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2-06-16 16:38:56 发布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画中的表现研究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画中的表现研究研究生姓名:杨梅指导老师:杨永葳学科专业:美术学年级:2015级研究方向;水彩理论与创作研究中文摘要在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岁月里,水彩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语言表达方式。西方水彩画与中国的水墨画在水质材料上很相似都是以水作为媒介,都注重发挥水的灵性,在用笔的技法,用墨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有许多水彩爱好者投身到学习研究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中,一方面保留了西方水彩画的造型、光色、明暗等长处,另一方面又融进了中国画笔墨、气韵、意境等。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西方艺术的绘画技巧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水彩画家不断探索水彩画,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理论融入到水彩中,但是真正将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笔墨技法、思维观念融入到水彩中并能成大家的并不多见,但是这种融合,是现代水彩画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方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在当代美术绘画观念与技法融合变通的大背景下,以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为论点,力图从理论上找到两者的特点,以及结合的可能性。本文总共分为五个章节论述,第一章是中国山水画笔墨发展概述,从早期青绿山水、宋元明清山水笔墨论述和明清以后山水笔墨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总结中国山水画笔墨特点。第二章是西方水彩画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是西方水彩画发展雏形,第二部分是英国水彩画的发展,第三部分是西方现代水彩画三个方面分析西方水彩画。第三章阐述西方水彩画进入中国的发展变化,第一部分建国前的水彩画探索,第二部分建国后的写实风格确立,第三部分新时期水彩画的多元化,概括总结中国水彩画的特征。第四章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具体的作品来分析笔墨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第五章中国水彩画借鉴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发展意义,主要从对民族化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水彩画的现代性两个部分展开论述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意义,在于真正意义和内涵的水彩民族化和现代化。本文拟从山水画笔墨的历史背景,技术层面,文化理论等方面来谈山水笔墨技法与水彩的整合关系,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以形成中国现代水彩画艺术语言为目标,来探讨中国水彩画艺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水彩画,汲取了博大精神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I 画。通过在技法上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水彩画的融合,来借鉴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成现代中国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对当代美术界在绘画观念与技法变通的条件下来论述借鉴与融合的绘画技术和观念,探索现代中国水彩画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关键字:水彩画;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II The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skillstudiesintheperformanceinthewatercolorGraduateName:YangMeiInstructor:YangYongweiDiscipline:FineArtsGrades:2015LevelResearchdirection;watercolortheoryandcreativeresearchAbstractAtmankindtheyearsofthepaintingartdevelopmentin,thewatercolorisadoorofart,passanartdifferentstyle,artlanguageperformancetocomeout.Watercolorloadingofcontentswithpastdissimilarity,variousappreciatebeautyacontent,principle,paintertoatthatmomentofthethinkingscanpassawatercolorlanguageperformancetocomeout.Thewatercolorpromotesafterhoraryfusion,collisionafterwestcameinChinaandformedownregulation.WesternwatercolorandthewaterMoofChinadrawonthefluidmattermaterialverylikenessestoallusewaterasmedium,thepaintinggrowsallinnateintelligenceofpayingattentiontoexertionwater,isusingtheskillofpen,useMocoloruphavealotoflikenessofplace,ontheotherhandreservedtheshapeofwesternwatercolorinthedevelopmentthatmanywatercolorfanciershurlbodystudiesChinesewatercolortothestudyandonlycolor,clearlydarketc.strength,ontheotherhandagainmeltedintoChinatodrawpenandink,flavor,andartisticconception...etc..Permeateraceculturetothepaintingtechniqueofwesternart.HoweverwatercolortheinfluenceissmallerinChinesepaintingwork,somoreandmoreChinesewatercolorpaintercontinuouslyinvestigatewatercolor,Chinadrawofthepenandinktechniquetheoryintegrateintowatercolor,buttruelyintegratetheChinesegreatanddeepartspirit,penandinkskillandthinkingideatothewatercolorincombineabilityChengkongUniversityhouseofandnotmuchsee,thiskindofblends,isamodernwatercolortodeveloptheonlyroutethatthenewpathcreatesanewmethod.III