构成汇聚环路。3、接入层方案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视频监控接入层方案:各视频监控点按就近接入原则接入到区派出所(区域中心派出所),区派出所由光纤直接连接到区公安分局(视频业务传送至市电视墙),区公安分局由光纤直接连接到市公安局视频监控中心(视频业务传送至市电视墙)。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方面考虑,建议接入层采用环型和星型结构,根据视频监控点的分布情况、具体路由,按照就近接入的原则,选取一定数量的集中点,接入点先接入集中点后,再接入汇聚点,以减少汇聚节点的缆线条数。5.4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业务应用及营销策略呼伦贝尔移动公司无线城市的业务应用包括三个方面:无线政务、信息兴业(无线产业)、数字民生(无线生活)。呼伦贝尔无线城市营销策略概况为“一个抢先,三横三纵"。“一个抢先":l、抢先宣传无线城市概念和形象。’2、抢先建设无线城市应用平台。3、抢先形成一批有亮点的政务应用:如重大事件现场直播(重大会议、体育运动,公共交通视频监控(直播),党员手机教育等。41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三横三纵":“三纵"是指推进的三个步骤,即:第一步在试点城市打造无线城区,覆盖重点、热点区域;第二步将试点地市打造成无线城市,实现城市无缝连接;第三步推进建设海拉尔、满洲里两化融合试验区,实现区域内信息一体化。“三横”是指内容建设、网络接入和业务应用三个方面,具体包括:1、内容建设◆政务信息:政务信息是无线城市的切入点,挖掘和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与企业特别是民生信息相结合,形成“政务+政务"、“政务+企业”、“政务+民生"的多种信息整合库。◆民生信息:民生信息是无线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和长远保障,调研和整合民生,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形成民生信息资源库。◆公众互联网信息:有线与无线的结合是无线城市的基础,各地市须加大对公众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建设互联网内容镜像,掌握关键的互联网接入信息源。2、网络接入◆基础覆盖:充分利用EDGE网络,全面建设TD网络,热点建设WLAN网络。◆带宽提升:完成TD网络,完善WLAN网络,补充有线光纤。◆全面升级:全面优化TD网络,升级部署TD-LTE网络。3、业务应用◆政务先动:建设安全开放的接入平台,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推出无线城市品牌。◆政企联动:搭建信息兴业平台,推出拳头产品,借助政府力量推进各行业应用。◆政民互动:建设数字民生平台,整合公司已有业务产品,推出多样化民生应用。5.4.1无线政务无线政务是指紧紧围绕呼伦贝尔市政务、产业、民生等方面,以“政务信息化四项工程”为抓手,逐步构建社会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应用,将电子政务应用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降低政府和企业经营成本,同时着眼于便42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利百姓生活,在医疗卫生、交通、旅游、环保等民生领域实现移动互联网普遍服务。具体产品如表5—3所示。1、产品列表表5-3无线政务无线政务系列应用需求产品包名称产品包内容民生信息服务中心“民生服务”民生公共服务民生天地社区服务一易办事移动政务邮箱“高效政务”政府办公无址化在线政务移动监察平台移动警务平台政务“双网”门户网站“阳光政务”推动政务公开无线内蒙古手机信访系统“民生服务":推进网络民生、公共服务在线化发展,重点应用包括:民生信息服务中心、社区“易办事"等。“高效政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重点应用包括:手机政务邮箱、“移动监察"平台等。、“阳光政务”:助力政务公开建设,构建公众和政府沟通的畅通桥梁。重点应用:政府“双网”门户网站、“手机信访”系统等。2、推广方式根据呼伦贝尔无线城市发展需求,围绕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战略重点,推进实施政务信息化“三三”策略。即实现以“三个领域"为主要拓展目标市场,“五项应用"为切入点;同时实现全业务拓展突破。“三个领域”指重点以通用办公应用、专业部门应用及公共行政服务为政务行业信息化拓展重点目标市场,深化各项信息化应用。“五项应用"指以民生信息服务中心、移动监察、移动政务互联网、手机政务邮箱、移动政务服务系统五大应用为切入点,实现电子政务规模化应用。5.4.2无线产业无线产业指通过无线城市所提供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实现对金融、电子、电力、教育、交通运输、批零、计算机服务及能源化工等呼伦贝尔市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规模覆盖。具体产品如表5-4所示。43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l、产品列表表5-4无线产业信息兴业产品包名称产品包内容电能计量自动化电力行业信息电力电力通信息服务物流通交通行业出行易行讯通智能交通,证信通金融行业信息金融证券通烟草通批发零售行业商贸助理农企通药企通煤化工行业煤信通警务通政府行业无线政务法讯通家校互动教育行业教育校园一卡通2、推广方式(1)从广度、深度、健康度三个层次深化行业信息化拓展在无线城市信息兴业的拓展过程中,先对各行业信息化拓展所处的阶段进行评估,实现深化信息兴业拓展工作。