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0 KB
- 2022-12-31 13:30:5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画鸭子童谣篇一:读童谣《小鸭子》、欣赏《鸭子拌嘴》(片段)读童谣《小鸭子》、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教学目标:1.学习童谣《小鸭子》/练习固定节奏与童谣的配合,为学习两声部做准备。2.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3.感受乐曲表现的形象,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部分内容。重难点:学习童谣《小鸭子》/练习固定节奏与童谣的配合,为学习两声部做准备。听赏乐曲《鸭子拌嘴》,听辨几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读童谣(1)教师用“带读”的方式带领学按节奏读歌谣。(2)集体背诵童谣,指导学生掌握童谣的韵律和节奏。(3)为童谣伴奏。①利用“XX”节奏为童谣第二句伴奏②利用“XXXXXXX”节奏型为童谣第三句伴奏。③学习童谣第一句和第四句。④完整读童谣《小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欣赏《鸭子拌嘴》片段(引子)①教师提问:有几只鸭子?老鸭怎么叫?小鸭怎么叫?②教师出示图片,介绍主要打击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小镲—小鸭、水钹—老鸭。③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④用动作表现乐曲。(3)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拌嘴)①教师提示: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②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鸭子在干什么?③用动作表现鸭子拌嘴、嬉戏的形象。
(4)表现乐曲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场景片段,编创动作,表现音乐。②分组随音乐表演。③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制的简易打击乐器)3、编创《鸭子拌嘴》篇二:画童谣大东街小学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活动之画童谣活动“优秀童谣传唱”活动总结为进一步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春天,认真开展了优秀童谣传唱活动。随着精选作品的展示和止报,这次规模空前的童谣创作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校精选上报作品6篇。
现将活动展示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活动有序开展接到“关于开展童谣传唱活动的通知”以后,我校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会议,制定了《大东街小学关于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的活动方案》,确立了以“学雷锋、树美德”活动为重点,以“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为主题,反应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1、3月12日,大队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面向全体师生进行了“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的宣传,调动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童谣创作的热情。2、紧接着又召开了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会议,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要求,号召老师们以多样、灵活、生动的形式开展童谣创作指导,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二、精心组织,广泛参与,活动精彩纷呈
我校开展此次“童谣大赛”,不仅仅是应付上级要求,选几篇童谣作品,而是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师生展示文学修养的平台,一次师生综合性素养提升的大课堂。我们以大队部为主,图书帮助为辅,开展了多样、丰富的系列活动。1、做好图书阅览室的开放工作,增加班级阅览次数,为学生推荐优秀童谣查阅书目,开展“读童谣互动交流”。2、语文老师利用自主学习和诵读时间,引领同学们读儿歌、唱童谣、品读童谣,课堂上读写结合,指导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自己的美文佳句。把“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在校园内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唱童谣、学童谣、编童谣、画童谣、演童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大东街小学2021年5月
篇三:童谣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教学过程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画鸭子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