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36 KB
  • 2022-06-16 13:12:41 发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_从_格林童话_的汉译谈起.pdf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09年2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Feb.2009第26卷第1期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l.26No.1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汉译谈起付玉群(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关键词】《格林童话》;译者主体性;儿童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O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09)01-0061-05On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BasedonSeveralChineseVersionsofKinder2undHausm¾chenFUYu2qu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Cultures,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Sichuan,China)Abstract:Intheprocessoftheirgrowth,childrenareinfluencedgreatlybychildren’sliteraryworks.WhenforeignliteraryworksaretranslatedintoChinese,thequalityofChineseversionsshouldtakepriori2tyoverotherconsideration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introduce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intochil2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fromthethreeperspectivesofthepeculiaritiesofthechildrenreaders,thepedagogicpurposesofchildren’sliterature,andtheacculturationduringtheprocessofchildren’slitera2turetranslation.TheresearchonseveralChineseversionsofKinder2undHausm¾rchen,fromthethreeas2pectsoflanguageuse,choiceoftranslatingcontentsandacculturationprovesthatthetranslators’subjec2tivitydoesexistin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andhasitssignificance.Keywords:Kinder2undHausm¾rchen;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直接作用。它通过文一、引言学形式对儿童的心理、性格、品行,甚至生活习惯等儿童文学作品在国内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土各个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读物层出不穷,各种译作也大量涌现。根作品和儿童文学译作,可以引领孩子进入纯真而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丽的世界,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童年,引导其健计公报,中国0-14岁的儿童大概有2.56亿,可见,康成长;相反,如果蹩脚而粗制滥造的作品则会对儿中国有着庞大的儿童读者群体。佛洛依德认为,儿童产生不良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可能延续一生。因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儿童此,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把关绝对不容忽视,尤收稿日期:2008-10-13作者简介:付玉群(1977-),女,汉,四川简阳人,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从《格林童话》的汉译探索儿童文学的翻译”(项目编号:06sx3139)的研究成果。 62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其对于外来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更要审慎对能动性,其本质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8]待。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作性。”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要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必须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纪三、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之交,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开始新兴,但这的必要性类研究却还有待深入。笔者仅以《格林童话》的汉译为文本依托,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问在儿童文学翻译方面,为了让译作具有与原作题,以期对当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裨益。