MutuallyblendaspecttodoaresearchinusageandChinesepaintingartandwesternwatercolorofwesternwatercolortotheskillof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underthebigbackgroundthatthistextmainlyimproviseswithskillfusioninthecontemporaryartpaintingidea,with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skillattheperformanceresearchinthewatercolorfortalkpoint,thedintdiagramfindsoutbothfromthetheoryofcharacteristics,andthepossibilityforcombining.Thistextisaltogetherdividedintofivechaptertreatises,chapter1isChineseth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developmentoutline,fromgreenlandscape,Sungdollarinearlierperiodclearlypurelandscapepenandinktreatiseandsummary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characteristics.Chapter2istheartcharacteristicofwesternwatercolor,thefirstpartisthedevelopmentprocessofwesternwatercolor,thesecondpartistheformcreationsofwesternwatercolor,fromtwohistoriesandartcharacteristicsthatdiscusswesternwatercolor.ThedevelopmentofthefirstpartofChinesewatercolorchapter3elaboratesthatthewesternwatercolorgetsintothedevelopmentvarietyofChina,,thesecondpartof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theskillisintheembodimentinthewatercolorworkandpassChinesewatercolorworktoelaboratethatthefusionofwatercolorand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skilldrawslessonsfrom.Chapter4Chinesewatercolordrawslessonsfromthedevelopmentmeaningof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skill,mainfromturnthedevelopmentoftheartandthemodernityofChinawatercolortotherace,twopartslaunchtodiscuss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askilltolieinrealmeaningandthewatercolorraceofcontenttoturnandmodernizeintheperformanceresearchmeaninginthewatercolor.Chapter5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isintheusageinthewatercolorforinspiringwriterwatercolorcreations,mainlytalkthequesttothewatercolorfromthepaintingcreationsofthetutorandthestudycareerofthewriter.Thistextdrawsupthehistorybackgroundfromthelandscapepaintingpenandink,techniquelevel,culturaltheoryetc.totalkedalandscapepenandinktheintegrationrelationbetweenskillandwatercolor,thistextarrivedfulfillmentfromthetheory,withformationChinesemodernwatercolorV artlanguagefortarget,inquireintoChinesewatercolorart.DevelopwatercoloranddrewtotookChineseexcellentcultureofthegreatspiritatraditiononthelandinChina,formedtohaveChinesenativewatercolorofspecialfeature.On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assskilltoptothefusionofChineselandscapepaintingandthewesternwatercolor,drawlessonsfromthepenandinklanguageofChineselandscapepainting,formtheartlanguageofmodernChinesewatercolor,improvisewithskillinthepaintingideatothecontemporaryartfieldoftheconditioncomedowntreatisetodrawlessonsfromandthepaintingtechniqueandideaoffusion,investigatemodernChinesewatercolortocontainimportanthistoryandrealisticmeaning.Keywords:watercolorpainting;Chineselandscapepainting;Pen-inktechnique;VI 目录摘要...........................................................IAbstract.......................................................V引言........................................................1一、中国山水画笔墨发展概述.....................................4(一)、早期青绿山水笔墨以线为主...............................4(二)、宋元山水文人画笔墨并重.................................5(三)、明清以后山水笔墨继承和创新.............................7二、西方水彩画的发展历程.......................................8(一)、西方水彩画发展雏形.....................................8(二)、英国水彩画发展.........................................9(三)、西方现代水彩画.........................................10三、西方水彩画进入中国的发展变化...............................10(一)、建国前的水彩画探索.......................................10(二)、建国后的写实风格确立.....................................11(三)、新时期水彩画的多元化.....................................121.题材多元化...................................................122.风格多元化...................................................133材料多元化...................................................13四、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作品中的体现........................14(一)、山水画笔墨技法概括.......................................14(二)、山水画笔墨技法在作品中体现...............................14五、中国水彩画借鉴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发展意义......................17(一)、中国水彩画的民族性.......................................18(二)、中国水彩画的现代性.......................................19六、结论.......................................................22注释.......................................................24参考文献.......................................................25致谢1 引言西方的水彩画是人类美术史上历史悠久的绘画门类,由于它“以水调和颜料作画”的绘画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水墨画在工具材料上相似,因此很快得到了中国画家的青睐,促进了水彩和水墨画包括山水画在创作技法、水韵方面的的融合,也正是这些相似之处,水彩画受到中国画家的喜爱和推崇,中国水彩画家也找到了水彩与笔墨的结合点,水彩画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东西方绘画艺术并生和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下,水彩画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元素,同时也受到中国画的审美精神、思维方式、传统技法、文化内涵等的影响,从表现形式来说,对水彩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是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理念,画家往往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利用墨化渗化等来表现心中的意象。