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 MB
  • 2022-06-16 12:01:37 发布

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论文题目10126二-30601017密级编号一研究生:割盟超指导教师:鱼亡茎熬援学院:墓直堂堂院专业:圭国尘数尽箧经进研究方向:史国尘麴垦箧经渣2009年6月15日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凼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厶式啤屯!\y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学位论文作者虢自j,强三易日期:言导教师签翥;二兰绿日期:a刍!厶±f≤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摘要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县域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国家现已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社区性金融机构。从目前情况看,理论上我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社区银行,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城市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都具备了社区银行发展的多种特性,且未来均有向社区银行方向发展的趋势。缺少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影响社区银行研究的重要因素。以往社区银行研究大都集中在社区银行理论、社区银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宏观发展措施的研究。而对于社区银行微观层面问题的研究和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社区银行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农村信用联社对当地经济提供的金融服务为实证,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区域经济、民族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国外与国内发达地区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通过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中小经济主体的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中其他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中小经济实体方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社区性。得出了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银行特性,且已具备向社区银行发展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明确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完善向社区银行发展的配套措施的结论。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区银行,中小经济主休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EASIBILITYSTUDYONTHE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DEVELOPINGINTOCOMMUNITYBANK一仉U圈【NGHULUNBEIRFOREXAMPLEABSTRACTChina’S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hashadafifty.plusyears,developmenthistory,whichbecomesthemainforceinChineseruralfinallcemarket·Ourcountryhasalreadyexplicitlyproposedthatitisnecessarytoestablishcommunity。basedfinanceinstitutioninplaceofcreditcooperativesinthecoUntryside。Lookingfromthepresentsituation,ourcountrydoesn’thavestrictcommunitvbanksintheory.However,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andcityCOmillercialbankbothhavealotofcharactersofcommunitybankandthetrendofbecomingcommunitybank.Lackofpersuasivedataisthemainfactorofrestrictingtheresearchoncommunitybank.Mostofprevioustheoriesfocusoncommunity.banktheorⅥcommunitybank’Sroleinmacro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studVonthemacro。controlmeasures.Butastotheresearchonthemicrocosmicissuesaboutcommunitybankandespeciallyintheless-developedregionsaremuchless.Theauthorusesthemethodsofcombiningtheoreticalresearchwithpracticalanalysis.regionalandethniceconomicswithfinancetheoryandqualitativeanalysiswithquantitativeanalysistodrawonhomeandabroaddevelopedregions,experienceaboutcommunitybank.Accordingtotheresearchonthecloserelationbe“veenthe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andmedium.smalleconomicsubject.tothecomparativeanalyticalresearchonsupportingthedevelopmentoflocaleconomvandmedium。smalleconomicsubjectinthe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andotherfinancialsystem’s,thispaperfurtherrevealsthecommunity-base 塑茎堕奎兰堡主兰堡笙茎of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andarrivesataconclusionthatthe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inethnicminorityareashassomecommunitybank’Scharactersandhashadsomeobjectiveconditionstodevelopinto.communitybank.Theseobjectiveconditionsshouldbeusedenoughtoascertainitsstrategicorientationandmarketpositioningandperfectthesupportingmeasurestodevelopintocommunitybank.KEYWORDS:Ethnicminorityareas,Agriculturalcooperationfinanceinstitution,CommunityBank,Medium‘smalleconomicsubject,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111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弓l言⋯⋯⋯⋯⋯⋯⋯⋯⋯⋯⋯⋯⋯⋯⋯⋯⋯⋯⋯⋯⋯⋯⋯⋯⋯⋯⋯⋯⋯⋯⋯⋯⋯⋯⋯⋯⋯⋯⋯⋯⋯⋯⋯⋯⋯⋯⋯⋯⋯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21.国外的研究现状⋯⋯⋯⋯⋯⋯⋯⋯⋯⋯⋯⋯⋯⋯⋯⋯⋯⋯⋯⋯⋯⋯⋯⋯⋯⋯⋯..32.国内的研究现状⋯⋯⋯⋯⋯⋯⋯⋯⋯⋯⋯⋯⋯⋯⋯⋯⋯⋯⋯⋯⋯⋯⋯⋯⋯⋯⋯⋯4(三)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61.研究方法⋯⋯⋯⋯⋯⋯⋯⋯⋯⋯⋯⋯⋯⋯⋯⋯⋯⋯⋯⋯⋯⋯⋯⋯⋯⋯⋯、⋯⋯⋯.62.可能的创新之处⋯⋯⋯⋯⋯⋯⋯⋯⋯⋯⋯⋯⋯⋯⋯⋯⋯⋯⋯⋯⋯⋯⋯⋯⋯⋯⋯.63.主要不足⋯⋯⋯⋯⋯⋯⋯⋯⋯⋯⋯⋯⋯⋯⋯⋯⋯⋯⋯⋯⋯⋯⋯⋯⋯⋯⋯⋯⋯⋯..7一、社区银行理论概述⋯⋯⋯⋯⋯⋯⋯⋯⋯⋯⋯⋯⋯⋯⋯⋯⋯⋯⋯⋯⋯⋯⋯⋯⋯⋯⋯⋯⋯。8(一)社区银行概念的界定⋯⋯⋯⋯⋯⋯⋯⋯⋯⋯⋯⋯⋯⋯⋯⋯⋯⋯⋯⋯⋯⋯⋯⋯⋯⋯81。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界定⋯⋯⋯⋯⋯⋯⋯⋯⋯⋯⋯⋯⋯⋯⋯⋯⋯⋯⋯⋯⋯⋯⋯⋯.82.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93.本文对社区银行概念的理解⋯⋯⋯⋯⋯⋯⋯⋯⋯⋯⋯⋯⋯⋯⋯⋯⋯⋯⋯⋯⋯⋯。。10(二)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101。社区银行的外部性⋯⋯⋯⋯⋯⋯⋯⋯⋯⋯⋯⋯⋯⋯⋯⋯⋯⋯⋯⋯⋯⋯⋯⋯⋯⋯⋯。102。社区银行信息优势理论⋯⋯⋯⋯⋯⋯⋯⋯⋯⋯⋯⋯⋯⋯⋯⋯⋯⋯⋯⋯⋯⋯⋯⋯⋯。113。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理论⋯⋯⋯⋯⋯⋯⋯⋯⋯⋯⋯⋯⋯⋯⋯⋯⋯⋯⋯⋯⋯⋯⋯⋯12(三)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131。成本优势⋯⋯⋯⋯⋯⋯⋯⋯⋯⋯⋯⋯⋯⋯⋯⋯⋯⋯⋯⋯⋯⋯⋯⋯⋯⋯⋯⋯⋯⋯⋯132。人缘地缘优势⋯⋯⋯⋯⋯⋯⋯⋯⋯⋯⋯⋯⋯⋯⋯⋯⋯⋯⋯⋯⋯⋯⋯⋯⋯⋯⋯⋯..143。灵活便捷优势⋯⋯⋯⋯⋯⋯⋯⋯⋯⋯⋯⋯⋯⋯⋯⋯⋯⋯⋯⋯⋯⋯⋯⋯⋯⋯⋯⋯144.集中经营优势⋯⋯⋯⋯⋯⋯⋯⋯⋯⋯⋯⋯⋯⋯⋯⋯⋯⋯⋯⋯⋯⋯⋯⋯⋯⋯⋯⋯141V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和改革历程⋯⋯⋯⋯⋯⋯⋯⋯⋯⋯⋯⋯⋯⋯⋯⋯⋯⋯⋯.16(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16(--)解放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情况⋯⋯⋯⋯⋯⋯⋯⋯⋯⋯⋯⋯⋯⋯⋯⋯⋯⋯⋯。18(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历程⋯⋯⋯⋯⋯⋯⋯⋯⋯⋯⋯⋯⋯⋯.19三、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实证分析⋯⋯⋯⋯⋯⋯⋯⋯⋯⋯⋯⋯⋯23(--)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必要性⋯⋯⋯⋯⋯⋯⋯⋯⋯⋯⋯241.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42.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需求⋯⋯⋯⋯⋯⋯⋯⋯⋯⋯⋯⋯⋯⋯⋯⋯⋯⋯⋯243.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254.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26(三)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291.政策资源优势⋯⋯⋯⋯⋯⋯⋯⋯⋯⋯⋯⋯⋯⋯⋯⋯⋯⋯⋯⋯⋯⋯⋯⋯⋯⋯⋯⋯⋯29.2.支持中小企业成果显著⋯⋯⋯⋯⋯⋯⋯⋯⋯⋯⋯⋯⋯⋯⋯⋯⋯⋯⋯⋯⋯⋯⋯⋯303.机构网点众多⋯⋯⋯⋯⋯⋯⋯⋯⋯⋯⋯⋯⋯⋯⋯⋯⋯⋯⋯⋯⋯⋯⋯⋯⋯⋯⋯⋯324.积累了一定业务基础⋯⋯⋯⋯⋯⋯⋯⋯⋯⋯⋯⋯⋯⋯⋯⋯⋯⋯⋯⋯⋯⋯⋯⋯⋯..33四、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制约因素⋯⋯⋯⋯⋯⋯⋯⋯⋯⋯⋯⋯⋯36(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36(二)金融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361.贷款服务供给不足⋯⋯⋯⋯⋯⋯⋯⋯⋯⋯⋯⋯⋯⋯⋯⋯⋯⋯⋯⋯⋯⋯⋯⋯⋯⋯⋯362.信贷服务种类不足⋯⋯⋯⋯⋯⋯⋯⋯⋯⋯⋯⋯⋯⋯⋯⋯⋯⋯⋯⋯⋯⋯⋯⋯⋯⋯373.中间业务发展滞后⋯⋯⋯⋯⋯⋯⋯⋯⋯⋯⋯⋯⋯⋯⋯⋯⋯⋯⋯⋯⋯⋯⋯⋯⋯⋯38(三)农村合作金融机制障碍⋯⋯⋯⋯⋯⋯⋯⋯⋯⋯⋯⋯⋯⋯⋯⋯⋯⋯⋯⋯⋯⋯⋯⋯。38(四)人员素质不高⋯⋯⋯⋯⋯⋯⋯⋯⋯⋯⋯⋯⋯⋯⋯⋯⋯⋯⋯⋯⋯⋯⋯⋯⋯⋯⋯⋯38五、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40(一)明确战略定位⋯⋯⋯⋯⋯⋯⋯⋯⋯⋯⋯⋯⋯⋯⋯⋯⋯⋯⋯⋯⋯⋯⋯⋯⋯⋯⋯⋯⋯401.阶段化适量发展战略⋯⋯⋯⋯⋯⋯⋯⋯⋯⋯⋯⋯⋯⋯⋯⋯⋯⋯⋯⋯⋯⋯⋯⋯⋯402.存量与增量改造并举⋯⋯⋯⋯⋯⋯⋯⋯⋯⋯⋯⋯⋯⋯⋯⋯⋯⋯⋯⋯⋯⋯⋯⋯⋯.413.坚持商业化经营⋯⋯⋯⋯⋯⋯⋯⋯⋯⋯⋯⋯⋯⋯⋯⋯⋯⋯⋯⋯⋯⋯⋯⋯⋯⋯⋯41(二)明确市场定位⋯⋯⋯⋯⋯⋯⋯⋯⋯⋯⋯⋯⋯⋯⋯⋯⋯⋯⋯⋯⋯⋯⋯⋯⋯⋯⋯⋯431.市场定位理论⋯⋯⋯⋯⋯⋯⋯⋯⋯⋯⋯⋯⋯⋯⋯⋯⋯⋯⋯⋯⋯⋯⋯⋯⋯⋯⋯⋯.43V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市场定位策略⋯⋯⋯⋯⋯⋯⋯⋯⋯⋯⋯⋯⋯⋯⋯⋯⋯⋯⋯⋯⋯⋯⋯⋯⋯⋯⋯⋯433.市场定位的主体选择⋯⋯⋯⋯⋯⋯⋯⋯⋯⋯⋯⋯⋯⋯⋯⋯⋯⋯⋯⋯⋯⋯⋯⋯⋯..444.金融产品定位⋯⋯⋯⋯⋯⋯⋯⋯⋯⋯⋯⋯⋯⋯⋯⋯⋯⋯⋯⋯⋯⋯⋯⋯⋯⋯⋯⋯45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配套措施⋯⋯⋯⋯⋯⋯⋯⋯⋯⋯⋯⋯⋯⋯⋯⋯⋯.46(一)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文化⋯⋯⋯⋯⋯⋯⋯⋯⋯⋯⋯⋯⋯⋯⋯⋯⋯⋯⋯⋯⋯⋯⋯⋯.46(二)开发特色金融产品⋯⋯⋯⋯⋯⋯⋯⋯⋯⋯⋯⋯⋯⋯⋯⋯⋯⋯⋯⋯⋯⋯⋯⋯⋯⋯.471.深挖传统业务⋯⋯⋯⋯⋯⋯⋯⋯⋯⋯⋯⋯⋯⋯⋯⋯⋯⋯⋯⋯⋯⋯⋯⋯⋯⋯⋯⋯482.发展中间业务⋯⋯⋯⋯⋯⋯⋯⋯⋯⋯⋯⋯⋯⋯⋯⋯⋯⋯⋯⋯⋯⋯⋯⋯⋯⋯⋯⋯49(三)保持基层社法人地位⋯⋯⋯⋯⋯⋯⋯⋯⋯⋯⋯⋯⋯⋯⋯⋯⋯⋯⋯⋯⋯⋯⋯⋯⋯49(四)合理配置工作人员⋯⋯⋯⋯⋯⋯⋯⋯⋯⋯⋯⋯⋯⋯⋯⋯⋯⋯⋯⋯⋯⋯⋯⋯⋯⋯。50(五)改革机构网点设置⋯⋯⋯⋯⋯⋯⋯⋯⋯⋯⋯⋯⋯⋯⋯⋯⋯⋯⋯⋯⋯⋯⋯⋯⋯。o⋯50结论⋯⋯⋯⋯⋯⋯⋯⋯⋯⋯⋯⋯⋯⋯⋯⋯⋯⋯⋯⋯⋯⋯⋯⋯⋯⋯⋯⋯⋯⋯⋯⋯⋯⋯⋯⋯⋯⋯⋯⋯⋯⋯⋯⋯⋯⋯⋯⋯。52参考文献⋯⋯⋯⋯⋯⋯⋯⋯⋯⋯⋯⋯⋯⋯⋯⋯⋯⋯⋯⋯⋯⋯⋯⋯⋯⋯⋯⋯⋯⋯⋯⋯⋯⋯⋯53后记⋯⋯⋯⋯⋯⋯⋯⋯⋯⋯⋯⋯⋯⋯⋯⋯⋯⋯⋯⋯⋯⋯⋯⋯⋯⋯⋯⋯⋯⋯⋯⋯⋯⋯⋯⋯⋯⋯⋯⋯⋯⋯⋯⋯⋯⋯⋯⋯。56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_。56VI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我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年,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量众多的中小经济主体①,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以中小企业为例,2006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60万家,个体工商户38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韵99.80%。.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60%,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达N68%,上缴税收占51%。目前,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机会,2006年,全国就业人员为7.64亿,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员4。3亿@。在中小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表现的尤为突出,是制约中小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早在2001年的有关调查表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中,真正不缺乏资金的仅占12%,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则占N80%,其中严重缺乏者为20%@。1998年以来,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1:L2004年减少9811个,县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及县以下地区撤出,造成这一地区金融服务的“真空”状态,加剧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构不对称问题,即贷款主要对象与经济增长主体的不对称,大城市金融发展与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对称。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金融体系结构调整滞后于实体经济结构的变化,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其表现就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居民、农户的“金融服务困境’’并存的情形。囚此,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对应的中小会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受到的国家决∞巾小经济土体足措那些低十社会、r均牛产规模或自有财富规模的市场经济土体。中小经济主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同家和地区因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在本论文中,中小经济土体是指;巾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包括居民和农户)。圆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述,北京,中国企业管理年鉴,2007@郭斌、刘曼.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2,第10期@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08 一一塑鍪直奎兰堡主堂篁笙茎_●--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H--●-。。_。。。。。。。。__。●。‘_______。_。。。__———’——。。。’—————————————————一一一一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社区银行作为国外成功的为中小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模式随之被引入国内。与此同时,相比国有大型银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坚守着县域金融市场,是最重要的以中小经济主体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是中国目前最具“社区”特征的银行机构。银监会对农信合作金融机构提出了“建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的目标,但尚未从其经济功能和社会特征,即“社区”的角度,去定位和设计它的组织结构、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等。因而,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基于以上情况,本文试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依托,以西方国家成熟的社区银行发展经验为参考,结合我国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深入辨析在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发展的战略构想,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研究意义本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目前我国社区银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尤其是在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的发展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宏观经济学、金融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现实环境,对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社区银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丰富了中国社区银行研究的相关内容。就现实意义而言,本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的社区银行的理解,阐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和深层机理,社区银行应服务于中小经济主体资源较多的城市和县域,当前这些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变化亟待转型,且将这些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是间接成立社区银行的可行途径,这正好与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相一致。本研究将为中国未来社区银行的理论研究提供具体实证研究成果,并进一步为政府相关部门对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2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国外的研究现状(1)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研究国外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银行信息优势、社区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的匹配以及关系型贷款几个方面:Bergen和Udell(1995),Levonian和Soller(1995)发现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加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由此产生了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SmallBankAdvantage)的假说。Sti酉im和Weiss提出的非对称性信息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Banerjee等(1994)提出了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拥有信息优势的两种假说。Stein(2002)也认为大机构在处理和交流软信息时存在组织上的经济问题①。Strahan和Weston(1996,1998)认为,中小银行固有的资产规模决定了其是中小企业的理想的融资。Hauswald和Manquez(2002)从地理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大银行倾向于在更远距离向硬信息胜过软信息的部门发放贷款。DeYoung(2004)的研究发现社区银行在向零售消费者和小商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是大银行可能的对手②。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1998)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而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Berger和Udell(1996)首次明确地考察了大银行和社区银行在贷款行为上的差异,他们根据美联储关于银行对企业贷款条件的有关数据,得出:大银行对小型的“关系型借款人”提供相对较少的贷款,而对小型的“比率型借款人"(ratioborrower)的贷款并未减少③。