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61 KB
- 2022-06-16 12:14: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材分析】这是第七册的第十七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7)寺中谈苦;(8——13)夜记药材。【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设计本教学环节时,就紧扣“艰苦”两字,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紧紧围绕“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并感悟。通过李时珍所说的“吃点苦”与实际吃的苦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从而突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这样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价值的归纳出来进行品读感悟,从而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李时珍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感悟李时珍的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体验李时珍一心为民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李时珍的相关资料;课前预习生字生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李时珍画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揭题导入,引出主人公;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再读课文,看看李时珍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激情导入,初识人物;自主课文,感受一夜;在“吃点苦”中,感受艰苦历程;在“吃点苦”中,树立人物形象。【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激情导入,初识人物。(课件展示:李时珍画像、郭沫若题词)1956年,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经为李时珍的墓题词,开头的四个字就是“医中之圣”,医生中圣人级的人物。题1.看课件。2.带着问题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设计意图:引用—树立人物的高大形象。选用郭沫若为李时珍的墓题词的开头和结尾两话,让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起来,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词的最后一句是:“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给予李时珍极高的评价。李时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是通过怎样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攀登到祖国医学界的最高峰的呢?今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他寻访药材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一起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一夜。二、自主读文,感受一夜。1.那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请你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用心感受。读完后,再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想用什么词语?2.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艰苦认真轻声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在文学创作中,认识、情感、思维以及想象是合一的,阅读者应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因此,这一环节把长文读短,旨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三、在“吃点苦”中,感受艰苦历程。对于这一夜,我们都感受到了艰苦,而李时珍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1.点名回答李时珍对于这一夜的独特感受。2.自由品读课激活文字—在想象中获得情感体验。叶澜教授曾这样说:“我们的语文教学,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同学们,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吃的只是一点苦吗?他所说的“吃点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苦呢?请你自由品读课文,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艰苦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学生品读课文后交流学习感悟。1.路途艰苦出示语段:“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好几个月”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想象:“餐”“饮”什么?体会李时珍所到的地方之文,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艰苦的词句,谈谈体会。3.学生想象“餐”“饮”什么。4.指名回答体会。5.做这一填空题并想象李时珍一路的艰辛。6.画出住宿艰苦的语段。7.画出体现住宿的艰辛的关键词。8.指名说说推门看见的是破烂的场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9.小组讨论找出吃喝艰辛的语句。10.画出李时珍对苦日子的看法。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那么,想象便是这“生命的涌动”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去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咬文嚼字—在对比中体悟语言色彩,这一环节以读为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露天的屋顶”“几块砖垒成桌子”“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等词句来体会这是一座荒凉、阴暗潮湿、破败的古寺,感受条件的艰苦。然后把住古寺与住家里进行对比,
多,所走的时间之长。补充材料:李时珍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到过江苏的茅山、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河南的云台山。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一万多里。读了这段材料,你除了感受到一路奔波之苦之外,还有什么更深的体会?(荒山野岭、路途艰险、采药时会有生命危险)创设情境,引导想象—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依然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留下了他的脚印,荒山野岭中留下了他的身影。李时珍跋山涉水,身临峰谷,明进一步感受到察访药材的艰辛。抓住关键词,就是抓住了细节,在让词语的内涵丰富起来的同时,文本的内涵也就立体、丰润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明吃尽了千辛万苦,他却说——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2.住宿艰苦出示语段:“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读着上面的几段文字,你从哪些字词
感受到住宿的艰苦?引导学生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露天的屋顶、几块砖垒成桌子”等重点词语,体会古寺的摇摇欲坠、破败不堪,住宿环境的恶劣和工作条件的艰苦。一心察访药材,一路奔波,一路疲惫,推门看见的却是满眼的破破烂烂,如果是你,你的心情如何?再想想家里有(),有(),有()。出示:“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3.吃喝艰苦出示:“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
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你“啃”出了什么?(干粮的硬、难以下咽、没有营养⋯⋯)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都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有时好几天都不下山,你说这日子苦吗?李时珍却笑着说——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李时珍35岁断然决定,不惜一切重新编写《本草纲目》。在寻访药材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已经快15年了!他挺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是什么让他那么执着呢?1.学生分组交流让李时珍坚持的原因。2.根据材料指名回答看法。补充材料—在补白中升华人物形象。这一环节补充的材料,让学生不仅了解了李时珍察访药材的原因,而且体会到了李时珍的那种决心,真正领悟到李时珍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李时珍的形象和学生
四、在“吃点苦”中,树立人物形象。学生交流。补充资料:李时珍24岁开始行医。在行医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前人所作的药典《本草纲目》并不完全可靠,有些分类不清,有些记录的药效不准,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该多么危险啊!于是35岁的李时珍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重新修订《本草纲目》。读了这段材料,你有哪些想法?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不怕吃苦,甘愿吃苦,值得吃苦!对他的情感都得到了升华。五、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搜集李时珍的小故事,读一读。六、板书设计。李时珍夜宿古寺住得苦 不怕吃苦吃得苦 饥餐渴饮编得苦 端详 认真严谨七、教学反思。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教学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
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 《李时珍》教学设计4
- 课文内容与李时珍的故事
- 【教学设计】《李时珍》(北师大)
- 李时珍夜宿古1
- 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案: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含解析
- 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含解析
-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 李时珍的资料
-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苏教版
- 2018_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苏教版
-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2
- 李时珍教学过程
- 杰出的中医学的药学家李时珍-
- 《新李时珍唐总》ppt课件
- 李时珍夜宿古寺 (2)
-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