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8 KB
- 2022-06-16 12:12:2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马过河》◆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小马不知道河水是深是浅,听了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看法,它犹豫了,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取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自己也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实践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注重德育教
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2、知道不同身份特征的人说话时所运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不同。【教学难点】1、理解小马的心理变化,梳理小马心理变化的时间线;2、引导学生明白敢于实践的道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呢?你是怎样解决的呢?你又是怎样看待别人的建议呢?哎,今天小马也遇到了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彭文席,194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后,长期当中小学教师。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2009年5月27日,著名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作者、瑞安乡村作家、老教师彭文席去世,享年85岁。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至今,承载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记忆。1979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作品《小马过河》荣膺一等奖。然而组委会却找不到这篇文章的作者。评奖单位大费周折,才在温州瑞安十八江村的田头,找到身为农村代课教师的作者彭文席。
《小马过河》从1957年被入选北京市所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后,一直被选入全国教材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受影响的人不计其数。自从知道了彭文席就是《小马过河》的作者,他坐在家中便不断收到《小马过河》的稿费单,平均一年有十几张。它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14种文字。“河水既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这是小马在亲身实践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小马的妈妈鼓励小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这也恰恰契合了温州人敢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温州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3、思考并分析:(1)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2)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都怎样?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小马在河边都遇到了谁?——这些动物各有何特点?这和他们说的话之间有何关联?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马过河的主要内容。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第一次,小马为什么没有过河?b.第二次小马来到河边,他过去了吗?为什么?c.小马妈妈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四人小组讨论)[明确]a.小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蹚过河去,牛伯伯和小松鼠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过河不费吹灰之力;小松鼠却阻拦了小马,说河水的深度足以淹死他。于是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没有过去河。
b.他过去了。小马在妈妈的教育和鼓励下,鼓起勇气自己抬腿试了试水的深浅,发现并不是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是松鼠说的那么深,于是他下河小心的蹚到了对岸。c.实践出真知,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自己去试一试才知道其中的道理。五、课堂总结:文章以“小马过河”为线索,通过描写小马在过河中遇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遇到困难不能只听别人说,更重要的是自己去尝试,要敢于实践。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略。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过河的结果为什么和他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答案:他们说的话都没有错,他们以自己的体型为参照物,但是松鼠和老牛的体型差距很大,所以对于河水的深度产生了不同的体验。而小马的体型比松鼠大,却比老牛小,所以小马过河的结果和他们说的都不一样,并不是河水在发生变化。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马一直是在听别人说,而没有自己动脑筋呢?答案(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2)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3、假设你是那匹要过河的小马,你们会怎么做呢?假设大象和兔子要过河,而你是小马,你又将怎样回答并帮助他们呢?答案:(1)略。(2)略,根据兔子和大象的特点作答。三、体验反思:[提问]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参考:小马活蹦乱跳地回到马棚,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妈妈!我成功的过去了小河!原来河水并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河水只漫过了我的腿。我已经帮您把麦子送到磨坊啦,那儿的小鹿阿姨很高兴,还夸了我呢!”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体会角色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2)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3)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五、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实践出真知,遇到困难不能只求助于别人,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大胆尝试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对于别人的意见,应该批判的思考,不能盲目轻信。六、布置作业:1、写作练习: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解决的?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你会怎样做?把你的经历写成一段话。七、板书设计:小马过河老马让小马驮麦子到磨坊(起因)→遇到小河,无法过河(经过)→老牛和小松鼠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发展)→小马跑回家找妈妈(高潮)→小马成功的过了河(结局)◆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