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37 KB
- 2022-06-16 12:47:2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3O卷第l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I.30No.12010年2月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Feb.2010对格林童话中继母形象的分析王鲁蒙,胡晓琼(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童话作为幼儿智利启蒙的一条途径,其构建幼儿的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基于儿童文学的三个母题,《格林童话》中对于继母形象的所有描写深刻的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一形象的评价,影响了儿童文学读者对‘继母’形象的塑造。[关键词]格林童话;母题;继母[中图分类号-]I106.8[文献标识ra-~]A[文章编号-11008—4193(2010)01—0102—04儿童文学即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广义上说,童话是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意识形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态的手段之一。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在童话中,人物想象比较单一,非好即坏,好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人的代表通常是王子,最小的儿子大多是历经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难的形象。而坏人的代表更有局限性,例如,继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母、巫婆、皇后等等特别嫉妒别人取得成果的形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象。本文将以《格林童话》中对女性的描写人手,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总结其中典型的反面女性角色的描写,并分析这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种描写可能对儿童带来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纵观整个儿童文学史,从17、l8世纪初的《五按照心理学知识,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卷书》,《一千零一夜》,到18世纪中期卢梭的《爱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弥尔》,再到19世纪的《爱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等等,童话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值得(如,感觉、知觉、注意与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一提的是,《格林童话》的搜集工作开始于1806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年,正值拿破仑发布大陆封锁令,着手全面征服欧统o[1](P123)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是在儿童的认洲的时候;而它的第一卷出版于1812年,正值拿知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文学范畴。然而儿破仑进军莫斯科并且遭到惨败,第二年又紧接着童与成人毕竟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在德国的土地上进行规模空前的莱比锡大会战;验,很容易在再造想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它的第二卷出版于1815年,这时野心勃勃的拿破中的形象,儿童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仑彻底失败了,欧洲出现反动复辟。