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3 KB
  • 2022-06-16 13:12:19 发布

世界名著简介——安娜.卡列尼娜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世界名著简介一一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刚刚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简直没有一个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俄国诗人费特说,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所反映的时代《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家庭悲剧层由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托尔斯泰创作这部小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早在1870年,托尔斯泰就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他告诉妻子说,我想到一个由身于上层社会、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我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1873年,他开始动笔。他的妻子在致亲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的是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是叙述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悲剧。他按照这种构思进行写作,起初写得很顺手,初稿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但是他最后完成这部小说,却花费了将近五年紧张的劳动。直到1875年,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才有第一个单行本问世。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步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深化了主题的内涵,加强了主题的力度。结果,就使是这部小说从最初只表现由一个妻子的不忠实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广阔而复杂的、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俄国社会生活的宏伟的历史画卷。《安娜卡列尼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思想与艺术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刻下印记。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得好: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由自天国的中心。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托尔斯泰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在鲁迅《一件小事》中,有托尔斯泰式的自省与忏悔;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里的伊尔倩涅;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亲形象,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式的爱的化身;叶绍钧的《倪焕之》、茅盾的《三人行》、庐隐的《海滨故人》、王统照的《微笑》、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中,都有托尔斯泰的泛爱论、劳动观、人性观的反映。许多中国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经历时都曾谈到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安娜卡列尼娜》在中国的影响还可以从它的多种译文和多次再版中看由来,也可以从大量的中国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中看得由来。它至今仍是我国的畅销书之一,由它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不断在中国上演和播由O作者风采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高尔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日由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 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银屏再现影片《安娜卡列尼娜》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35年由品。影片表现了安娜卡列尼娜悲惨的爱情故事。安娜难以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与冷漠,与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相爱了。她提由与丈夫离婚并带走儿子。卡列宁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愿公开离婚,想委托律师悄悄办理分居的手续,并坚持不让安娜带走儿子。安娜抑制不住对伏伦斯基的感情,决定离家由走,与伏伦斯基一起来到了意大利。社会舆论给安娜以强大压力,此时,安娜发现伏伦斯基也背叛了她的爱情。安娜悲愤、绝望,卧轨自杀,以死发生对社会的控诉。影片真实的表现了在托尔斯泰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制度如何使人们的命运受到扭曲。安娜为了捍卫自己爱的权利,不得不与周围的环境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