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说唱会 3页

  • 18.20 KB
  • 2022-12-31 13:30:52 发布

童谣说唱会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童谣说唱会》教学设计 阿荣旗复兴小学王海燕教学目标:1、感受童谣音乐活泼风趣、天真朴素的风格特征,并有进一步了解童谣的愿望。2、演唱和表演童谣,表达出童谣活泼乐观的情绪,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童谣。根据童谣的说、唱、演创编自己的童谣,体验创编成功的快乐。3、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特点的童谣,从而了解什么是童谣,并喜欢上童谣。创编生活中的童谣,提高创造力、表现力。体验节奏、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和体验学过的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童谣说唱会》是“童谣”单元中最后一课内容,重点是对“童谣”单元进行总结和扩展,可以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通过说唱和表演的方式来体验童谣中蕴含的乐趣。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童谣,使学生体会集体创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喜欢在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了解童谣,体验童谣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愿意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启发学生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教学方法:这是第三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唱和表演了一些童谣,而且在其它学科中也接触过童谣,本节课首先从以往知道的童谣入手,引领学生在闯关、游戏以及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对以前分散认识的童谣做一次总结性的复习巩固。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自主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音乐氛围:  大屏幕显示“童谣说唱会”的主题,师生共同演唱着一首童谣走进教室。二、巧设导语,抓住学生心灵:  师:今天有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你们看他是谁? (孙悟空)(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心尽快从课间回到课堂上来)  师:孙悟空不去西天取经跑到我们音乐课堂上来干吗呀?原来啊,他被眼前的这座童谣山挡住了去路。(出示课件)。老孙比武擒妖是能手,可他对童谣却一翘不通,想请我们二年四班的小朋友帮助他,大家有信心吗?(有)(设计意图:针对孩子们乐于助人,爱表现的特点,我巧设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三、营造活动氛围,参与主题游戏:      第一关:要求:演唱童谣《打花巴掌》。  过程:师生一起表演拍手游戏《打花巴掌》(录音伴奏)(设计意图:复习北京童谣《打花巴掌》,唱准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并能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第二关:要求:说一说唐僧师徒的童谣。    过程1、一起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选择角色进行童谣表演。        3、用声音的强弱表现由远到近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懂得运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音乐作品。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三关:要求:做童谣游戏1、《丢手绢》2、《老鹰捉小鸡》3、《跳皮筋》(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课间常玩的童谣游戏,让学生体验童谣带来的快乐。)第四关:要求:看图,你能用那些方法表现这幅画? 过程:指名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幅画:1、唱歌《小老鼠上灯台》(师伴奏)。2、表演唱师:小老鼠打算去偷油时,“啊!灯油是多么的好喝!”这时它的心情会怎样?(美滋滋的、高兴)  师:那偷了油之后下不来时,它的心情又会怎样?(害怕,发抖,脸色发白)  师:那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声音从大到小,有些发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演唱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了解强弱变化产生不同的音乐表现效果。)  3、念童谣:  a、用XXX的节奏型朗读。 b、用X X X的节奏型进行朗读。 c、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伴奏方式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改变节奏型读《小老鼠上灯台》,并用不同的方式为童谣伴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节奏感。)第五关:我的童谣要求:说一首家乡童谣,或者是在课下搜集到的童谣。 过程:课业汇报,1、演唱歌曲《拔萝卜》 2、指名说童谣3、舞蹈表演《小兔乖乖》(设计意图:此关,让孩子说唱童谣,就是要将课下搜集到的童谣加以表现,并鼓励学生创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过度语:老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闯过了童谣山。老孙特别特别感谢同学们,但他还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是童谣,那么以后他就不会再遇到这方面的难题了。  师:谁来告诉他什么是童谣?(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童谣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它朗朗上口,很押韵,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师:你们熟悉的童谣是从哪里得到的啊? 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网上,和小朋友玩时得到的…… 师:我们还可以从图书中、学习中得到。(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童谣,它来源于生活!)四、探索体验不同地域的童谣1、日本童谣《红蜻蜓》2、英国童谣《两只老虎》(设计意图:了解童谣的广泛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五、再次体验感受童谣带来的乐趣师生共同在拍手游戏《打花巴掌》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