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6 KB
  • 2022-06-17 14:35:32 发布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四)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四)网络文化产品带来文化新景观(人民观察)2培育正能量充沛的网络主流文化(大家手笔)6新华网评:跟随好老师走好人生路9“囤车位”的生意还有治没治10往爱心汤里撒尿,快递员职业道德何在12你的今天能从你坚持十年以上的习惯中找到影子14《二十二》背后的历史态度(今FI谈)16强化群主责任利于规范网络行为17不给钱不办事,哪来这么任性的权力?19当科学家被慰“别人都不做为啥你做”21 网络文化产品带来文化新景观(人民观察)彭兰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不仅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催生了网络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景观。从广义上说,网络文化包括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精神等不同层面,但网络文化产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分权性、集群性、参与性等特质,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网络文化的演进。因此,深刻认识网络时代的文化新景观,可以从把握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状况入手。网络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网络文化产品是以各种网络传播手段为外在形态的文化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产品土壤又有自己独特"基因"的网络文化产品。例如,网络文学虽然脱胎于传统文学,但在语言风格、审美趣味、类型样式、生产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网络视频领域,近年来流行的短视频不只是电视节目在时间上的缩减,还包含选题、叙事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另一类是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催生的新型网络文化产品。例如Flash技术的兴起引发了Flash动画的流行,也曾催生出专业制作这类动画的"闪客〃。近年来,表情包也成为新兴的网络文化产品之_。表晴包主要指用于传达表情与情绪的图片,其生产既有商业化行为,也有很多是网民的自发行动。未来,随着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逐步普及,VR/AR游戏和影视也有望成为新的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有着自己全新的特点。开放性生产。以往的文化产品虽然大多被称为大众文化产品,但其生产过程却与大众关系不大。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再由少数人或少数专业机构垄断,不再由主流文化自上而 下统领,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与大众密切相关。但许多网民在参与创作时并没有"生产〃的意识,更没有预期自己的个人化表达会成为文化产品,然而网络赋予这些个人化作品向产品转化的可能。开放性生产意味着网民在网络文化发展中可以深度参与,而不仅仅是受众,这与传统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开放性生产使得网民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基本单元。迭代式升级。网络文化产品的迭代与技术革新同步,而且升级很快。例如,在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Flash动画成为视觉化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网络带宽的改善,网络视频开始兴起,然后专业视频网站的发展带动了网站自制视频节目特别是自制网剧的流行。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网络视频进入短视频和移动视频直播时代。网络文化产品的升级不仅是形式上的升级,也是观念、生产与传播机制、盈利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社交化传播。网络文化产品依靠网络传播,需要接受网络用户的检验。当前,网络传播越来越依赖用户的社交网络,进行社交化传播。社交化传播是一种选择机制,最终能在多如牛毛的海量信息中筛选出契合用户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换言之,网络文化产品必须通过网络传播来检验其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热点式引爆。网络文化产品中不时会岀现一些〃现象级"的爆款产品,这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小说、网剧等领域,都出现过"现象级〃的爆款产品,引起一阵阵网络狂欢。尽管并非每个爆款产品都是文化精品,甚至一些产品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但它们都成为标记网络文化发展的路标。