《格林童话》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在向儿童介绍的诞生充满了奇迹,据统计,历来以德语印行的书文学作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作品的语言和人物籍,除去马丁·路得1521年翻译的《圣经》以外,形象是否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_2]因为《格林童话》就是最多的了[3](P632)。我们现在熟知[收稿日期]2009—11-15[作者简介]王鲁蒙: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第1期王鲁蒙胡晓琼对《格林童话》中继母形象的分析1O3的《格林童话》并非格林兄弟所创作,它的真正作大自然有着一种纯朴天然的联系。奇妙无穷的者是千百万人民群众,是几百年来讲述它、传承它“自然”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而这一主题对然后又转述给下一代的人。所以《格林童话》相比孩子的吸引又是那么强烈和深刻。在孩子眼中,《安徒生童话》,其群众性更强,童话内容更具有包自然是个富有生命力、尊严和情绪的世界。他们罗万相的特质。除此之外,在艺术方面,《格林童没有根深蒂固的征服自然的欲望,因为自然是他话》谋篇布局更合理,叙事言情乃至心理描写更加们的朋友。[5]这样的理解仅仅是分开阐述了这三细腻也更加精炼;童话中有不少粗糙、重复、不合个母题的意义,我认为这三个母题来自于一个本理,而且几乎不存在的心理描写,只有单纯的情节源——母爱。首先,在一般情况下,从儿童诞生之向前发展;主题更多的善与恶、勤与懒、贫与富和日起,他/她无时无刻不受到母爱的呵护,从嗷嗷类似的带普遍意义的问题,更富于趣味性和娱悦待哺到寻求庇护,母爱就是他们产生的第一意识。性,几乎总给读者一个满意解答,一个千篇一律的当儿童成长到孩童阶段,他们会主动接触社会,happyending(圆满结局),如此等等o~3](P632)这些‘顽皮’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然而‘顽皮’的印象是写作上的特别之处,在很多文艺批评家看来都是留存在家长和老师等亲密伙伴或同学的脑海之文学的瑕疵或者是不完全发育的手法,但事实上中。老师、家长、同学给与孩童的更多是关爱。从儿童的角度欣赏这些“拙劣”的文笔,就会发现,‘自然’让人想起母亲分娩的过程,人的诞生经历这正是我们童年时对这个世界形成的‘懵懂的美了痛苦和喜悦,这就是自然带给儿童的启示——好’。正如杨武能所说,作为家长的我们,内心中人的出生就是大自然之爱的诠释。由此,儿童文似乎也并不乐意自己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世人的苦学的三个母体都离不开‘爱’,而这些‘爱’都离不难,而希望他们的童梦更纯、更长、更加温暖、更加开母亲,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母亲’的角色缺失光明,充满幸福和希望o[3](P633)因此,《格林童话》时,儿童就会求助具有母性特点的人,例如外婆、千篇一律的happyending(圆满结局)在保护孩童奶奶、姑姑、姨、姐姐等,或者寻求能担负起母亲责的天真烂漫这一点上确实做到了一部儿童文学应任的人,例如父亲、亲戚、邻居、老师等等。因此在该起到的作用。儿童文学中对母亲或类似母亲角色形象地塑造对《格林童话》具有通俗易懂、群众接受性广、题儿童的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材丰富、形象鲜明等特点。对该童话集中女性反梁敏儿对《格林童话》中母亲形象进行总结分面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儿童发展后期意识析得出以下结论:西方传统童话里面,善良的母形态的改变和由此引发的家庭社会问题的原因。亲经常缺席,而充斥着凶恶的后母和巫婆形象,一、研究背景关于这个现象格林童话的研究者从多方面提出过国内对于女性形象在儿童文学中的展示有很许多不同的解释。民俗学者认为后母和巫婆的形多研究,多分布在从女性主义作家的角度分析文象是童话善恶二分的结构元素;历史学者则认为本的特殊性,或者人物的特殊性。笔者猜测造成与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的实况有关,而心理学者这一现象对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则认为克服对后母和巫婆的恐惧是个人成长必经1.儿童文学的题材比较局限,这一点从儿童的历程,童话反映个人成长的内心挣扎,所以后作品的母题中可以看出:爱,顽童,自然。l_4](母和巫婆的出现是必然现象。l_6]童话的问题比较2.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比较单一,多为儿童,他复杂,牵涉到童话的结构、童话的版本、不同地域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复杂的人物形象不能很的流传和演变、编集者的改写等问题,但有一个好的分析和理解。