在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绘画上,水彩画与中国笔墨技法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思维方式无不渗透到水彩画的学习和创造中。西方的水彩画家马蒂斯受东方绘画的影响比较大,西方既如此,中国传统水墨我们更应该借鉴和学习。今天经过几代人的吸收和消化,中国水彩画在审美技法、观念等方面凸显本民族的艺术个性,在世界各种画展中也崭露头角。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例如中国的山水画,峨峨岱宗,中华历史、宗教、文化的一大载体,不愧为人文气象最恢弘的篇章,而山水画的本身,众山罗拜,群峰簇拥,阴阳一割,技法超群,给人美的享受。所以中国画技法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绘画的应用、借鉴、融合是笔者研究的重点,首先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代表,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中国绘画不追求物体外在的形体图像和色彩,而是继承了《易》学、阴阳五行说整个宇宙和谐原则和元气学,中国传统画以及当代水墨的艺术观念都能唤起文化意韵和精神表达。中国传统绘画墨分五色不是强调绘画各种颜色,而是泛指水墨世界的丰富内涵,这与西方很不相同,更加偏重经验性,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凭着墨分五色逐渐建立了庞大的笔墨语言体系。其次,水彩画以丰富的精神内涵与表现技法向世人展现了迷人的魅力,近几年来水彩画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其本身条件限制和其他画种相比,无论是绘画人数,还是收藏价值,都没有国画、油画那么吃香,当然中国画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积淀,西画的写实风格、客观再现的表现方式也很容易被普通人接受,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最后,中国水彩画在当下面临着考验,水彩画的创作不是简单的将中国画表面的技法嫁接到水彩画中或将水彩画简单的改造成中国水墨画,而是在作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在基于中西合璧的基础上,水彩画的研究、实验、变革的声浪也此起彼2 伏。(二)论文研究是目的本文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导师的精心指导选择了论文《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水彩画,应该汲取了博大精神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水色、意韵融入到水彩画中,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与西方水彩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画。本文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笔墨与水彩画从多个层次对比分析,力图从理论上找到两者的特点,以及结合的可能性,将中国山水画笔墨精神融入水彩画中作进一步的探索。(三)论文研究的范围本文以中国山水画画论,西方水彩画论为文本,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四)论文研究方法和途径本文以“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为切入点,以历史学、文献学、和社会文化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入手,站在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角度,审视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与水彩画的融合与借鉴。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法:搜集“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的相关文献,如书籍、期刊、论文等,分析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与水彩的融合借鉴。2.比较法:结合国内外美术理论对比“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透析出“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的历史、时代、美学价值。3.案例法:用历史学、文献学、和社会文化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对“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3 一、中国山水画笔墨发展概述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这一时期山水画用笔主要是细笔勾勒轮廓,再填以重彩,处于山水画笔墨发展初级阶段,宋代时期山水画笔墨日益成熟,成为山水画史上最为写实的时期,北宋有北派山水,南派山水,米点山水,北派多以斧劈皴为主,苍劲有力,南派皴染结合常以水墨烘托。到了元代,元四家对笔墨强调突出,不仅追求写意笔墨,也注重线和色墨本身,黄公望成功发展了积墨法,他绘画常将披麻皴、长披麻皴、短条子皴交互使用。明清时期画家大多摹古突出笔墨情趣,但又一批画家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强调个性解放,表达自己现实生活情感,在笔墨运用上注重大泼墨、大写意,样式种类多,这一代表最著名的是“四僧”,他们不拘陈法墨法,用笔浑厚,提出来向古人学习,向自然学习,提升了中国画笔墨审美层次,对现代绘画有深意影响。(一)、早期青绿山水画笔墨以线为主中国早期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侯处于萌芽阶段,山水大部分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笔墨技法还不是很成熟带有稚拙的痕迹。到了隋唐时期,山水画无论是绘画题材还是用笔用墨都比前代有了很大进步,山水画作为一项独立样式开始展示给世人。隋朝时期的展子虔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线作为主要的绘画手段,用线精勾后,再以水墨渲染,用青绿着色,笔法细致入微,空勾无皴法,开创青绿重彩的风格。图1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国画唐代唐代,笔墨技法继承了隋朝用笔的工致严整,注重用线塑造形,没有皴法,4 用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涂色。比如《明皇幸蜀图》(如图1),整幅画作却被山水主宰着,用笔以铁线精勾造型,白云缭绕以软绵的细线勾画,山石的铁线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幅画面细笔勾勒没有皴法,石绿石青及丹粉重彩填色,刻画的都非常细微。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就是一位很关键的推动者,李思训的意义在于开创青绿山水,发展出青绿山水的第一个高峰期。唐代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把山水以及山水的用笔用墨作为一个独立的话题来阐述,由此可见山水画笔墨概念在唐代的成熟,是唐代美术史上一大进步。而五代时期荆浩的意义是北派的开山鼻祖,关仝、李成、范宽都出自他的门下。唐代也形成了另一个山水画风格,水墨山水画,王维是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始祖,他的破墨山水最为著名,通过单纯的墨色,注重墨重和深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心境。