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2-06-16 12:30: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读懂课文,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初步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进生命的乐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诺贝尔是()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在()王国首都()诞生。1896年()月()日下午()在意大利()。他一生在()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先后发明了()炸药、()炸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生命,他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设立了()。 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诺贝尔,了解诺贝尔。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一)出示阅读提示: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静心思考:诺贝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2、画出你印象最深的有关词句,用心揣摩语言,并写写你的感受。 (二)交流评议,适时点拨。预设A:(诺贝尔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师:是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诺贝尔用一颗爱心和一条伟大的设想踏上了他的炸药发明的征程。预设A:(诺贝尔是一个毫不气馁的人)(1)师:“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2)你从哪里看出毫不气馁的?(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出示课件评价:是呀,炸死弟弟,炸残父亲,这样的打击对诺贝尔来说是——沉重。谁来读读看?(3)师:据资料显示,实验室的四名助手失去了生命,他的父亲也因心情沉重而去世,这对诺贝尔来说简直就是——(厄运)。诺贝尔的心情肯定是——(悲痛万分),谁来读读看。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坚持实验。因为诺贝尔心中一心想着的是什么?
(4)想象说话:研究炸药是极其危险的,死亡时刻伴随着诺贝尔,他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邻居也指责他是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的实验,他被迫搬到郊外。可见他遇到重重困难,层层艰险。诺贝尔毫不气馁,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出示课件)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过渡: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反映诺贝尔毫不气馁的?预设C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1)、分别点击“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评价语:失败并不能摧垮他的信念!一次、十次、上百次、甚至是几百次,面对这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他依然百折不回!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2)想象一下这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的实验,诺内尔是经历了些什么?每当实验遭受失败之时,他心里总是想——每当遭到别人误解之时,他总是对自己说——(3)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生与死的考验,无数次死里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挺过来的?(4)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名言呢?(5)以后,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预设D(诺贝尔是一个专注实验的人)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1)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评价:a紧张得让人窒息!b仿佛真让人听到了那怦怦的心跳声。(2)出示:“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对于诺贝尔什么近了?(成功、危险、)指导朗读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3)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4)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这些文字无不在告诉我们?(炸药爆炸的威力是惊人的,进行这样的研究是极其危险的,等于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诺贝尔真是舍生忘死啊!)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不能幸免于难了,但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5)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
(6)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7)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他们会怎样说?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8)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出示课件)过渡:诺贝尔不仅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科学实验中来,还做了一件极其具有意义的事。(9)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记住部分诺贝尔获奖者名字。(10)总结:我们通过阅读、思考、交流一起学习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我们从他富有爱心、无私奉献看出他对人类的热爱,从他的毫不气馁、专注实验可以看出他对科学的热爱。同学们,诺贝尔伟大吗?老师想用一首小诗来赞美他。《永远的名字》
事业,在你身上闪光;
真爱,在你心头涌动。
这份不寻常的遗嘱,
饱含了你无悔的选择。
你是伟大的,发明炸药失亲人,崎岖路上勇攀登;
你是崇高的,拥有财富不带走,临终之前奖后人。
这最后的决定,
这最后的辉煌,
怎能不让我们永远记住你的名字——同学们让我一起读出他的名字:诺贝尔三、课内练笔同学们,老师知道此时此刻的你们也想来赞美一番,给你们机会,大家一起来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提醒:根据课文内容,小传中要写清楚诺贝尔的国籍身份、生卒年月及主要成就和贡献。)四、揣摩表达方法(1)同学们,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课文却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这就叫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2)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3---9小节,写诺贝尔发明炸药分几个阶段来写?(3)细细比较一下,写哪一阶段,文章所用的篇幅最长,写的更为细腻 这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板书)(4)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危险更大,我们更能看出诺贝尔的献身精神)(5)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板书设计:21.诺贝尔
富有爱心毫不气馁无私奉献专注实验热爱人类热爱科学诺贝尔传诺贝尔,男,瑞典人。1833年10月21日出生,12月10日4点半逝世,享年63岁。
他一生中在机械、化学方面都有过许多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他发明炸药的过程一波三折,艰辛不断。第一次他与哥哥、爸爸一同发明了一种“诺贝尔炸药油”,它的缺点是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爆炸;第二次实验室被炸成灰烬,弟弟被炸死,父亲不幸被炸成残废,但他毫不气馁;第三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索,虽然受了重伤,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
诺贝尔逝世前,把100多种发明的发明和专利费共200多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把每年的利息奖励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
生的平凡,死的伟大。留给人们无尽的渴望与追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诺贝尔第二课时
-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案)
- 拉夏贝尔合伙人制度
- 诺贝尔(第一课时)
- 《诺贝尔》教学设计.
- 《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翻译模式卡特福德翻译转换
- 诺贝尔 天火之谜整合课
- 2018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地理
- 2016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 201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数学试卷(A)含答案解析
-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第七中学2014年九年级第四次月考英语试卷
- 2018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史
- 呼伦贝尔西旗羊肉营销策略研究——以呼伦贝尔XL肉业有限公司为例
- 《呼伦贝尔地区小麦晚播、避旱、稳产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诺贝尔学术资源网第8章AutoCAD在化工设备制图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17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