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1 KB
  • 2022-12-31 13:30:49 发布

“童谣”优秀作文示例.docx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童谣”优秀作文示例寻找童谣外婆没有儿子,后半生独自生活。我小时候寄住在外婆家,在那里与她为伴,童年的记忆便深深地扎根在那里。外婆老屋的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有一片翠绿的小竹林。小河流水弯弯曲曲地缠绕着小竹林,不急不慢地流着。在这里,一串串悠长的童年谣曲,随时都能从外婆的薄薄的唇边滑出,并在我童年的天地里发芽,成长:在这里,劳碌的外婆紧紧地牵着我的手,走在我的童年里。春天,小草青了,百花盛开。外婆提着竹篮,我俩走在小河边,拣拾些嫩绿的野菜。外婆总是小心翼翼地蹲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掐断小菜茎,整齐地排在竹篮里,也偶尔拿上一叶那带着清凉汁水的嫩芽,在我眼前晃两下,学着天真的样子说,“青青小芽芽,娃娃吃了长牙牙。”这时,我也总会伸着脖子,张着嘴装着要吃咬的样子,还发出“嗷嗷”的声音。外婆就会呵呵地笑着说:“别急,别急嘛,回去再吃啦。”有时,我走累了,便嚷嚷让外婆坐下来。我就调皮地蹬掉鞋子,挽起裤管,坐在河边,两腿在水里打着“扑通”,外婆坐在我的旁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水花溅了她一脸。我欢快地笑着、扑通着。外婆摇着我的手,说,“小河水呀,哗哗响,咋呼娃娃快快长。”我便跳起来说:“我长得要比姥姥高,我要比姥姥高喽。”外婆缓缓的谣语和我稚嫩的笑声和谐地飘过小竹林,落在清澈的小河里。夏天,小河涨水,鱼儿欢跳。这时节,我总爱扛着竹竿,用线系上鱼钩,偷偷去河边垂钓。外婆总怜爱鱼儿,说:“小鱼鱼,尾巴滑,莫贪玩,鱼妈妈搭手等它快回家呀。”可我却不在乎,她就吓唬我说:“小竹林,青又青,里面会跑出一条狐狸精;大眼睛,长嘴巴,想找不听话的娃娃说偷话。”这样,我就一连好几天不敢去河边了。此时,外婆就会安心地做着家务,还不时地偷偷地看着我开心地笑。我最爱夏天的夜晚,清凉的风从河边吹来,我和外婆一起躺在竹床上,仰望夜空。我常常怪声怪气地吟唱着外婆教的歌:“月儿走,我也走,我给月儿背竹篓。竹篓里呀, 装着小黄瓜,你吃把儿,我吃头儿,我们都是好伙伴。”这时,外婆总爱用扇子拍我几下,似撵蚊子又似教训我说“好好念,好好念,是你吃把儿,月儿吃头儿,才能交上好伙伴。”夜深了,偶尔有几只萤火虫飞过。当我恹恹欲睡时,外婆总会催眠似的唱着:“萤火虫儿,煎油馍儿,快快吃,睡睡瞌儿。”和风吹送,好似从深邃的夜空飘来一条条柔滑的线,缠绕在我的梦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总爱跟在外婆的身后,去捡拾些稻穗。稻田里,麻雀翻飞,我最爱捡起石子向它们砸去。外婆望着我,总和我说“小麻雀,尾巴尖,‘唧’的一声飞上天;小麻雀,尾巴长,叨着稻穗大老远的飞回见爹娘。”“你看,小麻雀在给它妈妈拾粮食呢,不要伤害它们。”现在想来,外婆那悠长的声调里,寄寓着对生活的至爱最纯真的诠释。外婆家里有一张红腻腻的小方桌,上面有为我飘了六年的饭菜香味,外婆纳的千层鞋底,我也不知穿破了多少双。转眼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我开始学着写写画画了,首先想写的就是记下外婆的歌谣,可是我不会,我只能用笔在桌上点着节奏、吟诵着,或踏着脚、拍着手,唱起来。一年冬天,外婆病倒了。我真的怕失去外婆,怕失去那伴随我童年的一串串歌谣。在我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送到外婆口中的时候,看到她吞咽的艰难,我想这曾流淌出一串串歌谣的圆润的口,怎么就这样艰涩了呢?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为了安慰外婆,我唱着外婆的谣曲为她解闷。