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童谣童画2课时及反思 3页

  • 69.50 KB
  • 2022-12-31 13:30:51 发布

14童谣童画2课时及反思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永外实小•少艺校电子备课本2015学年第1学期教师刘晓艳学科美术执教班级五年级教学内容12童谣童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画。难点:创作的童话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作画水平。教学准备学生:纸、勾线笔、蜡笔等。教师:教学课件等。学情分析《童谣童画》相信学生非常感兴趣,唱唱、读读童谣,再根据童谣画童画,作业完成肯定很好。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1.新知教学。(1)播放视频《跳橡皮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与感受。(2)提问:能否将童谣的内容用童画的形式去表现呢?(3)出示《跳橡皮筋》范画作品,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小结: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就是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4)揭示课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1)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A.《小小孩儿会唱歌》讨论:画面给你什么感觉?采用了哪种表现方法?B.《秧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童谣。讨论:作品重点表现哪句歌词?“哪有闲人在路边”这句内容反映出什么情况?“口唱山歌不怕天”这句内容表现了怎样的劳动情景?把童谣变成童画,它成功在哪里? C.《荡秋千》讨论:这首童谣表现了什么情境?谁能看懂童画的内容。它用什么方法表现的,重点表现了哪两句?(3)自由欣赏课本中其它作品,看看表现内容,谈谈表现形式。3.教师范画(1)播放视频《小老鼠上灯台》(2)师生交流:童谣变成童画应该注意什么?(3)为此童谣示范作画,讲述创作思路,画面构图等。小结:给童谣配画,要选择童谣中最具意境且易描绘的一个片段来表现,主题要突出,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童谣的诗意和音乐之美,又能充分运用绘画的手段来感染人,使人享受到音乐美、语言美和色彩美。4.尝试创作(1)出示多首学生熟悉的童谣供其选择。(2)可以选择童谣中一句或几句歌词来表现。5、学生自评第二课时1、欣赏导入2、学生练习:根据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4、作业展评(1)交流创作思路。(2)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5、布置下节课要带的工具。(大盒子、剪刀、美工刀、双面胶、橡皮泥、彩色纸等手工制作工具) 板书设计12童谣童画音乐美、语言美和色彩美作业设计1、可以选择童谣中一句或几句歌词来表现。2、学生练习:根据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教学反思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第二节课在进行色彩表达时,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两个字“层次” 。经过课堂上简单的示范,运用同类色进行色彩的层次表达,先上单色,再上深色,使之形成一种简单的渐变效果,让色彩赋予层次感。在孩子们自己的实践中,大多数孩子都非常的棒,这一次的练习也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