同等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基于儿童文学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教化功用,以及文化传入的使二、译者主体性概念命,发挥译者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有史以来对于译者,人们有着诸多的比喻,诸如1.读者群体的需求。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读“翻译机器”、“舌人”、“媒婆”或者“一仆二主”之者群体的特征来看,译者必须发挥其主体性。儿童“仆人”、“文化贩子”、“带着镣铐的舞者”等等,在文学翻译作品的读者群体除了部分成人以外主要是这样一些说法中,不难看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角儿童,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群体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色转变,由最初被动的“机器”、“仆人”,再到文化的因其智力发展的不足,儿童读者尚不足以理解深奥传递者,而后到“带着镣铐的舞者”,译者经历了从的命题、复杂的逻辑、艰涩的词句以及进行道德上的完全的被动到发挥适当主体能动作用的转变。随着独立评判。由此,译作在语言上、题材上、体裁上都20世纪70年代翻译之文化转向的兴起,译者在翻要考虑到儿童读者的这一特征。在翻译语言方面,译过程中,特别是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越应该力求使用简单的语言结构、简单的逻辑关系、大来越得到承认与肯定。袁莉从阐释学的角度也指出量使用叠词、拟声词等儿童常见的语言形式。而体[1]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唯一主体性要素”;许钧裁上,那些原本以复杂句式出现的长篇大论的说教通过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来寻找翻译的主体性,可以简化,甚至儿歌化。那些不健康的题材也应该[2]指出译者是翻译主体性之一;陈大亮指出“译者被删减。而无论对于语言的选择,题材的删减,还是[3]是唯一的翻译主体”;屠国元从误读入手,肯定了体裁的变更,都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觉地发挥译者对原作的误读与创造性叛逆,由此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4]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应当受到重视”;廖晶2.教化功能的需求。从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从哲学层面剖析了译者身份变化,认为“应该恢复能来讲,也要求译者发挥主体性。查明建指出,“译译者在文化构建中应有的、与作者平等的地位”,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译者主体性[5]“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受到重视”。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那么何谓译者主体性?对于主体性以及译者主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体性存在诸多界定。王玉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8]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化效益的操纵等方面。”儿童在道德评判标准上[6]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还不成熟,需要成人指引和教导。这就要求译者在贺建立把认识的主体性界定为,“主体在认识活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对翻译对象中,使认识对象、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凝结着进行删减。特别是在题材上,那些原本血腥、暴力、[7]主体因素那样一种特性”。那么,在翻译中来讲,色情。虚荣等等不健康的的题材可以删减掉,而多如果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那么也就是译者为达引入那些健康、活波、美好的题材或篇章进行翻译。到一种预期效果或者目的,使原文、翻译过程和译文3.文化传输的需求。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渗透、凝结着主体因素的那样一种特性。而查明建输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一文化传输过程中,为对译者主体性也曾做过这样的界定:“译者主体性达到预期阅读效果,或者避免预期的文化障碍,译者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主体性的发挥是必要的。当今世界是个全球化的世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界,本土文化的保持和发扬,以及文化的濡化与相互 第1期付玉群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汉译谈起63渗透都同样重要,但是在儿童文学译作中,面对纷繁的时候无论谁帮助了你,过后你都不应该瞧不[10]4-5复杂的外来文化,儿童不足以明智地吸收精髓和祛起。”除糟粕。这就要求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再看王浣清,周祖生等的译本中对这几处的处以一个有素养的译者以及健全成年人的智力来对原理:国王第一次的话语是,“你许诺了什么,就必须作中体现出的外来文化进行筛选———传输,更改,删遵守”;小公主开门后,“青蛙跳了进来,跟在公主后减,或者回避。面”;国王第二次的话语是,“你不应该鄙视在你为[11]3-4难的时候帮助过你的人!”