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2-06-16 12:31:4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过关检测试题附解析题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词语对对碰。1、表示创新的成语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颜色的成语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3、与《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启示不相符的一项是()。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抓住当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C、志存高远,抢抓机遇D、机会多的是,不用急于定夺4、缩句练习。1、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到曹操,曹操就出现在你的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是朝向();可以是面对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D、不停的絮絮叨叨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同心()力日()月累五彩斑()尺()寸阴浮想联()画蛇()足棋()对手宾客()门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保护地球——人类的家园。2、涓(juan)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2、请写出下列成语所用的修辞方法。胆大包天( ) 如鱼得水( ) 莺歌燕舞( ) 口蜜腹剑( )3、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1、同学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件事不能不问个明白。(改成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棵棵茂盛的榕树为同学们遮太阳,挡风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鸟在树上鸣叫。(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先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再写出你平时积累的一句名言。(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_______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有那些________的人,才能_________黑夜,_________光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口语交际(共1小题,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学校的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第4页共4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阅读小段,回答问题。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朵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银朵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1、照样子写出四个你课外积累的词语。毛茸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这段话里,你能领悟到什么表达方法?(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括号里。 (1)“落光了叶子……沉甸甸的雪球。”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是()。 A喜好B喜爱C惊异D惊奇 (2)“推开门一看…彩虹!”这部分的写作顺序是()。 A从上到下B从整体到部分C动静结合D由远及近5、用“__________”画出描写“雪大”的语句,用“~~~”画出描写“景美”的语句。2、课外阅读。孔子游春(节选)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絮语——_________________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下文思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A.温暖B.和煦C.广袤D.茂密4、文中写到:孔子遇水必观。当你也看到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的样子时,一定会自然地联想到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文中写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孔子论水的这番话,你认为他的用意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第4页共4页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1、题目:我被感动了提示与要求:先想清楚你被感动的是什么,是一个人?是一件事?还是其他?写的时候注意重点突出,要有细节描写;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第4页共4页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略2、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生龙活虎3、D4、略。5、BDAC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协、积、斓、璧、翩、添、逢、盈同心协力日积月累2、夸张 比喻 拟人 对比3、1、去掉“的眼睛”2、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3、这件事要问个明白。4、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教诲?5、一棵棵茂盛的榕树像一把把大伞为同学们遮太阳,挡风雨。6、小鸟在树上唱歌。4、略三、口语交际(共1小题,每,题6分,本题共计6分)1、略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1、略2、1.提示: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时,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阐述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故事。2.提示:絮絮叨叨地说轻轻地述说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3.C.广袤D.茂密A.温暖B.和煦4..提示:滴水穿石持之以恒5.提示:举例谈出水的无私精神,无例子扣一半分。6.提示:教育他的弟子也要做真君子,具有真君子的品性充满智慧、循循善诱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1、略第4页共4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伦贝尔市重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每周一练试卷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每周一练试题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 附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过关检测试卷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自我检测试题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附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 附解析.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含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卷 附答案.doc
- 呼伦贝尔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卷 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