网络文化产品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产品不但反映现实社会,而且深刻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带来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网络文化产品带来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开放性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 包括参与主体的多元、形式的多元、审美标准的多元、价值取向的多元等。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化产品井喷式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将以往被抑制的公众的文化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也使以往被忽略的各种小众化甚至个性化文化需求得以满足。但是,网络文化产品总是处于不断升级之中,过于快速的变化使网络文化总是在浅层流动,难以形成深层积淀,甚至带来一些文化乱象。网络文化产品常常引发万众狂欢。许多有活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往往来自于网民,而这些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万众狂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民分享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态度,也借此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但万众狂欢也带来新的文化趋同。尽管很多人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的初衷是对单调文化生活的一种〃反叛",但实践中又往往表现为文化上的跟风。因此,网络文化发展中多元化的参与最终也可能带来新的文化趋同。而且,在一些时候这种万众狂欢也可能带来群体性迷失。网络文化产品与粉丝经济相互推动。网络文化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产品的盈利模式,还带来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比如粉丝经济。对于网络文化产品而言,以作品或创作者为纽带,将具有共同兴趣与价值取向的粉丝连接在一起,在粉丝与作品或创作者的互动中强化粉丝的归属感与参与感,推动作品传播和价值实现,这是粉丝文化形成的机制,也是粉丝经济的基础。网络文化产品使分散的粉丝个体集结为粉丝群体,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差异带来群体间的文化隔阂。许多网络文化产品都有一定的小众性与专属性,不同群体认同与消费的网络文化产品不尽相同。对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的不同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群体间的文化隔阂。网络游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青少年将网 络游戏视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中老年群体中很多人将网络游戏视为"电子鸦片",担心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而玩物丧志。自网络游戏在我国诞生以来,家长与孩子因游戏而产生的隔阂、冲突就从没停止过。除了代际差异,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中还存在其他差异,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阶层差异等。群体间的文化消费差异一直就存在,但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积极的方面说,这种消费差异可以带来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各群体固守自己的文化偏好,也会给社会的沟通、整合带来障碍。就像互联网一样,网络文化自身也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当前,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亟须包括网络文化产品在内的网络文化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从宣泄到内省的转变。在互联网兴起以前,普通人往往难以获得大众传播渠道,无法广泛传播自己的文化作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通人也被网络赋予了话语权,一些人开始急切地进行自我表达,有的自我表达演变为自我宣泄。因此,在网络文化发展的早期,宣泄是普遍现象,这尤其体现在大量网民自发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中。网络文化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从宣泄到内省的转变,通过作品来表达对自我和社会更深刻的思考。这是网络文化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实现从破坏性到建设性的转变。网络文化在发展初期多以挑战主流文化为主。这是因为它自身还没有形成,必须在挑战、改造甚至解构某些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的基本建构。网络文化表现为破坏性,还因为它是在网络这样一个最初被认为是虚拟世界的空间中逐渐形成的,虚拟性也导致网络文化的恶搞、无厘头等。但当网络日益成为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时,曾经处于边缘位置的网络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主流化。因此,未来网络文化发展更重要的任务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实现从娱乐至上到价值塑造的转变。