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 KB
- 2023-04-05 13:31:2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陈寅恪摘自《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2、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摘自《成才名言一千条》3、为了理想采取一种生活态度,并且具有信心,受到什么样的折磨也不更改,可是在饥寒交迫,这种信心无法维持时,信心发生动摇,而经过一度思索,仍然坚持下去,在这决断的一瞬间,显示出崇高的人生的意义。——冯至摘自《一生800句名言警句》4、一个人要认真生活,认真做人,就需要有自觉的正大的使命,这样生活才有意义和价值。从知的方面说,要认识什么是人的使命,须从知物、知自然、知天或知天道着手,使人生观建筑在宇宙观上。从行的方面说,要完成人的使命,需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终身工作。有了这种终身工作,就会感到自己生平事业的庄严而有意义:能够长久发展,不随个人的死亡而消亡。——贺麟摘自《论人的使命》,贺麟著《文化与人生》5、读书,若不是读死书的话,即是追求真实学问的工作,所谓真实学问,即是活的真理,真的知识。而真理或知识即是对于实在或真实事物的理智的了解,思想的把握。换言之,应用思想或理智的活动,以把握或理解真实事物,所得即为知识、真理、学问。故读书即所以训练思想,应用理智,以求得真实学问。读书并不是求记诵的博雅,并不是盲从古人,作书本的奴隶。——贺麟摘自《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贺麟著《文化与人生》6、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学术是一个自主的王国,它有它的大经大法,它有它神圣的使命,它有它特殊的广大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贺麟摘自贺麟《学术与政治》,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7、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朱自清摘自朱自清《踪迹·匆匆》,罗成琰编《朱自清絮语》8、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摘自梅贻琦《就职演说》,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9、一地之有一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士,则一乡化之,况学府者应为四方善士之一大总汇乎?设一校之师生率为文质彬彬之人,其出而与社会周旋也,路之人亦得指而目之曰,是某校教师爷也,是某校生徒也,而其所由指认之事物为语默进退之间所自然流露之一种风度,则始而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为一地方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教化云者,教在学校环境以内,而化则达于学校环境以外,然则学校新民之效,固不囿于学生出校而始见也明矣。——梅贻琦摘自梅贻琦《大学一解》,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10、择师的最大标准是,他对于某一门学问的造诣。但所谓造诣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解释,目前流行的是他对于一门学识有相当的累积与贯通;但这是不够的,我们应当问,他的学识对于他个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多少良好的影响,即所谓贯通,是不是并不限于本门知识的部分之间,而已推广到这门智识与个人操守之际。——潘光旦摘自潘光旦《论大学设训导长》,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