Haynes等(1999)研究发现,大银行所发放的小企业贷款大多是财务报表型贷款的。Berger、J.Stein、Brickley、Linck和Smith等(1998,2001,2002,2003)从银行的组织结构、所有权激励角度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Cole等(2004)亦得到了与上述Berger等(2002)相一致的结论。詹森、麦克林(1999)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指出关系犁借贷属于含有某种社会网络冈。社区银行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第224—229页@社K银彳了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J:版社,2006,第231页@所谓“比率型借款入’’是指银行对借款入是否授信的决定通过审查借款人的财务比率即可作出的这样一类借款企业。 堕茎堕奎堂堡主堂堡笙苎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6_。_-__。●。。。-●。。_。。。。_。。。。1’。。。。。。。’———————’——————————一一一素的准市场交易。Berger、Demset和Strahan(1999)从威廉姆森型组织不经济角度,分析了大银行不愿从事对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的原因是某一金融机构若从事多项业务品种,这些业务品种采用不同的技术,可能会造成范围不经济问题。(2)社区银行与宏观经济、金融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包括金融结构与金融及其经济增长的关系(戈德史密斯,1863)、中小银行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Holland,1988)①。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是Berger、Hasan、Klapperd(2004)研究表明,具有发达社区银行的国家会有:(1)较高的中小企业就业份额:(2)较高的GDP增长;(3)促进竞争提高银行业效率,并产生较大的信贷流②。在对特定行业发展的贡献方面,Keeton、Harvey、Wiuis(2003)社区银行的作用仍然是举足轻重。在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方面,Hoenig(2003)社区银行是货币政策作用经济的渠道之一。概括起来,国外对社区银行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对中小企业融资无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说,这些理论假说分别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等方面对社区银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些无疑将为我国社区银行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2.国内的研究现状中国理论界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呼吁建立社区银行的声音,如刘小平(2000),石振国(2001),巴曙松(2002)等。2006年,王爱俭主编出版了《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社区银行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1)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高雷(1999)、顾旋、刘都、刘炜(2000)从规模经济不等于规模效益出发,认为中小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较,具有体制和管理上的灵活性,并在科技上有“后发优势”。姜瑶英(2000)认为规模并不能决定一切。梁立俊(2003)认为大银行和小银行存在不同规模优势。李文军、王振山(2000)的研究证明许多大银行效率低下、运行状况差,而许多中小银行却表现优异。赵彦云、江涛(2000)指出中小银行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竞争力战略,寻求竞争优势。秦宛顺(2001)、赵旭(2001)主张银行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赢利、而能否赢利则取决于银行能否适应和满足客户的需要的新型银行经营理念,发展中小银行将提升我国银行业整体绩效。张捷(2002)运用仓业组织理论构建了一个银行组织结构差异与贷款决策权的最优配置模型,认为中小银行存在关系型借贷的优势。晏露蓉、林晓甫(2003)认为,当前我国的社区银行具有竞争力优势,在目标市场能够可持续发展。杨蔚东等(2006)①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第4页。社区银行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第331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了社区银行相对于大银行的优劣。(2)对中小银行在宏观经济中作用的研究林毅夫(2002)从中小银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提出“在特定时期应当发展中小银行”的观点。林毅夫、李永军(2001)依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中小企业的贡献率与总的增长率有很大的相关性(简单相关系数0.867),而大企业的贡献率则与总的增长率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0.004)。李志贽(2002)通过一个模型分析,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整个经济的效率得到提高。孙焕民(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银行的现状研究,认为社区金融服务的需要、银行发展从小到大的循环序列性、商业上的有利可图,使中小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杨蔚东(2006)从社区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武胜利从社区银行存在的外部条件认为应发展中小银行。(3)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林毅夫等经济学家(2001)认为在间接融资中,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在中国理想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应该由商业性中小银行和合作性贷款金融机构组成。张杰(1998,2000)从民营经济融资困境出发,提出新银行机构必须能完全按照市场原理运作。郭斌、刘曼路(2002)以温州为个案分析了民间中小金融对当地中小企业起飞所起的重要性,证实了中小银行的特殊经济作用。曹凤岐(2003)、李志斌(2002)、张铁良(2002)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有制不同问题、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现有金融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揭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徐滇庆(2001)、钟伟(2004)指出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以及社区银行。(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社区银行相关研究王爱俭(2006)认为我国社区银行建立首先应考虑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加以实现。刘仁武(2006)提出我国在发展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上可以省市农村信用联社为单位,引导各区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改制为股份制、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式的社区银行。王曙光、乔郁(2008)认为应该将农信社未来的改革目标定位于建立中国的商业性的这区银行。赵革(2008)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定义为社区型银行,认为其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银行为标准,即由社区型银行向社区银行演变。总体来看,经过这些年的讨论和研究,中国已在对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论证、对国外社区银行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和一致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足,由于社区银行住中国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相关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在当前国内学术界围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绕社区银行的市场进入途径①、市场定位、监管方式都有陈述,但对如何将中小金融机构改造成真正的社区银行(如在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ep弓l,x,社区银行模式),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论证。(三)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1.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将运用吸收信息经济学理论、功能金融观理论、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等研究成果,以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证分析为主,同时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别分析相结合,既注重事实的归纳,又注重理论的演绎。(2)比较分析方法。比较,是认识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比较经济学方法和比较制度分析在农村金融学和社区金融学的研究中也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旨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获得社区金融组织形式在不同国家产生的根源、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动作机制以及不同的经济绩效。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发展社区银行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3)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是通过对大量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归纳与总结。研究中国社区银行无疑要分析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演变进程,抽象出其中发展的规律和偏差,为中国未来社区银行发展的研究寻找历史起点。2.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往对社区银行研究大都集中在社区银行理论、社区银行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宏观发展措施的研究,而对于我国社区银行的具体发展路径方面的深入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社区银行的属性的视角出发,以民族地区农村合作会融机构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大量引用数据进行论证,用数据说话并辅之以定性分析,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一定程度上也为目前如火如荼进行。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社区银行的组建有两种途径:即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将现有小银行机构发行为社区银行。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3.主要不足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笔者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有:(1)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中国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区银行,缺乏实践和数据统计的基础,因此,一些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和结论未必就符合中国社区型银行的实际。再有,社区银行在中国理论界也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比较有系统性的研究文献还不是很多,加之本人学识水平的限制,对每个部分的论述可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有待今后的继续研究。(2)缺乏规范的数学模型和严密的数学论证和推理。由于作者的数理经济学基础较差,本文主要采用了综合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证分析数据不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分析的完善性。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社区银行理论概述(一)社区银行概念的界定“社区银行”是由“CommunityBank”一词翻译而来。截至目前,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研究尚未提出一个统一的概念,在此首先辨析国外学者对社区银行概念界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后阐述国内学者对社区银行概念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我国的经济现实阐述一下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银行概念的理解,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1.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界定国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社区银行给出了诸多不同的理论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单纯按规模界定社区银行哈恩等人(ScottE。Hein,TimothyW.koch,2005)将资产的规模作为界定社区银行的唯一标准,他们描述道“许多市场参与者都把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划为社区银行。”事实上,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的统一的银行经营报告都是依据规模来判别机构类型的。伯格等人(AllenN.Berger,IftekhanHaman,LeoraF.Klapper,2004)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区银行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标准,发达国家社区银行被定义为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而发展中国家的社区银行则被定义为资产在亿1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以及外资银行。(2)根据社区银行独有的特征来界定社区银行:迪锡等人(RoberTDeyoung,Willi锄C.Hunter,2004)采用了五项指标作为社区银行的判断标准:①持有少于1亿美元的资产:②从一个县的分支机构获得它至少一半的储蓄额:③本国人所有的;④经营组合贷款、中间业务、保险储蓄等业务;⑤属丁独立银行、持有单一银行公司所属、控股多家银行公一J所属三者中的一种。芝加哥储备银行的报告中则对判定社区银行的特征做了补充,重点强调了关系融资。该8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报告提出的社区银行四大特征是:①规模小;②经营区域的限制;③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④核心的经营原则是关系融资,即在银行、小额的借款者和储蓄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将能够促进信贷资金的更高效流动和商贸的快速增长①。堪萨斯储备银行的报告中提出用如下两个特征来判别是否属于社区银行:①规模较小;②经营的业务大多数在社区银行所处的地区。与众不同的是,在这份报告中,把社区银行定义为总资产低于1亿美元组织所拥有的银行。与以上定义相区别的是,以上都把社区银行定义为拥有的资产低于l亿美元的银行,而不管控股公司的资产有多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理论界对社区银行定义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是否仅仅把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社区银行的惟一标准;②到底是应该以控股公司资产还是以银行自身资产作为判断标准;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社区银行的界定是否应采用不同的标准;④1亿美元的资产划分标准是否合理。2。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我国学者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大都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最为典型的观点为:巴曙松(2002)认为,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晏露蓉、林晓甫(2003)认为,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刘伟(2004)等指出,社区银行是那些规模较小、所开展的业务大部分在所在社区以内的银行。李建英等(2004)认为,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康卫华(2005)认为,社区银行应是从当地住户和企业吸收存款并向当地住户和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金融机构。工爱伶(2006))从资产规模、产权结构和市场定位i个角度提出_llr一个与我国实际较为贴近的社区银行概念,认为在我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应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下,以股份制或。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第4页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区域,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同时指出社区银行应有三个特征:一是现代商业银行;二是草根金融,产生于社区、服务于社区;三是资产规模不宜过大。我国学者对社区银行的定义大同小异,大多重视了资产规模、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等问题。3.本文对社区银行概念的理解总体来讲,国外学者大都以规模为核心对社区银行进行界定,这样的界定方法具有可操作、易定量分析的特点,但是,这样定义不利于人们对社区银行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我国学者界定社区银行的含义时,更多的针对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进行了研究,这为人们对社区银行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笔者认为对社区银行概念的界定必需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定义社区银行。从本质上看,社区的人文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社区银行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差别就在于社会资本在其经营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社区银行是更多的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二是社区银行必需坚持商业化经营。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社区银行只有坚持商业化经营才能更好的发展;三是社区银行服务对象的确定性。在这里对“社区”的定义应该围绕着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来确定,“社区”可大可小,它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其基本含义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关键是看在这个“社区”里,社区银行是否坚持为中小经济主体(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服务。(二)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了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功能金融学等与本文论述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社区银行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1.社区银行的外部性。赵革。中国社区型银行的制度研究,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1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部性是指行为人(自然人与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未被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中,即当经济当事人(个体或企业)对未参与市场交易的第三方当事人产生影响时,就出出现了外部性问题。社区银行是存在外部性的。社区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的原则下,与大型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互补。社区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的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动作灵活,这样社区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型银行服务的不足,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供给,扩大产出,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从社会产出角度看,社区银行仍具有正的外部性。由图1.1可以看出社区银行的正外部性。但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大型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风险,大量贷款流入到中小企业,也增加了金融风险,从这点看,社区银行也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外部性。科斯认为产权能被清晰的界定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帕累托最优条件将能实现。因此,对社区银行,清晰的界定产权和发尽量减少交易成本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社区银行在“软信息’’方面的优势使它降低了交易成本。