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教学设计 50页

  • 48.37 KB
  • 2022-06-16 14:37:05 发布

《谜语》教学设计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谜语》教学设计《谜语》教学设计《谜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谜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谜语》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讲述“父爱”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通过回忆父亲小时候给我猜谜语时的情景,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文本,不断地诵读文本,体会文中无微不至的爱,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人间的亲情。教学难点就是从父亲那神秘的眼神中,引领学生感受深的父爱。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工具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叫“我”猜谜时的预期,语调。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50/50 《谜语》教学设计  4.能依照课本,学习为自己感受兴趣的事物编谜语。  5.读懂课文主要写了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①通过《父亲的谜语》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认读问中生词。  (标准:寻找,深邃,神秘,苦思冥想,凑近,饱经忧患)  ③给这些新词找找近义词,反义词,了解“苦思冥想,深邃”的意思。  一、谜语导入  ①猜一猜(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猜个谜语,老师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对它。】  谜底:(眼睛)注:谜语很简单,一般不会出现猜不出的现象。  ②出示课题  【师:见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猜谜语有关。】板书:29.父亲的谜语  ③读一读齐读课题  ④想一想课题质疑  【师:看着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学生提问:⑴父亲给“我”猜的是什么谜语?  ⑵父亲的谜语难不难?  ⑶父亲是不是有很多谜语?  ⑷我喜不喜欢猜父亲的谜语?……  ⑤教师指明学习的要求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太没有深度了,只要一看课文,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老师提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学这个谜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读一读检查预习情况,朗读生词。“饱经忧患”这个词的理解。通过文中句子的朗读,抓住“早白了头发”的“早”字。  ⑴为什么早白了头发?  ⑵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早白了头发?  ⑶早白了头发,就是饱经忧患的头发,想一想饱经忧患的手,脸……  ②读一读初读全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  ⑵解决自己的问题  ⑶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③说一说阅读反馈A.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简单问题50/50 《谜语》教学设计  B.重点解决:父亲为什么给我猜这个谜语?  A部分  ⑴父亲给“我”猜的是什么谜语?  标准: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师:小作者有没有马上猜出来啊?】标准:没有  【师:问中是怎样写的呢?】  标准:我想了半想不出来,问父亲“怎么镜子里有个细妹子呢?”  【师:每当我猜不出来时,父亲是怎么做的啊?】  标准:当我刳苦思冥想,觉得小脑瓜发胀的时候,父亲便会给我巧妙的提示!  【师:父亲如何给我巧妙的提示?】  标准: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听---”他把眼睛闭上,“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啊?”(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父亲的预期,语调)  方式:齐读----范读---指名读  ⑵我喜不喜欢猜父亲的谜语?找一找描写我跟父亲猜谜的情景的句子。  标准:喜欢。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是我和父亲一起猜谜语的温馨画面。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师:我开心,父亲也开心,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感受父女俩其乐融融的猜谜面】  (引导学生反复读)注意点:①优美语句“夏日的傍晚……父亲的谜语”的朗读。  ②多次描写父亲的眼睛,让学生从中体会出父亲的开心,父亲喜欢细妹子,感受深沉的父爱。  ⑶父亲的谜语难不难?  标准:父亲很多谜语都难不倒我,惟独这个谜语我猜不出来。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么多的谜语,小作者为什么偏偏写这个才不出的谜语,为什么不写那些引以为傲猜得出的谜语呢?】  注意: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铺好台阶让学生慢慢攀登,感悟。  【师:回答不出来没关系,我们把问题先存一下,再把这个谜语读一下】  比较感悟: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个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个小镜子,镜子里有个小影子?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标准:父亲把“小影子”改编成“细妹子”,镜子里有细妹子,也就是父亲的眼里有我,我的喜怒哀乐都被父亲看在眼里,我快乐,父亲也快乐,我不快乐,父亲会想办法让我快乐!  方式: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最后总结。  【师:我快乐,父亲也快乐,刚才第二自然段已经让我们感受到父女俩其乐融融的画面,那么文中哪里写道我不快乐,父亲会想办法让我】  标准:第11自然段(朗读重点段)  过程:读---感悟---读---感悟---读  【师:我快乐,父亲也快乐,我不快乐,父亲也不快乐,所以父亲的眼睛是---】  标准:小作者快乐的源泉。  【师: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⑷感情提炼  【师:父女俩的其乐融融的猜谜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深的喜爱,父亲那神秘的眼睛流落出来的尽是对小作者的爱,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学这个谜语了吗?因为这个谜语中充满了父亲对小作者---】  标准:深沉的父爱  【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分角色把父女俩对话部分拉读一下】  朗读方式:指名分角色读┈集体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四、完成课后练习2.  