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2-06-16 12:32:1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摘要:本文主要将近代物理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的事迹加以汇总。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近代物理在我们的《大学物理》教材近代物理部分中,涌现了大量的杰出的物理学家,其中多数人都获得了物理学界的最高奖励——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使我产生了将他们汇集在一起的想法。下面就是部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排名是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先后而排列的。同时,将他们的主要贡献和与他们有关的物理量或物理公式罗列出来。1、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ConradRöntgen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月5日,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俗称X光),并于1901年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2、约瑟夫·约翰·汤姆逊(ThomsonJosephJohn1856—1940)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险室主任。汤姆逊在数物理学方面具有很高修养,曾经发表了《论涡旋环的运动》和《论动力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应用》等论文。1897年发现电子,并于19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儿子乔治·汤姆逊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耳逊(AlbertAbrahamMichelson1852-1931)波兰裔美国藉物理学家,我们在上学期光学部分学习过迈克耳逊干涉实验,已经看到了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神奇,这个学期我们又在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中再次看到了它的身影。正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让人们放弃了“以太”和“以太”参考系的概念,爱因斯坦由此提出了相对论。1907年,迈克耳孙因为“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而成为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字。4、威廉·维恩(WilhelmCarlWernerOttoFritzFranzWien1864—1928)德国物理学家,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在书上学习过·维恩位移率:在黑体辐射中,随着黑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辐射最强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并满足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5、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因为普朗克在量子力学领域内的伟大贡献,他被誉为量子力学之父。1900年,普朗克第一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根据瑞利和金斯公式推导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
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行字:这也是对他毕生最大贡献:提出量子假说的肯定。普朗克的另一个鲜为人知伟大的贡献是推导出波尔兹曼常数。在上个学期,我们在热学部分经常会用到波尔兹曼常数。正是普朗克沿着波尔兹曼的思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得出波尔兹曼常数后,为了向他一直尊崇的波尔兹曼教授表示尊重,建议将命名为波尔兹曼常数。现在看来,现代物理学非常重要的两个常数和都是普朗克推导出来的,普朗克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物理学家。6、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1879-1955)德裔犹太人,后取得美国国籍。爱因斯坦的伟大,世人皆知。他在12岁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并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在26岁(1905年)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同年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在36岁(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在37岁(1916年),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本学期学习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但是爱因斯坦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相对论的建立,我们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狭义相对论的皮毛。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是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即所有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不存在如何特殊的绝对惯性系。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都等于根据狭义相对论,有以下效应:时间延缓:长度收缩:此外,爱因斯坦还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7、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
丹麦物理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玻尔为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波尔的氢原子理论包括三条基本假设定态假设。一个原子系统能够并且只能经常地处在一系列相应于分立能量值的状态中,因此该系统的任何能量变化,只能是由于这些态之间的跃迁引起的。这些态称为系统的定态。频率条件。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原子才会吸收或发射频率为的光子,并且有下列称为频率条件的关系式:角动量量子化假设。电子以速度在半径为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等于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即根据波尔的氢原子理论,得到了氢原子能量公式当,得到基态能量此外,波尔也是一个足球运动员,20世纪初丹麦一位顶级守门员,丹麦AB队门将。1922年玻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当时丹麦报纸普遍采用的标题是:《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诺贝尔奖》。8、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1962)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918年开始研究X射线的散射。1922年,他发现X射线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时,光子的能量减少,而波长变大。这一发现被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散射”:其中叫做电子的康普顿波长,。康普顿于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9、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Broglie1892—1987)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大胆的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他把波粒二象性应用于实物粒子,提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其频率和波长分别为:德布罗意在1929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成为第一个由于博士论文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10、沃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1901-1976)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不确定关系。这一关系是海森堡于1927年首先提出的:在某一方向,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和该方向上的动量不确定量之间有如下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迫于纳粹德国的威胁,丹麦的大物理学家玻尔离开了心爱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远赴美国。德国的许多科学家也纷纷背井离乡,坚决不与纳粹势力妥协。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却留下来了,并被纳粹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远在异乡的玻尔愤怒了,他与这位过去的同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与他形成了终生未能化解的隔阂。11、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及其对内能的贡献)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我们在高中的生物书上,确实见到过薛定谔的名字)1926年1-6月,薛定谔一连发表了四篇论文,题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征值问题》,系统地阐明了波动力学理论。自由粒子薛定谔方程:1933年,薛定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2、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DavissonClintonJoseph1881-1958)、乔治·汤姆逊(GeorgePagetThomson,1892-1975)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乔治·汤姆逊是英国物理学家。他们二人因为证明了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而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月球上存在戴维逊陨石坑用来纪念克林顿·约瑟夫·戴维逊。
乔治·汤姆逊是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独子,父子两人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3、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方面均有重大贡献,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发展了量子理论。我们在本学期见到了费米子,之后还有费米能量公式、费米——狄拉克分布等以费米命名的物理量。费米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4、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Pauli1900-1958)美籍奥地利科学家。1922年,泡利在格丁根大学任波恩的助教,和玻恩就天体摄动理论在原子物理中的运用联名发表论文。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exclusionprinciple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指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两个垫子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4个量子数.泡利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5、马克斯·玻恩(MaxBorn1882~1970)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在物理学中的主要成就是创立矩阵力学和对薛定谔的波函数作出统计解释。波恩认为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波恩认为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本身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而其模的平方表示时刻在空间坐标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即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波恩因此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玻恩先后培养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和泡利不过,玻恩似乎没有他的学生幸运,他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反对,直到1954年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伦贝尔某区室外排水管道施工方案_secret.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诺贝尔(2).doc
- 【地理】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中考真题(解析版).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学案.doc
- 【人教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_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_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doc
-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pdf
- 世界欠她一个诺贝尔奖-名人故事.docx
-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贝尔特·莫里索.docx
-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中英文对照).pdf
- 达州专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新人教版(001).pdf
- 贝尔纳的科学教育观.doc
- 杭州诺贝尔集团—标准概念店规划科长.docx
- 上海贝尔交换机配置.doc
- 诺贝尔物理学奖.ppt
-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新人教版.pdf
- 呼伦贝尔学院xx找生计划.docx
- 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囊泡”组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