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69 KB
  • 2022-06-17 14:35:11 发布

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武艺姝走红诗意了谁?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武艺姝走红诗意了谁?【素材冋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于2017年2月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伦比拼最终取胜。在“飞花令”坏节,她与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一口气说出《水调歌头》《短歌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幕遮•怀I口》《将进酒》等多首带“酒”字的诗词,令评委赞不绝口。据节冃总导演颜芳介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口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屮国学习工作的外国附学生。92岁的屮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屮国古典诗词的住命。“《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叶嘉莹说。【素材解读】武亦姝的火,也不仅仅因为她高挑的个子、俊秀的外农、温婉的气质,更是她身上浸润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集体记忆的唤醒。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八,十 刀蟋蟀入我床下”,到《将进酒》的“五花马,千金裘,II乎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苏轼的“明刀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陆游的“塞上长城空口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武亦姝川舞台上的惊艳表现,唤醒了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很多人或许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红尘的追逐中,早已经忘记了诗词的意义,但驀然回首,却发现那些纯洁心灵、净化灵魂的传统文化,就隐藏在心灵深处。这样的集体记忆,怎能不令人泪奔?怎能不令人感动?【适用话题】文化口信展现前人智慧,传承本国文化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对诗词的热爱不能停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H.,还有诗和远方人文智慧与古典美却绝不会散去呼唤传统文化冋归国人的“才女”情结来自于长期以来对知识的崇拜人纶需要不断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在物质文化非常丰富的当下,应该让精神文化跟上“脚步”【素材锐评】你离“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远?《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完美收官,16岁上海姑娘武艺姝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成功折桂,网友们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给当代人口趋贫瘠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一片绿洲,让我们不至于迷失在生活的艰辛和因苦屮。与其说是武艺姝的走红,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内心深处的一次觉醉“停车处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细细品味诗中意境,便觉心旷神怡,心向往Z。然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有大把时间亲近自然,电视、网络、手机和社交也挤占了人量零碎的时间,让人无暇接受文化熏陶。我们很忙,忙的只剩卜•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我们很燥,燥的甚至都拿不起一木书來静心品读。止当传统文化与国人生活渐行渐远Z时,武艺姝的才情犹如一泓清泉滋养了我们,我们开始意识到:其实,我们也可以诗意的生活。传统文化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小到个人來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谈笑见鸿 儒,举止显君子,饱读诗书Z人往往在骨子里都透着高尚的悄操和不俗的修养,给人有沐春风之感。大到国家和民族來说,更能体现民族的性格和国家的影响力。文化是一个符号,可以紧紧的和每个国家联系起来。好比我们想到美国就能想到好莱坞,想到埃及就能想到金字塔,而想到小国就能想到唐诗宋词、想到儒家文化、想到“China”。它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向世界输送影响力的媒介和工具。我们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人历史使命,文化崛起就属于其中的重要一坏,更需耍我们倍加珍惜、重视和传承。然而,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我们大多数人所璽视。曾经有人对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所名校的学生进行过古代“经史子集”阅读情况的调杳,有近80%的学生表示“偶尔翻阅”,只有6%人表示“爱不释手”。在生活工作中也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忽视,鳞有人读经典、看名著,大多数人更愿意被手机、网络和社交绑架,就连正值学习大好吋光的中小学纶也忙于应试教育的课程安排而不能抽身感受文化的乐趣。我们感到精神空虚,但又无能为力,渴望能冇那么一个契机去改变当前的现状。《中国诗词大会》的高收视率就是我们存在这种渴望的明证。“如果一个民族将木民族的文化丧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存在也将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有对文化重耍性振聋发啖的深刻认识,我们也必须清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复苏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的平台來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更多的“武艺姝”来带给我们文化的给养。让中国文化的诗情価意深入国人骨髓,感染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