对网络文化的一个常见批评是其娱乐至上的倾向。 在人人都能参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文化创造与传播行为呈现更大的娱乐成分。网络文化娱乐至上的倾向就像其破坏性一样,是其在成长初期的一种表达姿态。从长远来看,网络文化要走向成熟,需要塑造除娱乐性之外的其他价值,推动文化的传承、社会的逬步。只有具备更多元的价值塑造能力,才能使网络文化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硏究中心主任)培育正能量充沛的网络主流文化(大家手笔)互联网的本质是关联。互联网跨越地理阻隔让世界连成一片,超越身份阻隔让网民平等自由地交往,从而造就了一个人们栖息、活动的新世界。在互联网这个新世界里,人们时时刻刻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来说,网络文化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理想、追求,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态度,影响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网络文化中,不同的理想理念、不同的思想思潮、不同的态度行为、不同的风俗习惯,如万花筒般呈现。正是在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中,网络文化不断发展,并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可否认,在这个多元的网络文化世界中,当前依然存在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它们污染整个网络文化生态,也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培育正能量充沛的网络主流文化。培育正能量充沛的网络主流文化,通过网络主流文化来引导整个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可以说,网络主流文化的培育不但直接决定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整个网络的兴衰。网络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正能量充沛的网络主流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网络文化,这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网络主流文化的培育不能照搬传统主流文化培育的方法,而是必须根据互联网的特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培育网络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和解决两方面的文化冲突。 一是网络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逬入互联网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进入了全球文化的万花筒。我国接入互联网只有短短的20多年,而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了一套与互联网发展规律相适应、富有传播力的网络文化体系,并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途径在互联网上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处理好网络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不是说要一概排斥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但西方文化中确实有许多内容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甚至有许多在西方国家也被视为垃圾的腐朽文化。我们决不能任由这些外来腐朽文化在网络上肆意泛滥。另外,还有一些敌对势力在网上刻意传播各种错误思潮,对此必须保持咼度警惕。二是网络主流文化与民粹文化的冲突。在互联网上,民粹主义者针对各种热点舆情事件不断发声,以此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不可否认,他们的某些诉求有合理之处,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他们也经常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在网络上用粗俗暴力的语言发泄自己对政府、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对不同意见者动辄上纲上线、恶言相加。民粹文化一旦泛滥,将极大影响网络文化生态,也会影响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培育网络主流文化,还是一个与资本力量博弈的过程。在网络上,关注量、点击率等与盈利密切相关。因此,在资本的操控下,各种各样夺人眼球的文化样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为了吸引网民的关注,提升点击率,一方面网络文化呈现泛娱乐化趋势,不论什么内容都披上娱乐化的外衣,过度娱乐化使得网络文化走向低俗化;另一方面,网络中涌现大量’标题党"炮制的题文不符的信息,甚至还充斥着各种干奇百怪的虚假信息。网络文化如果被资本的力量牵着鼻子走,网民就容易被引入一个个范围很小的"信息茧房"并排斥其他形式的文化。换言之,一旦资本的力量操控了网络文化,排山倒海的同质化信息使得网民很难从资本建构的"信息茧房"里破茧而出,网络主流文化就很难让广大网民接受和认同。