①围和业务覆盖(广度),实现应用规模(用户、收入等),行业覆盖率(集团覆盖、收入占比等)的突破。②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业务,如“基于GPRS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终端应用,应注重业务的质量和服务的价值化提升(深度),进一步拓展规模、加强全业务拓展。⑨对于处于运营阶段的业务,如“校讯通"业务,在进一步发展规模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业务的持续发展(健康度),如有效用户、活跃用户数,定制率、收费率、活跃率等,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2)全市协同拓展重点行业信息化①主线一:重点行业全市统一推广。对于政府、电力、教育等重点行业的无线城市业务拓展,呼伦贝尔移动公司将进行统一规划,包括制定业务目标、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业务规划、统一平台建设等,具体指导意见或行业拓展计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划将另行提供。各旗市公司根据相关指导意见,结合本地特点,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广和项目落地工作,提供属地化服务等。②主线二:打造无线城市行业应用“一地一精品"工程。各旗市分公司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开展重点行业及重要项目拓展工作,推动信息服务工作从全面推进转入重点突破,此基础上打造当地的信息化“精品工程",形成有规模效益、有核心优势、有发展潜力的“模版"效应。5.4.3移动商务应用移动商务应用是指通过手机、PDA或上网本等手持移动终端,通过GSM/TD/wLAN等无线网络和移动商务应用平台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企业手机邮箱、移动oA等应用,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产品如表5-5所示。1、产品列表表5-5移动商务产品名称产品内容基础包增值包手机邮箱用户随时随地安全收发办公邮件0-移动0A用户随时随地安全处理办公OA√0【手机邮箱】手机邮箱包括PushEmail和BlackBerry两种,均属加密邮件推送业务,是指电子邮件到达集团客户的邮件服务器后,通过端到端的安全连接,主动推送到集团个人客户移动终端,使其能随时随地接收、回复、转发和撰写电子邮件的业务形式。【移动oA】移动oA业务是为满足集团客户移动0A需求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开通ADC移动oA业务,企业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接入基于移动托管的0A系统,实现公文处理、资产管理、事务处理,集团通讯录等oA类业务流程,以帮助企业迅速建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降低投资成本。移动0A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开发,可融入PushEmail或BlackBerry,或单独和企业现有oA系统结合。2、推广方式满足商务人士随时随地、多种设备接入的移动商务和办公需求是无线城市的核心价值区。在提供基础通道的基础上,需与企业应用深度结合,以应用带45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动业务增值和客户捆绑。具体推广手段如表5—6所示。(1)推广手段表5-6移动商务营销方式项目呼伦贝尔分公司各旗市公司提供flash、宣传手筛选当地标杆类客户名单,并组织一对一营销册(单张)等物料行业经理进行一对一营销推广活动会议营销提供相关物料物料制作和活动落地执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活动场次和时间现场体验提供flash、宣传手落地执行(2)销售SI的招募和管理各旗市公司可以在分公司列出的经过认证的销售S1名单中进行选择、合作谈判,也可积极发展本地SI,由各分公司参照SI管理办法进行业务考核以及酬金结算。5.4.4数字民生●即以无线信息技术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效率,为个人及家庭提供丰富的信息应用产品。具体产品如表5-7所示。表5-7数字民生个人信息化用户需求描述一产品服务包产品包标准产品内容满足用户第一时间掌握最关注的12580、手机报、内蒙古风采、资讯无限掌中城市信息获取需求天气预报⋯⋯满足用出行地图指示及导航指引出行伴侣手机地图、手机导航的需要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网络沟通、社139网络139.COM、139邮箱交与内容分享的需求家园便捷生活依托移动强大品牌,汇聚各类商品,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高品质网移动购物新移动商城、手机投注、手机电购体验生活影票、数字电视缴费面向年轻用户群体的随时随地的彩铃,全曲下载,音乐盒、g+音乐、游戏休闲娱乐需求休闲娱乐吧游戏包、手机网游、图文游戏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5.4.4.1资讯无限结合用户特征、时间、地点、场景等因素,为特定用户群定制专门、最合适的信息服务。。