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2-06-16 12:30:2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1《诺贝尔》教学设计教学简析:凡是科学家,都具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诺贝尔也不例外。《诺贝尔》这篇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回答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颁奖。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佩服之情。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揭示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文章于朴实中见真情,一种是对诺贝尔本身发明炸药促进了科学进步的情,另一种是对诺贝尔用自己的钱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钦佩之情,崇敬之情,自然流露,合而为一,铸成了对诺贝尔的真挚的纪念与怀想。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震动,并会将这份震动长久地保留下去。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执著追求的精神。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习了吗?说说都怎么预习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习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2.出示名言: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3.通过预习,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1)诺贝尔简介:中文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外文名:phradBenhardNobel别名:诺贝尔国籍:瑞典出生地:斯德哥尔摩出生日期:1833年10月21日逝世日期:1896年12月10日职业: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主要成就:诺贝尔奖创始人,炸药的发明者(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知道最近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光纤之父”高锟于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高锟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4、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近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二、检查预习,了解梗概。1.先来看一下这些词语,扫清障碍,沟通无极限。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性盛会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机械
炸死残废灰烬毫不气馁装置实验室爆炸满身鲜血颁奖逝世遗嘱隧道怦怦直跳风行里面有些个词语,可能不太理解,有吗?风行: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风行一时。怦怦直跳:形容心跳的很厉害,比喻忐忑或者激动的心情。毫不气馁:虽然失败了,但丝毫不失望。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2、你能根据上述词语,用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试在小组先说,再请1—2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诺贝尔小时候,看到工人们用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想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后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研究炸药,虽然弟弟炸死,父亲残废,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在实验室发生巨大爆炸,满身鲜血的诺贝尔终于成功了。诺贝尔逝世,立下遗嘱奖励后人。三、整体感知,了解成就。1.大家预习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读一遍课文。不过这奖励呀,要求还不低,要不出声,要速度快,读完后还得思考两个问题,想想作者主要写了诺贝尔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课文可以分为几段?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发明炸药、设诺贝尔奖四、品读重点,体会精神。1.这两件事又以什么为重?对,写人的文章就该这样,把人物最为主要的功迹、事件详写下来,知道吗?出示:“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补充介绍:知道这许多是指多少吗?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598项,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父。2.看看课文中哪一段把诺贝尔做实验的过程写得最具体?(课文第8自然段)(1)出示课文第8小节(指名读)(2)让我们拿起笔,再来细细地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勾画,适当地做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3)再次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语,把你最深的感触写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受和同座位交流。
交流汇报: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e、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是啊,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让人们慌乱起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我们就是当地的人,请你演示一下人们当时的样子。(学生演示)你从人们的惊呼中体会到什么?(惋惜、难过、伤心)人们可能还会怎么议论?3.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再重复一遍,激发学生感情。读了两遍,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人们为诺贝尔当心、难过的时候,诺贝尔却是兴奋异常,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师可以启发:是啊,诺贝尔就是这样,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研究炸药的。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4.是什么力量促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地实验呢?“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五、课外补充,情感升华出示诺贝尔遗书:
1、出示诺贝尔遗书内容:(指名一生朗读)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2、师:这份遗书你看懂了吗?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描述:出示课文句子: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多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从这份遗书,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捐出遗产无私奉献)3、小结: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指导书写:(1)看课后生字表,除了“锤”字:还有哪些字你觉得是比较难写的?锤:撇、横、横、横、竖提、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戒:横、横、撇、竖、斜钩、撇、点(2)提示:“摩”要与“磨”、“魔"区分开来。
“械”右边的“戒”不要少写一竖或少写一撇。 “逝”要与“浙”区分开来。(3)教师范写这几个字。(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并指导。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咬文嚼字的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以读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情为主线,读中悟情,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3.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深刻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疑问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2.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二、品读课文,感受内心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2.指名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
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3.发明千千万,为什么诺贝尔要选择炸药呢?难道他不知道搞这个发明,过程有多困难、多艰险吗?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这一看,就看到了人们的艰苦,这一看,就引发了一项惊世发明。小小年纪就知道为他人着想,真是了不起!咱们得好好地读一读他的思索。出示:“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指名读。能想人所想,心地多么善良!你再读。你也很善良。继续想,——(出示:要是能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不但能想人所想,还能想人所不敢想,你觉得小诺贝尔怎么样?对,理想多么远大!你能读出如此远大的理想吗?俗话说“三岁看百”。诺贝尔小时候就这样以造福人类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并一生为之奋斗,真是我们的偶像呀!来,读一读偶像的人生思索。板书:造福人类,一生奋斗4.就这样,诺贝尔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发明炸药的漫漫征程。请你细细品读第五到第七自然段,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5.师生交流。(1)液体炸药——威力强大,风行全球。引导学生体会到两点:成功的喜悦,及对科学研究的永不满足。高兴?看到他什么样?皱眉?为什么?他会怎么想或怎么说?很好,就像刚才一样,边读边在在脑海里放电影,大家都来做个好编剧。[鼓励学生把文字,把脑海中的画面变成有声的语言,朗读的指导便可水到渠成。](2)安全运输——实验室炸毁,弟死父残。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文中说实验室被毁,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一条大船,以船为实验室,大家知道内情吗?
补充材料:“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内进行实验了。”此时的诺贝尔已经是家破人亡,十面楚歌。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面对邻居们的非议,但他还是毫不气馁,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如:我绝不会罢休的,你不让我在岸上做,我就在船上做,我一定要成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引导体会诺贝尔化悲痛为力量,遇到困难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3)黄色炸药——方便安全。引导感受其中的困难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哪儿看出来很安全?(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这样的安全炸药得来可不容易呀,哪儿看出来。(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齐读。)出示: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啊,这些事儿与原来相比,已经变得——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你来读。你是一名筑路工人,你享受着炸药给你挖路带来的方便,你还会骂诺贝尔是个疯子吗?你会说:瑞典政府官员,你觉得诺贝尔是个疯子吗?你会怎么做呢?(如:大臂一挥:诺贝尔,你尽管大批量地生产炸药吧,我要买你好多好多的炸药。)
E、创设情境练说:对一生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你几乎家破人亡,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的炸药已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你也该满足了,就歇一歇吧。6.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出示:诺贝尔,当你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实验,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你真的没有灰心丧气过吗?诺贝尔,你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和雷管,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可你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难道你真的就不怕舍去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吗?7.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所以说——(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1.同学们,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他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他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炸药的忘我,更目睹了庄重华贵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后,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出示满含深情的小提琴曲)2.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3.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补充材料,师娓娓道来。)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4.师: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5.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
(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6.向所有为了人类进步而献身科学研究的人致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四、小练笔读一读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在读书笔记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大学 呼伦贝尔市旅游景点
- 呼伦贝尔大草原攻略
- 环境工程设计-奥贝尔氧化沟
-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眸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专用仪器项目
- 2008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
-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牧区合作社未来发展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 夏季呼伦贝尔旅游攻略
- 诺贝尔 教学设计
- 湖州市第五届诺贝尔杯九年级科学竞赛试题卷
- (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部分八年级第18课时多元文化“地球
-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 福禄贝尔游戏教育理论
- 达朗贝尔原理及虚位移原理知识点总结
-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 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复习题
- 为何鲜见女性荣膺诺贝尔科学奖
- 呼伦贝尔物业管理系统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