因此,培育 网络主流文化,必须破除资本力量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培育网络主流文化,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网络文化本身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创造的,培育网络主流文化也应注重多元参与,使政府、企业、网民等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政府应积极加强引导。这些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清网行动,制定了不少规范,大大改善了网络生态。需要注意的是,培育网络主流文化重在引导,如果仅仅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干预,很可能招致网民的反感,形成对网络主流文化的抗拒心理。其次,互联网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网络文化生态风清气正。这不是说互联网企业要放弃盈利,而是要以一种对社会更为负责的态度来创造经济价值。再次,网民应养成理性平和的心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网民在网络上应进行理性表达,不能只满足于宣泄;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应不断提高辨别能力,不能是非不分、良莠不分。新华网评:跟随好老师走好人生路人生开端,识字知理,全凭师长教诲。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也是引导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老师们的庄重节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工作,本身就限定了自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操守高于普通职业,不应该也不能够自我庸俗化或去崇高化。这不是要求教师只能甘于自我牺牲,而是要求教师真正尊重教育这项事业,尊崇教师这个职业,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好的老师,就应该像黄大年一样胸怀祖国、勤勉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中华民族是个重教育的民族,更是一个尊崇教师的民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在强调教师要履行自身义务的同时,也需要因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提升尊师重教的程度和水平。尊师重教,无非是让教师这份职业体现出足够的尊严。所谓职业尊严,主要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物质上,安贫乐道可以作为教师的自身要求,却绝对不能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共识。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理应有体面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工资收入。在可行的条件下,相关部门应该优先考虑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特别是改善基层和贫困地区教师的收入状况,让普通老师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幸福。在精神层面,应该让教师感觉在社会中〃备受尊崇",而不是“低人一等"。教师无论是在大学象牙塔内,还是在基层农村学校,都应该是社会大众尊重的〃先生们〃。教师是真理与良知的守护者,他们引导着莘莘学子"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他们教诲着青少年尊重知识、学习本领。这与读书无用论格格不入,与金钱权力至上毫无瓜葛,需要社会整体环境的不断净化。《论语•子罕》篇记载了颜回追随老师孔子的学习过程。孑L子循循善诱,博其文约其礼,颜回则尽其所力而学,不敢丝毫怠惰。颜回称赞称孔子的学问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而孔子也对颜回欣赏有加,屡称〃贤哉回也"。师者传道授业不遗余力,学者如坐春风思而有得,华夏文明之蓬发、中华文脉之传续,就在这师生问学场景中得到了最真切的表征。《荀子》讲:"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必定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大国之道,教育是基石,教师是根本,这需要所有老师都争做"四有教师〃,需要整个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唯如此,国家未来栋梁的青少年学生们,才能跟随好老师,走好人生路 “囤车位”的生意还有治没治"我们小区附近很多中介联合起来,只要有业主卖车位,不管多少钱,中介先全部吃下,跟炒房子一个模式。他们从去年开始囤到现在,造成小区二手车位极度空缺,车位价格从13万炒到30万。"最近,一位网友发帖吐槽自家小区的车位越来越高不可攀,他说,作为交付好几年的成熟小区,周边并没有新盘,也不存在绑定车位高价销售的情况,但二手车位价格就这么硬生生被中介炒高了。风口浪尖的炒房有风险,〃囤车位〃却成了新的楼市致富经。仅以杭州为例:城北某小区,有位土豪业主一口气买下小区里十几个车位;萧山一个楼盘,交付快一年了才开始卖车位,原本去年才10万元的行情价,如今涨到28万元……中介囤、业主囤、开发商囤,他们各打各的算盘,反正在楼市稳健的当下,就如地产商囤地摺荒一样,总归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在一些城市,车位比汽车还贵甚至T立难求的现象,和"炒车位“的楼市怪象大有关系。一则,炒房本金大又显眼,〃囤车位"的风险系数和回报率比炒房好很多。二则,不少城市摩拳擦掌准备推岀"有车位再买车"的新政,如此一来,车位将成为更具远景意义的刚需,小本生意的〃炒车位〃简直成了楼市投机的首选。