唐代水墨山水画对五代两宋山水有深刻的影响。(二)、宋元山水文人画笔墨并重两宋时期的山水画是以水墨、淡彩为主,继承和发展了隋唐山水画优秀传统,北宋分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用笔墨皴法继承了五代荆浩发展出的皴法,北宋范宽、郭熙沿袭了这种皴法并创新,以质朴有力的笔墨勾画山峦,表现石头常以斧劈皴、披麻皴、雨点皴等虚实相生,意境深邃。此外,有大米、小米之称的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造的米氏云山应运而生,米芾天资聪慧,才华过人,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他的绘画突破了前代画家的传统笔墨,开创了米氏云山的画法。米芾儿子米友仁不仅和父亲创作米氏云山的笔法还绘制了《潇湘奇观图》(如图2),这幅作品,在笔墨运用技法上,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山石的水墨层层渲染,以及浑点落茄皴,展现了景物前后空间层次。画面中树木的干、枝没有做细致的勾勒,而以浓墨笔触画出来,树叶用大小横点,而没有双勾树叶,把山、石、树融为一体,营造画面的气氛。这些独特的画法,生动传达出江南山川所特有的天然趣味。米芾父子对中国画笔墨技法有重要贡献,以画水墨云山点染山水,用水墨淋漓表现景色,对文人画家们的创作观念同样有深刻的影响,并为后来的元代绘画带来巨大影响。元代是一个笔墨文化繁荣的年代,赵孟頫、倪瓒、黄公望都是重要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他们主张运用笔墨情趣,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现象,有禅学超然出世高元淡泊的精神,融文学修养笔墨情趣为一炉。这一时期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不满足临摹重复历史,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到创新上。不管在笔墨技法上,还是思想表达上,元代水墨画都比前代有很大进步。黄公望用笔笔法多变而平稳,用笔清单而浑厚,他成功发展了积墨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最著名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如图3)可以看出积墨法的发展变化,画面以披5 麻皴以及相应笔墨为主,他成功运用了淡墨皴擦画法,将长披麻皴与短条子皴交互使用,画中沙滩用湿润的笔扫出,山峦上运用了圆、长、扁、立的笔法画苔点,树木则运用笔墨大点和山形成对比。黄公望的山水在用笔、用墨、用色上非常讲究,在描绘对象中逐渐找到了规律,通过墨色浓淡的不同划分线条的种类,通过巧妙的运笔,展现渲染与飞白。墨色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微妙的色感。图2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国画宋代图3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国画元代(三)、明清以后山水画笔墨继承与创新明代的山水画各种技法理论日趋成熟,晚期以华亭派为代表的董其昌推崇元四家的笔墨情趣,学古人笔墨能兼容并蓄,其画法一是没骨设色,一是浅绛勾勒。清代山水笔墨有继承传统的“四王”和创新的“四僧”。“四王”以传统绘画笔墨技法为准绳。“四僧”主张自然创造,流露真实情感,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笔墨运用上注重大泼墨、大写意,样式种类多。其中石涛用笔不拘陈法墨法,笔墨恣纵,挥洒淋漓。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到山水画用笔、用墨、皴法、构图等,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画风变化不一,不能就笔墨而笔墨,他常常皴擦点染结合,在《搜尽奇峰打草稿》(如图4)皴点稠密,笔法干、湿、浓、淡皆用,但有时他的绘画笔法简洁,淡墨为主。他提出来中国山水画随时代性创新的艺术观,他提倡走进自然直接与自然交流,对后世影响很大,对现代笔法图4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墨法向多元化发展,走进自然力求创新有重要意义。国画清代从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来看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征,唐朝之前山水画以细笔勾勒为主没有皴法,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繁荣,再到宋代山水勾、皴,水墨山水成熟,随后到元代文人画山水笔墨情趣,明清以后笔墨表现形式得到更多拓展,随着山水画的发展,笔墨形式也趋向多样。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山水画笔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髓,给予中国水彩画发展丰富的养分和借鉴,中国水彩画家在写生创作中,用笔用墨色都不同程度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技法,又同时赋予中国水彩画的现代性。6 二、西方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一)、西方水彩画的发展雏形水彩画是西方绘画中非常古老的画种,以水质为媒介的绘画可以看作水彩画的开端,从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绘画来看,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和法国科斯拉洞穴以及古埃及绘制的密室壁画,都是最古老的具有明显水彩特征的水彩绘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绘画《野牛》(如图5)色彩简洁,形象生动,笔法概况有力。真正意义的水彩画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其中德国的阿尔勃来希特•丢勒(AlbrechtDurer,1471-1528))是欧洲第一个用水彩描绘景物的画家,他是一位全才艺术家,擅长版画、油画、水彩、素描等,他在生活中不但探索艺术的规律,而且在当时的水彩画创作上也别具特色,特别是用淡彩和不透明水彩的相互贯通使用,使他的水彩风景画透明轻快、畅快淋漓,呈现出非常生动的色彩和气氛。他的水彩代表作品《草丛》(如图6)用笔细腻,草丛描绘的很写实,既有素描的写实特点又有水彩透亮的视觉效果。图5《野牛》壁画旧石器时代图6丢勒《草丛》水彩1503年(二)、英国水彩画英国的水彩画由早期的地形画发展的,地形画具有记录性质,一般用于描绘某一地点的地形地貌、地方建筑、生活用品、当地的居民、生活细节等,地形画在绘制方面色彩比较单一,在素描的基础上加一些水彩。英国第一位水彩画家约翰•怀斯(JohnWhite,约1577-1593),是英国派经北美洲弗吉尼亚探险队绘图员,他留下的作品主要描绘当地村落、服饰、自然风景、还描绘了印度的地形风景如他的作品《印度村落》(如图7)。17世纪末,一些英国水彩画家尝试在地形画的基础上结合风景画的特点,到18世纪中期,才华出众的保罗•桑德比(Paul7 Sandby,1725-1809)以及追随他的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将水彩画从素描中摆脱出来,他使水彩画表现方法更加丰富并保留了水彩的透明流畅性。他被后人尊称为“英国水彩艺术之父”。他的作品《温莎城堡》(如图8)在素描的基础上感受到光、色和空气。英国水彩画渐渐挣脱了各种束缚,水彩画呈现出特殊的个性,并逐渐完善,将钢笔淡彩一步步发展到风景画,这一时期水彩画被确立也被公众所认可。19世纪是英国水彩画光辉灿烂的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杰出的水彩画家,托马斯•格尔丁、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约翰康斯坦布尔、威廉•亨利•亨特等水彩画家对英国本土乃至欧美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MallordWillamTurner,1775-1851)的作品,善于用水色和透明的油彩表现水色烟雾,他常以天空、港口为描绘对象,追求大气、外光颜色的变化,创作出了透明轻盈、细致入微的水彩画。如他的作品《月光卢塞湖》(如图9),用笔生动活泼,用表现性的笔触表现了湖水和变幻的天空,他绘画技法丰富,用抹、涂、刮、等使用了透明和不透明颜料混合作画,他为水彩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位水彩画约翰•康斯坦布尔(JohnConstable,1776-1837)以故乡的田园风光为题材,他喜欢用黑墨水为主要材料,跟中国的墨很相似,打破了古典式的用笔用色,作画大气磅礴,用笔潇洒奔放、一气呵成,有中国写意画之美,他的水彩画冲破了线描和淡彩的束缚,丰富了画面强烈的颜色,注重光色空气和景物的观察,色彩感强,具有浪漫主义气息,他被看作是开创英国风景画新时期的伟大画家。