至于产权明晰问题主要取决于社区银行的产权制度的选择。Y1Y2资料来源: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图1.1IS—LM模型Chartl.1IS。IJⅥmndelY2.社区银行信息优势理论信息对称是有效率市场的基本条件,决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信息绎济学理论认为,由丁.现场监管成本过高,银行无法直接观测银行借款人的行动,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而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詹森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麦克林将“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委托人聘用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①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隐藏行动@和隐藏知识@,从而这契约具有不完全性。Stiglitz和Weiss(198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难融资的问题,结果发现: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是贷款风险源自于银行与企业之间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④Berger汞qUdell(2002)将贷款分为了四种类型:财务报表型,资产保证型,信用评分型和关系型借贷。@不难看出前三种贷款是基于一种“硬”信息,即从财务报表和信贷报表中获得的可量化、可查证的数据。而在关系型贷款中,银行通过与企业、居民长期的、多方面的接触过程所积累的信息。在处理信贷方面,社区银行具有良好的处理“软”信息的能力,而大银行则更偏好于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硬”信息。社区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较之大型银行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小型银行的组织架构灵活简单、管理层次少,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易于了解大型银行所难以了解的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一些带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信息优势”。所以,在银行信贷配给机制存在的条件下,社区银行在~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大型银行服务不足,满足当地中小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提供关系型贷款,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3.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理论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都主张促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手段。金融深化的核心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政策、金融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金融发展政策主要是扶持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使得经济中的金融资产机构化程度提高: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消除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垄断和市场准入限制,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中的资金融通效率和可贷资金数量。信贷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使得资金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机制主导,特别地,中小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受到自身条件和信贷政策约束,存在严重的信贷抑制,国家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社区银行是一种效率的金融配给途径。固陈郁.‘所青权、控制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8国缔约烈方在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缔约以后,代理人选择J7行动,自然状念是变化的,代理人的行动是由自然状态及其努力水平所决定的:委托人只能观察剑某些结果,i砸小可能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本身。@缔约双方在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缔约以后,是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观察到了自然的类型,并据此选择了行动;委托人观察到了代理人的行动,fEj又不能观察到自然状态的情况。w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2008。9,第2卷,第5期,第65页⋯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2008。9,第2卷,第5期,第65页12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1.成本优势(1)信息成本优势按照科斯的理论,达成一项交易不仅要支付贷款,还要付出时间、精力等,这些除商品价格之外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受经济个体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未来不确定性及交易中的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影响。社区银行依托社区并在社区中发展,对社区之中的企业和居民较之大银行更为熟悉,能够有效取得社区中企业包括信用状况在内的各种信息,因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社区银行这种人缘地缘上的信息优势,将直接导致交易活动全过程(包括前期的搜寻、中期的谈判、后期的监督)中的交易成本大降低,可使其能够以较低的实际交易成本开展经营活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2)代理成本优势。根据企业组织理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一代理关系,而委托一代理关系容易滋生代理问题。代理成本㈨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企业的规模越大,代理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社区银行的规模较小。社区银行代理成本明显低于大型银行。一方面,由于股权结构比较简单和集中,社区银行的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函数往往基本一致。经营者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很小,其代理成本因而得以大大降低。国外的研究发现,社区银行由于股东和员工数量少,易于实施和激励、提高经营绩效,使代理成本得以维持在较低水平。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银行管理层次较少,委托代理链条比大银行短,不容易出现恶性代理问题,解决代理问题的成本就会降低。社区银行的成本优势可用图2.2来描述。交易成本OLs蜮优佰患决藏点决艇椒分救缝大锻¨壤优小锻杼鼍优决策点决镶点@代理成本是为解决代理问题所设计并实施控制和激励制度的成本。圆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北京,金融山版社,2006,笫37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料来源:赖小萍.<我国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上海,暨南大学,2003图1.2银行组织结构差异与贷款决策权的最优配置Chartl.2Differencesintheorganizationalstructureofbankloandecision-makingpowerwiththeoptimalconfiguration2.人缘地缘优势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可谓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其主要资金来源于社区,却很少像大银行那样将当地吸收的资金转移用于外地,而是将信贷对象在区域内——一—————————————————————————————⋯—————一一——⋯一——————一一————一的中小经济主体,有效遏制了大型银行对基层资金的虹吸效应。因此在经营区域内将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其次,由于社区银行,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初创的种子阶段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因此与民营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在增资扩股和组织存款资金方面,也更容易得到当地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再次,由于社区银行一旦出现支付风险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当社区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寻求政府部门支持时,政府部门一般都会积极配合。另外,由于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是当地人士,能主动与当地客户接近,因此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拥有更大的优势。所有这些因根植当地经营而特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是社区银行经营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3.灵活便捷优势大型银行由于不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对中小企业和居民消费贷款通常看重“硬”信息,要求出示各种可靠的资信材料和提供相应的担保,这些中小企业往往都不具备,这就无形提高了贷款的“门槛"。并且大型银行贷款需要经内部层层上报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很可能在贷款批下来的时候,企业已经错过了赢利的最好时机,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快速多变的特点。将会更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保持距离型融资。相反关系型融资是社区银行经营灵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区银行一般都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即使不了解也可在当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客户的真实信息用以风险判断,因此对有关资信材料要求和担保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手续能够适当简化,从而能够更好的方便客户,最大限度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另外由于贴近当地客户市场,社区银行可以通过采取关系营销和组合销售等手段,及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因此往往比大型银行更受到当地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的欢迎。4.集中经营优势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S口营销定位理论,企业一般通过Segmenting(细分市场)、Targeting(选择目标市场)和Positing(产品定位)三个步骤来把握外部市场机会。如果将整个信贷市场按对象进行横向细化,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经济主体,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因此他们是各占一块细分市场,彼此在对方领域都不会形成比较优势,因此不存在激烈的冲突。如果以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纵向细分,社区银行只是服务于处于初创和成长时期中低端企业客户,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服务于成长壮大后的高中端企业客户,尽管在中端客户层可能存在重叠,但也只是部分交叉竞争。正是这种市场补缺和避强竞争战略,使得社区银行的市场业务准入不会面临其他银行的强烈阻碍,占领市场后面临其他银行的威胁也相对小于其他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另外,由于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此这种所有制匹配和规模匹配,也有助于双方的相互促进式发展。适合社区银行胃口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客户的小额信贷,对大银行而言可能就是规模不经济。总之,社区银行的经营目标具有集中性,专注于所在地区中小经济主体,因此能够克服规模局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一特定目标市场,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细致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和改革历程(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统称,是在2003年开始的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基础上所演化而来。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一是产权制度开始起步,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07年末,全国已形成三种省级管理机构模式:有27个省(区、市)组建省级联社;北京、上海组建全市一级法人体制的农村商业银行;天津设立市、区(县)两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全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1825家。部分农村信用社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完善“三会”议事规则,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体系。①二是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07年末,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和11.2%,与改革之初相比,分别下降28个百分点和提高20个百分点。自2004年实现近十年来的首次盈利以来,近4年共计实现盈利1005亿元。固三是支农投放不断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加大。近四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8.6%,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7.4%,均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速。2007年末,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3.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为12%,比改革之初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1.5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为46%,比改革之初提高了6个百分点。国回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08.9,第14页。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08.9,第13页@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08.9,第14页16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2.12002——2007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变化情况Form2.12002-2007inruralcooperativefinancialinstitutionschanges单位:个、亿、%——\时间—\项目~~\2002年末2003年末2004年末2005年末2006年末2007年末——、一、以法人为单位机构总数245324632457243024532408(一)两级法人农信社(以县、市为单位)23562345233718321159460(二)统一法人农信社9411410452812011818【=)农蔺仃37121317(四)农合行0195880113二、资金来源21114.3825693.4529741.5933993.0840467.8749472.10余额19875.4724053.0327784.7432573.3038843.2645946.96其中:各项存款占金融机构%11.6311.5611.5111.34115811.80三、资金运用21114-3825693.4529741.5933993.0840467.8749472.10(一)各项贷款余额13937.7117183。7619544.6722000。6326236.3331355.72占金融机构%10.6210.8110.9711.3011.6511.98余额5579.287077.328490-3010071.1612105.0214292.841、农业贷款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40.0341.1943.4445.7846.1445.58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81.0484.1486.2687.3591.6592.632、农户贷款4218.705576.836795.567983.029196.8311618.36其中:小额信用贷款745.701108.621389.391596.381710.271136.90农户联保贷款235.33452.55652.84866.881001-351883.83余额5147.145059.904514.763255.473032.723138.00(二)四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36.9329.4523.1014.8011.568.90余额0.0057.097327.296595.97(三)五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27.9321.02合作金融的基本特性:一是自愿性;二是互助共济性;三是民主管理性;四是非营利性。合作金融实行自愿进出的原则,股金归成员个人所有:合作金融组织的入股者主要是具有合作精神的各类劳动者和企业;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弱小群体;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综旨则是通过联合社员力量来解决他们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其经营方针并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社区银行设立之初,就应当以股份制为模式、以中小经济主体为服务对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金融企业。由此可见合作金融和社区银行有着相似的服务对象,但其在他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性质来看,其资产负债业务、资本金、人员全部来自所属的村(镇)、县和地市,其服务对象全部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在信贷关系上以担保贷款居多,因而具有非常典型的社区银行的特性。然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银行仍具有不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没有完善和实质性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社员)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足,股东(社员)大会、董(理)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历史包袱沉重并背负一定的政策功能,1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信用社实行的是合作制,不是按市场法则和现代银行制度建立起来的现代商业银行。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目前还只能是社区银行的雏形,而不是社区银行。(二)解放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情况“五四”前后,在西方合作社思想影响下,中国开始引进合作思潮。1918年8月,朱进之撰文《促国民自设平民银行》,从乡土民情和中国社会政治出发,提出发展平民银行(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在农村就是农民信用合作社。中国现代合作金融的最早机构一一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是由薛仙舟于1919年10月发起创立的。其宗旨是提倡合作主义,资助合作事业,但主要面向城市。中国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推1923年由中国华洋义贩救灾总会创办的河北香河县信用社。在随后的20多年中,中国的信用合作事业急剧发展,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成立了相应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当时国民党当局也较为重视合作社的发展,1931年4月,制定了《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把信用合作定为九大合作社①之首。国民党当局立法院子1934年2月通过了《合作社法》,明确合作社是承担有限责任、保证责任或者无限责任的法人,并且可以享受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条件。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下,信用社的发展逐步加快,数量不断增加。具体如表2.2所示。陈振汉先生对这一时期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归结出五条原因:(1)信用合作社业务简单,农民很容易了解,因而推进超来很容易,故每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2)乡村资金枯竭,金融周转困难,农民对于信用合作有一致需要;(3)信用合作社所需资本较小,与无限责任非常类似,用农民的信用作为担保,非常适合农民的习性;(4)浙江省政局稳定:(5)信用合作历史早,加上政府的积极推进,所以可以自行逐渐发展。圆表2.21932——1937年中国农村信用社数量单位:个Form2.11932-1937thenumber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China年份数量u九大合作社为:信用、供给、生产、运销、利用、储藏、保险、消费、其他如建筑或改良品种之合作社。悖’陈振汉.浙江省之.