几年前,证券时报就以〃炒车位成了白富美〃为题报道过类似的〃投资故事〃。相较于股市K线的布朗运动,似乎囤几个车位放租才是发家之举。了然以上背景,对下面这些新闻也就见怪不怪了:"广州一小区最贵的停车位卖到110万元"〃郑州车库最高卖到70万"……"炒车位〃之暴利让人瞠目。可是,如此炒法,合理合法吗?尽管从《物权法》而言,只要有了预售许可证,开发商就有权出售小区车位。但,车位销售显然不是完全市场自治的范畴:一则,车位是有车家庭居家生活的必需品。车位算在房价里,才是真正的国际惯例。把民生刚需拿岀来炒作,起码有悖市场正义。二则,各地其实早已出台相关规定,明令禁止了"囤车位"行为。比如早在2009年,杭州市就出台关 于车位租售管理的相关规定。比如《上海市关于商品房项目附属地下车库(位)租售问题的暂行规定》更是详细要求:小区车位只可以在小区业主之间交易,不可出售给小区以外人员;一户业主只可以购买一个车位;小区车位不可〃只售不租"等。问题是,对市场主体恶意"囤车位〃等乱象,执法若是和风细雨,恐怕不能吓倒暴利之心。作为住房配套基础的车位,即便要单独拎出来作价,也当遵循市场法治逻辑。〃囤车位"的生意火了这么多年,如果工商与住建等部门再不及时出手,中介掷干万〃打包〃买走小区车位的故事,恐怕真要绵绵无绝期了。(邓海建)往爱心汤里撒尿,快递员职业道德何在、七夕节那天,连续加班两个通宵的谭先生收到妻子通过〃闪送"(同城快递)寄来的炯烧杯,可当谭先生缓缓打开杯盖时,发现从炯烧杯飘出来的,分明是一股尿骚味。谭先生将此情况告知他老婆后,给快递公司打了电话投诉。随后,谭先生接到自称是快递员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承认:汤被自己喝了,加了尿进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本是浪漫而充满温情的七夕礼物,却因快递员撒尿而大煞风景。偷喝客户的汤是一错,往汤里撒尿是错上加错,如此恶劣的举动,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更难以接受。快递员是干什么的,无需回答。安全而又及时地将客户的货品送到,这是本分,万万不可先吃为快”哪怕再有特殊原因,也不能突破职业底线。至于往客户汤里撒尿,天理不容,不只是将职业道德抛在一边,还涉嫌违法违规。应该说,像这样奇葩的快递员只是少数,但经媒体报道的并非个案,比如某地一快递员将客户快递的一箱子水果吃得只剩下两个。日前有快递员被拍到,当街偷吃客户饭菜,直接 上手抓,每盒吃一点又放回去……说是偷吃,也不尽然。明目张胆,毫无顾忌,也太拿自己不当外人了。人们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品质败坏的快递员尽管不多,但带来的影响不小,让整个餐饮外卖业乃至整个快递业蒙上了阴影。有这样的快递员,谁还敢叫外卖?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即时,用户哪能知道一路上快递员究竟都做了什么手脚?有人建议应该给全体快递员上一堂职业道德课。诚然,但凡有基本是非观、有起码职业道德的快递员,在上岗之初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何在?该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再颛预再不明事理的人,也知道不能偷吃客户的订餐,更不能往客户餐饮里撒尿,如果连这都做不到,不仅不能做快递员,任^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职业都不能从事。从这个角度上说,快递员中的一些害群之马缺乏起码的敬畏心,他们心理变态,行事怪异,确实不适合从事快递业。对快递员强化职业道德培养,还应该给他们上一堂法治课。往汤里撒尿,涉嫌犯法乃至犯罪。有专业人士认为,该快递员先是违反了合同约定义务,后对客户造成了精神伤害,已构成侵权。其实,在涉嫌违法之外,还涉嫌犯罪,万一客户喝了带尿的汤造成了身体伤害,快递员算不算投毒?毋庸置疑,绝大多数快递员都是经得起信赖的,但是少数快递员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快递公司在聘用他们之前,有没有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他们在上岗之前有没有被测试人格是否健全?毕竟,快递业也属于服务业,快递员心理不正常,客户就不可能获得满意服务。快递员素质良莠不齐,暴露出快递公司管理失范、约束机制失灵等问题,更深层次的问 题则是我国快递业在〃野蛮〃生长过程中陷入发展迷失。比如有人总结出快递业遭遇四大痛点:低价竞争成风,成本居高不下;末端配送现难题,"最后一公里"难题待解;上市弯道超车,草莽发展成隐患;高峰用工荒,难摆脱低效形象。简言之,就是过于贪大求快,却忽 略了自身品质的掌握,特别是无暇规范快递员。在竞争中,为了抢占地盘,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粗鄙式发展,这对客户而言显然非好事。权威统计显示,〃十二五"末,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200亿件,稳居全球首位,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6亿件,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在为发展业绩欣慰的同时,更应该做到不让监管掉队,不让内部管理失控。今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岀,到2020年形成3-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干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也就是常说的〃快递航母"。快递业的痛点,恰是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带着问题出发,化解突出矛盾和及时解决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并通过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快递业才更有未来。