图7约翰•怀斯《印度村落》淡彩1587年8 图8保罗•桑德《温莎城堡》水彩1767年图9透纳《月光卢塞湖》水彩1835年(三)、西方现代水彩画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水彩画发展壮大,西方出现了许多出色的水彩画家,如温斯洛•霍默、约翰•辛格•萨金特、安德鲁•怀斯、保罗•塞尚、查尔斯•席勒等,他们的作品创作风格或细腻或奔放或温润或气势磅礴,创作题材从对自然的描绘到对生活各层面的描绘和表现,在艺术语言上从摹写自然过渡到对意象表达和对主观感受表达,水彩画大放异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水彩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1917-2009),他的作品给观者强烈的真实感,这与对物象真实细节的描绘分不开,怀斯的创作风格表现在他的干笔画与水彩画的作品中,他对物象的具体描绘和中国画的枯笔很相似,干笔的运用表现出强健有力的线条,这种干笔水彩与一般水彩不同,可以增加画面效果,他的干笔水彩无论刮擦、勾勒、枯笔、笔锋散顿等笔法都表现出生命的张力,他的笔触使画面的效果生动逼真。如他的作品《海风》(如图10)色彩简洁有力,精细的笔触深入刻画风吹入窗内窗帘飞舞起来的样子,用笔涂、抹、皴、擦,表现了窗帘的质感,同时彰显了画家的情感和个性。怀斯的风景作品,从宏观的感性至微观的理性,这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孕育了水彩画新造型方式、新表现语言、新意境创造。另一位欧美水彩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SingerSargent,1856-1925)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以杰出的水彩画和肖像画著称,他的水彩风景画有浓郁的即兴速写味道,水色淋漓,是水与彩相结合的典范,他的水彩风景画画面生动活泼,笔触豪放洒脱,笔法上开创了现代绘画的先河,可以从他的作品《白船》(如图11)可以感受笔触的生动性和生命感,给人心潮澎湃的感觉。9 图10安德鲁•怀斯《海风》蛋彩1947年图11萨金特《白船》水彩1908年西方水彩画从以素描为主赋予淡彩的地形画发展到独立的画种,再到现代水彩画多样性主观性的艺术特征,无不体现西方绘画语言将形、色、光、空间结合在一起,再现客观的艺术特征,而中国绘画却一直坚持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并注重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融入,也注重意境和兴致的表达。西方的水彩画传入中国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绘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三、水彩画进入中国的发展变化水彩画传入中国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土壤中发芽、成长,成为了中国绘画里独立的画种。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天然的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体制、生活方式等,中国水彩画与西方的水彩画在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水彩画是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前是中国水彩画处于萌芽时期,早期的水彩画家为水彩画开辟了道路,并把西洋的水彩画技法融合在中国画的技法和形式中,创造了具有本土特色、时代特色的水彩画。建国后中国水彩也不断传播和发展,写实风格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水彩画有了更新的变化,发展趋向多元化,不但强调媒介的多样和写实的刻画,更加强调笔墨技巧的传统性和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把东方具有的感性和西方的理性结合起来。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水彩画家的努力,中国水彩画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一)、建国前水彩画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时期,早期的水彩画先驱有李铁夫、吕凤子、李叔同、周湘等,他们借鉴西洋水彩画技法,把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融入到水彩画中,他们为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一代水彩画家李铁夫的水彩作品不仅有西画的强烈色彩,也有中国绘画的笔墨和意境,突出了他中西融合的10 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四川峨眉》(如图12)近乎于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式的水彩风景画,色彩概括简单,用浓淡虚实的笔法表现景物。还有一批海外学子学成归来,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他们在探索中西绘画艺术道路上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作品紧扣中国本土精神和深厚的水墨文化。林凤眠的风景系列水彩作品,可以水与颜料交融画面中所碰撞出的激情,在描绘树木的过程中,他很少细致地对树干、枝叶等部位进行细微的描摹,而是通过大笔挥洒、一气呵成的方式,力求在笔墨中见精神见民族个性。他创作的题材除了风景画外还有人物画、静物画等,他创作了很多静物画,例如《鸡冠花》(如图13),通过绿色陪衬使红花很夺目,笔墨淋漓含蓄,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意境。图12李铁夫《四川峨眉》水彩1947年图13林凤眠《鸡冠花》水彩1940年(二)、建国后写实风格确立五六十年代以来,水彩画家以及代表作品堪称画家生活和感情的结晶,用水彩画反映新中国的面貌,水彩画的写实方法与同时代的需要和当时群众的审美相适应,通过对景写生,以西方的绘画传统为依据,以中国绘画美学气韵、意境、笔墨相融合,再加上中国水彩画家对民族风格探索,中国水彩画出现自己的特色并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水彩画家有李剑晨、古元、张充仁、吴冠中等。李剑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晨曦中的人民纪念碑》(如图14),描绘了建设中的人民纪念碑,给人真实的视觉效果,暖暖的色调,极其简练的构图,概括而稳健的笔法,构成了完整和谐的画面[1]。古元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水彩画家,他作水彩画大部分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体现人民生活,创作出来的绘画富有意境,画面淋漓的水色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意,笔墨运用自如,给人美的感受。古元的水彩风景画淳朴、洗练、清新、具有严谨的写实风格,他的作品《春耕图》(如图15)色彩单纯,用几个大的色块把树木、田地,画出来,构成严谨、朴实、写实的画风。11 图14李剑晨《晨曦中的人民纪念碑》图15古元《春耕图》水彩1979年水彩1959年(三)、新时期水彩画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水彩画有了新的发展,水彩的技法和艺术特征有了很大变化,发展趋向多元。中国水彩画家注重技术探索和形式表达,同时强调笔墨技巧的传统性和绘画语言现代性,并加深了画面创作效果。许多水彩画家扩大了绘画题材,从风景、社会生活、静物开始转向人物形象等。绘画风格上从传统的写实手法到写意的表现形式,意象造型突破了早期传统水彩画绘画。最后,水彩画不满足于单一的水彩颜料,在绘画材料方面也有突破,借鉴其它绘画的技艺拓宽了水彩画技法。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柳新生、王维新、黄铁山、关维兴、乌密风等。1.题材多元化一直以来水彩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小题材,一般用来表现风景和静物,很难表现大的场面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水彩画家扩大了绘画题材,从传统的风景、静物转向主体性绘画、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等,所画的风景、静物也不在以写生为主,尝试各种画法。