外婆紧紧握着我的手,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我知道外婆为我能唱她的谣曲而欣慰。不久,外婆永远地走了,老房子从此便孤独地立在河边,小河流水弯弯曲曲地缠绕着小竹林,不急不慢地流着。生活里,外婆的谣曲给了我不尽的启迪和教育。现在,我时常会回去看看,那空旷的院子里长满了滑湿的青苔,站立在院中,耳边自然地回响起那缥缈的童谣。人生的时光是这般的短暂,然而,我总爱哼着外婆的谣曲,去找回那些和外婆一起的日子。记忆中的童谣碎片 光荏苒,月如歌。然回首,多未登大雅之堂的四川童却久地在我的耳畔,些朴素的童就像一美的花,永在我的心里散着芬芳。“胖娃儿胖,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白。白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胖娃儿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儿下海。”童,是与我互。“歪戴帽子斜穿衣,大不是好西。”“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起来。”童,寄托着的关。“告司令官,你的老婆在台湾,没有子穿,把你到子借来穿。”“羞羞羞,不要,人家吃你添碗。”童,是我与同伴的游与交流。回味童,一孩童赤子之心,悠然回于心,生活一份久的感⋯⋯那些没有收成的童段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改,貌似少儿不宜,“粗糙”而原始,拉西扯,却有滋有味,更有甚者被“野孩子“改得上了“黄色”意味,或者同伴的侮辱性更烈,因此更不能当着大人的面唱。大人是把童撰或打扮得既天真又美好,而童年的我却在角落里口口相着另外一些版本,我每一个人就么淘气的撒着野大了!“烟子烟子莫烟我,高高山上(生大火,猫匝(砍材,狗斗(点火,老畜子(老鼠面笑死我。”具有方言特色的童,那音情久,伴随我走到天南海北。“了两分,了一把刀,死叛徒王金;王金的儿,蒋光;蒋光的女,就是你(嫁你。”“有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草;手一佬,金手表;脚一踢,达呢。”童,着代的印痕,着社会的展与步。随着社会的展,生活方式的改,多的童都默默地流逝在月里了,以至于很多土生土的当地人都当地的童印象模糊了。在失去了童的生存境之后,唯一有中的童可以把我回到那遥却又熟悉的年代,那些无法忘的月中去。中的童童年早已离我而去,然而,中的童年歌却久弥新,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切。南城盱江河畔有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柳依依,景怡人。小候,我就在那里度了那段无无幸福而又苦的童年。 那时穷,家里没有什么书可读,唯一可读的就是一些在小孩子之间相互传唱的童谣!不过,有时在睡觉前,爸爸也会教我们唱一些儿歌哄我们入睡,但是乐趣较少,文绉绉的味道较浓。例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只小松鼠。”有点类似打油诗,至今还在传唱。最有趣的,是我们自编自唱的童谣。记得很小的时候,天下大雨,天井里也下大雨。大人们都还在田地里劳作,一帮小伙伴便围坐在大厅的八仙桌旁,幼小的还爬到桌子的中央。这时,面对从天而降的瓢盆大雨,我们个个摇头晃脑的唱:“天公公,莫落雨,落雨不好玩;天公公,快点晴,晴了真好玩;雷公公,莫打雷,打雷好吓人。”于是,嬉笑声、拍掌声与哗啦啦的雨声、轰隆隆的雷声应和着,真是有趣。等雨停下来,我们就纷纷卷起裤腿在天井里打起了水仗抓起了小鱼。当时,我还以为那鱼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其实是池塘的小鱼沿着下水道闯进来的。