1、“掌中城市"(1)产品服务包定位通过客户端、语音(12580)、彩信(手机报)、WAP(内蒙古风采)等多种资讯获取渠道,充分发挥手机资讯产品简捷性、时效性强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资讯服务。让内容融入用户的生活,就算足不出户也能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资讯了如指掌,能及时获取本地的最新资讯内容。(2)工程内容①做好城市间的版本转换建设。基于漫游位置,整合无线城市信息,由“智能城市”到“智慧城市圈”。如根据用户的漫游地,向其推送对应的城市天气、城市资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贴心的、个性化资讯服务。②为用户提供本地化快讯服务。当本地发生影响力较大的事件时,以彩信增刊或短信消息的形式,第一时间告知用户,体现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特性。(3)推广方式体验营销——开展用户免费体验月,提高用户感知,为后期业务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优惠营销——通过对手机报等业务资费的优惠,一方面吸引订购用户使用该功能,另一方面吸引未订购用户订购,享受无线资讯服务。激励营销——采取有奖激励的方式,通过用户间的相互推荐使用该项功能,从而深入拓展用户群体。联合营销——在12580、手机报的合作媒体或其它资源中联合推广,丰富产品内容,提高用户黏度。节日营销——通过节日做为噱头,开展适时的推广营销,更容易让用户所接受和使用。’5.4.4.1便捷生活即发挥我公司位置服务、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音乐及游戏等业务能力,为用户创造最便捷的无线城市生活。1、“出行伴侣"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1)产品服务包定位“出行伴侣”产品服务包定位于提供丰富的地图信息,客户能够通过手机地图方便的找到要去的地方,并可定位自己及寻找他人。其次手机导航可带领用户到达直达城市的任何地点;产品以客户端、WAP等形式,通过图形或文字界面为客户提供定位、搜索地图信息、交通路线指引等功能的服务。(2)工程内容打造丰富全面的地图信息,并提供便捷的搜索方式,以赢得客户信赖的地图工具为目的。在关键时刻,能提供其它地图产品所没有的地理位置信息,做到“关键时刻信赖手机地图"。终身免费地图更新,随时了解最新的地理位置信息: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定位功能,尤其是突出的寻找他人功能。(3)推广方式优惠营销——通过购买手机定制终端,优惠开通地图导航产品,套餐捆绑。口碑营销—_通过话费、优惠积分回馈,吸引老客户介绍新客户开通地图导航产品。节日营销——结合适宜远足的长假期和节日主题,通过整合传播,赠送小礼品吸引客户办理。体验营销——社区开展驻点营销,通过体验店,邀请客户走进来体验营销。社区营销——开展社区营销,通过大型社区现场促销活动,现场为客户推荐,并协助通过短信办理。“出行伴侣”产品包以打造客户信赖的地图产品为目标,其向所有品牌客户开放。其主要目标客户群为:◆经常旅行的客户,到了陌生的城市可使用手机地图寻找要去的地方以及规划路线。,◆出租车司机、邮递员、快递员等行业客户,可使用手机地图业务寻找陌生地点并规划路线。◆动感地带玩家客户,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可通过“定位自己功能”吸引其使用手机地图业务。2、“139网络家园"(1)产品服务包定位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涵盖综合通信、网络存储、内容共48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项目投资运营方案享、交友社区、游戏、音乐等多种内容的互联网服务。以手机号码为门牌号,为客户在互联网构建一个永久定居点把真实生活网络化而不是将网络生活虚拟化,真正为客户开创一种网络化生存环境。(2)工程内容建立以手机号码为主线的个人真实社会关系网络为用户创造网络家园,使之成为用户的个人通信中心、传播中心和娱乐中心,让用户常驻在家。帮助用户将在打电话、发短信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真实人际关系完整地沉淀到互联网上,并利用好玩的互联网应用和实用的综合通信功能进一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人脉,将传统人际间语音和文字通信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高度网络化的综合通信新业务。(3)推广方式优惠营销——通过返话费、折扣日、话费抽奖等优惠方式,吸引用户使用和订购。口碑营销——通过分时段,分品牌的价格优惠打折回馈老客户,吸引新客户重复使用“休闲娱乐吧”产品。激励营销——通过用户种子短信转发推荐有奖,宣传邮件转发有奖等活动激励用户自发推广“休闲娱乐吧”产品。体验营销——社区经理开展驻点营销,通过家庭信息化体验店,邀请客户走进来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在各个网络社区展开社区圈子推荐营销。联合营销——与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合作开展联合营销,通过设计“休闲娱乐吧”的营销方案,实现合作双赢。