绘画题材开始突破小的题材束缚,敢于选择重大的题材,例如关维兴的水彩人物画,画面尺幅比较大,突破了小题材绘画形式,他对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掌控能力非常出色,他的水彩人物画清新、优美、朴实、生动、造型准确,注重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反应社会生活。如他的作品《乡情》(如图16)尺幅比较大描绘了当地农民看戏的场图16关维兴《乡情》水彩1998年景,刻画的几十个人物,每个人物形象生动、性格各异,倾注了画家对乡亲们的12 深深的爱。2.绘画风格多样艺术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广,通常通过艺术作品的整体风格表现出来,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写意的,可以是注重用线的,也可以注重平面或抽象效果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例如著名水彩画家柳新生的水彩画富有梦幻般的意境,他不摹拟自然,在神奇的水彩技法里描绘宁静单纯,厚得雅致,无邪高尚的气氛。柳新生的水彩风景画,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具象,而藏情于人之情绪及心灵,故而柳新生的水彩画,物我一体,物我两忘。柳先生的画富有意境,他的作品充分表达梦幻般的纯真之美。他热爱自然,但他不摹拟自然,他在深深的领略了自然的美之后,在纯真之美的感染中,在优美神话传说的启示下,画了梦境之美,所以他的画如梦如幻,在技法中描绘出宁静、单纯、无邪、高尚和富[2]有梦幻般的意境。如他的作品《如雨后》(如图17)他用湿画法,整幅画都在湿淋淋中,涂、洗、擦、点、染一气呵成,使人感受到雨后湿润清新的感觉。王维新的写意风景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用笔用墨技巧,他把西方的造型与中国的水墨写意相结合,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中国水墨的笔意韵味,笔墨又依附在线上,体现了用笔用墨与线的完美结合。他用笔大胆,落笔“意在笔先,[3]顺意用笔,拙中求巧,枯润并用,明处藏锋,暗部留笔”,他的用笔用墨体现中国画的审美思想。作品《吐鲁番的傍晚》(如图18),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做底,明丽的三原色与浓淡墨交织在一起,色彩艳丽又与墨色沉稳相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族时代风采。图17柳新生《雨后》水彩1983年图18王维新《吐鲁番的傍晚》水彩1981年3.材料的多元化社会发展,文化观念进步创新,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水彩画家也意识到水彩材料的扩展。水彩画家不在满足于水彩笔,水彩纸,水彩颜料,很多画家开始尝试水彩颜料以外的材料作画,比如水粉、丙烯、塑形膏、酒精等,还有些画家尝试拼贴、剪切、复印等方式。水彩画创作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很13 多水彩画家尝试新的材料,比如龙虎利用酒精作画,邵昱皓利用喷枪作画,刘寿祥在绘画里加入了丙烯等,黄增炎不但在水彩颜料上加入了丙烯颜料涂色,他还改良了水彩纸,不仅限用水彩笔,他用油漆刷子作画,使画面具有油画的重量感和雕塑的厚度感。他的作品《同心协力》(如图19)充满重量感和力度感,在涂了底料的纸上绘画,可以反复调整不失画面颜色的鲜亮。图19黄增炎《同心协力》水彩1999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水彩艺术语言的研究,一定要基于中西艺术的融合。中国的文化深厚博大,有利于水彩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应该展现出具有中国风格、当代审美的水彩画。14 四、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作品中的体现西方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使用的水和工具等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外,传达的感情、趣味也有相似的地方,并且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相符合,所以,西欧的水彩画传到中国后便很快被中华人民大众所接受吸收,受到画家的喜爱。中国的水彩画家以西方水彩画作为基础,融入了中国画的气韵、意境、笔墨、章法等,并结合中国民族绘画的技法、传统文化知识、中西合璧的创新观念,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气质的水彩画。(一)、山水画笔墨技法概括中国山水画笔法有勾、皴、擦、点、染,谢赫《六法论》提到骨法用笔,中国山水画的墨法有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泼墨法如同泼水一样,干湿浓淡同时进行,是大写意之墨法,破墨法在全部墨法中运用最广,破墨法有以淡破重以重破淡,以干破湿以湿破干,以水破墨以墨破色,水色水墨交融,灵活多变。积墨法多层积累堆积,可以先淡后浓,先浓后淡,或一边淡一边浓步骤,要有序进[4]行。将中国山水画技法运用到水彩中,会使水彩语言更丰富,更有表现力,形成具有中国水彩画的特色。(二)、山水画笔墨技法在作品中体现传统中国画在绘画技巧和造型上,不太注重表面形象,其更多是要营造一种似像非像的感觉,这种朦胧、有意境的视觉效果可以极为形象传递出作品丰厚的底蕴和深邃的价值情感。事实上,中国画在创作上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根据自身心境和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认知,绘画者向我们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超时空境界。而且中国特有的笔墨在传情达意上具有一种情趣化,使得绘画作品更具有一种空灵的韵味。阳太阳是我国杰出的水彩画家,他的作品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他的水彩风景画在吸收西画的绘画理念并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气韵和意境等,他画了无数的桂林山水水彩风景画。品读他的水彩画,笔墨畅达,意境高远,气韵生动,他的作品无处不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气韵和意境。读他的画作,须以气观、以情观、以韵观,气,人之所具、画之所孕也。如他的作品《春汛》(如图19)通过15图20阳太阳《春汛》水彩1988年 用笔勾皴把树木、房子和水面描绘出来,并加以水墨渲染,营造了桂林山水画特有的缥缈仙境神韵,这幅画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线条,情趣盎然、情性高远、情意超然、情味慧淳、情感忘象、情智浩浑,表现了浓郁的中国情趣。他的绘画作品画外有画,真正的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之美和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特征。吴冠中的一生执着于对水彩画的追求,不停的探索中西合璧的道路,他的水彩作品题材比较广,作品总能别出心裁,独具一格,无论西方的现代艺术还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他的水彩作品里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用墨用色,在吴冠中的《观鱼》(如图21)这幅作品中,画面淡雅,意境深远,看似简单的点线面勾勒,却传达出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在作品中,远处的山枝干的勾勒,近处的鱼用笔,可以感受到笔墨处处体现着“无画处皆有妙境”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的传统审美哲学极为的吻合。作为传统绘画技巧,水墨在意境的营造上可谓是多方面的,尤其非常注重水墨色彩情调的运用。吴冠中深受中国传统山水水墨画的影响,他热衷于国画的黑白,在水彩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墨色,他的水彩画呈现出墨色交融的艺术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对墨的运用比重比较大形成了彩色与墨色交融的艺术风格。如他是《拉萨市场》(如图22)画面的色彩利用了国画的墨色,藏族牦牛占据画面的主导却以墨色描绘,远处的山和房子也加入了少量墨色,整幅画面和谐具有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墨色韵味,墨色加入使画面并不浮躁,反而多了淳朴的气息。