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1 KB
- 2023-04-05 13:31: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育论教育目的教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洛克《教育漫话》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真正的目的,并不只强调人做善事,同时还要教人从善事中发掘出喜悦。——罗斯金教育的目的不是对事实的追求,而是对价值的探讨。——威廉.R.英吉,美国学者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赛珍珠,美国作家教育的目的是要使青年们学会在一生中不断地自我教育——罗伯特•哈金森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联合国教科文】富尔等:《学会生存》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尔巴特“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陶行知全集》卷一P.4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和成功标志,是要使人们能够自我教育。“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教育概念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德】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倍加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教育就是当你需要做出抉择时,能让你应付自如。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要使从这里出来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 ——夸美纽斯教育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把教育当成是一种生活,让这一过程不再虚度;把教育当成是一种生活,让这一过程再多几分感动;把教育当成是一种生活,让生命更加充实丰盈。陶行知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深化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卿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我仍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重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教育重要性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实际上,只有受过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是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既然他们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并且由此可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钱学森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知识不多,就是愚味;思维的习惯,不习惯就是粗鲁和蠢笨;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中国谚语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英国哲学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不同的教育成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理念打造不同的社会。良好的教育使一个人起码获得三种益处:具有并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有用、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但又不被国家所奴役。好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也就是使他真正成为他自己。不能单纯把教育视为使国家繁荣、强大的工具因而才重视教育,更应该把教育看做是塑造国家、改造国家的基石。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美】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教导员不应当在漠不关心地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来认识学生,而应当在和他共同工作和积极帮助的过程中来认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