八作事业,收于‘礼会经济史学沦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转引自: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73页 中国共产党控制的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规模较完备的信用合作社,是于1943年3月正式成立的延安南区沟门信用社,它是收综合性合作社的信用部发展起来的。至1J1945年12月边区的信用社发展为86个,资金达5亿元(边币)。①边区信用合作社按照《各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暂行条例示范(草案)》规定,实行自愿入社、自由退社;民主管理、一人一权;利润按规定比例分配,红利按股分配等基本原则。信用社是由县联社统一领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边区信用合作社抵制了高利贷剥削,解决了农民生产急需资金,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了边区生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局不稳,我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受到严重影响,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历程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统称,是在2003年开始的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基础上所演化而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地位。新中国农村信用形成于1951"~1957年期间,是伴随着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的产生而出现的,形成了中国当代经济史上典型的“三大合作”。随后,历经多次的体制调整和曲折发展,直至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试点的方案》,从而启动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演变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足鼎立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根据产权模式和管理体制,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阶段(1949~1957年)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礼普及发展阶段。建国初期,全国土地革命基本完成,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农业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农村。‘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7编,第327页,陕西人民出版社转引白:尹忐超,信用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第95页 一堕鍪查奎堂堡主兰篁笙茎高利贷开始抬头,同时农村又开始向两极分化,出现了专营高利贷的农户和部分农民上地的得而复失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并相继颁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一方面确定建立区级银行机构一一农村营业所,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重点试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其宗旨是为社员服务,为生产服务,帮助社员解决生产资金,避免高利贷剥削,走合作化道路。1949年底,全国约有800多家农村信用合作组织。1955开始,随着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运动在农村的迅速展开,农村信用社得到迅速发展。上半年全国80%以上的乡建立了信用合作社,共有农村信用社10.3万个,入社农户近1亿户,发放贷款达10亿元。该时期合作经济的理论来自两个并存的理论体系:一是三、四十年代从西方国家引入的合作经济理论,并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中期;二是从当时苏联引入的社会主义合作思想,并且逐步取代西方合作经济思想。在实践上,按照西方市场经济条件确立的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原则逐步被按计划原则确定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并最终完全取消信用合作社的基本属性,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原则相适应。此时期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限制和打击了高利贷剥削;支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配合国家银行,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其主体形式是以乡或行政村为范围的农信社,农民入社时要缴纳一定的股金,年终时按照股金分红。第二阶段(1958~1979年)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曲折中发展的阶段。以1959年人民公社的“公有化”运动为起点,至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为止这一时期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在极左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合作性质被严重扭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合作性金融组织转化为集体金融组织,成为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融资工具,农信社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主要受生产大队领导,盈亏由生产大队结算,失去了独立自主经营的地位。其间,农村信用社两次从人民公社下放到生产大队,又两次收回。国务院在1977年11月《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1979年《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均指出,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即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这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就成了具有双重性的金融机构,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渐丧失了其特有的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业务上的灵活性,而由“民办”转变为“宦办”o第三阶段(1980~1996年)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改节调整中发展的阶段和合作金融理论实践的创新阶段。1979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权由人民银行划归农业银行,农业银行县级支行负有监管当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职责。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中国农、lk银行《关2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报告》,提出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三性”原则,要求信用社在中国农业银行领导下,按照合作金融的方向进行改革。在这次改革中,为增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自我管理,1983年开始组建县联社,并在此后的改革中逐渐建立起县一乡两级法人体制,即联社和乡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为独立法人,由联社行使对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指导和资金调剂的制度。但信用社仍然处于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之下,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更新丧失了发言权,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个时期,初步理顺了农业银行与信用社之间的关系,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按照政策上领导、业务上指导、具体工作上放权的原则,改变了传统行政命令式的方法,转而实行依法管理和应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并通过县联社进行间接管理。信用社通过清股、扩股,落实股权,密切了信用社与社员的经济联系;加强了民主管理,强化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第四阶段是(1996年8月"--"2003年6月)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立发展阶段。1996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正式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并于年底基本完成脱钩工作。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村信用社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拥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1998年至2000年的国有金融机构在县域开始收缩,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地位形成。2000年至2002年的农村信用社“法人与组织体系试点"阶段,在江苏全省进行试点,在明晰产权、完善经营机制、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在全国进行了农户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没有真正恢复合作制,反而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和地方政府干预的现象。第五阶段(2003年6月以来)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作体制嬗变的阶段。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文件),在江苏省试点的基础上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将山东等8省市列为试点单位。该方案明确指出:“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度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化,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采取小同的发展模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省(市)级联社。随后,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了全面的体制改革进程。2003年8月,农村21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用社改革在浙江等8省(市)率先启动。2004年8月,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等29个省(区、市)。2006年末,海南省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至此,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西藏无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社,以及县(市)辖域内两级法人社等多种组织形式。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改变了合作制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要体地位和作用,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社区性仍然非常明显。 内蒙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实证分析学术界一致认同在我国创办和发展社区银行,可采取改建、新建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对现有的小银行机构进行改造。目前我国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们规模小,业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具有社区银行的一些基本性质,将它们改造为适应当地需要的社区银行,正好与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相统一。通过改造设立社区银行的另一个重要徐径是将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社区银行。鉴于其发达的网点网络体系和完备的硬件条件,将邮政储蓄办成服务中小客户的社区银行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二是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当前民营资本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很强烈,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活动活跃,经营效率也很高,引导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成社区银行,可引导非正规金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由于我国合作金融机构存在的时间较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业务基础,笔者认为我国社区银行的建立首先应该考虑通过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造加以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具有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普遍共性,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2003的信用社改革后,在管理模式上大多实行了省级联社管理机构模式,在四个自治区∞中,只有宁夏成立了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四个自治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机构网点数和从业人员数量都是当地金融机构中最多的、是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均居当地金融机构前列,各自治区的三农贷款余额、农户小额贷款覆盖率、贷款净投放和农业贷款增量也居当地金融机构之首。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经济落后的农牧业旗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50年来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各个时期始终坚持为农牧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服务,为促进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对其进行社区银行模式的改造势在必行。木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合作会融机构发展共性的基础.卜,试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四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没有信用社。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支持地区经济建设的相关数据为实证,阐述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必要性1.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为了有效地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应积极推行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于:在国家战略发展的初期阶段实行非均衡发展模式,有重点地开发和投入,但这种“重点”不是永久性的,一开始就应建立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思维基础之上。“协”是指较发达地区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和落后产业发展,“同”是指全国各区域各产业共同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例如人均GDP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应适时实行战略转移,更多地关注落后产业和落后地区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高度不均衡的发展中大国,在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仍应继续推行“发展极”模式,但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重视国家级的“发展极”和大区级的“发展极”建设,而是要重视多层次发展极的建设。具体说来,今后应特别重视县域发展极的培育,包括县城、乡镇、县域内开发区甚至村的发展极建设。通过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星星点点的发展极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些县域发展极的形成、发育和作用过程中,离不开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源聚集和配置的整合功能。社区银行能够成为这些县域发展极最合适的金融支撑,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近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民族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县域城镇化程度不高,小企业不发达,个体经营者众多,农业产业化程度也不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不高。由于金融服务相对滞后,资金供给难以有效满足需求,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撤并了大批网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供血不足,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注入新的血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地方性机构,组织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符合社区银行主要服务当地社区经济的要求。民族地区发展社区银行必将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2.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需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不足,突出表现在中小会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发育不完善。这 一堕茎直奎兰堡主堂垡笙苎__-______●-_。-____l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一一现象在民族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从银行体系经营规模上看,有大银行、中银行,但缺少小银行。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构数量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的9996,但他们的金融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县域经济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基层金融出现空洞化并日趋严重。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都开展了撤并县级网点的行动。以工商银行为例,其网点从最多时47000个到如今只剩下27000个分支机构,而且撤掉的网点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及欠发达地区县级,仅2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机构就接收工行16个网点存款22.7亿元。可以预见,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进程及市场化动作的日渐成熟,进一步撤并机构和裁撤人员是必然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不仅给农村社区居民带来不便,而且将侵蚀当地工商业,阻碍经济发展。社区银行规模小、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经营灵活,其开展的“短、频、快”业务,正好可以填补农村金融的空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内在需求3.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美国是社区银行发展最好的国家,社区银行遍布美国的小集镇、超市、小商品购物中心、学校、地方产业中心、新兴开发区,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带来了融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社区银行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社区银行与所在社区协同发展有一生动的例子得到说明,这就是财产抵押贷(Mortgage),即以住房、土地等物产作抵押发放的贷款,这一贷款用于购置住房、土地或其它物产。①美国居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住房(别墅),但上世纪初还远不是这样的情况,其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银行提供Mortgage有极大的关系。他们通过取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提前住进高档别墅,快速提高了生活水准,高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银行也从中获得了无尽的商机。美国居民获得的财产抵押贷款,大都是由当地的社区银行提供的。当一居民到某社区购新房时,当地社区银行就为其办理期限可达20"--30年的住房抵押贷款。可以说,社区银行在美国各地的均衡分布,为缩小以至消除经济的城乡差别及区域差别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美国社区银行在促进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商业银行通常将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转移到发达地区使用。