图21吴冠中《观鱼》水彩1974年图22吴冠中《拉萨市场》水彩1961年水彩画家黄铁山先生对水彩画不断创新、突破与追求,欣赏他的水彩风景画,不仅被他熟练的用笔用墨所折服,也能品味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黄铁山的绘画作品继承了传统山水画的用笔,其下笔力求生动、准确,其只要一笔落纸,就会达到一种形色俱到,意由笔出的境界,可以说黄铁山下笔便有凹凸之形,尤其是的“扁笔”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在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扁16 笔来处理完成的,作品中无论是绘画作品小的局部,还是大的色块描绘,层次非常丰富,极具韵味和虚实关系画面非常具有厚度感。例如作品《故乡秋趣》(如图23)干稻草和地面就采用干笔皴法,并且大面积面的采用了扁笔叠色,层次非常丰富,很好地展现出静谧安详的农村生活场景。他的水彩画也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营养,传达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他的作品画面空灵,淡远,写其大意,如他的作品《草原之晨》、《远眺雪山》,给人近似中国写意山水的感受,在他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观者一定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时代前进的孜孜不倦追求。图23黄铁山《故乡秋趣》水彩1979年17 五、中国水彩画借鉴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发展意义笔者认为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意义在于真正意义的水彩民族化和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将中国画表面的技法嫁接到水彩画中或将水彩画简单的改造成中国水墨画,而是在作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开拓和发展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仍是每个水彩画家思考的问题。中国水彩画家在保留西方水彩画自身特色的同时自觉的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审美理念开拓运用到水彩中,中国画笔墨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水彩画,这就使中国水彩画有了中国韵味。1963年,“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来到中国展出,给我国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水彩画更加注重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借鉴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借鉴。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水色、意韵融入到水彩画中,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与西方水彩相融合,也是中国水彩画家追求的共同目标。还有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积极创造,在艺术创造和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带到国际上,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一)、中国水彩画的民族性每一个民族都有普遍认同的审美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形成特有的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特质会在外来新鲜事物、新鲜文化的进入时,自觉或不自觉的相互渗。体现民族精神的内涵。著名的水彩画家王肇民曾说“认为民族风格,是凭藉某种外在的条件,而本能产生的,这就错了。其实民族风格是学来的,是作者立足于现实,在传统中学来的,在传统的发生、发展、交流、演变的过程中学来的,不学便不了解民族风格,其作品中也[5]不可能有民族风格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全盘西化或不假思索的把西方绘画中的因素嫁接到中国水彩画中都是片面不正确,而是深层次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线,弘扬中国传统画的自主创新,将中国绘画总结出的实践经验,中国绘画的精髓进一步发展。中国山水画笔法“平涂、留白、轻重、变化、圆韵”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用笔要求,绘画中体现笔墨技法和意境之美相互渗透。中国山水画笔墨有写实的成分,尤其是各类皴法,与实际还原高度类似,这不奇怪,因为古人就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山水画发展初期,画家从自然环境、现实生活中获得艺术灵感,加上交通不便、生活变迁不大,有时候一个画家会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所以笔下的作品具有写实性。中国山水画画面虽然写实程度高,但骨子里是写意的,因18 为它是用中国哲学来指导的创作,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画家笔下的自然始终是心中的自然,是情感下的自然,所以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如果认真研究和学习,会给水彩画创作带来新的空间和表现意识。借鉴和吸收中国画笔墨之法尤其是山水画笔墨之法对民族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特征,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山水画笔墨中体现了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但我们对于这些方法并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凭空想象,刻苦学习好的笔法,合乎常理,通过实践来检验。中国画审美独特之处还有用墨和设色,中国画墨的技巧、墨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可以丰富中国水彩画的水色和笔墨技巧,墨有五墨之分。在水与墨色艺术融合上,王维的“水墨最为上”成功树立了中国山水画融合性、灵活性、变化性、永久性的典范。中国画山水画笔墨集中反映了中国画艺术的高深,它不仅指用笔用墨的规律,还包括表现出来的神气和气韵,包括神、韵、情、趣、意、势等。在崭新的文化时代背景下更应该丰富笔墨之法与水彩技法,把笔墨之法运用到水彩画创造的境界中去。(二)、中国水彩画现代性“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水彩技法上,还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水彩艺术语言的研究,一定要基于中西艺术的融合。中国水彩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水彩画研究组开展创作和研究活动,多种多样的水彩画展在各地举行,诸多水彩画家涌现,风格流派纷呈,水彩媒介拓宽,逐渐摆脱了水彩画单一的模式,更加注重民族特色、时代性、个性发展。中国水彩画从传统慢慢像现代转变,中国水彩画不但基于了本民族的传统,同时顺应时代变革,展现当代水彩画个性张扬的自我表现风格意识。当代水彩画家走上了开拓创新的道路,从他们的作品展中可以看到当代水彩画的与时俱进。新一代的水彩画家强调画家的艺术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突破传统又发[6]展传统。并以崭新的绘画形式、各种表现手法、意象或抽象的表达,形成了有创意的中国特色水彩画语言,画面中传递出诗境般的水彩画,写实风格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最高标准,而是从中国画的“意”驾驭“形”出发。他们不断的突破自我,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长期的生活实践,严谨的造型功力,创造了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在画家张小纲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中国水彩画的推陈出新,《醉夏》(如图24)是一幅用意象造型来表达画家情感的静物画。