扩句练习,例句:(夏日的)傍晚,(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注意点:①讲清楚扩句的要求,不改变句子原有的意思。  ②指导扩句方法,给像“傍晚”、“院子”这样的词语加上一个修饰词,一个,二个,甚至好几个形容词叠在一起,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优美。  五、拓展延伸。  课后:读写双通道。内容:教学生如何编谜语。  ⑴实例讲解,方法指导  【师:同学们,文中父亲不仅给我猜谜语,还教我怎样编谜语,父亲是怎样教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呢?】(看例子)  标准: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老头子?  【师父亲把“细妹子”又改编成了“老头子”,编谜语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我”是细妹子,父亲是“饱经忧患”而早白了头发的老头子】(找规律)  【除了抓住事物的特点,编谜语还有其他什么要求吗?】  标准:①押韵,句式要整齐。  ②语言简洁,意义深刻。  ⑵编一编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找出来的规律,给鼻子编个谜语】  ⑶交流编谜情况。  六.布置作业《谜语》教学设计2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深邃、神秘”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理解“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3.按照提示,学习“先概括段落大意,再把段落大意连起来”的方法,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故事进行简要复述。  4.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欣赏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  (1)板书:21、父亲的谜语  (2)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说说通过预习,你觉得父亲的谜语怎么样?  4.理清脉络:  出示:请你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小节,用“‖”给课文分成三段。  (1)夏日的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  (2)有一条谜语,“我”苦思冥想猜不出,父亲给了我巧妙的提示。50/50 《谜语》教学设计  (3)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父亲总会念起谜语,这些谜语给“我”无限的快乐和光明。  (生交流:(1)1-2小节(2)3-10小节(3)11-12小节)  二、研读课文,赏析语段,体会父爱。  1.出示课中小练习,默读思考,完成练习。  2.交流,品读,感悟父爱。  片断练习一:  (1)自读第1、2节,填空:  填空:夏日的晚上,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因为我喜欢看父亲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听父亲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谜的过程也是我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抓住猜父亲的谜语之“有趣”,重点品析“眯”“深邃”,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爱)  片断练习二:  默读第六节,填空并思考:  描写父亲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的巧妙之处吗?  (抓住父亲的神态和动作,感受父亲提示的“巧妙”。)  片断练习二:50/50 《谜语》教学设计  (3)读下面的句子,请尝试提出问题。  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啊!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神秘”、“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感受父亲的谜语是爱的谜语。)  三、按照提示,组织语言,简要复述。  1.出示要求:简要复述  2.讲解简要复述方法之一——段意归并法。  3.出示段落大意,把段落大意连起来,进行简要复述。  (1)夏日的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  (2)有一条谜语,“我”苦思冥想猜不出,父亲给了我巧妙的提示。  (3)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父亲总会念起谜语,这些谜语给“我”无限的快乐和光明。  4.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5.总结全文。50/50 《谜语》教学设计  父亲的谜语课文原文  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  父亲有很多谜语。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当我苦思冥想,觉得小脑瓜发胀的时候,父亲便会给我巧妙的提示,直到我得意地叫起来,他也“嘿嘿”地笑了。  渐渐的,父亲的谜语很少能够难倒我了。只有一条谜语我猜不出。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我想了半天想不出,问父亲:“怎么镜子里有个细妹子呢?”  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呀——”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  我叫起来:“是眼睛,是眼睛。”  父亲说:“对。这是爸爸的眼睛。”  我问:“那我的眼睛又该怎么说呢?”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父亲摸摸饱经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说:“有个老头子。”  每当我噘起了嘴,皱着眉头,一副烦恼忧愁的样子时,父亲便念起“关箱子、开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我不作声,他便猜,“巧克力?大苹果?洋娃娃?蝴蝶结?花裙子?有小鹿的卷笔刀?……”我小小的心总会被其中某样东西引得高兴起来。父亲将它们“变”出来时,我总是搞不明白,父亲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  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注:⒈班里学生家里没有特殊情况。《谜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语调。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能仿照课文,学习为自己感受兴趣的事物编谜语.  4.能体会到其中蕴涵着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教学难点:通过这则描写眼睛的谜语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联系你平时生活,爸爸常常和你做的事情有哪些?  