社区银行设立的一个关键目的,就是要将一个社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社区,主动推进社区服务,消除社区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同时,社区银行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熟悉本地的市场,0AnthonySaundersandMarciaMillonCornett.FinancialMarkeLsHlldInstitutiuns,NewYork,McG伯w.Hill/lrwin,2001 ——.塑鍪查奎兰堡主兰篁堡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一一这对于繁荣欠发达社区的经济活动,缓解资金“虹吸现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新思路,即要跳出“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要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为此,要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要使农业产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使一些农村地带城镇化。宁波鄞州的案例显示,这个过程的微观运动是成千上万的农业家庭向工业家庭转化,再从工业家庭产生微小企业,再从微小企业产生龙头企业。而在这个过程的背后,鄞州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支持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社区银行方向发展有利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不同层次的市场定位。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造成社区银行以后,城区农信社就可以跳出服务传统“三农”的政策约束.从城镇社区没有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服务对象的实际出发,增强城市化倾向,大胆实行商业化经营,重点围绕进城农民务工经商、城镇居民消费、城乡纽带企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基础产业五个层次提供不同模式的金融服务,城镇化发展又为改制后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资金运用空间和获利空间。同时,乡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继续以服务“三农”为主,根据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县域中小企业四个层次的不同资金需求,采取不同的信贷服务方式,不断健全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机制。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鲜,民族地区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农民进入城市的第一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服务城乡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的成效已有目共睹,定位社区银行,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大有作为。4.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立足农村基层业务为农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社区银行定位于农村个人零售业务。植根于农村的社区银行与农村、农业、农民具有土生土长的天然联系。社区银行的职工一般都是来自本地,距离农民的生产生活很近,使其对杜员和社区内的客户十分了解,因此在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上所需的信息成本较低,在贷款方式上也相对灵活。社区银行会充分考虑这些熟悉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判断还款的可靠程度,并且迅速做出信贷决定。美国社区银行在其农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这方面的表率一美国社区银行是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农业是我国为主的经济基础,农业只有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点多、面广和贴近农民的先天优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建立之初就是以农民为基础的信用合作组织,被定位为“农村金融的纽带,支农的主力军”,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业、农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支持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支持家庭农户、支持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支持“两高一优"农业,支持以龙头企业、基地农业为代表的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农村支柱产业及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充分社区银行与财政、国有商业银行等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农业获得发展资金的一条出路。2007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61151亿元(包括粮棉油收购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和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2%,占GDP的比重为24。8%。按照发放机构划分,2007年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28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6.4%:政策性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1286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2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0850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4.1%。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参见表3.1。表3.I2007全国金融机构按发放主体划分的涉农贷款总量统计表单位:亿元,%Form3.12007issuedbythenationalfinancmiinstitutionsdivisionofthemaintablesofthetotalagriculture-relatedloans机构本外币余额(亿元)占比(%)金融机构61151100.O国有商业银行2228236.4政策性银行1286221.0股份制商业银行39646.5城市商业银行10701.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85034。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674627.4农村商业银行12882.1农村合作银行28164.6其他机构1230.2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08.9呼伦贝尔地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参见表3.2表3。22007年呼伦贝尔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农业贷款统计表单位:万元Form3.2Hulunbeir2007depositsandloansoffinancialinstitutionsandagriculturalloanstables~\项目各项贷款彩矽一\~,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农业贷款余额工商银行1,265,063187,2763,674农业银行925,855349,63340,144中国银行374,360112,49902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设银行650,16I485,0070发展银行54,789433,212O农村合作金融机构539,312356,799258,061邮政储蓄348,1501,45448合计4,157,6901,925,880301,927从表3.2中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6。2%,说明该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把大部分由当地吸收到的资金用到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上;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占其当年贷款总额72.3%,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表3。32008年1-10月呼伦贝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Forud.32008January-OctoberHulunbeierfarmruralcooperativefinancmlinstitutionssituafionoftables—~\项目、\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涉农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社别—\、—~海拉尔农村信用联社108202871494594052.7%满洲里市合作银行72757492414812697.7%扎兰屯市农村信用联社67092719046645892.4%阿荣旗农村信用联社49855474634686098.7%奠旗农村信用联社29082472624149987.8%新左旗农村信用联社12110&436598270.9%新右旗农村信用联社57693904324683.1%陈旗农村信用联社109431462712625863%鄂温克旗农村信用联社17280147311045971.0%额尔古纳市农村信用联社51687380092420863.7%好里堡信用社469377789756997.2%兴林信用社48701208801878189.9%牙克石市农村信用联社164472746015875778.8%鄂伦春旗农村信用联社82635147591393494.4%合计76752250075540444480.8%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金融办公量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包括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旗县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都在贷款余额的50%以上,扎兰屯、阿荣旗等手要农业旗县的涉农贷款都达到了贷款总额的9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农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可见民族地区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相当大。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社区银行最显著的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主要为当地社区经济服务;二是个人金融业务所占比重较大;三是实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具有一定的特色;四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组织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符合社区银行主要服务社区经济的要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全国一级法人,各地组织的资金由总行统一调配使用,因此,下级行组织的资金不可能全部用在当地,要被上级行全部抽走或抽走一部分。而农信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由农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社区性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组织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投向广大农村、农户和农民。这与社区银行主要为当地社区经济服务的要求完全一致。对照社区银行的特征,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社区银行改造条件基本具备,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农村、农民具有割舍不断的联系,由于其网点遍布农村,贴近农村和农民企业,这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具有的优势;其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跟踪等方面优势,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第三,目前在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支农的生力军,左右着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第四,国家通过继续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支农再贷款、放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限、实行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执行所得税减半政策等正向激励机制,给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较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政策优惠。1.政策资源优势目前市场化导向已成为决定我国经济改革方向的最主要力量。社区银行的特点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相适应,在解决农村金融资源短缺、促进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从2003年8月开始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制度选择已发生转变,坚持多年的“合作制”不再成为中心。在国务院下发的《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方案》中,首次提出“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人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明显回避了“合作制"字样,已明确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定位为社区性地方性银行。这一定位完全符合城乡社区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居民融资难问题,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2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支持中小企业成果显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处于社会经济体系的基层,乡镇中小企业是其重要服务对象,而这些中小企业尤其经营规模小,地域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不可能被国有商业银行列入服务对象。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性质、服务对象和结构设立等特点,使其能够充分灵活地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扩大生产流通和服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之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下面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来说明农村合作金融这个准社区银行在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3。42008年呼伦贝尔市金融机构小企业授信、贷款情况表单位:户、万元Form3.4Hulunbeir2008financialinstitutions,smallbusinesscredit,loans,Table\机构合计主要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名称占弋家数户数\余额数比项目\’小企业1899411984632558134禾4424O0授信户数各项贷款320100.1980367.512545943.3314191059.35610O余额资料来源:呼伦贝尔市银监局统计科从表3.4可以看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企业授信贷款户数为7002户,占当地全部金融机构全部小企业授信户数的37%;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37002。33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5%,可见当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贷款都是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表3。52008年9月呼伦贝尔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贷款支持情况调查单位:个、万元、%Form3。5September2008Hulunbeirruralcooperativefinancialinstitutionsinsupportofcorporatelendingsurvey合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项目家占家数贷款余额家数贷款余额家数贷款余额占比数比3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___=_;__:合计4651。149046.32雷蓦0015j。1118046369913786;6_.i3292:毒_==工业企业9320842.870129889818710953.8753⋯建筑业企业。558846.83O134154988505.8396批发业企业652575065125751零售业企业2724:。52141.380180027239951341.3898交通运输业348i4165.130O34814165.131邮政业企业曼≥o一二00O0O叫j_住宿和餐饮业一90-==78Q5.150115089997655.1510童☆其他i1276;;52669.960O01276152669.961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信月|联社业务科表3.6呼伦贝尔市2008tJ、企业客户贷款需求调查表Form3.6Hulunbeir2008smallbusinessloandemandcustomerquestionnaire单位:户机构申请金额批准金额申请笔数批准笔数呼伦贝尔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2683812436247544720表3.7呼伦贝尔市小企业贷款按行业划分表Form3.7Hulunbeirsmallbusinessloansbyindustrytable单位:个、万元小企业贷款余额小企业贷款户数项目2006200720082006200720D8合计126928186875.07234073。68540980276997农、林、牧、渔业6686897581.06128544.46177134463602采矿业2762305.oo4715.0067制造业40554131.055291.1247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81742.90714.60t01016建筑业41994576.107064.142829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012770.744326.0814135235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0O.000.0010O批发和零售业1137413474.8215168.18516467386住宿和餐饮业40975351.307068.33179247101房地产业14252416.334183.051522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412846.053261.6025111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47162.oo490.6031313其他3099350517.7253246.5226393287225531 一一空鍪查奎堂婴主兰篁笙茎一..——一——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信用联社业务科从表3.5.、表3。6、表3.7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企业支持力度上,把企业贷款余额的92%用于支持小企业金融需求,其他贷款均投放于中型企业,对大型企业没有资金支持:该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申请批准率在99%以上;按行业划分的小企业贷款中,投放在农、林、牧、渔业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在2006、2007、2008_三.年分别为53%、52%、55%,均超过投放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他贷款主要投向了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较为集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从以上数据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把资金主要投放到了中小经济土体上,具备了典型的社区银行特性。3.机构网点众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网点遍及乡间,把金融服务延伸到了乡镇居民的家门口,这与社区银行金融服务贴近居民的要求相一致。1998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施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重心纷纷转向大中城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性地收缩县及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农村机构、精简城区机构,相反,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坚持“三农”服务方向,大力发展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联保贷款,加强网点建设和营销客户经理培训,形成了网点多、份额大、占比高、名声响的金融支农新形象。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12.4万个,其中县域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2.6万个,从业人员43.8万人;中国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1.31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10.6%;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41.5%。这就形成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客观事实。国有商业银行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农信社担负起了对城区及县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重任。