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村子里的蜜蜂成日里嗡嗡的闹着,捉蜜蜂便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先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来青霉素瓶子,当飞来飞去的蜜蜂飞进了墙壁的缝隙里时,便迅速的将瓶子盖住洞口,不一会儿,小小的蜜蜂就乖乖的爬进了瓶子。但有时,蜜蜂也许学乖了,老半天不出来,我们就用小木棍去掏它。这时,老奶奶听见了声响,往往会跑出来把我们赶跑,叫我们不要把墙壁弄坏。待老奶奶进屋后,我们就又跑回来,而且边笑边唱:“老妈仙,塝下眠。蓑衣盖,老鼠挖了背。”老奶奶听了也会生气,可是我们仍然不停的唱,很过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时真调皮不懂事啊!老奶奶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那道屋墙依然还在,只是早就没有人在里面居住了。夏日的傍晚,晚饭之前,我们经常会在家门前的红石板上下棋,棋盘就画在石板上,棋子就是地上捡的小石子。边下边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家卫国,打倒美国。”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米国糠国,只知道唱起来好玩。有一回,家里不知哪冒出一顶帽子,灰白色,很像八路军戴的那种。我们几兄弟抢着戴,抢着当“小八路”。如果戴歪了,我们就唱:“帽子歪歪戴,老婆来得快。”如果戴正 了,我又唱:“帽子高高戴,老婆来得快。”一唱完,帽子就乖乖的取下来,不好意思戴了,似乎得老婆来得快是件很人的事。最温馨的是,有一年正月,居家来了几个城里的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很可。她三个人各自用一条腿架在一起,另一条腿立着跳,同拍手有奏的唱:“小皮球,架脚踢,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当看得我心花怒放,好生羡慕。那灵的美永定格在我的海中。小候,父母忙于活,火煮的家自然落在我的上。有,柴火回潮,灶的烟很大,得人喘不气来。于是咬着牙眯着眼用小手把烟往外,一手,一默默的唱:“烟那烟,去那;那有猪食,有屎。”烟似乎很听,一溜烟的往上溜的同,火就旺起来了。后来,吹遍神州的春小小的山村吹来了浪鼓的声响。只要浪鼓一响,孩子就会也似的去看。一看大大娘挑那些花花的小玩意,一手舞足蹈的唱:“浪、浪,三十六。、大娘,你要哪一?”大人的笑与孩子的嬉,融成一道的景。童我那遥的童年确来些快。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可复制的,年已不惑的我恋童年,更恋中的些童,是童凝固了曾匆匆逝去的美好月。童每个人的里,会有童的旋律在回。那是曾悦金色的童年,那是忘真美好的,那是我在的当下得以拾起温暖和感,从而迎而上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八月十五月儿啊,我打月啊,月甜又香啊,一月一片心啊”。小候,首童是我的最。美的旋律固然极易上口,那歌的意境也很人神往。那,音教材上的插仿佛活生生的出在我的海里:皎的月光下,慈祥的,可的女。再无一人,我却感到无限的暖意。那,中秋未成国家 法定假日。生活中,画面里其融融的景只能出在春。每到春,小小的外婆家里,人聚一堂,姨舅合力整年夜,姨夫舅舅打牌聊天,兄弟姐妹不是小屋可以关住的,放鞭炮,逛会,玩游,只是在一起就有着无的快。外婆离世后,一大家很聚了。曾的大人成了老人,曾的孩子成了大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每个人好像都有忙不完的自己的事情,年也常常走了餐。在的春,没有了期待,没有了欣喜,没有了温暖,好像成了一个不得不走的程序。那美的童深深的留在我的海里,那曾的年的美好的感深深的刻在我的中,在在似乎已没有什么得期待了的生活中,重拾童,重拾,与我是莫大的安慰。小学里,我是音老的儿。乖巧文静而有一副童声,在音上,我常常被老叫到古旧的琴,她奏,我唱歌,唱着首《八月十五月儿明》,我走上了学校的文晚会。