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2-06-16 11:51:04 发布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教案 22 成语故事二则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第1课时总序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重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教学后记: 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第2课时总序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重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教学后记: 课题22成语故事二则第3课时总序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教学方法:探究法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①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  ②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评—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六、作业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