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12-31 13:30:44 发布

让吴地童谣绽放光彩.doc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让吴地童谣绽放光彩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邵萍 【摘要】:吴地童谣以其清新活泼、风趣幽默、朴实直白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吴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随着无锡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无锡,越来越多的外地孩子来幼儿园就读。学习童谣不仅可以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还能使幼儿认识到吴地文化的博大精深,意义十分重大。在本文中,笔者从切身的教学体会出发,浅谈幼儿园进行童谣教学的一些方法,旨在将吴地童谣在幼儿园中进行传承和发展,让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关键字】:吴地童谣幼儿教学 【正文】:“你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常常在嘴边念叨的童谣,现在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谣,既觉得有趣好玩同时也唤起了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仿佛就将我们带回到了小时候的美好时光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人口的流动,以及各类咨讯的日新月异,许多的童谣民歌都默默地流逝在岁月里了,以至于很多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对当地的童谣民歌印象模糊了。吴语地区的教育相对发达,幼儿时期就开始推广普通话,所以现在的新生代交流只会用普通话,并且已经基本丧失吴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甚至连年纪轻的本地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只会听不会讲的,而很多孩子甚至连方言都不会说了。吴地童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吴地童谣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所以我们有义务将吴地童谣在幼儿园中进行传承和发展。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吴地童谣的学习活动,让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呢?一、了解童谣特点,呈现吴文化奇葩。(一)吴地童谣的特点童谣,天籁之声,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它来自于民间生活,是劳动人民(作者是妈妈、儿童及其他成人)根据儿童的思想、心理、感情、想象、趣味、理解力、生活经验、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等而编唱的口头短句。内容通俗浅显,句式自由,声韵活泼,情趣深厚,言语朴实,顺口成章,非常适合幼儿唱诵。那么,吴地童谣有什么特点呢?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了如下归纳:1、清新活泼的韵脚。童谣十分重视韵脚的音乐性,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语言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童谣的美。如:《打大麦》、《卖糖粥》、《咯咯敲》……这些童谣韵律感很强,体裁也很丰富,深受幼儿的喜爱,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朗诵童谣儿歌的兴趣和积极性。6 2、简短工整的形式。童谣的形式都比较简短,却又不失工整,绝大多数的童谣遵循“齐一式”,即各句字数一致。如:《点点窝窝》、《大头大头》、《洋枪打老虎》……3、风趣幽默的情致。童谣中所传唱的,绝大部分人事物都是引人发笑的,这就构成了童谣风趣幽默的情致,让儿童在欢快的气氛中接受无锡方言。如:《老虫做亲》、《从前头》……这些童谣幽默风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的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4、朴实平直的语言。童谣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基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童谣的语言自然要浅显易懂,方便儿童记忆。如:《炒黄豆》、《摇啊摇》、《瞟舅婆》等。5、宽广不拘的内容。童谣传唱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农民收获的场景、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包罗万象,涉及生活各个层面。如:《裹馄饨》、《小螃蟹》等。(二)童谣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发展的第一因子是语文能力。幼儿孩子学习童谣,可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词句,从而为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比如说《九九歌》,幼儿就可以了解到九九时节的天气变化。2、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只有从情感上去陶冶幼儿,才能让幼儿从产生兴趣。像《戆铃戆铃马来唻》,整首童谣风趣诙谐,令人捧腹大笑,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3、有利于幼儿接受无锡文化。无锡童谣中很多涉及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童谣有助于幼儿了解无锡的文化。像《无锡是个好地方》就可以让幼儿了解无锡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地域特产。二、创设水乡环境,增添幼儿活动情趣。都说环境是孩子的摇篮,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正如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作为幼儿日常的生活场所,由于其特定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设置,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把环境教育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吴文化教育,激发他们对吴地文化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注重环境方面的同时也尝试用富有吴文化气息设计来吸引孩子。如:在幼儿园的外墙上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优美、雅致,小桥、流水、人家,如同小家碧玉,耐人寻味。大厅的悬梁上垂挂着简单有趣的吴地儿歌,图文并茂,非常惹眼,孩子们经过的时候常常驻足,喜欢请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给她们讲一讲、念一念上面的童谣。走廊和教室里有各种吴文化系列主题的活动资料,每个年级进行的活动不一,展示的方面也不一样:有参观的图片、有制作苏南民食的活动……我们充分挖掘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互动,将收集及购买到的有关吴地文化特色的东西精美的布置在幼儿活动室内、自主性游戏区域内,将其变成了磨坊、小吃加工厂、水弄堂点心店等,真实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置身其中,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给他们更多的认识以及观察的机会。这样丰富的环境不仅吸引了幼儿,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给其增添更多的活动情趣。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诗情画意的富有水乡气息的生活环境里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积极地适应环境,在观察环境的同时他们也在学习也在思考,并在其过程中发展自己。三、选择适合内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6 要让孩子有学习吴地童谣的兴趣,选材是关键,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一)收集整理老童谣民间童谣游戏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其间精芜并存。