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0 KB
- 2023-04-05 13:31:3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有道理的名人名言篇一:名人名言中的哲理202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d)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c)(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b)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
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d)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d)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c)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
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d)(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c)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c)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d)关系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a)⑴人的.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价值是.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⑵⑶b、⑴⑵c、(1)(4)d、(3)(4)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c)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变革的决定力量14、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d)篇二:名人名言(很有哲理)名人名言1.对男人而言,选择妻子和选择事业同样重要,因为二者同样都能决定这个男人一生的成败。——约翰·亚当斯2.人贵自知,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够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避免短处。——约翰·亚当斯3.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开动脑筋,只要你勇敢地面对,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约翰·亚当斯
4.一个有志的青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成就未来的事业需要知识的力量。——富兰克林·罗斯福5.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坚如磐石的意志。成功路上的坎坷,意志脆弱者是根本无法超越的。——富兰克林·罗斯福6.做成完美的一件事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死板、固执、缺乏灵活只会把事情办糟。——富兰克林·罗斯福7.面对强大的敌人,要学会合作。只有善于合作才能够集合众人的力量,打败强敌。——富兰克林·罗斯福8.推崇和平,是一种治国战略,也是极高的处世策略。这赢得了人们的支持,也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富兰克林·罗斯福9.年青人最应该做两件事:读书和旅行。因为图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旅行可以开阔人的视野。——约翰·肯尼迪10.从绝境中逃生,最能反映出人的智慧和胆量。战胜恐惧的胆识要靠平时的修养。——约翰·肯尼迪
11.和强大的对手较量时,绝不要退缩,如果你敢于应战,如果你善于应战,那么依然有取胜的机会。——约翰·肯尼迪12.“不要问你的祖国愿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自己愿为祖国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13.如果你只是知识和学识欠缺,尚可救药,但如果你不懂得奋发向上,那才是真正危险了。——约翰·肯尼迪14.作为一个领袖,永远不要想着随心所欲地驶驭和领导他的人民。因为,民众是他的上帝。——约翰·肯尼迪15.苦难似乎是每个人必然的人生经历。有人放弃投降了,也有人永远不会屈服。成功的必定是后者。——亨利·基辛格16.年轻人都想着一夜成名,但真正一步登天的人却几乎没有。即使我们具有这样的才能,也要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
——亨利·基辛格17.“见可成则就之,见不可成则避之”——中国的古语格言18.处理国际事务最难的是没有一个可循的规律。因为情况每天都在变化,这就要考验一个政治家的知识与技术了。——亨利·基辛格19.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包括你的对手,聪明人都能够认识这一点,并且善于向对手学习。——亨利·基辛格20.我最欣赏的是东方人那种妙不可言的谋略,这在我为美国政府工作的期间,给我帮了大忙。——亨利·基辛格21.两国之间的往来本质上与两个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区别,那就是谁都不会和一个讨厌的家伙友好相处的。——亨利·基辛格22.
一个完美的人生,当是从普通平凡的逗号开始,以卓越非凡的句号结束。23.名声是一种独特的财富资源。它的奇怪之处是因人而异,并且毫不相同。人们还会根据你的声望和名气给你打分。——亨利·基辛格24.“世界上有两件事是不可逆转的,一堵倒向自己的墙,和投向别人怀中的恋人”——丘吉尔25.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创造历史,可以拯救人类。26.“如果我不为自己,那么谁来为我呢?如果我只为自己,我算一个什么人呢?”——犹太圣人希来尔27.提出自己的见解,胆量比智慧更重要。因为有时智慧让人犹豫不决,而胆量会促使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保罗·萨缪尔森28.新的事物从不会不请自来,它总是被有心人从旧事物中发现。因此,学习决不能呆板,要学会取舍和扬弃。——保罗·萨缪尔森
29.人生中强者都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视自己缺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保罗·萨缪尔森30.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坚韧的毅力。只有要坚持下去,最后的成功就一定属于你。——保罗·萨缪尔森31.经济从来就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要做的便是找到造福人类的发展模式。——詹姆士·托宾32.任何一种创作与发明不是由于勤奋,而是在于你的知识储备和善于分析。——詹姆士·托宾33.知识从无止境,学习也不可能有终点。人类就是这么进化的。——詹姆士·托宾34.勤奋和成功是一对密友。一个人资质差一点并不打紧,如果懂得勤奋用功,依然可以成大事。——赵元任35.