2、平时我们接触到写母亲的作品比较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父亲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梳理  1、轻声读课文  2、思考:父亲的谜语是以什么为谜底的?  3、父亲的眼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夏日的晚上猜谜语时烦恼忧愁时  (二)分小节学习  1、师生配合读1、2小节,找出这两小节中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用曲线划下来。  1)出示句子,谁来读读看?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板书:眯、笑眯眯深邃  3)理解深邃的意思  4)集体读这两句话。50/50 《谜语》教学设计  2、那么,爸爸深邃的眼睛里究竟藏着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自己来学习课文。  小组学习,出示菜单:  (1)用喜欢的形式读一读3-10小节;  (2)按照下列词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苦思冥想:  巧妙提示  (3)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儿?怎样的父亲?  交流,指导朗读,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苦思冥想、巧妙提示的具体意思。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父亲的谜语很少能够难倒我了吗?  对啊,有趣的谜语,巧妙地提时无处不在的父爱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出现了两条谜面,老师读谜底,你们读谜面:  引读:爸爸的眼睛--  我的眼睛--  那你们能不能仿照它的样子也来编个谜面说说老师的眼睛?  3、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找出写爸爸眼睛的句子的方法学习了课文1-10小节。自由读11小节,也用这个方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板书:笑眯眯一张一合  你能回答作者的问题吗?(爸爸怎么能猜出我镜子里是什么呢?)  出示最后一节,对啊!父亲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远给孩子光明和快乐!  指导朗读,现在你知道,爸爸深邃的眼睛里究竟藏着什么了吗?  板书:父爱  三、总结拓展  1、齐读课文,从夏日晚上到猜一个有趣的谜语,再到我烦恼时为我解忧,你觉得父爱像什么?  2、大家说得很好,出示苏童的话读一读:  父爱怪就怪在这里,它是羞于表达的,疏于张扬的,却巍峨持重。所以有聪明人说,父爱如山。  板书:如山  3、你也一定能感受到平时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父爱,用“当我……爸爸的手……”说一句话。  附板书:  夏日的晚上眯起笑眯眯  21父亲的谜语猜谜语时闭上睁开凑近  深邃  父爱如山烦恼忧愁时笑眯眯一张一合50/50 《谜语》教学设计《谜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说、现、圆、这、也、们、同、西、它、都、手”11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和新的语言环境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选择喜欢的一则谜语背一背。  3、描摹“都”“手”2个字,认识笔画“横撇弯钩”,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能和小朋友一起做猜谜语的游戏。培养猜谜语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1、能助拼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说、现、圆、这、也、们、同、西、它、都、手”11个生字的字音。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三个小朋友说的话,并选择一则谜语背一背。  教学准备:  媒体、录音、生字卡片、课外谜语。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组织学生猜谜语。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50/50 《谜语》教学设计  (2)师:刚才老师给大家猜了个谜语,出示:谜语。(借助拼音读一读)你们还想猜谜语吗?  (3)师:让我们去听一听,谁在猜谜语,猜了几个谜语。  (打开书,听课文录音)  (4)补充课题:38、三个谜语(齐读课题)  说明:  猜谜语是一项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听课文、读课文的欲望,为认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打基础。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朗读2——4节,找出三个谜语。  (1)媒体出示:三个谜语。  (2)借助拼音读通,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现、圆、这、也、们、同、西、它、都、说、手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各种办法记住这些字。  (3)交流:  现:和“玩”比较。  圆:读音,圆圆的什么?  这、说、手: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同和问、它和他比较。  都:学习笔画“横撇弯钩”。  3、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读生字。(抽读生字。)  (2)做“芝麻开门的小游戏。”(读对生字,门就会打开啦。)  说明: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认识生字,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方法,又学到了别人的学习良策。学生的识字方法只要能帮助识记,就应鼓励。  交流时,教师抓住需重点讲解的字进行全班分析,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爱做游戏,巩固环节中的几个游戏就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  三、熟读课文,背诵谜语。  1、组织学生朗读2——4节。  (1)轻声朗读。  (2)选你喜欢的一节读。  (3)分角色朗读。  2、选择喜欢的一则谜语读一读、背一背。  (1)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谜语读给你的同桌或好朋友听。  (2)读自己喜欢的谜语。  (3)背诵喜欢的谜语(个别,比赛背)。50/50 《谜语》教学设计  说明:  朗读课文是本单元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朗读是巩固识字,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因此要扎实进行。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多种朗读方法,轻声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能让朗读教学更有效。  四、写字指导。  1、出示:都、手  2、复习笔画“横撇弯钩”。  3、教师范写“都”“手”,强调笔画顺序。  