绿色营销——为客户提供短信账单、E-mail账单的同时,进行业务营销。49 第六篇结束语弟六扁兰亩束话本文尝试通过对无线城市投资运营模式的分析并结合无线城市案例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无线城市投资运营模式。.由于各方博弈的结果,无线城市现在被冠以美丽的光环,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投资运营模式,可持续始终是最终的目标。国内外失败的案例都显示出这一点,所谓“兴也勃勃,亡也忽忽"。到底什么是无线城市,说穿了无线城市就是互联网的无线延伸,无线接入手段而已。具体的应用,什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都是互联网上的东西。只不过人们在有线状态下原来用不上,现在有一个无线的连接、无线的延伸,也就是说无线的应用场景下能用互联网了,这就是无线城市。在互联网进入无线时代之后,很多生活、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改变,如同手机进入通信领域一样。无线城市无论是政府投资建设、企业投资建设还是政企合营,应用是首要问题,谁都不可能建设一张空网来实现无线城市的。而且无线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须“有天有地、天地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无线城市的各种功能应用。,在呼伦贝尔市无线城市方案中,有线部分采用的是政务网的原有部分和改、扩建,无线部分则是有线部分的有效延伸,这样的方式既改善了原有有线网的缺陷,也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复投资和浪费。更有意义的一点是,在整个网络中运行的是政务网的相关内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的服务意识,也更贴近了老百姓的生活,能更有效与及时地解决问题。在有了基础运行内容之后,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扩建,从本文最后的政务应用也能看出端倪,无线城市终将会成为大家生活与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1]彭木根,王文博.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OFDM&wIMAX[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2]初探无线城市指标[z].RFID中国论坛..[3]孙慧.项目成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4]周建国.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5]邱苑华,沈建明,杨爱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63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张金成等译.成功的项目管理[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7]葛娟.MicrosoftProject2003项目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8]美国项目管理学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2000中文版[M].[9]邮部【1995]626号“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定额》等标准的通知”[Z].[10]燕永贞,白明.建立挣值管理体系集成控制项目进度与成本[M].[11]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费琳,李盛萍等译.有效的项目管理(第3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12]李萧然.从蜂拥而上到弃如鸡肋,美“无线城市计划”遭遇冰火两重天[J].IT时代周刊,2007.11.20.[13]刘培植,王志刚.信息社会与无线数字城市[J].世界电信,2007,(2).[14]韩群.中国城市的“无线生活”[J].通信世界,2007.06.26.[15]无线北京始发.http://it.hexun.eom/2008一O一06/1079441763.html.[16]李珊.全球无线城市浪潮解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6,8:(8).[17]隋丽群.培育商业生态系统构筑现代企业模式[J].参考消息,1998.2:10—15.[18]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2.[19]谢洪明,蓝海林,德群.企业战略聚集论略[J].价值工程,2001.[20]张延林.论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D].2003,5.[21]周绪田.建立中国的商业生态系统[J].新经济,2000.6.[22]赵国杰,李菊栋,郭世起.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J].质量春秋,2002.1.[23]黄听,潘军.