你的今天能从你坚持十年以上的习惯中找到影子一家媒体的评论栏目办了十年,设j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纪念性议题:说说那些陪伴了你十年以上的人、事、物?你和他们有什么故事么?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吾日三省吾身,回顾十年陪伴,不仅是一次个体生活史的梳理,更是一次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生活坐标、从熟悉坐标中认识自我的机会。在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能力慢下来去思考这种〃没用〃的问题,智者与愚人差别,很多时候就在于智者常看些貌似〃无用"的书思考些貌似"无用"的问题。人们常常厌恶庸常生活的重复单调,可静下来仔细想想,〃不变"的事物其实不多。除了家人,身边还有哪些人、事、物陪伴了自己十年以上呢?本以为可以找到很多,但绞尽脑汁,并没有想到多少〃有形〃的事物一想到的是一些自己坚持了十年以上的习惯。这种反省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你现在做着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能通过10多年来你所坚持的、所陪伴你的那些东西中找到答案。 我工作快15年了,这十多年以来,一直陪伴我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坚持写2000字以上飞机上,高铁上,乡下昏暗的烛光下,颠簸的车上,候机大厅的地上,者0写过。有一次赶篇急稿,没带电脑,在手机上敲完2000多字的评论,把自己都感动坏了了。其实我的工作对我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就是一种习惯,有了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一就像很多评论同行一样,无法容忍自己在热点话题上的缺席,这也许是一种对自己挺残忍的职业执念。有时明明很累,出差途中想休息一下,可打开公号一看后面很多读者留言说〃曹老师对孕妇跳楼话题怎么看〃,就忍不住去逼问自己的想法,看各媒体的报道,梳理自己的判断。嗯,扶朕起来,朕还能写。很感谢这个习惯的陪伴,逼着我去关注社会,形成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想法",并表达出来。说实话,我并不喜欢一些读者动不动就问别人〃你怎么看某个社会热点〃之类的没脑问题,不喜欢这种自己不愿思考而把思考责任推给别人的偷懒提问方式。我喜欢回答那种有自己想法的提问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话题的思考,然后问别人怎么看一我们要习惯跟人交流"想法",逼自己有想法后再问别人的想法,形成交流,而不是习惯沉默,习惯偷懒,让自己成为无思考无想法的脑残状态,那样很容易盲从。我希望我的读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养成写出来说出来的习惯。一个人身上的气质,不是变化带来的,而都是那些陪伴了十年以上的不变事物所塑造。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坚持下来的一件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这样的习惯,也许只能培养出一个或是新闻易感、或是新闻无感、或是生活在碎片信息中没有思考能力的废人。听说一句话,说得很好:每天看五分钟娱乐节目、月巴皂剧之类,坚持十年,这个人 仍将是一无所知的废物。每天五分钟,读一点经典,学几句法语,同样十年,这个人将有一技之长。嗯,养成一个好习惯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本来只想写几句感言的,没想到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好吧,亲们也在评论留言中说说那些陪伴了你十年以上的人、事、物吧:)《二十二》背后的历史态度(今日谈)近日,〃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登陆北美10座城市,走近当地华人、留学生、美国人。实际上,这部纪录片自上映以来便广受关注,幸存"慰安妇"受害者韦绍兰的外孙常常收到这样的慰问短信:"我想每个月都给韦绍兰奶奶打钱,请问她有账户吗?"一部纪录片,让老人们的生存现状牵动人心,也再次让人感受到"慰安妇"的伤疤之痛。不仇于过往,不忘于历史。"慰安妇"身上的伤痕是一块石头,承载着家国之痛与战争历史的沉重。近年来,从"慰安妇"在法律界帮助下对日诉讼,到建立"慰安妇"博物馆,再到设立"慰安妇〃少女像,人们关注〃慰安妇",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关切,也是对一段历史的铭记。正如〃东京审判"中国首席大法官梅汝嗷所言:"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截至纪录片上映之际,在世的幸存"慰安妇"受害者仅剩8人。尽管幸存者人数在不断减少,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刻意回避而消失。正视这段历史,"慰安妇"这面镜子,才能映照出一个民族的人性光辉、一个国家的底线良知。 强化群主责任利于规范网络行为群主的这种“做主"必须更具管理主动性,更加严格依法依规而为。若是群组管理不善而在客观上纵容了违法信息传播,群主很可能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信办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是指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各类互联网群组。《规定》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为和信息发布,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9月口日中国经济网)。群主群主,一群之主。群主除了尽享群组内的权威之外,理应担负起相应的组织管理责任。