4、生描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  说明:  通过复习笔画“横撇弯钩”,带出学写“都”这个字,使学生知道了“都”是左右结构字,右半部分的“横撇弯钩”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谜语》教学设计5  父亲的谜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⒈能独立认识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等词语。  ⒉读懂描写父亲眼睛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⒊初步了解简要复述的方法,并对课文的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二、教学重点:  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三、教学难点:  通过这则描写眼睛的谜语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课余时间、节假日,爸爸经常会陪你们玩些什么?{生答:讲故事、下棋……}  ⒉有一位女孩的爸爸在她小的时候最喜欢教她猜谜语,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边思:在父亲教“我”猜谜语的过程中,哪些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根据提示简要说说:,父亲。  (什么情况下)(怎么样)  ⒉检查自学情况,根据交流,适时板书:苦思冥想时巧妙提示  烦恼忧愁时猜出心思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⒊抓住“苦”和“冥”,理解“苦思冥想”的意思。  三抓住“眼睛”,研读感悟,感受“父爱”  ⒈在父亲让我猜的那么多谜语中,只有一条是“我”猜不出的,哪条,谁来读一读?  谜底是什么?板书:眼睛  ⒉是呀!在一幕幕难忘的猜谜场景中,文章多处写到了父亲的眼睛,再读课文,用曲线划出有关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⒊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⑴学生谈感受。  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读:夏天的晚上,“我”和父亲坐在星光笼罩的院子里,周围是那样的宁静,此时,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我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板书:深邃神秘,指导“邃”的字形;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⑶你从父亲“深邃”、“神秘”的眼睛中感受到了什么?(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眼睛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那样高深摸测,令人的猜不透)理解“深邃”。  ⑷指导朗读第2小节,读出温馨、甜蜜的感觉。  ⑸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思,简明扼要地进行复述。  ⑹教师归纳简要复述的方法。  ▲父亲笑着说:“你在听啊——”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  ⑴同桌合作,模仿父亲的动作读句子,感受父亲提示方法的巧妙,体会父亲的爱女之情。  板书:闭上睁开凑近  ⑵提醒学生用转述的方式,简要复述。(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示范)  ⑶引出第10小节,理解“饱经忧患”,想象父亲生活、工作的忙碌,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⑷分角色合作朗读3-10节。  ▲每当我撅起了嘴,皱着眉头,一副烦恼忧愁的样子时,父亲便念起“关箱子、开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  ⑴在父亲眼睛一张一合之间,(板书:一张一合)这镜子里究竟有什么呢?指数生答,学生可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也可展开适当的想象,重在让学生感受父爱。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⑵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什么呢?  ⑶指导复述第11小节。  ⑷出示: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指导学生有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⒋根据多媒体出示,师生配合读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四总结拓展  ⒈我们说,父爱如山,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当我苦思冥想时父亲用眼睛给我巧妙提示,在我忧愁烦恼时父亲的眼睛能为我解忧,从父亲的眼睛中感受到了伟大、深沉的父爱。  ⒉出示: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生齐读)  ⒊平时生活中你一定能感受到父爱无处不在。  小练笔:爸爸的  附板书:21父亲的谜语  苦思冥想时闭上睁开凑近巧妙提示  眼睛父爱  (深邃神秘)  忧愁烦恼时一张一合猜出心思《谜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50/50 《谜语》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门”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韵语识字、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  3、借助拼音读懂谜语,朗读并且背诵谜语,学习猜谜语。  4、培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借助拼音读懂谜语,学习猜谜语。  2、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开、子、门”。  3、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4、熟读《小孩儿不小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50/50 《谜语》教学设计  1、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二)的第3课《谜语》,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2、《谜语》顾名思义一定藏着小秘密,你能在学习中把秘密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会很兴奋)  3、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秘密”吧!(生大声读文)  二、读文讨论,情境识字  1、读完课文,谁找到谜底了?  2、同学们真能干,真聪明,有这么多的谜底到底谁的对呢?让我们赶快揭秘吧!  3、师出示“手”和“眼”的图片和字。(猜对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智慧星)  4、下面请猜对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谜语吧!  5、没猜中的同学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虽然没猜中可读课文决不认输!