画面舒畅、轻松、奔放,画面中的花与水果,是画中的主体,充分利用水渍来塑造形体,形体的大小、虚实、明暗都在水中流淌,作画中采用多层叠色、多层冲、多层洗的方法,使画19 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张小纲的水彩作品中注重水彩语言的探索和主观意趣的表达,他不拘泥于画面细节的刻画,更加注重画面的效果和意蕴的表达,画面所产生的随机性、偶然性的水色交融变化多端的肌理效果以及水色积淀形成的轮廓,成为他作品中主要的绘画语言,给人新意。水彩风景画家陶世虎的水彩很有突破性,他的写实技巧已经到了淋漓尽致的水平,他的作品中既有水彩画的透明、纯净,又有油画的厚重感,他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表现力。他的作品《生命》(如图25)可以看出他在探索水彩技法、形式、观念上都很大胆,也很有突破,画面上传达出空旷清冷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有西方绘画形式,又有中国画的神秘之意。图24张小纲《醉夏》水彩1992年图25陶世虎《生命》水彩1996中国水墨传统绘画笔墨技术上融合西方传统水墨技术,并对本土传统精华进一步审视与发掘,是真正拓展出现代水彩艺术新的思维领域的重要途径。首先,当代中国水彩画技术特色。笔墨在中国画里具有重要的艺术特征,山水画中体现各种皴法笔法,具体物象的形体构造,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方法。中国水彩艺术千百年来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髓,造就了“道技一体,以道驭艺”的艺术特性,在世界艺术之体中有着特殊的审美地位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绘画创作发展到今天一批当代画家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追求,不仅取法于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笔墨,而且还取法于西方艺术中,在艺术与人的自我精神的同在中,以生动而多样的现代品质和风格,抒写着他们各领风骚的艺术年华。中西绘画两个系统,两个高峰各具特色,在现在发展中国水彩画要更加思考中西绘画语言融合。其次,中国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应当随时代”。考虑到“当随时代”想到的是水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我们应该学习、解析传统,借鉴和临摹,创新和改革。我们将中国画笔墨传统技法与现代水彩画的水色肌理、渲染、润泽、透明等视觉效果相结合,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水彩画是与时俱进的。20 21世纪是各种文化高度碰撞的时代,中国水彩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但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中国水彩画的不足,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因此,对水彩艺术的执着的探索和迷恋,我们永远在路上。笔者自从接触水彩以后一直对水彩喜爱和迷恋,在跟随导师的学习过程中也注重文化的修养和各种水彩技法的尝试。中国从古至今的美术文化是一种财富,前人笔墨是宝贵的经验,在学习水彩画中不能远离民族精神,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中汲取营养。只要我们真诚的面对水彩和创作,相信中国水彩画会提高到更高层次中去,中国水彩一定在世界水彩画坛有一席之地21 六、结论时代在进步,艺术也随着时代前进,水彩画经过百年的起起落落走向成熟。他们的作品也呈现多样化。不局限于单一的表现手段,更加追求夸张、变形、抽象、装饰意味等多元效果和手法。通过一幅幅作品,观赏者一定能够感受到作者拼尽全力创作一幅作品的努力,欣赏画作是很有趣的,画家的境界、做人的深度、教养全都能展现出来。那些能够让人真正佩服的作品,让观看的人也能够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之所以写出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在水彩中的表现研究,是因为西方的水彩画技术革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到水彩画的魅力,我们中国从古至今的美术文化,是一种财富,我们应该更多的研究发掘,比如中国山水画,既有“高山大壑,万千气象,又精雕细琢地表现一花、一草、一树、一叶的局部”。我们不但追求水彩的民族化,更应该追求水彩的现代化,画出自己的精神,画出自己的风格,创造水彩画的独特境界,开辟国际艺术语境的水彩艺术创新大道。22 注释:[1]袁振藻,《中国美术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2]王双成,《世界水彩画鉴赏》[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3]王维新,《水彩的艺术表现》[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傅小风,《论笔墨技巧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D],2014.[5]王肇民,《王肇民水彩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6]袁振藻,《中国美术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23 参考文献专著:[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2].黄铁山著.《黄铁山水彩画》[M].深圳华新彩印制版有限公司,1997.[3].藩克诚,《水彩画创作技法》[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4].孔新苗,《中西绘画比较》[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6].王肇民,《王肇民水彩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3[7].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8.[8].周刚,《水彩经典——世界水彩600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9].麦尔·史泰宾,《新世纪水彩技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0].杨永葳,《杨永葳水彩画集》[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11].刘墨,《中国美学和中国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2].蒋跃,《东西方绘画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2]王双成.《世界水彩画鉴赏》[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5.[13]陈洙龙,《朱屺瞻》(中国书画名家图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4]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文献:[1].范波.《浅谈中西水彩画之异同》[J].美术大观,2009.4[2].高磊.《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万壮.《谈中国水彩画的“水墨情结”》[J].美术界,2010.1.[4].邓军.《彩与墨的邂逅—水彩画在中国的演变》[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5].陶世虎.《走向繁荣的当代水彩画》[J].美术,2006.6.[6].王晓.差异中寻求共融——论水墨画与水彩画的意境美之异同[J].青岛大学学报,2007.3.24 致谢毕业论文结束了,也意味着我将要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了。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学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学习水彩方面杨老师带我们去写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经常督促我勤于画画,给了我鼓励和动力。在论文题目的确定和撰写方面杨老师给了我悉心的关心和耐心的指导。同时也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和家人的默默支持,虽然在读研期间绘画学习时间并不是很充足,但我会把绘画当成一辈子的事业一直画下去,并把老师的教导铭记于心,在以后的绘画道路和工作上都不忘导师的教诲。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