现象比较奇怪,就是童话里善良母亲的形象特别姚炎嫣进一步发展了儿童作品的母题的内少o[7](P50-92)这一现象在《格林童话》中非常明显,涵,认为“爱的母题”一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几乎涉及到‘母亲’形象的时候都是反面的形象,作家是通过作品来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并借此经常给主人公带来意想不到韵麻烦。①培育孩子们的爱心;“顽童的母题”一儿童的天性二、人物分析是活泼、淘气,顽童母题是要尽情展现儿童热爱杨武能总结《格林童话》时发现故事的开头往自由的天性。“自然的母题”一人类是自然的婴往是一个人面临着难题、困境和强烈的不可抑制儿,但儿童比成人更接近自然,从身心到行为与的欲望等等。故事中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04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人公多为大好人;主人公的对立面,总是大坏蛋趣。这种人物形象的‘突变’同时也出现在《白雪诸如恶毒的继母、巫婆、凶龙、狼等等;主人公的助公主》当中。这种人物联想,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把手或是嫉妒者或是失败的竞争者这样一类起陪衬‘继母’和‘女巫’的形象绑定在一起。对于儿童的对比作用的人物。E3]成长发育这无疑是有害的。最终“⋯⋯(继母的)从杨武能的分类中看到‘继母’的形象和巫女儿被赶进森林,让野兽吃掉了;老巫婆(继母)被婆、凶龙、狼等等归纳到一起。一方是人,另一方投进火中,很可悲地烧成了灰烬。”恶人最终受到是动物或者是邪恶的宗教化身。可以看出,‘继了惩罚。母’这一形象也渗透到各个人物当中,就像‘恶’本《灰姑娘》身具有渗透性一样。在《格林童话》中‘继母’表现在《灰姑娘》中,继母似乎多了一点人情味,不在以下几种人物中:纯粹的继母,丈夫的母亲,收再是赤裸裸的体罚主人公,而是变着法的折磨主养家庭的母亲。本文主要讨论《格林童话》中纯粹人公的精神,并以讽刺和挖苦给主人进行精神的的继母形象。虐待。“你?灰姑娘?你一身是灰,脏头脏脑,还纯粹的继母形象在以下作品中得到充分展想参加宴会!你没有漂亮衣服和鞋,还想去跳示:《小弟弟和小姐姐》、《灰姑娘》、《杜松子树》、舞?”在第一次请求参加舞会失败的时候,继母要《白雪公主》。在这些作品中,受继母虐待的人物求灰姑娘在炭灰里挑小扁豆。第二次请求失败往往都是作者想塑造的“大好人”形象,他们都无时,继母说:“不,灰姑娘,你没衣服,不能去跳舞i一例外的受到继母的压迫,而且故事的发展都毫去了只会让人耻笑。”并要求灰姑娘在灰堆里面无例外的遵循以下模式:主人公由受到压迫到最挑小豌豆。在所有的精神折磨都无效的情况下,终过上不受压迫的幸福生活,而继母则统统受到继母在第三次拒绝灰姑娘的请求的时候说:“一切了惩罚。简而言之,“大好人”苦尽甘来,“大坏蛋”全没有用,你不能一块儿去。你没有衣服,不好跳咎由自取。舞;你去我们脸往哪儿搁!”最后的结局是“灰姑《小弟弟和小姐姐》娘和王子结婚了,两个姐姐被鸽子啄瞎了眼睛。”在《小弟弟和小姐姐》中是这样描写主人公受虽然,文中没有提到继母的结局,但是读者可以推压迫的经过的:“自从妈妈死后没我们没有过一天理出当灰姑娘的继母得知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被好日子。继母天天打我们,我们一走到她跟前,她啄瞎了眼睛后将会多么的悲伤。相对于《小弟弟就用脚把我们踢开。我们吃的是硬梆梆的剩面包和小姐姐》中‘继母’的形象,灰姑娘的继母更偏向皮,就连桌子底下的小狗也不如,她有时还丢一点于人的特征,但仍然无法摆脱‘恶’的本质。好吃的给它⋯⋯”在姐弟俩的眼中,‘继母’就像一《杜松子树》个奴隶主,没有一点儿人性,不仅没有担负起教育《杜松子树》中也描写了一个平凡家庭中的继下一代的任务,反而有虐待孩童的行为。‘继母’母形象。“那女人(继母)每当见到她亲生的女儿的形象一开始就出现在与儿童对立的位置上。都非常疼爱,每当看见男孩心里就怪不是滋味儿,“⋯⋯他(小弟弟)哪知道,继母是个女巫,晓得两认为他永远挡住了她的路。她老盘算着怎样使她个孩子逃走了,就跟着溜了来,和所有女巫一样,女儿独得家产。魔鬼迷了她的心窍,使她对男孩悄悄地对森林里的所有泉水都使了妖术。”,“那个恨之入骨,不是把他推来搡去,就是这儿敲他一凶残的继母,为了她的缘故孩子们才离家出走的,下,那儿拧他一下,搞得可怜的男孩时刻的提心吊她原以为小姐姐肯定已在森林里让野兽吃了,小胆。虽然继母对继子的态度十分恶劣,但是并不弟弟变成小鹿后也早给猎人射死,现在却听说他能说继母就是恶的化身,在她身上还有善的品质,们不但很幸运,而且生活挺美满,心中顿时燃起了那就是对她亲生骨肉的爱。可以说,她对继子的嫉妒和怨恨之火,从此便不得安宁。她一门心思排挤是缘于对亲子的爱。这种对亲子的爱是极端就是要设法把姐弟俩再推进不幸的深渊⋯⋯老的、带有毁灭性的,这种生物的本能在童话中却成巫婆便装扮成一个使女,跨进王后的卧窒⋯⋯她为了批判的对象。“⋯⋯男孩刚弯下腰,探头进箱在浴室里生起了地狱里一样的熊熊大火,王后一子,魔鬼就唆使女人砰地关下箱盖,一下子轧断了会儿就窒息啦。”在此处,继母已经变成一个边缘男孩的脑袋,滚到了红红的苹果中间。”“⋯⋯说罢化的人,具有女巫的所有特质,以迫害他人为乐女人就抱来男孩,把他砍成一块一块,丢进了汤锅
