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0 KB
- 2022-06-16 15:26: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以及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以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图一: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图二: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图三: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图四: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图五: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图六: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日常生活离不开物件的计量其中长度、体积和重量是最常用到的计量项目中国古代分别称为度、量、衡度量衡的计量取决于它们所依据的标准单位因此中国古代计量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制订和统一度量衡标准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度量衡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度量衡体系越来越完善但因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并不统一 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中国后随即颁布诏令统一度量衡制度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秦代的量器和衡量表明秦代统一度量衡的政令得到了有效实施
西汉末年在著名学者刘歆(约前53—23)主持下重新修订度量衡刘歆以黄钟律管和粮食作物黍为标准重新校定各级度量衡指标刘歆定所用黄钟律管长度为9寸中等大小的黍90粒依次排列正好与律管等长以这种大小的黍为标准100粒黍的长度就定为1尺将这种黍倒入律管中填满时正好1200粒这1200粒黍的体积就定为1龠(yuè)1200粒黍的总重量就定为12铢(半两)在今天看来刘歆所用的标准器物可能非常粗陋但从中体现出来的标准化思想却与今天完全相同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古代计量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后历代基本度量单位时有盈缩虽也不时提出一些新的计量标准但影响都不及西汉时期1903年清政府规定以尺、升、两为度量衡的基本单位1908年又委托当时的国际权度局以铂铱合金制作中国的计量标准器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度量衡的活动 综观中国历史度量衡制度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与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密切相关历朝历代每当新政府上台必然要推出自己的度量衡体系在紫禁城太和殿前就有二件极具象征性的物品一为象征授时的日晷另一个就是象征度量衡的嘉量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以及内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