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4 KB
  • 2022-06-16 12:13:11 发布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三则【4-6】【名师教学】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三则【4-6】《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五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 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然: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 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 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