第1期王鲁蒙胡晓琼对《格林童话》中继母形象的分析105里。”最后的结局依旧遵循了传统。“她(亲生女)和形式不会发生那种难以预期的方向性变化。在母亲从地上跳起来,头发竖着像熊熊的火焰,说,许多人看来,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的最大灾难,往“我觉得地球都要毁灭了!不过我也愿意出去一往由于家庭结构的重组,随着“继母”的出场,人下,看心情是不是会好一点。”谁知她刚跨出门,轰们的目光开始变得沉重与不安起来。⋯⋯就家庭隆一声,鸟儿把磨盘往她头上一扔,把她砸了个稀而言,“继母”一旦被父亲娶回,她本身也就具有了巴烂,死啦!⋯⋯烟消火灭之后,原地便站着玛莲无可争议的家庭管理权。由于其身份的形成并不(亲生女)的小哥哥(继子)⋯⋯在《杜松子树》中,需要子女以情感的方式来加以认定,这种“任命继母的形象更加饱满了,这一形象不再是极端的制”而非“民选”的背景,几乎从一开始就将‘继母’恶,这种‘恶’是‘善’的另一种表现。血缘关系所和子女放在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结构中。[如带来的亲情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一观点深入人此看来,我们不应该给‘继母’如此沉重的偏见,心,由此,可以推断出任何一位继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释总是在控制自己的“排他性”,爱“亲子女”是天经①本文选取的文本为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地义,而爱“继子女”则是一种奢望。从这点上(2OO5年版),作者为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译者为杨武能、杨悦。说,母爱是自私的,且具有攻击性。参考文献三、结语[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在《格林童话》中,所有继母的形象都被贴上学出版社,2000.了邪恶的标签,这样的刻画使儿童从小就对继母[2]应玲素.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或扮演继母角色的女性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有先教材,教法F-J].2006,26(10):5357.人为主的观念:所有的继母都是坏人,而且和继子[3]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z.杨武女有不共戴天之仇。这样一种形象和意义已经成能,杨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为儿童时代最大的不幸,然而事实上,继母并非童[4]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少年儿童话中描述的那般邪恶,如在在《继母(stepmom)》出版社.I995.(导演:克里斯·哥伦布ChrisColumbus)这部电[5]姚炎嫣.对儿童文学母题的认识[J].大庆师范学院影中,‘继母’这一被妖魔化的形象逐渐回归了现学报,2007,(3):98—100.[6]梁敏儿.儿童文学的母爱想象[J].重庆社会科学,实,母爱最终战胜了强烈的嫉妒心,亲生母亲和继2006,(7):45—49.母共同担负起了维护家庭完整的重任。方宁在[7]玉田英子.lJ厶童话继母现代若母亲6=《电影艺术》中说到:在人们看来,童年时代的不幸语『)加c于二匕(关于格林童话的继母:寄语现之一,往往和是否失去双亲或其中一方的爱相关代的母亲)I-M].东京:文艺社,2001.联。当然,如果在不幸的家庭中始终保留着失去[8]方宁.《继母》一狂欢节中的精神偶像J.电影艺一方的残缺状态,那这种不幸还算不上最大的灾术,2001,(5):97—98.难,因为毕竟还存在着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责任编校文武)之间相依为命的可能,在这种状态下,爱的本质AStudyontheImageof‘Step—mother’inGrimm’SFairyTalesWANGLu—meng,HUXia0一qiong(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CTGU,gichang,Hubei443002)Abstract:Fairtales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shapingchildren’Sideology.Basedonthetheoryofthreethemesinvolvedinchildliterature。thedescriptionof‘step—mother’inGrimm’Sfairtaleshasreflectedthegeneralviewstowardsthatimage,misleadingthevalueofreadersinchildlitera—ture.Keywords:Grimm’Sfairtales;themes;step—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