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5 KB
  • 2022-12-31 13:30:57 发布

让音乐化的童谣融入日常生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让音乐化的童谣融入日常生活 作者:日期:6 让音乐化的童谣融入日常生活-幼教论文让音乐化的童谣融入日常生活文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学研究室徐玲艳童谣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是浸润心灵的鸡汤,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中国的童谣,词句押韵顺口,有天然的音乐性,非常适合传唱,大致可分为游戏类、劳动类、仪式类、生活类,也可细分为摇篮曲(催眠曲)、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时序歌、喜话歌等等,是地方性音乐文化的一个映照。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都具有艺术的潜能。与儿童的艺术心理相匹配的是儿童音乐与童谣。为了有效实施童谣的音乐化,密切童谣和音乐、童谣与幼儿之间的艺术联系,我们可以将童谣和儿童音乐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就是让幼儿聆听音乐化的童谣,并让这种艺术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命仪式。通过这种艺术活动,可以让童谣在音乐的旋律中,通过不断地反复与强化,通过与固定情境的自然链接,更深刻、更鲜活地融入儿童的生命与心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努力。导语应时,在匹配的音乐背景中诵读童谣的音乐化与仪式化需要合适的导语。要让导语的渲染与铺陈取得最佳的效果,就需要我们秉持“我你相遇”的哲学。设计的导语需要体现“我一你”关系,增强导语对于幼儿的关涉度。有了应时的导语暗示、铺垫与渲染,还需要匹配的音乐背景。因为童谣的音乐性,需要一定的旋律来表现和诠释。所以,选择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就成为童谣音乐化的重中之重。有了相匹配的音乐背景,诵6 读童谣就有可能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与仪式。例如,师幼在晨曦中相遇,共同迎来新的一天,我们可以从诗化时间、让时问现身的角度来设计配乐童谣晨诵的导语:“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太阳不晒果不熟,太阳不晒苗不长。被窝也要晒一晒,太阳晒了暖洋洋。身体也要晒一晒,晒了太阳才健康。”再如:“太阳公公起得早,他怕宝宝睡懒觉,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宝宝不见了。宝宝正在院子里,一二一二做早操。”为了增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还需要配上儿童歌曲的旋律,如《种太阳》《七色光》,让音乐和童谣呼应起来,从而凸显了童谣的音乐意象,增强了童谣的艺术效果。节奏国谱化,在关联的童话情境中表演导语的设计,还可以充分考虑情境的变化,考虑到幼儿的故事性思维特点,最具童话色彩的导语会更受幼儿的欢迎,同时也更容易找到匹配的音乐。在结束一天的活动后,孩子们要和老师、幼儿园告别时,老师就可以带孩子们表演童谣《小兔子开铺子》:“小兔子,开铺子,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根小绳子,四只小匣子,五管小笛子,六条小棍子,七个小盘子,八颗小豆子,九本小册子,十双小筷子。”为了实现童谣的音乐化,增强告别的仪式感,我们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件打击乐器,幼儿用乐器节奏和着童谣的旋律演奏,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走进音乐之中,走进音乐化的童谣之中。为此,我们需要根据童谣的内在节律,设计多种图形节奏谱,如:xxxxxIxxxxxl;或x.xxxxlx.xxxxl;或XXXXX-IxxXXX-I。让幼儿依据图谱打击节奏,感受旋律独特的风格特点,领悟童谣中所散发出来的自然、乐观的生活气息。栏目固定,在规划的固定时段中唱读6 仪式感的产生,与时间的同一性有关。每当时间循环到同一个节点,就会运行相同的童谣唱读栏目。如此循环往复,让幼儿的音乐生活具有“形而上质”的光泽,产生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例如,在每天早上的晨间活动,我们设置了“童谣唱亮晨光”“问候的早晨”等固定栏目,适宜的童谣有《小闹钟》:“小闹钟,不睡觉,短针跟着长针跑,时间一到,铃铃铃,又叫又跳。”《白伯伯和白婆婆》:“白胡子白伯伯,白头发白婆婆。白胡子白伯伯搀着白头发白婆婆,白头发白婆婆扶着白胡子白伯伯,两人早睡早起爬山坡。”童谣唱读成为迎接阳光、迎接崭新一天的文化仪式。中午,在幼儿就餐前,我们唱响童谣栏目“爱惜的光荣”,适用的童谣有《小老鼠捡饭粒》:“老鼠一家团团坐,共聚晚餐好欢喜。小老鼠,掉饭粒,连忙捡起放嘴里。老鼠爷爷把头点,眉开眼笑摸胡须,连夸孙子真懂事,粒粒粮食都爱惜。”每一天放学前,我们还可以设置“晚风里的童谣”等栏目,童谣的歌声在夕阳中飘荡,在幼儿的生命里飞舞。适宜的童谣有《月亮哥》:“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山女笆篓。笆篓巴,女琵琶;琵琶软,卖竹匾;竹匾高,打把刀;刀又快(锋利),好切菜;菜又苦,好过端午;菜又甜,好过年。”全面覆盖,在开放的快乐嬉游中融入生活我们要让幼儿的生活时时处处有音乐化的童谣,让音乐化的童谣拥有更为广阔的呈现空间。音乐活动可以搬到幼儿园的草坪上或花园里,举行露天童谣音乐会,让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幼儿园里回荡。在举行集会、活动时,开始或者结束前都可以唱一唱相匹配的童谣,并努力让其成为一种惯例。活动嬉戏时,让幼儿随时可以听到轻快的童谣音乐。如在整6 理户外场地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边收拾边吟唱童谣《小公鸡丢垃圾》:“有只勤劳小公鸡,帮着妈妈丢垃圾,准备几个小袋子,分好类后出门去,看见小区垃圾桶,按照提示丢进去。妈妈夸它真能干,小公鸡好欢喜,乐得拍翅喔喔啼。”童谣吟唱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既具有操作性,又切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诵读这首童谣的时候,幼儿就会不知不觉地表演起受到鸡妈妈表扬的小公鸡拍拍翅膀喔喔啼的情形,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玩玩具的时候,也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吟唱童谣,我们可以选择轻松愉悦的童谣,如《玩具》:”小小玩具真美丽,天天跟我做游戏。你玩小熊布娃娃,我搭积木造机器。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不争不抢多快乐,做完游戏放整齐。”幼儿边玩边吟唱,放松了身心,愉悦了心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