音老姓双,是个人不易忘的姓,她瘦瘦高高,神情常常,有种冷傲的气。一次期考,大雪,天气冷得害,我得身抖,手,字都写得歪歪斜斜,她走来看看我的卷子,摸摸我的手,去公室我来个水瓶,那是一个小小的医用酒精的玻璃瓶,是我中永没有降温的温暖。在,我的声音已粗得令人悲了,在我也已身人,在道授解惑了。但我何曾了学生如温暖的感呢?童中,我看到了来路,也看到了去路⋯⋯“八月十五月儿啊,我打月啊,月甜又香啊,一月一片心啊”⋯⋯童在那些很漫很漫的中,有那么几首可以我永住的歌曲。在回得冰冷,可以拿出来温暖自己。——题记 我一直觉得,人类的音乐启蒙应该是在婴儿时期母亲哼的那几首不知名的小调。等自己长大当了父母,再传给下一代。口口相传,倒生出一种“尘归尘,土归土”的伤感。小时候的童谣是外婆教的。“白菜白菜绿油油,叶子高过娃娃头,娃娃下面捉迷藏,只闻声音不见头。”外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略略沙哑的嗓音封存进记忆,至今仍停留在脑海。这首歌谣好像比那首《外婆桥》还要早。印象中留下的是自鸣钟浑厚的钟声,混合上傍晚夕阳照在地板上的蜜蜡色。日子也在这里停滞,被同样的浓稠的蜜蜡色黏得喘不过气来。长大一点,自己学着听录音学歌谣,用家里那台老旧的黑色录音机,源源地传出女孩清亮的嗓音。那都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回想起来,只剩下默默的呼吸声绱在午后的时光里,柔软细腻得像是娃娃脚上的虎头鞋,又暖又软。进了小学,读了初中,流行音乐填充了时间的缝隙。摇滚,爵士,蓝调,各种乐器疯狂的交织在一起。已经没有人再去听乏味的童谣了。偶然一次,听到一个幼儿园小孩在唱《香水有毒》。有什么从心底裂开,一点一点,慢慢遍布到整个心房。上哪儿去找我曾经的童谣呢?我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能看见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轻声细语地唱着熟悉的童谣。婴儿柔软的唇齿依依呀呀的和着。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这么几首歌谣呢?用软软糯糯的口吻低声吟唱着的。某一天在夜间突然惊醒,那些旋律如开闸的洪水涌进我的脑海。想要再回味时,已然已是哽咽。 时光匆匆,岁月蹒跚。我们再也不是那莞尔一笑就能露出两颗小乳牙的我们了。悄悄地沉淀时间,抚摸着那发黄的毕业照,我们是不是该回忆一下过去呢?青春固然是美好的,但也掺杂着些许的苦涩与无奈,不是吗?当我们坐在秋千上,赤着脚爬上邻家斑驳的墙头偷摘那桑果时,那首缭绕在耳际的《童年》又轻轻地荡漾在耳边:“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正声声叫着夏天......”唱着童谣,荡着秋千,浅唱低吟着,生怕惊走了那憩在树上的鸟儿。睿说你太幼稚;妍说不现实,都少年了还唱童谣;晴说醒醒吧,我的小祖宗!可我却偏要唱着童谣享受这短暂的小小快乐,想起那繁重的课业,想起同班同学那轰轰烈烈的“谈恋爱”,我的头就大!就像歌里唱的“......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的叽叽喳喳的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什””么时候,我才能摆脱那数学考卷上那鲜红的”68”,去享受那童年时的快乐纯真,去享受在郊外放风筝的轻松惬意呢?某日.”数学老师叫你!”“我?”哎,肯定这次测验又砸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然考不好,就不必作无谓的挣扎啦!”同桌嚼着口香糖口齿不清地调侃道。我狠狠瞪了他一眼,直奔办公室......看看“,这是什么分数?68,怎么考的?”听着数学老师那“孜孜不倦”的教导,我沮丧的走出办公室。哎,累,身心俱疲啊!蓦地,学校的广播播放出一首童谣:“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正声声叫着夏天......