首先,为何是群主而不是群员来担负管理责任呢?这是群主在群组内的特殊身份地位使然。群主作为互联网群组的建立者相当于群内成员的组织者、召集人,其本质和现实中各类活动的召集组织者一样,有维护群体内部秩序、引导成员遵纪守法等义务。我们常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那么既然网络之外的人员组织活动必须守法,互联网群组内的人员组织活动当然也要依法行事。因而,当群组成员在群内进行信息交流等活动时,群主担负起组织管理责任可谓理所应当。在此之前,一些群主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担当,对自己建立的群组或者撒手不管,或者组织违法活动。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互联网群组乱象丛生,违法行为滋生、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然而,一旦到了东窗事发、被追究责任的时候,这些群主又百般抵赖,称自己只是疏于群组管理,不应承担相关责任。幸而今,《规定》明确了群主的组织管理责任,上述说辞 再也无法让群主撇清责任。这必将极大地激发群主的管理意识,促使其对群组积极主动地监督管理。另外,通过〃谁建群谁负责〃强化群主的管理责任也是互联网群组管理的客观需求。当今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类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各种群组数不胜数。相对于互联网群组数量的无限性而言监管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却是相对有限的。因此针对互联网群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仅仅依靠社交平台的内部监控和监管执法部门的管理整治是不够的,有必要发挥群主的管理作用,从群组内部强化管理使互联网群组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直达茫茫网海中的每一个群组内部。如此,互联网群组才有希望全部归治,其中的问题才能被及时准确地发现并处理。再者,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强化群主管理责任也可谓好处多多。由于此前群主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他们对群组的日常管理不用心,致使一些互联网群组内的垃圾信息、违法信息横行,群员深受其扰却无可奈何。强化群主管理责任则有利于激发起群主的日常管理意识,使群组管理更加规范广大网友得享和谐有序的互联网群组环境。由此可见强化群组管理责任不仅是互联网群组管理的必然要求,亦是符合绝大多数网民利益诉求的现实举措。在我们的印象里群主作为互联网群组的创建者拥有群组内的各种管理权限,可以对群内人员、内容等进行组织管理,大多颇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管理者架势。而在《规定》出台后,群主的这种〃做主"必须更具管理主动性,更加严格依法依规而为。若是群组管理不善而在客观上纵容了违法信息传播,群主很可能需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给钱不办事,哪来这么任性的权力?〃有时候是谁拿钱、谁就优先办;谁拿钱多、谁就最快办;谁不拿钱、谁就等着。"不久前,湖南省长沙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调查发现,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收取好处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其中,审核一科原副科长廖顺华、审核二科工作人员彭建军、受理二科主持工作的原副科长刘飞飞、受理二科工作人员李维等人微信转账金额最高达40余万元,最低也有5万元。这是典型的权力设租寻租,其恶劣之处不只在于涉事人员胆大妄为、丑态百出,比如相互之间抢夺〃生意〃,与外单位人员勾结收钱;还在于涉案人员众多,据调查,自不动产登记中心去年9月成立以来,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员收取过好处费。如此窝案,纯属塌方式腐败,何其惊人?!该中心简直烂透了。目前,廖顺华等4人已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其余涉案人员该如何处理?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机构,工作人员本该奋发有为,恪尽职守,却居然有那么多人涉案,几乎人人〃分赃",说明了什么?有的工作人员非法敛财高达40余万元,如此贪婪,肆无忌惮,又折射岀什么?公权力姓公,任何社会都不会允许权力寻租。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出台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而在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却变着花样寻租,工作人员把公权力变成了个人权杖,疯狂变现,你追我赶,敛财之贪婪、吃相之难看、涉案人员之多,都挑战了公众的心理承受度。"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并非行政机关,而 是隶属于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的一家全民事业单位,但工作人员同样掌握着公权力,同样必须守法守纪。本该廉洁高效、为民服务,却变成了伸手要钱,为人民币服务,完全走上了与自身职责背道而驰的邪路,这样的工作人员何以如此堕落?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吃拿卡要,不仅败坏自身形象,还殃及国土资源部门的公信力。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沉沦,绝非偶然,不能仅仅归于个案,更不能诿过于外界诱惑。