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2-06-16 12:13: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2)教案语文S版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课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
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山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