听着”那稚嫩的童声,悠扬的旋律,我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和同伴们一起过家家和玩捉迷藏时的美好时光......我捏了捏手中的考卷,我想,是时候找回童年时那无忧无虑的感受了,于是,我笑了。是时候唱唱童谣,让它唤醒那被繁重的课业尘封的童年的记忆了吧!我的青春我的秋,我的季节我做主!青春不必让他人左右,而是要活出一个特别的自我。青春,应该活出童年的美丽味道!唱唱童谣吧!寻找童谣 外婆没有儿子,后半生独自生活。我小时候寄住在外婆家,在那里与她为伴,童年的记忆便深深地扎根在那里。外婆老屋的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边有一片翠绿的小竹林。小河流水弯弯曲曲地缠绕着小竹林,不急不慢地流着。在这里,一串串悠长的童年谣曲,随时都能从外婆的薄薄的唇边滑出,并在我童年的天地里发芽,成长:在这里,劳碌的外婆紧紧地牵着我的手,走在我的童年里。春天,小草青了,百花盛开。外婆提着竹篮,我俩走在小河边,拣拾些嫩绿的野菜。外婆总是小心翼翼地蹲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掐断小菜茎,整齐地排在竹篮里,也偶尔拿上一叶那带着清凉汁水的嫩芽,在我眼前晃两下,学着天真的样子说:“青青小芽芽,娃娃吃了长牙牙。”这时,我也总会伸着脖子,张着嘴装着要吃咬的样子,还发出“嗷嗷”的声音。外婆就会呵呵地笑着说:“别急,别急嘛,回去再吃啦。”有时,我走累了,便嚷嚷让外婆坐下来。我就调皮地蹬掉鞋子,挽起裤管,坐在河边,两腿在水里打着“扑通”,外婆坐在我的旁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水花溅了她一脸。我欢快地笑着、扑通着。外婆摇着我的手,说:“小河水呀,哗哗响,咋呼娃娃快快长。”我便跳起来说:“我长得要比姥姥高,我要比姥姥高喽。”外婆缓缓的谣语和我稚嫩的笑声和谐地飘过小竹林,落在清澈的小河里。夏天,小河涨水,鱼儿欢跳。这时节,我总爱扛着竹竿,用线系上鱼钩,偷偷去河边垂钓。外婆总怜爱鱼儿,说:“小鱼鱼,尾巴滑,莫贪玩,鱼妈妈搭手等它快回家呀。”可我却不在乎,她就吓唬我说:“小竹林,青又青,里面会跑出一条狐狸精;大眼睛,长嘴巴,想找不听话的娃娃说偷话。”这样,我就一连好几天不敢去河边了。此时,外婆就会安心地做着家务,还不时地偷偷地看着我开心地笑。我最爱夏天的夜晚,清凉的风从河边吹来,我和外婆一起躺在竹床上,仰望夜空。我常常怪声怪气地吟唱着外婆教的歌:“月儿走,我也走,我给月儿背竹篓。竹篓里呀,装着小黄瓜,你吃把儿,我吃头儿,我们都是好伙伴。”这时,外婆总爱用扇子拍我几下,似撵蚊子又似教训我说:“好好念,好好念,是你吃把儿,月儿吃头儿,才能交上好伙 伴。”夜深了,偶尔有几只萤火虫飞过。当我恹恹欲睡时,外婆总会催眠似的唱着:“萤火虫儿,煎油馍儿,快快吃,睡睡瞌儿。”和风吹送,好似从深邃的夜空飘来一条条柔滑的线,缠绕在我的梦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总爱跟在外婆的身后,去捡拾些稻穗。稻田里,麻雀翻飞,我最爱捡起石子向它们砸去。外婆望着我,总和我说:“小麻雀,尾巴尖,‘唧’的一声飞上天;小麻雀,尾巴长,叨着稻穗大老远的飞回见爹娘。“你看,小麻雀在给它妈妈拾粮食呢,不”要伤害它们。”现在想来,外婆那悠长的声调里,寄寓着对生活的至爱最纯真的诠释。外婆家里有一张红腻腻的小方桌,上面有为我飘了六年的饭菜香味,外婆纳的千层鞋底,我也不知穿破了多少双。转眼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我开始学着写写画画了,首先想写的就是记下外婆的歌谣,可是我不会,我只能用笔在桌上点着节奏、吟诵着,或踏着脚、拍着手,唱起来。一年冬天,外婆病倒了。我真的怕失去外婆,怕失去那伴随我童年的一串串歌谣。在我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送到外婆口中的时候,看到她吞咽的艰难,我想这曾流淌出一串串歌谣的圆润的口,怎么就这样艰涩了呢?