知识是无限的,生命是短暂的,若能敞开这短暂的生命去吸纳无限的知识,生命无形中得以延伸。——赵元任36.以公正之心,帮助和提携后辈,是为师者当有的德行。如此,才能利国利民以利天下。——赵元任37.革新从不容易简单。然上进者必须学会破旧立新。否则,你永远无法打开成功之门。——赵元任38.品德是成功人生的基石。——赵元任39.学识犹如水,成就犹如船,只有深水能浮起大船,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能承担得起伟大的成就。——赵元任40.对人生成长来说,家庭教育的环境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习惯,都是从那时起开始塑造和形成的。——大卫·洛克菲勒41.自古至今,所有辉煌的工业无不是从小事做起,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成,因此,做大事者应该摒弃好高骛远,而脚踏实地。
——大卫·洛克菲勒42.思路决定出路,头脑是否敏捷对成功至关重要。只有思维灵活的人,才能在变化中生存和发展。——大卫·洛克菲勒43.机会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善于抓住机会,而且更善于创造机会。——大卫·洛克菲勒44.对你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所有事的坚定信念,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相信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大卫·洛克菲勒45.运气有时能让人意外地成功,但不能把什么都压在运气上,因为运气非常不牢靠。——保罗·盖蒂46.领导他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你用行动证明了彼此的信任,其它就好办得多了。——保罗·盖蒂
47.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功。那是因为机会来了还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太多的缘故。——保罗·盖蒂48.做事最忌目光短浅,只见到眼前利益的人,从来不会发现隐藏的机会。——保罗·盖蒂49.领导一个油厂,只要把产量与质量抓住就可以胜任。领导整个公司这就不够了,有主见就是第一位的。——保罗·盖蒂50.做任何事,全身心地投入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专注的人,才能换发出强大的力量。——比尔·盖茨51.有人把我的成功归为幸运,我不否认机遇的重要。但我要问,我和艾伦发现了机遇时,你们在哪儿呢?——比尔·盖茨52.微软有出色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创造来自出色的人才。而是所有加盟微软的人。——比尔·盖茨2021年6月2日星期二写
篇三:名人名言中的哲理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⑴人的.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价值是.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⑵⑶B、⑴⑵C、(1)(4)D、(3)(4)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变革的决定力量14、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5、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诉我们()A忧患与安乐、逸乐与灾祸是矛盾的
B要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C享乐主义具有危害性,应该反对D必须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应该先前看1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A、⑴⑵⑶⑷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⑵⑶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A、⑴⑶B、⑵⑷C、⑴⑵D、⑵⑶22、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2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B(2)(3)(4)C(1)(2)(3)D(1)(2)(4)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⑶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⑷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⑴⑵⑶⑷B、⑴⑵⑶C、⑴⑶⑷D、⑵⑶⑷2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29、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A(1)(3)B(1)(4)C(2)(3)D(1)(2)
3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3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A(1)(2)(3)B(2)(3)(4)C(1)(2)(4)D(1)(3)(4)
32.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由穷到变,由变到通,由通到久B事物矛盾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以解决矛盾,这样,变化后的事物又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解决矛盾,事物就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C事物由穷到变,到通,到久,无限地发展下去D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久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⑴⑵⑶⑷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⑶⑷35、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36、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37、上述事实启示我们()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3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⑷自然和.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B、⑵⑶C、⑶⑷D、⑵⑶⑷39、《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4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是客观的
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火B、世界上没有神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A、(1)(2)B、(2)(3)C、(2)(4)D、(3)(4)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46、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是用()的观点看问题。A、片面B、形而上学C、孤立D、联系47、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反映了()的观点。A、发展变化B、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C、对立统一D、物质离不开运动48、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9、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有道理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