四、译者主体性在《格林童话》的比较杨译和王周译文,不难看出,杨译注重对拟汉译中的体现及其意义声词和叠声词的运用,例如“啪啦啪啦”、“一边⋯⋯一边”、“一步一步”等,其语言生动活波;为了使得《格林童话》从其诞生至今的两百多年里,一直小读者可以吸收,国王两次语重心长的话语,杨译中受到广泛关注。它在世界文学中以及儿童文学中的也用了比较平实而趋近口语的表达,句式结构明了,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在2006年7月21日,联合甚至解释性地构造句子。而在王周译文中,出现了国教科文组织把原题名为《儿童与家庭童话》的格比较正式的“许诺”、“遵守”、“鄙视”等词汇,并且林童话,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称赞它是‘欧洲和东也用了复杂句式,例如用了一连串定语来修辞“不方童话传统的划时代汇编作品’,同时还把它列入应该鄙视”的宾语“人”,这并不利于儿童读者理解。[9]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项目。”《格林此外,王周译文中缺乏对于儿童语言中动作的描述,童话》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它在中国儿也由此过于死板而不生动。比如青蛙一个小小的童读者群体中也广受欢迎。《格林童话》早在20世“跳”的动作,并没有在王周译中得到体现;而在杨纪之初便已传入中国,而在最近几年里,《格林童译中,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地感受和想象出话》在国内被誉为世界最优秀的四部童话之一,被青蛙“一跳就进来了”,甚至还可以去模仿一下这个定为新课标必读儿童文学读物。迄今为止,其汉译动作,小读者头脑中也会清晰地再现出青蛙“一步本多达十几种,其中还不包括各种编译本和改写本。一步地跟着”小公主是什么样的情景,这样的译文在众多译本之中不乏优秀的译本,但是也存在诸多就非常生动、活波而且形象。因此,杨译更具有广泛翻译质量平庸的译本。本文在此选取的译文来自几性,也更吸引小读者。种常见的译本,并且从如下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儿童对于儿歌与韵律节奏也很敏感,在翻译的性在几个译本中的体现及其意义。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词汇、句式,甚至语言组1.语言方面织形式最好是琅琅上口而赋予音韵节奏,而非艰涩在翻译文本中,有的译者充分发挥能动性,在语难懂不容易识记的。还是以《青蛙王子》为例,青蛙言处理中,去掉艰涩词汇表达,普遍采用儿童喜闻乐在拍门叫喊公主开门时,叫喊道:见的句式和词汇,在音韵上也有所讲究,能够琅琅上“最小的公主,口;而有的译者却忽视了这一点。从中也可见发挥给我开开门,译者主体性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你不记得,昨天下面是对《青蛙王子》两个译本中几处汉译的在那清凉的井边,比较:你曾对我说过什么?在杨武能,杨悦的译文中,小青蛙在为公主捡回最小的公主,[11]3小金球之后,“一边”“啪啦啪啦”地爬上大理石台给我开开门吧!”(王浣清,周祖生等译)阶,“一边”拍门叫着小公主开门,小公主只好告诉“我说小公主,国王自己曾答应青蛙的事情,国王说:“你不管答应开门让我进去,了什么,都得办到”;公主开门后,“青蛙一跳就进来还记得你昨日的诺言,了,而且一步一步地紧跟着她。”在小公主拒绝抱青在那林中的深井旁,蛙到自己漂亮的小床上去时,国王又说:“在你困难我说,小公主, 64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12]开门让我进来。”(王朝晖译)为己所用。这是明显的欺诈行为。《小农夫》里,小“小公主啊小公主,农夫首先从打工的磨坊主那里骗得三百大洋,再诱快给我把门开开!骗村里人把牛都给杀了,无牛耕田;而后,又骗取牧难道你已经忘记,羊人的羊群,还骗牧羊人代替他被抛进河里而枉送昨天说过什么话,了性命。这样的欺骗已经到了骗财害命的地步。在那清凉的井台?从上述例子,可见,《格林童话》中有些故事和小公主啊小公主,主人公确实不值得宣扬。因此,译者在针对儿童群[10]5快给我把门开开!”(杨武能译)体翻译《格林童话》时,应该有所选择地进行。但是在这三个译文中,对于称呼都大体一直,“小公有些译者根本没有对此进行考虑,只是一味地翻译主”、“最小的公主”,这都是对原文的再现。在儿童原版,再现原版,把原文看着是不可删节的一个整视野里充满着“小”这个意象,比如在《会唱歌的骨体,却标明是世界儿童文学读物或者儿童新课标必头》里,也是“小牧童”、“小骨头”。但是三个译文却读文本;这样的全盘引入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是明显反应出译者主体性的缺省或者实现。第一个译非常不适当的,不仅不能起到教化功能,反而有着极文,再现了原文的字面意义,没有对话语进行任何变大的负面作用,最终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阴影或更,它是一个正常的完整的汉语句子结构:呼语+时者障碍。对此,也有很多译者选择性、分门别类地进间状语+地点状语+主语+谓语+宾语,读上去平行了选译。例如,众多的格林童话精选翻译,勇士故淡无奇,也缺乏音韵感;第二个译文趋近于成人语事翻译,益智格林童话故事翻译,智慧格林故事选言,看上去像一首无韵的自由诗,并且排除了儿童熟译,金色童话格林故事选译等等。这些翻译有着明悉的首尾简单重复,把“进去”换为“进来”,这样的显的针对性。无论是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翻译,都表译文,可能完全再现了原文传达的意思,但却不适合明了译者在根据自己的综合评判标准对翻译对象进儿童读者;在第三个译文中,译者尽量把青蛙的叫喊行主动选择。再现成一首儿歌的形式,使用口头语言,叠声词,首3.文化传输方面尾如童谣一般的简单重复,并且每行字数相当,可在文化输入的筛选方面体现了译者主体性。见,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能动性,对译文《格林童话》源自欧洲,其间必定充满着不同于中国进行了周密的修改,从而实现了其译者主体性,达到传统文化的欧洲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着与了翻译的预期效果。现今历史时期相抵触的文化因素。在翻译中,有些2.翻译选材方面译者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译文中进行了各种《格林童话》源自民间故事,其中不乏暴力血腥尝试,避免、删节或者适度引入原文中的文化现象。或者欺诈非法的一些故事。