在大中城市的主城区,农信社原有的机构网点得到巩固和优化,在县域,农信社存在着联社、信用社、信用分社、(信用代办站)、储蓄所5个层次的组织形式,经营网点遍布城乡。是全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城乡分布最广的金融机构。农信社机构网点多、服务面广、贴近社区和农户的优势,完全符合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按目标市场进行横向细分并提供就近服务的要求。表3.8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情况单位:个Form3.8NationalnetworkoffinancialservicesVaSeScountyI2004年2005年2006矩I县域金融服务网点总数134073128728123974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中:邮政储蓄网点数232392346823695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网点数155515331517中国农业银行网点数169261551113175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数535524505农村合作银行网点数180021422515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数608695595352089资源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表3.9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情况单位:万人Fornd.9Countyemployeesinthenationalsituationoffinancialinstitutions2004焦2005盆2006年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146.1148.9152.4其中:邮政储蓄11.612.413.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92.82.7中国农业银行23.422.621农村商业银行O.40.4农村合作银行1.622.4农村信用社47.847.146.8从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金融服务网点为5024万个,其中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1614万个,占全区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32.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数为2450万个,占全区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48.8%,其中大部分网点集中在县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有县级农村合作银行14家,县级信用联社75家,机构、网点2371家,约占广西金融同业的5096。职工22707人,占广西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三分之一。遍布城乡的网点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4。积累了一定业务基础(1)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迅速多年来,农信社贷款投放始终坚持以个体为主、以小额为主、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把大量贷款投向了个体的农户和城镇居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是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在各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直积极推动农广小额贷款发展,调整农户叫、额贷款政策。全而扎宽农村小额贷款对象、范围、金额、期限、利率。小额贷款对象从传统农户扩大至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种微型企业:小额贷款用途由传统农业扩展到有助于农民收入提高的①农村金融数据库一中国金融网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各个产业;小额贷款额度在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一30万元,其他地区提高到3万一5万元;小额贷款期限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等决定,个别贷款期限可延长到3年;小额贷款利率坚持“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小额贷款业务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得到了普遍推广,农民和城镇个人贷款担保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面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区以呼伦贝尔市为例:目前,全市广泛开展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和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业务。全市承办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它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没有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全市共有9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承担着为“三农三牧"提供信贷服务的任务,其中,全市共有6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部分信用联社开展了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业务。2006年末,全市除部分林区和牧区信用社没有开办农户小额贷款以外,其余地区都已开办此业务。2006年末全市农户信用贷款共投放22187万元,2006年末累计余额为9334万元;农户联保贷款共投放30651万元,2006年末累计余额为10752万元;2006年全市共发放富民卡贷款证近8万户,为10万户的农牧户发放了农户小额贷款。呼伦贝尔市的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各个旗县区的城镇地区。2006年全市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共投放1224万元,年末累计余额为1757万元。∞覆盖率是以农信社辖区内发放的贷款证卡户数或者己经建立经济档案的农户信用户占辖区内农牧户的比重。民族地区小额农贷覆盖率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一些旗县农信社的小额农贷已经覆盖了其辖区内一半以上的农牧户,部分旗县超过了70%。呼伦贝尔的小额信贷数据表明,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还款业绩比其正常贷款要好。数据显示,除部分年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农牧民减产减收还款率下降外。农信社的还款率普遍在60%一80%之间,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00%。农信社还款率较高得益于严密的监控措施,小额信贷操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农户资信的评定工作是小额信贷制度化和规范化操作关键。范化操作贯穿于小额信贷的整个过程,保证了小额农贷还款率,降低了信贷风险。(2)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开展个人贷款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拓展小额贷款市场、由于借鉴了社区银行的运作经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符合社区银行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要求。为农信社实现社区银行改造后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奠定了基础。设在乡镇的农信社全面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使民信贷服务品种。农信社在开办社区金融业务方面的探索,推出适合其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包头市。刘明越.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小额信贷的发展绩效、问题与对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7年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郊联社针对物流企业开办了“融通仓”贷款品种,针对汽车销售商开办了汽车合格证质押贷款等;赤峰市红山区联社则针对服装、蔬菜和建材批发零售客户开办了最高限额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有效解决T4,企业抵押难的问题,深受客户的欢迎。已介入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订单农业质押贷款,为实现社区银行改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制约因素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已具备了社区银行的一些特征,可以说是准社区银行,但目前与真正的社区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向社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制约因素。(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石,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受历史、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企业逃废债,党政机关、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等现象十分突出;金融未结案件多,金融机构维权成本高、难度大。金融机构发起筹建村镇银行心有余悸,担心贷款发放后有去无回。(--)金融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最大问题不在于覆盖面的空白和业务总量不足,而在于依托静态金融发展逻辑而形成的农村金融服务种类的严重不足,由此造成了较大的发展缺陷。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农村信贷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服务,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受制度桎梏,不能及时有效提供诸如农户生活消费、助学就医、购房建房等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功能缺陷与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矛盾更加突出。1.贷款服务供给不足据呼伦贝尔地区的调查,目前农民最强烈的需求是资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服务供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给不足。主要问题是:信贷数额小、期限较短、利率偏高、手续繁琐。农作物种植、水产动物养殖存在自然规律,贷款期限应根据种养殖周期来确定,贷款额度应按照种养殖的规模来测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和特色农业的资金需求日益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额度已不能满足农户需要。贷款期限短,与农业生产周期也不相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而农户贷款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周期长,如养殖业需要2~3年期限,林果业需要3~5年期限,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和农村消费信贷等的期限都在1年以上。贷款到期不能及时偿还,还要加罚利息,使农户负担加重。现行贷款制度和担保制度严重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信用社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有其特殊性,比如集体土地不准用于抵押,果树、机器、奶牛等资产流动性太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允许作抵押,因此在涉农融资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严重制约了信贷的获取。2.信贷服务种类不足从范围经济的角度出发,∞社区银行要取得显著的效益,就需要提供充足的产品。如果说一个客户只享受一项或两项银行产品,那么银行对该客户的投入成本就不可能降下来,根据经验当银行能在一个客户身上提供五种以上产品时,银行就能显现出范围经济。正所谓要在每一个客户身上赢取完全利润。而我们的商业银行目前在产品的开发上,往往比较单一,每项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足,简单重复较为普遍,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小额信贷项目产品单一,金融机构发放的小额农贷和小额再就业担保贷款两类小额贷款。调查过程中,部分地区的信用联社开始投放助学贷款。呼伦贝尔市的小额信贷项目己经从农牧民扩展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到城镇贫困学生。由于该地区小额信贷操作主体是金融机构,全部是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项目,缺少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和外援机构的小额信贷,所以这一地区的小额信贷盈利性质更为突出。另外,该地区的小额信贷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小企业授信方面,呼伦贝尔地区只开展了表内贷款业务授信业务,没有开展任何表外授信业务。圆①所渭范围经济,是多种金融服务由同’机构提供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当同时事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②表外授信业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第二条规定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3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中间业务发展滞后起步较晚,开办种类少。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代理保险、低保、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业务,这些业务周期长,回报率低。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档次低。受管理体制和环境的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区的营业网点,大多处于低层次、功能不完善的状态。(三)农村合作金融机制障碍在民族地区,“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生命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即便在一个省区内,不同县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也完全不同。国务院在设计改革方案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参照标准自主选择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统一法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种模式,这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实行分类指导的科学态度。而“大~统"的实质是管理权的高度集中和资金运作的高度集中,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法人管理权的丧失,导致无法按市场规律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目前,“大法人”管“小法人"的农信社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农信社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农信社的快速稳健发展。取消基层信用社法人地位将使信用社丧失软信息优势,使信贷人员失去与社区居民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延续过程复杂,管理上一直没有形成自已的行业管理体系,信用社人事管理权一直握在监管者手中,直系、旁系亲属繁殖现象严重。所谓直系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职工自己的亲属,所谓旁系是指监管部门各种相关人员的亲属。现有职工大部分是农业银行代管、人行和银监局监管时期招收的“子弟兵”,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有高管人员大多为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都能掌握一般的业务技能,但综合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素质和接受新业务技能的能力较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熟悉当地人文环境,但大多缺少扎实的金融理论素养和银行经营的战略素养,家长式作风严重,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镇和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信用联社成立后进行了三定工作,定岗、定编、定员。初步摸清了现有人员编制情况。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信用社系统只在2007年进行过一次全区范围内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考。内蒙古自治区信用联社员工80%为“亲属队",以至于在人员回避调整时无法进行的现象。3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五、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较其他商业银行和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经营特点。作为准社区银行,在选择向真正意义社区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并根据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配套措施。(一)明确战略定位发展战略是指较长时期内有关发展问题的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但金融发展战略必须与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我国初等发达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所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又必须置于非均衡协同发展这个战略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关发展走向问题又有必要在发展战略的框架内进行讨论。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战略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主动地、有战略眼光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极的建立和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的观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业务创新能力、清算支付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实力都无法与国内外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相抗衡,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农户、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才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正确选择。1。阶段化适量发展战略企业的战略定位应与战略目标相适配,寻找和把握市场机会,发掘企业的资源优势,确定在市场中的位置,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江苏、浙江部分发达地区成立的由信用合作社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性质的准社区银行大都是适应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自然禀赋决定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不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还没有象东部发达地区那样形成产业集群式的经济发展环境,农牧业生产更是以分散经营的小农业、小牧业为主,地区的经济基础决定民族地区的农村金融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构在发展阶段的选择上不宜过分追求规模化,而应当以当地经济特别是农民、小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深化金融创新,逐步拓展可提供的金融服务形式。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在确立经营战略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准确定位,重在做强不在做大;市场细分,不求齐全只求特色:集中实力,有所不为才能更有所为;经营目标,不在规模而在质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在发过程中注意银行本身结构的合理性。现在不少银行总是想做大,希望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这一倾向值得商榷。银行应该有差异性,进行不同的定位,以服务不同的对象。特别是地方金融,它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休戚相关,它的市场优势、客户优势都在地方。植根地方、服务地方应成为地方金融机构的特色。地方金融不要只着眼于做大银行,而要下气力练好内功,要先做强再做大。金融机构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才能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为最广大的客户,包括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金融服务存在的”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富轻贫”、”重工(业)轻农(业)”、”重长期(贷款)轻短期(贷款)”的状况。①2.存量与增量改造并举国外很多国家最普遍的设立方法也是先有信用合作社,然后才逐步转化为社区银行。原来的信用合作社基层社区银行,在基层社区银行的基础上成立地区社区银行。但少数国家如日本等国,实行银行制:由基层银行向地区合作银行投资入股,地区合作银行再向中央合作银行投资入股。