(指名竞赛读)  6、同学们不仅借助拼音读通了谜语中的句子,还读准了字音,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如果摘掉了字宝宝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a、指名读  b、领读  c、开火车读  d、竞赛读50/50 《谜语》教学设计  7、学习“开、子、门、五”这几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子”“门”进行字理识字,“开”与“井”进行对比识字,并扩词,练习说话。“五”字用“丑”字减一笔来识记。  三、指导书写  1、随教师在虚空格中书空写,注意笔顺  2、在书中生字表中描红后,在本上写2个。  3、子:三笔组成,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钩。  四、借助拼音读儿歌《小孩儿不小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  2、在儿歌中画出新结识的生字朋友。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说一说,通过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谜语回家后,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千、万、两、间、关、粒、”。  2、游戏识记课后词语。  3、完成书后认字交流。  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学习新知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谜语二则,谁能把谜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呢?  二、激发兴趣,情境识字  1、谜语让我们结识了新字朋友,老师想考考你们,记得它们吗?(指名读)  2、谜语二中也藏着几个想要和我们交朋友的字宝宝,(师出示谜语二)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想把我们加为好友?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千、万、两、间、关、粒、”贴在黑板上。  4、“千”与“干”“万”与“方”对比识字。  5、游戏识字:找帽子,请学生把拼音帽子给字宝宝戴上。  6、游戏:找朋友,给字宝宝扩词。  7、书空写“万、千”字的笔顺。  三、课后词语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抗赛  规则:男女生各派一组代表,(3—5人)每人手里拿一张词卡,不让对方看见,“一、二、三”对面两人同时打开词卡,先读出对方者为胜。  2、心有灵犀  规则:  生自己选择搭档,出示本课生字,其中一名学生做动作,另一名学生猜出来后,扩词并说话。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四、指导书写  万:第二笔是横折钩  五、完成书后说一说,读一读  1、同学选择喜欢的话题相互表达。用“我是…….”这一句式。  2、注意表达完整,吐字清晰,条理清楚。  六、识字交流  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七、作业  1、背诵谜语二则  2、书写本课生字《谜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语调。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仿照课文,学习为自己感受兴趣的事物编谜语。  5.读懂课文主要写了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通过这则描写眼睛的谜语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悟  1.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是否留意过父亲的眼睛呢?它曾带给你一些什么感受?  2.那么,课文中父亲的眼睛又使女儿感受到什么?请读句子:  啊,父亲的眼睛是多么神秘啊!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1)自由读。  (2)交流女儿的感受。  3.是啊,父亲的眼睛简直就是女儿快乐的源泉。真是这样吗?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  (1)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②思考:文中父亲的眼睛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用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板书:夏日的晚上  猜谜语的时候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我烦恼忧伤时  二、重点研读体验感悟  1.感知第1、2节  (1)指名读1、2节,边听边感受当时的气氛。  (2)说说还有哪些词也能表示难倒?(头昏脑胀、苦思冥想、苦苦寻找)  (3)此时,父亲是怎样让我快乐的?  快速默读,交流板书:巧妙的提示  2.师引读3一10节,边读边体会父亲提示的巧妙。  分组再次朗读这几节,思考:从中你感受到父亲的什么?  3.是啊,父亲是如此爱我,当我为猜出谜底而兴奋地叫起来时,他会在一旁为我高兴;而当我忧愁烦恼时,他就会想方设法给我变出快乐。  (1)男女分角色朗读11、12节。  (2)说说从父亲的谜语里你感受到什么?  4.父亲,一个多么响亮而有力的名字!他给我们的爱虽然不像母爱那样伟大、亲切,但却多了一分含蓄、深沉,让我们带着真诚和爱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一下父亲那份深深的爱o  三、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补充阅读〈父亲的手〉  每次感觉父亲的手都不一样50/50 《谜语》教学设计  第一次是在孩提时逃学的路上,在日向在小脸蛋上的脆声中,那时候父亲的手,写在心灵的只有痛。  第二次是在上街的时候,把兴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那是记忆中最清晰的一次,手心与手心的交流,父亲的手好大好温暖。  最近一次是在离家远行的时候,父亲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是我的脸,当粗糙刺痛我细腻的皮肉时,印在心底的却是全部的父爱。  3.完成说写双通道,自编谜语。《谜语》教学设计8  【教学对象及条件】  ⒈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为七年级第一学期  ⒉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可供视频、音频等的播放  【教学目标】  ⒈学生通过泛读课文找到本文最明显也最关键的两个线索。  ⒉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以及老师的分析明白表现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的方法。  ⒊学生通过精读以及品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父亲的浓浓的爱恋以及现实生活中父爱。  【目标依据】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⒈从学情上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中学,知识积累还不够,感性思维相对来说较强,能够很好地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此外,应该注意对学生理性认识的培养,有逻辑有条理的认识课文如何表达感情。  ⒉从单元介绍来看,本单元为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个教学单元,另外还有《我的母亲》、《合欢树》、《麦琪的礼物》、《两小儿辩日》四篇课文。着重记叙家的温暖。