如果说个别人收钱是个案,100多人收钱怎么算?其上级部门有责任配合调查,也有责任反躬自省。权力运行不透明,潜规则必然盛行,而长沙市不动产中心这起窝案,与权力运行不透明有关,也与监督机制完全失灵有关,该中心设有纪检监察室,为何发挥不了作用?如果不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根据举报信介入此事,该中心恐怕还会继续烂下去。对涉案的相关人员一个都不能姑息,对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也不能放任。这一事件让人担忧之处还在于,逼着老百姓掏钱,极大程度污染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公众对权力的信任。不除掉这种潜规则,社会风气就不会好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掌握公权力,就要依法依规为公众服务,一点绊子都不能使,一点歪心思都不能动,否则就应该在这个位置上。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管理的通知》提出,〃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不从监督上下功夫,不彻底整顿失效的机制,相关人员就很难提升法治观念。当科学家被恋“别人都不做为啥你做”和科学家们聊天,几位从事基础硏究的人都提到过相似的郁闷经历。申请科研项目 时,若是前人都没做过的"突发奇想",总会被评审专家问一个问题:别人都不做,要么是错的,要么价值不大,我们为什么要做?可若是已有领域的继续钻研,又会被问:既然人家都做完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两个问题似乎都问得都有道理。几十年以来冲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部分领域追赶上了国际水平,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那么,在科硏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想要把钱用得有的放矢,似乎确实该问问:既然别人不做,我们为什么要做?但中国科技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期,跟上国际前沿固然重要,但要想走向学术巅峰,必须有开山立派的创新,因此遇到跟踪研究的项目也应该问问:这锦上添花是不是必须要做?或许这个让人无法回答的两难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国基础硏究对自身定位的迷惑——现阶段对中国基础科学究竟在什么位置?哪些领域需要跟踪模仿,那些方向期待从0到I的突破?而为了得到从0到1的突破,我们能否承受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科学研究面对的是未知世界,谁也无法预言结论。当欧洲在美国停止大型对撞机建设的情况下批准建设欧核中心时,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问过:美国都不建了,我们建了有什么用?十多年前,当美国物理学家们开始建设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时,不知道是不是也被问到:全世界都不建,我们为什么要建?笔者明白,这种已知结果的回问,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轻描淡写,这些项目的上马也远比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但不得不承认一点:他们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研究、会得到什么样的产出,哪怕找不到希格斯粒子,哪怕测不到弓I力波,能够肯定地回答〃没有〃,也是对自然规律的突破性认识。对于很多特别重大的科学问题,〃没有〃甚至比"有"更让人激动。 这首先是因为学术共同体已经对基础研究的性质有了成熟的认识,能够正确地看待基础研究的〃成〃与〃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失败往往指的是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对科学研究来说,没有达到预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得到了在不预期之中的更重要的结果。丁肇中教授曾总结过,科学历史上的大约一半的著名实验都是这个歪打正着的情况。另一种可能是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告诉大家"目前为止此路不通〃,让后来者要么挖掘得更深、要么另辟蹊径,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或许也代表了他们对自身基础研究所处的位置有非常清晰的判断,并通过项目的选择给出指引:鼓励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并愿意接受结果的不确定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任I可一个问题给岀绝对的答案可能都是不现实的。科技政策问题也是如此。面对中国基础研究的现状,跟踪模仿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必要认真考虑并给出答案:拿出多少科研经费进行从0到1的研究是合理的?能不能多一些类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非共识项目"?与之对应,我们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遴选制度和评价体系去鼓励一部分科学家去从事这样开山立派的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类硏究单独划分出来,予以资助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