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0 KB
- 2022-12-31 13:31: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关注学牛的学习情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理念。英语课程目标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杲的相关因素。因此,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我们经常会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显然也决定于他们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儿歌是孩子们成长过程屮,最原始最美好的记忆。优秀的儿歌Z所以能如此牢固地长时间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是因为它们大多合辙压韵、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审美品位。因此,合理运用儿歌来辅助英语教学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英文儿歌教授英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他们学习英语。首先,儿歌的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富冇乐趣,生动活泼。其次,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咅、语调,增强节奏感。经常说英文儿歌,能使小学生对英语的重音、节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久而久之,语感也就慢慢形成了。另外,唱歌吋要求吐字清楚,这对培养小学生正确发咅有很大的帮助。再次,可促进听和说英语能力。磁带,VCD的反复播放,教师的示范,不断地给学生听觉的输入,对他们的听力冇极大的捉高。同样的,在听的同时,正确地发音在他们脑屮形成,那么,说出来的英语也就非常准确了。最后,英语儿歌的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击了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歌曲和歌谣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级(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二级(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表演英语歌谣或简单的英语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由此可见,歌曲与歌谣已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耍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口前,部分英语教学由于过分追求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屮显得有点急功近利,往往教法老套、呆板,是为考试而教。“老师上课是为了分数,学生听课也是为了分数。”以读、背、默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即使开展英语儿歌教学,在实际操作屮,我发现冇很多老师会为了“儿歌”而进行纯粹的儿歌教学,这样是万万不可的。儿歌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已,它不是“万能药”,它的教学口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结合现状,我准备在t己的一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屮,实施英语儿歌教学冇效性的实践研究。参考文献:胡澄宜,易捷英语韵律儿歌,江苏教冇出版社陈琳等,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胡澄宜,英语诵读教学法——激或小学英语入门教学的有效途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胡澄宜,易捷英语韵律儿歌,江苏教冇出版社黄继芳,英语歌Illi——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小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2期研究目标:通过对木校英语儿歌教学现状的调查,确立小学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的有效运用方法,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内容:(-)本校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1.调查本校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的现状。2.分析木校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的有效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小学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有效运用之方法研究1.英语儿歌的分类1)游戏性的英语儿歌
学生配合着游戏活动学说儿歌,学生们的兴趣和快乐被极大的激发了出來,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2)表演性的英语儿歌表演性的英文儿歌要求既冇节奏,又能够适合表演。强调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它充分运用了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肢体伸展的同时,门然地开口说唱,快乐地接受英语。3)节奏性的英语儿歌节奏性的英文儿歌突出节奏,通过儿歌的节奏变化和拍手、踏脚等来表现声音的强弱,体现儿歌的美感。1.英语儿歌的选择1)内容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小学生在小学虽说有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完成了母语的掌握过程,但对英文还处于低幼儿阶段。用英文理解事物的能力在低年级儿乎没有,到中高年级也还不高。因此,英文童谣或歌曲使用的单词应生动形象,歌词在语言上不宜太深,最好浅显易懂,要能听得清楚,为小学生所理解。否则他们只会机械地发出声音,并不知其含意,也就难以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2)内容健康并能用动作表现童谣和歌曲都冇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意。这种边唱边动作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促进动作的协调,增强节奏感,培养他们表演交际的能力。3)歌词为第一人称的儿歌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多半是以自己为主休来讲述某些内容,小学生对这样的词曲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就好像是自己在讲些或做些什么事,感情表达上也显得口然、真实。4)歌词要冇重复和发展的余地
歌词适当的重复,会使小学生感到熟悉,也便于记忆,能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这样的歌,不仅有重复,有发展的余地,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要增添的新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1.英语儿歌教学的实施1)运用儿歌,自然导入课题导课无定法,自然与否是关键。教师应冇目的地选择儿歌,或恰当改动、设计儿歌使Z与当节课题相契合,儿歌便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情绪铺垫手段,还能延续为自然的导课方法。2)运用儿歌,扎实学习新知学牛对新知的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教师往往需要采用各种训练形式鼓励他们多说勤用。儿歌,凭借其浓郁的趣味性,更能充分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用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学得扎实有效。3)运用儿歌,冇效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屮,难点的突破总是颇费教师心思的一个方面。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教师用以突破难点的方法可谓丰富多彩,恰当运用儿歌突破难点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4)运用儿歌,逐步发展能力新课程倡导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儿歌,作为小学生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可以成为该口标实现的上好载体之一。教师可以在学生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逐层递升地设定不同的儿歌学与用的目标,來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运用儿歌,恰当渗透德育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三维口标屮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科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体现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
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不宜过于就事论事或大张旗鼓,而应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因此,节奏明快、好学易说、意味丰富的儿歌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恰倒好处地提升英语课的人文詁位。(三)小学低年级英语儿歌教学有效运用之评价研究1)教师评价乩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每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热情、真诚、而且伴冇动作地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对表现特殊的同学,有时可以多表扬几句。教师的真诚、充满感情的评语不仅是对学牛的学习肯定,也是对学牛的激励和鞭策。b.个人发展的评价记录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语咅、叶字、乐感、节奏等技能,进行定期的评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可以定期多次评价学生的英语儿歌学习,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试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允许学生多次测试,学生通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次参加评价,以最好的成绩为测试评价成绩。c.表演活动记录教师安排学生表演。学生可以围绕学习的儿歌自定表演内容,表演时间出学生自定。教师对学牛的表演进行评定以鼓励学牛积极参加大型文艺节口。d.课堂儿歌学习展示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课堂学习儿歌效果展示的评价记录,如在儿歌表演等比赛中获得星星、小旗等。可以用星或旗的颜色來表示活动的质量,如用蓝色表示积极参与,用红色表示表现出色。这些星或旗可分单元粘贴在学生的学习档案上。这样,学生可以对自己学这首儿歌与上一首儿歌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教师述耍根据学习档案上的星或旗的数量,每周评出一名英语小歌星,评出结果后还耍象征性地举行奖品授予仪式。2)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牛对自己的学习英语儿歌的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学会不断改
进自己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自我评价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能动因素,小学生的口我评价能力发展得越早,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越有效,小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也就越强。3)小组成员互评主要是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指出别人在参与英语儿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以及将来改正捉高的办法。4)师生共同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英语儿歌的兴趣与态度。如教师可以设计表格,首先通过学牛自评的方式调查学牛学习英语儿歌的兴趣,然后教师在给予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儿歌的兴趣。研究特色创新之处:我尝试研究的英语儿歌教学,注重于儿歌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作用。不是把儿歌当作课堂上的一种形式和点缀,而是扎扎实实地作用于学生感悟语言T学习语言T运用语言这一认知过程的全部或特定环节,使英语儿歌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手段。2、案例研究法:收集学生的学业作詁,定期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和案例。3、比较研究法: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量化统计,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进行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以我校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确定研究方向,广泛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申报课题。2、实施阶段(2010年10刀——2012年10刀):按计划实施研究,注意收集积累个案资料,针对研究屮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完善后续研究。3、结题阶段(2012年11月):全面分析个案,梳理运作屮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条件:1、二期课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环境。2、学校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科学研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和研究经费。3、学校的科研室及所在学科组将给予更多针对性的服务和帮助。4、担当英语学科教师已冇五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特别对低年级的英语儿歌教学方法,自己有一定的想法。成果形式:最终结题时间:2012年11刀1、结题报告2、学生个案3、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