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体验生活中的浓郁亲情,感受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教学重点】  ⒈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品读课文把握本篇课文的感情描写方法。  ⒉学生把握课文通过谜语表现的浓浓的父爱和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明白课文的感情描写方法(即父爱和对父亲的思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开始这节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玩一次猜谜游戏。  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谜底:眼睛  板书课题:父亲的谜语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得出答案之后,自然地进入课文学习:同学们其实关于眼睛还有另外一个谜面,答案就在今天要学的课文《父亲的谜语》中。  二、泛读课文,了解内容  ⒈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线索。  ⒉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眼睛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理清逻辑  ⒈问答法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们找到关于眼睛的另一个谜面了吗?  生:找到了,就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异口同声的确切回答)  师:这个谜语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分别几个学生回答(不同的答案)  ⒉讲授法  带着未得出确切结论的问题教师进行分层次讲解分析。  主板书:父亲眼睛  ↙↓↘  笑眯眯忧郁浑浊  ↑↑↑  开心困惑离家  ↖↑↗  女儿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在教师讲解以及课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对父亲眼睛描写的变化的基础上带着感情细细品味课文中所蕴含的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和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五、总结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以及标题我们已经知道本文的线索是猜谜语以及谜底。课文用猜谜语贯穿全文,写出了父女中的浓浓亲情。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包含着深深的爱意。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今后一定要懂事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可以边说边放歌曲《父亲》作为最后这堂课的结尾)。  六、课下作业  每一位同学写一篇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小短文,规定时间内交上来。《谜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朗读谜语,猜出谜底,并说说猜的理由,让学生对谜语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及课文的朗读录音。  学生:人人收集几条谜语。50/50 《谜语》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谜语和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难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猜猜谜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听录音范读课文,特别注意听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读:学生自读课文,先圈出不认识的字,再想办法认识这些字。  3.考:同桌互相用生字卡片考考对方,用生字口头组词、造句、扩词,扩得越多越好。  三、细读课文猜出谜底  1.读:自由读课文,分别说说两条谜语谜面的意思。  2.猜:根据谜面的意思,猜出谜底。  3.说:说说猜的理由。  4.想:再次朗读课文,想想是怎样猜出来的。  5.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出猜谜语的要领  四、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  1.先让学生自己书写,分析字形,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记忆字形。  2.互相交流写好字的关键点,教师重点指导写“气”字。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五、扩展活动  1.举办猜谜语班会,或自编谜语比赛,评选出最会说小朋友,最会猜小朋友,好谜语。  2.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开一个家庭猜谜会。  附:板书  猜谜  语  读:谜面特征  想:联想事物  说:推出谜底《谜语》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常见的水果的名称、特点。  2、齐唱和分组表演整首歌曲,体会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水果猜谜图片,苹果、西瓜、葡萄图片,《水果猜谜》儿歌动画三小段,《水果猜谜》完整儿歌音频。  纸面教具:水果图案头套(苹果、西瓜、葡萄),水果涂色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猜谜图片引导幼儿猜一猜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水果朋友,你们猜猜它们都是谁?  二、第一遍播放歌曲,验证幼儿的猜想  1、教师播放第一段《水果猜谜》儿歌动画后,出示苹果水果图片;  2、教师播放第二段《水果猜谜》儿歌动画后,教师出示西瓜水果图片;  3、教师播放第三段《水果猜谜》儿歌动画后,教师出示葡萄水果图片。  三、第二遍播放歌曲,了解水果的特征  1、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味道等。  小结:三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都不一样。  2、播放《水果猜谜》的完整儿歌音频,请幼儿听一听,并说一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四、播放歌曲《水果猜谜》,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及歌词。  2、幼儿跟着教师唱歌曲3~5遍。  3、幼儿独立完整的唱《水果猜谜》。  五、鼓励幼儿分小组完整表演歌曲。(此活动环节,可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选择)  1、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头套,分组演唱歌曲。50/50 《谜语》教学设计  2、开头的“我爱水果”所有幼儿一起齐唱,之后的每个水果由一个小组演唱,连起来做1—2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在表演区,投放不同水果的头套,让幼儿自由表现各种水果,进一步感受音乐。  (2)在美工区,教师发放水果涂色卡片(苹果、西瓜、葡萄)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涂色。  2、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同观看宝宝巴士儿歌《水果猜谜》,巩固歌曲内容。《谜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3、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50/50 《谜语》教学设计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1、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这些生词都是在课文中出现的,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二、学习生字  (拿出事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  1、第一个字,我们每天上课都要遇到,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对,我们在课本封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是“语文”的“语”,再来看老师的板书,这也是“谜语”的“语”。它的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说是什么偏旁呢?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下面我们拿出纸笔,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2、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门”字旁的字,它中间是什么字呢?这个“间”是由“门”里面一个“日”组成的,是“中间”的“间”。谁能用这个字造句子?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3、这个字我们来观察一下,是由“果”和“页”组成,就变成了“颗”,“一颗糖、一颗星星”。谁能用它来造句?那么它的偏旁是什么呢?这个字是“页”字旁,我们见天又学了一个新偏旁。来我们先把这个新偏旁写一遍。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这个字是四点底的,它是白的反义词,就是黑。那么我们这里什么东西是黑的"呢?  大家注意了,黑的里面不是一横,里面是一点一撇。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5、我们再来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右边是“青”,我们是学过的。那么它的左边是什么呢?50/50 《谜语》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反犬旁”,是由犬字变化而来的,但是它的样子和犬已经不一样了,同学们先跟老师来把偏旁写一遍。我们再把整个字来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这个就是“猜谜”的“猜”,谁能拿它来造句呢?好现在随老师来“书空”一遍。  6、我们知道这个字是和眼睛有关的,它是“目”字旁。我们平时说的“瞧一瞧,看一看”就是用了这个“瞧”字。它的左边是“焦”,但是“焦”是四点底的,我们能不能说“瞧”是“四点底”呢?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瞧”是“目”字旁的。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7、这个字笔画比较少,谁能来说说什么东西是一片一片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三、初读课文  1、学了上面的生词我们就可以看课文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这里有两个谜语,大家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  3、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为什么答案会是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其他的呢?  4、作业。  把生字每一个写三遍,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每个词也同样写三遍。  第二课时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一、导语  上节课老师问了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为什么答案是眼睛和耳朵呢?”同学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二、分析课文  1、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2、“中间一颗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3、“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4、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50/50 《谜语》教学设计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三、课后练习  1、(板书“棵”、“颗”)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而且也很像,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是“木”字旁,第二个是“页”字旁。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  第一个“木”字旁是用来修饰树木的,我们可以说“一棵树”。谁来用它造句子?  第二个“颗”我们上节课举过例子,“一颗糖、一颗星星”,这个颗一般是用来修饰  圆形形小颗粒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等,谁能用它来造句子呢?  下面我们来做题目。  2、(板书“坐”、“座”)这两个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而且也是很像,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别他们呢?  “坐”是个动词,“座”是名词。所以我们说“请坐”(板书)时要用“坐”,“座位”(板书)时用“座”。我们请两位同学来造句。  好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中的题目。  3、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量词,如:一位学生,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下面我们就来做题,这些我们平时遇到的词的搭配是需要我们用新去记忆的,我们要用得合适。50/50 《谜语》教学设计  4、试背诵课文。  5、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新词,预习下一课。《谜语》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猜谜活动,并愿意与教师对答.  2.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水果实物、摸袋、隐藏好的卡片每人一个,音乐,展示板,水果贴画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采果子  幼儿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寻找水果卡片。  