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3-04-05 13:31:11 发布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及名人名言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单元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a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诗】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注释】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3.江花――江边的花。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诗】《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作的一首写景诗,主要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3.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6.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名人名言: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2、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3、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第二单元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注释】1、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2、山郭:靠山的城墙。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5、楼台:指寺庙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an)。【译诗】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注释】1.村居:住在农村。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3.醉:迷醉,陶醉。4.散学:放学。5.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名人名言: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1.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2.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第三单元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诗】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译: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注释】1.山尖:山峰的顶端。2.尽:全部。3.占:占其所有。4.甜:醇香的蜂蜜5.采:采摘。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译诗】《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注释】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2.鉴:古代的镜子。3.天光: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徘徊:移动。5.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6.哪(nǎ)得:怎么会。哪:怎么的意思。7.清如许:这样清澈。8.如许:如此,这样。9.为:因为。10.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名人名言:1.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夏衍2.在惊涛骇浪中,拿稳着舵,虽千转百折,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终有达到彼岸的时候。——邹韬奋第四单元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飞入寻常百姓家。【译诗】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注释】1.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2.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3.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4.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qi)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诗】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注释】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3.寻常:经常。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7.君:指李龟年。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名人名言:1.看哪!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邓中夏2.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奥古斯狄尼斯3.谁要想出国远游,谁就得先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在心里。——托.富勒第五单元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译诗】《绝句·江碧鸟逾白》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译: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注释】1.逾:更加。2.欲:好像。3.燃:燃烧。4.过:过去。5.何:什么。 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译诗】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想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译:农历九月初九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名人名言:1.能使你所爱的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罗曼.罗兰2.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西塞罗3.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高尔基第六单元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译: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注释】1.入京使:回京的使者。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4.凭:托。5.传语:捎口信。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诗】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注释】1.萧萧:风声。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1.动:打动。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3.挑:捉。4.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5.篱落:篱笆。名人名言: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2.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泰戈尔第七单元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4.原:本来,原本。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1.破岩:破裂的岩石。2.磨:折磨,挫折。3.击:打击。4.坚劲:坚韧、刚劲。5.任:任凭。6.尔:你。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译诗】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注释】1.吟:读,诵。2.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3.赏:欣赏。4.得:此处指想出来。名人名言:1.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萧伯纳2.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泰戈尔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第八单元蜀相唐.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诗】《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译: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2.顾:拜访,探望。3.频烦:犹“频繁”,多次。4.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6.开济:开,开创。济,扶助。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译诗】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也可译为: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注释】1.啭:鸟婉转地啼叫。2.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3.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4.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5.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6.始知:现在才知道。7.不及:远远比不上。名人名言:1.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佚名2.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四年级二学期古诗&名人名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