我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为了安慰外婆,我唱着外婆的谣曲为她解闷。外婆紧紧握着我的手,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我知道外婆为我能唱她的谣曲而欣慰。不久,外婆永远地走了,老房子从此便孤独地立在河边,小河流水弯弯曲曲地缠绕着小竹林,不急不慢地流着。生活里,外婆的谣曲给了我不尽的启迪和教育。现在,我时常会回去看看,那空旷的院子里长满了滑湿的青苔,站立在院中,耳边自然地回响起那缥缈的童谣。人生的时光是这般的短暂,然而,我总爱哼着外婆的谣曲,去找回那些和外婆一起的日子。母亲说,在我很小时候,在我认识天空之前就先认识了月亮,说那是在奶奶的童谣里。母亲还说,奶奶的童谣是古老的童谣,那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而且奶奶的童谣很有特色,大都是以月亮开头。在家乡方言里,称有月亮的晚上叫“月亮头”,没月亮的晚上叫“月黑头”。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头”字呢?懂得提问题的时候我问过奶奶。不识字的奶奶解释说,你小子傻啊,不抬头你能看见月亮吗。奶奶的童谣是这样唱的:月黑头,打灯笼,灯笼灭,冻死老鳖,老鳖告状,告给和尚,和尚念经,念给先生,先生算卦,算给蛤蟆,蛤蟆浮水,浮给小鬼,小鬼磨豆腐,一下子磨了一屁股。月黑头天,走 路照明,当然要打灯笼。但灯笼灭了,怎么就把老鳖冻死了呢?哈哈,奶奶也回答不上来,说,反正她的奶奶也是这样唱的。母亲说,奶奶童谣里的最后一句往往是高潮,要用很夸张的语调唱出来才会出效果的。我就常常在结束时,被逗得开心地大笑起来,并且嚷着让奶奶再来一遍。夏天,清凉的夜,在铺着青砖的院子里,在那棵浓郁的香椿树下,奶奶的怀抱就是我小时候入睡的摇篮。晴朗的夜空,月亮像小船,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银汁一样皎洁的月光耀得满院洁白。墙根那丛清翠的“万年青”里,有虫在叫,吱吱,丝丝。吱吱,丝丝,像是一支优美的夜曲。我坐在奶奶腿上,奶奶给我说月亮的故事,唱月亮的歌谣。说那月亮叫月奶奶,说月奶奶坐在月亮的桂花树下,用一个很大的擂臼在捣药。一年到头的捣啊,捣啊,捣了很多,很多。然后就撒到人间的井里、河里。人们喝了井里的水,洗了河水澡,就不会生病了。那时候母亲在商业工作,总是很晚才回家。每到晚上我就会闹着找妈妈。奶奶就把月亮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把月亮的歌谣唱了一首又一首:月奶奶,黄吧吧,爹织布,娘纺花,纺个布衫回娘家,娘家有个老黄狗,搬着屁股咬一口。东家孩,西家孩,都来看她娘的花屁股。我听着奶奶有趣的歌谣,望着天上白白的月亮,觉得月亮那胖胖的圆脸正在笑眯眯的望着我。于是,在奶奶轻轻地晃动中,月亮和月亮的歌谣就一起晃进了我的梦中。据说,我小时候很调皮,很任性,有时候闹起来没完没了。这时候奶奶就会出来收拾局面,就唱她那月亮开头的童谣。不过那内容变了,充满了恐吓:月光光,亮堂堂,屋外来了个大灰狼,吃小鸡,吃小羊,还要把娃娃的指头尝一尝。天啊,温柔慈爱的月奶奶,这时候竟然也会蒙上恐怖的阴影。我吓得赶紧把小脑袋藏在奶奶的怀里,连连说,我不哭了,我不哭了。既然娃娃乖了,那奶奶的歌谣自然也就跟着换了内容:月奶奶,黄吧吧,买个馍馍哄娃娃,爹一口,妈一口,可别咬着娃娃的手指头......许多年过去了,奶奶的童谣在岁月的磨蚀下已经远去。当母亲也成为奶奶的时候,她早年记下来的那些月亮开头的童谣,似乎对她的孙子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形态各异的电动玩具,还有荧屏中那色彩斑斓的画面。虽然现代的喧嚣颠覆了月光下的宁静,但我童年的天空中,那美丽可爱的月亮,随着奶奶的童谣永远驻在我的心里。奶奶那些在月光下以月亮开头的童谣,让我在月亮那圣洁的光亮里走过了清纯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