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自然会趋向高收益率产业,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变迁和运行实践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农村零售业务市场,政策性银行业务又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的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方一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行业规模不大,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有限,使不少地区的农村成为金融“空洞”,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产致富。基于农村的社区银行在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方面的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在目前农村合作金融赖以生存和与之相对应的农村经济环境下,在现行农信社省级联社基础上尝试由基层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过渡的模式,逐步减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实行存量改造和增量改造并举,或许是一种可行性选择3。坚持商业化经营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关于我国民族①成思威.地方金融要先做强再做大,转引自:姜欣欣.余融时报.2006.12,7,第0n1版41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方向是合作性还是商业性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商业化是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只有坚持商业化经营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所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必须与经济同步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被经济环境淘汰。目前,民族地区发展虽落后于发达地区,但早已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也是如此,并逐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一样,只有在盈利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商业化是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Mishkin(2006)认为,欠发达经济体走向富裕的唯一途径是提供激励,使资本流向可以发挥最佳效用的领域,而不是简单地满足金融需求。而Easterly(2001)则根据对欠发达经济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很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在于无法获得投资,而在于投资无法提高产出效率。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增加投资数量,而是首先必须避免无效投资和不良贷款,推动投资质量的提高(Beck等人,2000;Easterly和Levine,2001;Levine,2005)。因此,在中国的农村金融领域,我们首先需要认定的一个问题是,农村金融组织是因为农户需要融资而给予信贷,还是信贷本身可以给金融机构带来适度风险下的合理收益?显然,后者是第一性的。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并不排斥对“三农"服务。只要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透明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为三农服务依然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弱势群体依然可以找到一条财务可持续的商业化经营道路。相反,如果一味的强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经济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而忽略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对利益的诉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不可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服务的。盈利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商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明显的盈利目标。抛开效益一味的讲服务,必然导致经营亏损,甚至危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存。在自身生存无法保证的前提下,更谈不上更好的服务“三农”。只有真正提高了经营效益,才能增强分红和利润返还能力,吸引更多社员加盟,不断壮大信用社的力量。随着民族地区金融、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站在长远发展角度,我们会发现,农村合作会融机构商业化经营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42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明确市场定位1.市场定位理论市场定位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艾.里斯(AL.Ries)和杰克.特鲁特(Jack.Trout)于1969年6月在《工业行销杂志》(IndustrialMarketingMagazine)发表的《定位是人们在今日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一文中首次提出来,并在他们1981年出版的《定位论一一广告攻心战略》一书中得到迸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定位理论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企业全面地了解、分析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后,确定自己的产品如何接近顾客的营销活动。定位理论的产生,源于信息爆炸对人类认知判断的影响。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日益丰富和复杂市场几乎把消费者推到了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定位就显得非常必要。按照艾。里斯与杰克.特鲁特的观点:定位就是你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银行市场定位,是指银行依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技术能力和服务方式,通过细分各层次市场需求的特征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对其核心业务或产品、主要客户群以及主要竞争地的认定或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很明显,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无论是资金实力、技术和人才都不如大银行,为了获得竞争中的优势,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以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的服务,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发展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奠定坚实的基础。2。市场定位策略根据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的不同,可将市场定位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无差异性市场定位;差异性市场定位;集中性市场定位。银行究竟采用哪种类型的目标市场策略,应综合考虑银行的实力、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对银行自身实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对银行宗旨、任务、长期目标的分析、安全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核心能力分析和战略能力分析。集中性市场定位指的是,银行既彳≮面向整个金融市场,也不把力量分散到若干个细分市场,而是集巾力量进入一个或两个细分市场,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这种战略追求的不是在若干个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是在较小细分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采取这种策略可在选择的目43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标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节约成本和营销支出。①合作金融的微观经济特征是与其经营规模密切联系的。在小规模经营条件下,其成员可以利用当地信息源和信任资本,还可以利用自我雇用的优势,因而可以降低信息和监督以及执行等交易成本,具有制度优势。对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银行,则更适于采用集中性市场定位策略,集中银行内部的所有资源,以目标市场为核心,开展有效经营活动。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大多数规模较小,经营范围较为狭窄,宜于采取集中性市场定位策略。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定位应该在农村。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已将金融机构的市场作了大致划分,并形成了各自的优势领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于“三农",其发展具有路径的依赖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对垄断性,所以面对农村地区展开业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选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其不可能与其他商业银行在传统领域竞争中具优势。商业银行拥有较完善的清算系统,国家信用的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传统业务领域很难与商业银行抗衡。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锁定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这些领域由于成本的原因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意介入,为信用社留下了生存空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以及成本优势,定位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小额、不定期信贷,抵押、担保缺乏型信贷,关系型信贷等方面;同时积极开展个人零售业务、社区金融服务市场。3.市场定位的主体选择在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广大服务客户中,90%以上是农村妇女。服务对象群体的高度集中化,这既符合尤努斯创建乡村银行的初衷,也是其“乡村银行"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想在未来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仍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市场定位,并把围绕市场定位开展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作为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客户群体定位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优质客户,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适合各个群体的金融服务。民族地区中小经济主体在信用评估和服务需求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为具有关系型借贷优势的社区型银行提供了介入机会,从而在一细分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客户差异化服务最重要的是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需要注意的在定位整个民族地区的客户群时还要考虑民族地区各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严重的地区差异以及存在的多元化、多样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在民族地区农村很多地区,o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43页 内蒙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较高层次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组织逐渐增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其贷款投放不再局限于个体农户,而是收益较高的乡镇企业、联营企业,在服务对象上形成了农村经济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梯次选择模式。另外民族地区应以市场为导向,为特色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如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商业贸易、规模经营和个体生产经营基地建设等较高发展层次的金融需求者及“非弱势”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民族地区不仅旅游业资源丰富,市场发展前景看好,而且边境地区商贸经济也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资金缺口已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农牧区经济合作协会、个体户、单个户等都有商业资金投入和流动资金借入的需要,这些资金需求缺口为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介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4.金融产品定位零售业务,是指对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居民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存款业务、零售小额贷款、信用卡、透支便利、个人汇兑结算、制定投资策略与组合、代理保险服务等。不同银行的金融产品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形成了银行间相对竞争优势或劣势。差别产生的原因:由于经验、资金等方面的差异,某些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比另一些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更能满足客户对某方面的功能需求,从而使得其具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如外资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领域推出的产品竞争能力强,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相对劣势则较为明显。同样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组合后带给客户的满足感不同,从而使得银行之间的产品出现差异,如金融保险组合产品明显比单纯的金融产品和单纯的保险产品更受客户欢迎。由于银行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带给客户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客户更愿意选择某家银行的金融产品,因此依靠有形网点竞争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比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更大优势由于银行带给客户的信任感、安全感不同,导致客户从主观上认为不同银行提供的产品存在差别,因此资本充足、抵抗风险能力强、业务发展生机勃勃有利于坚定客户信心,赢得竞争优势。鉴于民族地区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自身的资金规模、客户定位和经营范围,应以向客户提供传统零售服务为主,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费用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并在传统零售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深挖金融产品,针对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45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配套措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农信社改造成真正的社区银行,应完善以下配套措施:(一)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文化社区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提出的,主要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组织形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社区的地域界限一般限制在居民日常生活能够发生互动的范围之内,或者限定在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服务设施、组织机构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之内社区的形成本身是一种相同或近似文化的积聚。社区银行仅仅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份子。社区银行的产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群居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农村生活方式,目前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依然是此种生活方式;第二个阶段是以经济关系为主的城市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第三个阶段是社区生活方式,在这里,社区已不简单地是经济、地理单元,而是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单元,是有相同文化及价值取向的人选择一个地区作为生活基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社区中,抓住了社区,就抓住了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银行的基本体制特征源于其服务区域的“社区性",集中表现在:社区银行是依托所在社区社会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开展信用中介活动,这种人缘人格信用关系网络天然内生于公民社会之中。可以说社区银行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与社区居民有同样价值取向,满足社区居民金融需求的义化符号。社区银行只要能满足文化取向相同的群体的需要,就会赢得商业信誉。可以说社区银行是东方的亲情信誉与西文商业信誉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模式。社区银行的义化口J4以体现为地力‘金融机构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是社区银行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留给顾客的视觉形象和总体印象的总和,地方金融的外部形象往往挖掘和浓缩了地方的特色,例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内在形象则是地方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凸显的是内部员工的精神面貌、银行的发展信念、战略规划等。只有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完美结合,才能由内而外地体现地方银行的金融特色,抓住顾客的心,要不然,再多的金融技术产品创新也是枉然④。鄞州银行把他们的银行文化概括为“蜜蜂文化",这是很恰当的。鄞州银行所表现出的“蜜蜂文化”有五:一是像蜜蜂一样不嫌小,对家庭工业、微小企业都予以支持。二是像蜜蜂一样勤劳,忙碌于干家万户,深入了解情况,知晓自己的客户,知晓自己客户的业务,乐此不疲。三是像蜜蜂一样精明,善于从千家万户甄别有发展前景和守信用的优质客户,给予支持。四是像蜜蜂一样灵巧,善于把农业家庭变成工业家庭,从工业家庭中培育出微小企业,从微小企业中培育出龙头企业。五是像蜜蜂一样具有合作精神,借助于良好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董事、董事会、高管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整体合力。这样的“蜜蜂银行”颇有推广价值。从全国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成千上万“蜜蜂银行”的支持。圆民族地区是各民族聚居区,社区生活中不缺少区域特色和区域文化,聚居区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每个民族地区的产业都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产业发展方式,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呼伦贝尔市可分为五种经济类型区城郊型、林区型、矿区型、农区型、牧区型。城郊型经济。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从一开始就已融入了社区的各种经济类型和经济体尤其是其中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牧民经济的发展中,现在需要社区型金融机构做的就是要让社区中的所有成员都相信社区型金融机构是保护社区文化的重要成员,是推动社区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典型。(二)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积极地为自己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农业经济的薄弱性爱求会融服务成本应具有低廉的特点。以提{J上满足农户基木需求的金融业务为出发点,坚持小额、微利的原则,尽可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围绕社区金融搞好金融创新,不断。魏正。塑造良好的金融形象以迎接挑战,全国地方金融第十次论坛文集,2007.9@扬冉半.金融时报.2003.2。1647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好市场细分结果,利用客户需求、生活环境、行为模式的趋同性做好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与营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广大农民和城镇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1.