2.请幼儿说一说找到了什么水果卡片,分类摆放.  ﹙二﹚猜谜游戏  1.教师:咱们玩一个猜谜游戏,请小朋友猜猜我说的是哪个水果?  1)“什么弯弯像小船?”  2)“什么个大圆又圆?”  3)“什么脸庞红彤彤?”  4)“什么粒粒酸又甜?”50/50 《谜语》教学设计  引导幼儿分别在卡片中找到答案.  2.完整的对答说儿歌  (1)教师说,幼儿答;  (2)幼儿问,教师答;  (3)幼儿间相互问答.  ﹙三﹚尝试创编猜谜儿歌  1.分别出示杨桃实物,柿子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其特点,教师帮助整理语句。  2.出示摸袋,引导个别幼儿摸水果,创编儿歌。  ﹙四﹚将儿歌整理并完整朗诵《谜语》教学设计13  ⒈教学要求:  ⑴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⑵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⑶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⑷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和课后练习。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⒊教学过程  第1课时  ⑴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这些生词都是在课文中出现的,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⑵学习生字  (拿出事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  语间颗黑猜瞧片  ①第一个字,我们每天上课都要遇到,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对,我们在课本封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是“语文”的“语”,再来看老师的板书,这也是“谜语”的“语”。它的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说是什么偏旁呢?  下面我们拿出纸笔,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②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门”字旁的字,它中间是什么字呢?这个“间”是由“门”里面一个“日”组成的,是“中间”的“间”。谁能用这个字造句子?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③这个字我们来观察一下,是由“果”和“页”组成,就变成了“颗”,“一颗糖、一颗星星”。谁能用它来造句?那么它的偏旁是什么呢?这个字是“页”字旁,我们见天又学了一个新偏旁。来我们先把这个新偏旁写一遍。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④这个字是四点底的,它是白的反义词,就是黑。那么我们这里什么东西是黑的呢?大家注意了,黑的里面不是一横,里面是一点一撇。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⑤我们再来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右边是“青”,我们是学过的。那么它的左边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反犬旁”,是由犬字变化而来的,但是它的样子和犬已经不一样了,同学们先跟老师来把偏旁写一遍。我们再把整个字来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这个就是“猜谜”的“猜”,谁能拿它来造句呢?好现在随老师来“书空”一遍。  ⑥我们知道这个字是和眼睛有关的,它是“目”字旁。我们平时说的“瞧一瞧,看一看”就是用了这个“瞧”字。它的左边是“焦”,但是“焦”是四点底的,我们能不能说“瞧”是“四点底”呢?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瞧”是“目”字旁的。50/50 《谜语》教学设计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⑦这个字笔画比较少,谁能来说说什么东西是一片一片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⑶初读课文  ①学了上面的生词我们就可以看课文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②这里有两个谜语,大家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  ③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为什么答案会是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其他的呢?  ⑷作业  把生字每一个写三遍,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每个词也同样写三遍。  第2课时  ⑴导语  上节课老师问了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为什么答案是眼睛和耳朵呢?”同学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⑵分析课文50/50 《谜语》教学设计  ①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②“中间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③“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④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⑶课后练习  ①(板书“棵”、“颗”)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而且也很像,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是“木”字旁,第二个是“页”字旁。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  第一个“木”字旁是用来修饰树木的,我们可以说“一棵树”。谁来用它造句子?50/50 《谜语》教学设计  第二个“颗”我们上节课举过例子,“一颗糖、一颗星星”,这个颗一般是用来修饰圆形形小颗粒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等,谁能用它来造句子呢?  下面我们来做题目。  ②(板书“坐”、“座”)这两个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而且也是很像,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别他们呢?  “坐”是个动词,“座”是名词。所以我们说“请坐”(板书)时要用“坐”,“座位”(板书)时用“座”。我们请两位同学来造句。  好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中的题目。  ③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量词,如:一位学生,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下面我们就来做题,这些我们平时遇到的词的搭配是需要我们用新去记忆的,我们要用得合适。  ⑷试背诵课文  ⑸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新词,预习下一课。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