例如,《忠诚的约翰》里例如,在《金山之王》中,杨武能和杨悦把邪恶的小[10]323的仆人约翰,因为国王喜爱貌美的公主,而假装一个黑人翻译为“黑色小矮人”;刘云把其中被妖魔金制品的商人,把迷恋金制品的另一国的公主骗上化的十二个“黑人”翻译成了十二个“黑色男[13]203自己主人的船强行带走,这有如人贩子所为。《训人”。可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了去避练有素的猎人》里的猎人,以枪法精准而受到三个免“黑人”这一词语,也避免了对于黑人的妖魔化的巨人赏识,应邀加入巨人一伙去绑架公主,一枪打死可能性,从而在种族问题等敏感问题方面,尽量避免城门的小狗之后,他溜进公主的卧房,留下一系列给小读者负面的引导。“到此一游”的痕迹来显露他的英雄事迹,以便日后译者适度引入外来文化或者回避外来文化的主公主可以找到他,而后又一个接一个的砍下巨人的体性也有例可寻。比如《猫和老鼠做朋友》里,猫第头颅,割掉巨人的舌头做纪念,而后把三具尸体留于一次去偷吃猪油,欺骗老鼠自己表姐生了孩子,需要宫殿。到故事的最后,猎人赢得美人归。这个故事自己去帮忙时所说的话,在杨武能和杨悦的译作中充满着道德标准的迷失与黑吃黑的暴力和奸诈。是,“她要我做孩子的教父,我这会儿得抱它去受洗[10]7《背包、帽子和号角》里的老三,分别用欺骗手段从礼。让我去一趟吧,你一个人要看好家。”译者三个烧炭人那里骗得背包、帽子和号角这三件宝物,直接选择了传输外来文化中的“教父”、“洗礼”这样 第1期付玉群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汉译谈起65的词汇,让读者可以接触到一些完全不同的异域文的,也是有据可查的,然而,在谈到儿童文学翻译时,化。而刘云的译文是这样的:“我的表姐生了一个却没有人明确提出在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中应当充[13]18儿子,要请我去做干爹,你留在家里看家吧。”可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也许本文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见,刘云的选择是把“教父”译作“干爹”,而也避免但笔者希望能籍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了“洗礼”这个词语的出现,从而避免了小读者因为进儿童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文化差异而产生阅读障碍。在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译文处理得好或者哪一种译文处理得不好,不参考文献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译者不同的翻译观,和文化预[1]袁莉.关于翻译主体研究的构想[A].张祖毅,许钧,期目标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但从中不难看出译者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馆,2002:405-408.和预期效果,自觉地发挥了自己的主体能动性。[2]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从如上三方面可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翻译,2003,(1):6-11.译过程中,是具体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意义。[3]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4):3-7.五、结语[4]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儿童国翻译,2003,(6):8-14.文学翻译也同样发挥着引进外国文学、丰富儿童读[5]廖晶.论译者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J].物、教化儿童成长的作用,应当受到广泛重视,并且中国翻译,2005,(3):14-19.翻译作品的质量也当得到提高。通过对于译者主体[6]王玉.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6):34-38.性的理论梳理,以及结合《格林童话》的汉译本的研[7]贺建立.如何理解认识的主体性[J].安徽农业大学究,笔者认为,因为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报(社科版),2000,(1):20-22.学专门的教化功能以及文化传输的必要性与适度问[8]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题,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性,使得译作具有童味、童趣,适度输入异域文化,实[9]杨武能.捍卫人类遗产为格林童话正名[J].德国研现作品中的教育意义。只有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究,2006,(4):69.才能使得译作成为健康、合理、有教义,又受儿童青[10]格林兄弟.格林童话全集[M].杨武能,杨悦,译.南睐的文学读物。实践也表明,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京:译林出版社,2005.者主体性的发挥也是处处存在的,并且有其明显优[11]格林兄弟.格林童话故事[M].王浣清,周祖生等,势和重要意义。当然也应该注意到,虽然译者主体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12]格林兄弟.格林童话精选[M].王朝晖,译.北京:学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审苑出版社,2003:157.慎和把握好译者能动性发挥的度的问题,不要把主[13]格林兄弟.格林童话故事全集[M].刘云,译.成都: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看作是胡乱地随心所欲地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译,这不是译者主体性,而是唯心的胡乱翻译。综上所述,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必要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