深挖传统业务一是完善小额农贷和对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延伸、拓宽和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延伸到流通、消费领域。简化小额农贷办理手续,积极探索建立个体私营户信贷授信机制;放宽贷款用途,提高信用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二是适应种养大户和农村产业化的需要。对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可采取灵活有效的抵(质)押方式,适度扩大信用贷款授信额度,解决无担保融资困难的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消费贷款如开办助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农民打工贷款,修建住房贷款及其它个人消费贷款,满足农民改善生活水平的需求。四是建立适用的农村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改革动产担保物权制度,探索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存,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扶持建立各种为农村服务的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可以由政府出资来建,也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出资来建,并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支持,如对开展农村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其可享有三年免所得税、营业税减半的优惠政策等。建立和完善农村动产、不动产抵押登记机构,探索建立便捷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将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及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合同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实践。同时,充分利用《物权法》,积极推出集体土地、林业产权质押贷款方式,扩充农户有效的质押品种类和范围,提高农户的信用担保水平。农村经济发展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事实: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必然面临从单纯依赖劳动力收入向依赖资本和土地收入演变的体制性转变过程,这意味着农村金融也必然从依附于劳动力收入的农户信用贷款模式向依附土地和资本的抵押贷款模式转变。其中必然蕴涵着一定的商业风险和金融风险,但更多地意味着金融机构的创新。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发展中I司业务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在中间业务方面谋求与其他银行的协作,可考虑与其他银行建立统一的收费网络,将各种收费项目纳入统一的收费网络,利用各自银行的优势,达到多赢,形成同业合作共同开发中间业务的新格局。另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没有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开展,可考虑暂时借助其他银行的结算网络。①(三)保持基层社法人地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取两级法人体制好还是统一法人体制好,这个问题己争论己久。其实产权组织形式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实践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不具备比较优势,其业务活动往往无法适应小农经济,也无法解决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高风险和巨额成本等问题。中国并不缺少大银行,但缺少贴近基层的中小金融机构,特别缺少根植于农村的微型金融组织。相对来说,贴近农户、符合农村基本需要的“小法人”更适合服务当地。从美国的情况来看,8000多家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中,有5000多家是以县为服务范围的社区金融机构。与此相比,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呈现相对落后的个体经营模式,经营主体相对分散,与此相匹配的县域城乡基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数量尚显不足。我国农民的绝大多数缺乏民主意识,这是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最大的非正式制度障碍。在合作金融的发展初期,必须强化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就要求信用社的规模不宜过大。而且按照办社宗旨,信用社应愈办愈向下,愈贴近农民,所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自然经济仍占主要比重的欠发达地区,仍然应以“一乡一社”的规模为主,保持基层社法人不变。在此,还需解决一个认识上的障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机构规模小并不是导致金融风险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的原因,而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才一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以县为统一法人的做法并不必然降低信用社的经营风险,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盲目取消基层法人,却直接导致j,三个后果:一是基层社激励不足,丧失工作动力,进一步把责任推诱给上级,依赖性迸~步增强,道德风险恶化;二足由于最贴近市场的信用社缺乏信贷权,“三农”信贷萎缩基本上是必然后果;三是权。王秀霞.宁夏农村信用社经营战略研究,兰州,兰州大学,2006.1049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上收使管理上的民主性更难体现,不利于合作制原则的真正实现,可能使社员的产权主体地位再次被架空。因此,无论从国家银行业宏观角度考虑,还是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布局出发,还是从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前景考虑,现有的2000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县级法人不宜向成立全省统一法人的方向转变,避免减少县一级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立法人,而且应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适当保留基层社法人地位。保持基层信用社具有科层结构少、委托管理层次少,决策机制灵活,以及独立自主经营、资金自主支配权大、激励机制强、办事效率高等制度优势,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价廉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克服“官僚机构”的弊端,减少诸如客户“公关费”和“寻租”费用。银行组织体系单一的最大风险,就在于银行机构的资金需求与供给都是同质性的,这突出表现为我国银行体系对某些产业或某些大项目的集中贷款问题,系统性风险极易爆发。保持基层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有利于在完善信用社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分散系统性风险。(四)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定位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户,由于其客户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人员也应区别于大型银行。一方面,面对社区的信贷业,需要大量熟悉当地情况的从业人员。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信用社工作人员大多为本系统或金融系统职工子弟的近亲繁殖现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雇佣熟悉情况、能够通过学习具备基本金融知识、完成基本业务操作的人员来从事具体工作,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水平。可从社会上招聘一部分相关行业的熟悉民族地区社区区情的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以此来降低人工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由于在本社区,员工和他们的家庭就生活在本地社区中,他们了解什么人可以从银行贷款并且将来能够偿还。员工的本地化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在管理人员和业务开发方面的人才战略,应考虑引进部分相关的专业人才。本地管理者熟悉本地的市场和文化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本地化相结合,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五)改革机构网点设置50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县域企业金融覆盖水平近年来虽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这些乡镇大都集中在欠发达偏远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未来社区金融的主力军应努力填补这一空白,提高网点服务和创新能力。社区银行的网点要严格按照精简、效益的原则和保本点的要求设置,努力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要对低产低效、形象差、亏损的网点进行撤并,集中财力人力培植一批高产高效骨干网点。对居住分散和流动的农牧民,信用社可委托村委会、苏木嘎查行使信用社的职能,延伸服务半径。51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在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最接近社区银行的是成千上万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们分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与当地的社区、中小企业、农牧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发展社区银行的首选。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虽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工商化程度不高,但有实现农业多种经营的条件,中小企业经济活动频繁,对个性化和小额金融服务需求大,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经营环境得天独厚。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样~种分工格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从近十几年的经营实践看,应该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之间己经建立了天然的联系,具有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特点,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备了发展成为社区银行的良好基础。因此,针对自身存在的社区银行模式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路径研究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加以改造,使其发展为社区银行,是满足民族地区县域中小经济主体融资需求、优化民族地区农牧区金融体系结构、增加农牧收入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52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1]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北京,金融出版社,2006[2]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刘民权.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刘仁伍.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问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7]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第1期[8]徐滇庆.民营银行试点势在必行,中国金融,2005[9]巴曙松.社区银行能否成为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突破口,现代管理科学,2002[10]晏露荣、林晓甫.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可能性分析,金融研究,2003[11]杨蔚东、杨宝臣、董越.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界,2006[12]陈庆华.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经济师,2005[13]阮铮、李晖.中小商业银行与关系型融资,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5[14]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我国社区银行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西岸金融,2005[15]姜新雷.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可行性,经济导刊,2008[16]王敏杰,应丽艳、王文晋.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银行发展战略探析,农业经济,2008.[17]李贞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备研究,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6[18]陈义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发展战略研究,湘潭,湘潭大学,2006[19]马驰、徐如浓.从合作金融走向社区银行—基于杭州联合银行个案分析的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思考,特区经济,2006[20]闫娜.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研究,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21]刘伟,朱雨顺.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农金纵横,2004,第3期[22]赵革.中国社区型银行的制度研究,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6[23]王秀霞.宁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研究,兰州,兰州大学,2006.53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刘明越.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小额信贷的发展绩效、问题与对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7[25]牟捷.社区银行模式下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研究,兰州,兰州大学,2008[26]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2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8]张欣.积极发展社区银行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保障,社区银行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9]张亦春、许文彬.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30]赵革、刘涵.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共同体信用制度研究~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创建的信用共同体为例,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13赵旭、蒋振声、周军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32]赵彦云,江涛.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应用研究,金融研究[J].2000年第8期.[33]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课题组.工商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金融论坛,2002年,第4期[34]中国近代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年[35]中国民主建国会重点专题课题组.社区银行研究文集[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6]中国企业管理年鉴.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述,2007[37]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40]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3]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44]郭田勇、郭修瑞.开放经济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博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5]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6]刘锡匙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7]黄泽民.中国金融运行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8]程惠霞.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9]沙虎居.区域性民营银行的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0]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二、英文文献54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AllenN.Bergen.TheProfit—StructureRelationshipinBanking:TestsofMarketPowerandEfficient-StructureHypotheses【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May1995,27(2):404"---432。【2】AllenN.Berger,IftekhanHarsan,LeoraEklapper.FurtherEvidenceontheLinkbetweenFinanceandGrowth:AnInternationalAnalysisofCommunityBankingandEconomicPerformance【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4.【3】Angelini,P.Salvo,R,D&Fe玎i,G.AvailabilityandCostofCreditforSmallBusinesses:CustomerRelationshipsandCreditCooperative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2,1998,pp925—954.【4】Banerjee,A.VBesley,T.W.TheNeighbor"sKeeper:TheDesignofaCreditCooperativewithTheoryandaTest[J】.Quarterly,JonrnalofEconomics109,1994.【5】5BellFW,MurphyNB.Costincommercialbanking:Anquantitativeanalysisofbankbehavioranditsrelationtobankregulation【C】.ResearchReportNo.41,FederalReserveBankofBoston,1968.【6】6BenstonGJ.Economicsofscaleandmarginalcostsinbankingoperations[C]。TheNationalBankingReview2,1965,pp507—549.【7】Berger,AKlapper,LandUdell,GTheabilityofbankstolendtoinformationallyopaquesmallbusinesse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v01.25,issuel2,2001,PP2127-2167.55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作为一名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我对中小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以及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市场定位有较深的感知和体验,带着工作中的疑惑和求知的渴望,我于三年前进入内蒙古大学开始了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农村合作金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很自然地,“民族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策略和定位”就成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能够用所学理论知识钻研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学术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包广才教授。本文从选题、构思到定稿,自始至终都受到包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包老师给予我的远非术研究上的指导和教诲,更多的是为人做事的硬道理。老师宽厚的为人之道、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科研精神令我终身受益。衷心感谢为各位老师对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帮助和教诲。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帮助和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同窗在我三年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不同方式的帮助和支持。此外,我所在单位海拉尔区农村信用联社的领导和同事在搜集资料、整理数据方面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1、内蒙古残疾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残疾人联合会课题。2、内蒙古储备局改革方案,内蒙古储备局课题。3、内蒙古兴安盟物流规化,内蒙古发展与改革委员会。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