关于汽车工业生态系统的几点思考[J].商业研究,2002,(07).51 参考文献[24]Marinam,DasSr.Atopologycontrolapproachforutilizingmultiplechannelsinmulti—radiowirelessmeshnetworks[C].Proceedingsofthe2nd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sonBroadbandNetworks:ApplicationsandServicesSymposium(BroadNets,(05).Oct3—7,2005,Boston,MR,USA.Piscataway,NJ,USA:IEEE,2005:381-390.[25]Subramaniana,GuPtah,DasSrMinimum—interferencechannelassignmentinmulti-radiowirelessmeshnetworks[C].Proceedingsof4thAnnualIEEECommunicationsSocietyConferenceonSensor,MeshandAdHoc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SECON’07),Jun18—21,2007,SanDiego,CA,USA.Piscataway,NJ,USA:IEEE。2007:481—490.[26]Radahm,WongVWS.WSNl6—4:Logiealtopologydesignandinterfaceassignmentformulti—channelwirelessmeshnetworks[C]//ProceedingsofIEEEGlobalTeleeornrnunieationsConference(Globeeom,06),Nov27一Deel,2006,anFrancisco,CA,USA.Piscataway,NJ,USA:IEEE,2006:1-6.[27]BahlP,Chandrar,Dunaganj.SSCH:slottedseededchannelhoppingforcapacityimProvementinIEEE802.11ad—hocwirelessnetworks[c3.ProceedingsoflOthAnnualIdeationalConferenceonMobileComputingandNetworking(MOBICOM,04),SeP26一oetl,2004,PhiladelPhia,PA,USA.NewYork,NYUSA:ACM,2004:216—230.[28]李珊.全球无线城市浪潮解析AnalysisofGlobalWirelessCity现代电信科技MODERNSClENCE&TECHNOLOGY0FTELECoMMUNICATIoNS[M].2006,(08).[29]Lee,AnnAchievingFamesin802.1l-BasedMulti—channelWirelessMeshNetworksElectronicThesesandDissertations(UW).2006.[30]D.Newman。K。Tolly.WirelessLANS:HowFar7HowFast.DataComm.2001.[31]WirlessLANProduetList.DataComm.Asia—Paeifie。2000.[32]IEEE802.II标准,WirelessLANMediaAeeessControl(姒C)andphysiealLayer(PHY)Specifieations[S].2002.52 致谢致谢我们总是感叹时间的溜走却不知道珍惜当下,回首这段我的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时光,只能是感慨时光匆匆,却也忘不了一幕一幕的往事。对于一个在职工作的人来说,既要忙于眼前的工作同时又要顾及紧张的学习,仅这一点我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忘却了外界的浮躁,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我想此中滋味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了,可以说这是我一生的财富。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鹏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诲,李老师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在本文的写作和修改中李老师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文的最终完成于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和朋友们,你们身上那各具特色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吸引着我,值得我去向你们学习,我们在一起渡过的许多快乐时光都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珍藏。前途茫茫,但是我很坚定,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怎么才能去获取,这就足够支撑我继续前行。在前行的途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是根本,所谓重在过程吧,也祝愿所有与我有关的人们幸福欢乐常在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