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和身心发展特点,将民间流传下来的的一些经典、优秀的童谣游戏加以收集、整理,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的童谣,有目的、有计划充实到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之中,形成课程中独具民族特色的童谣教学。具体说来,我们在选择民间童谣游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童谣。我们在选择童谣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关注幼儿的兴趣。例如,小班幼儿理解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重复,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短小易记、语言生动、形象性强的民间童谣游戏,如数数歌《一二三》,游戏歌《打大麦》、《小老鼠上灯台》等。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视野的拓展使得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都有所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内容丰富的民间童谣游戏,如问答歌《你姓啥》、连锁歌《洋枪打老虎》等。大班幼儿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我们可以选择绕口令、谜语或长句式的民间童谣游戏,如《开城门》、《大年初一扭一扭》等,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选择具有吴地特色的童谣。我们在选择童谣时,优先选择吴地特色的童谣,尤其是具有本地区方言特色的童谣。如《家乡歌》:无锡啥个多?吃个多!油面筋、酱排骨,浓油赤酱迷倒好。无锡啥个多?美景多!蠡园、梅园、鼋头渚,太湖大到弗得了。无锡啥个多?特产多!那泥模模有名气,胖嘟嘟里客气头,大家才要抱抱他。这则童谣里所涉及的“啥个”“那泥模模”“客气头”等都是无锡地区幼儿熟悉的方言词,他们很容易体会到这种语言带来的幽默诙谐的意趣。3、根据教育需要,选择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童谣民间童谣游戏在文化积淀过程中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也可能留下一些不适应新时代、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有些民间童谣游戏虽然节奏感强,容易诵读,但语言粗俗,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类童谣游戏我们要坚决剔除。(二)根据实际改童谣6 当然,选择民间童谣游戏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本土,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地区的民间童谣游戏加以改编后介绍给幼儿,如上海童谣、广东童谣、四川童谣等地方特色浓郁的,内容简单有趣,合适幼儿吟诵、玩耍的,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例如《从前有座山》,这是一首老上海童谣:“从前有座山,叫黄昆山;……”我结合无锡的方言和地名,把它改编成了一首具有无锡特色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叫军嶂山;……”(三)结合生活编童谣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老师和幼儿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童谣游戏后,就要抓住时机,结合生活和教学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景物、人物,仿编、创编童谣游戏,来抒发教师和幼儿内心的美好情感。例如,九月份全园要开展一个禁烟活动,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在研讨活动时提议让孩子以童谣吟诵的形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没有适合孩子念诵的童谣?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创编了这首深受孩子喜欢的《禁烟歌》:吃香烟,真害人,吃的牙齿蜡蜡黄,吃的肺上墨墨黑,还要咳嗽啊呵呵。香烟屁股乱挥挥,引起火石吓死人。大家才弗要吃香烟,身体健康呱呱叫,呱呱叫!又如:“江南水乡无锡”有许多富有吴文化特色的小吃店。我们通过学习童谣《倷伲无锡啥个多》,让幼儿在对无锡的特色小吃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仿编了这首《无锡小吃真好吃》的童谣,不仅让幼儿接触到了更多有关无锡的特色小吃,还进一步了解无锡的风俗习惯。无锡小吃真好吃,味道香甜鲜酥糯。萝卜丝饼茶叶蛋,鸡子大饼豆腐干,真正香的不得了。酒酿圆子糖芋头,桂花粥来赤豆粥,真正甜的不得了。小笼馒头肉馄饨,牛肉线粉豆腐花,真正鲜的不得了。惠山油酥开口笑,阳山麦饼搭春卷,真正酥的不得了。梅花糕来玉兰饼,四色汤圆搭方糕,真正糯的不得了。说来说去说不完,无锡小吃真好吃,无锡还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过许多闻名中外的名人,有徐霞客、徐悲鸿、钱伟长、蔡振华等等,由此创编了这首《无锡名人真正多》的童谣:倷伲无锡真正好,人杰地灵是块宝。顶顶有名是阿炳,二泉边上拉二胡。旅行家徐霞客,徒步跋涉游中国。国画家徐悲鸿,现代美术奠基者。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钱钟书,6 体育名人蔡振华,作出的贡献数不清。还有小丁年纪轻,台球打败外国人。弗看我哩现在小,说不定下一届也出名。今伢讲的真不少,听点夲我下届讲,归根结底一句话,倷伲无锡真正好,人杰地灵是块宝,是块宝!四、采用多种形式,浸润幼儿幼小心田1、主题活动中的童谣渗透:在主题活动中穿插吴文化的主题活动,我们根据无锡的特色生成了苏南民食系列主题活动,分为的三个方面:饮食篇、节日篇和服饰篇,每月进行。其中大部分的课程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在其中结合苏南民食的主题活动,选取其中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老师们集思广益自己创作吴地童谣,涌现出了一批贴近幼儿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材料的童谣儿歌。如《逛庙会》:咚咚锵,咚咚锵,三月三,逛庙会。小鼓咚咚咚,大锣锵锵锵,舞龙舞狮真热闹,大街小巷喜洋洋。农历三月三,无锡地区有个风俗习惯,就是赶集逛庙会。这首《逛庙会》的童谣讲述的就是庙会的热闹场景,孩子们非常喜欢吟诵。生活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我园地处古运河畔的水弄堂里,“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熟悉的风景。沿岸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带着幼儿倘佯在美丽的历史文化景观中。我们漫步水弄堂、逛逛南长街、清明桥上走一走、古运舫上水上游,参观、游览了古运河的名胜古迹,在这里可以窥见到江南水乡人民浓郁的生活情趣,了解到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民俗风情画卷。创作了《古运河个桥》、《南长街》、《南禅寺》、《清名桥》等童谣。如《古运河个桥》:古运河,桥真多,摇过小桥穿大桥。宝塔桥,阳春桥,新旧两座跨塘桥。大公桥,伯渎桥,最最有名清名桥。桥啊桥,桥啊桥,古运河个小桥呱呱叫!其次,除了参观活动,每逢传统节日的到来,教师都会创设条件让幼儿亲身感受运河两岸特色民风民俗的魅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独具一格的特色。就这样,我们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累积相关的童谣创作素材。很多活动进行中常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赞叹声:“这个童谣用无锡话念蛮好听个!”2、游戏活动中的童谣渗透:民间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童谣的游戏化、情景化和生活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般我们安排一周一次的童谣吟诵游戏活动,一次新授另一次复习,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童谣。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童谣《属相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让幼儿戴着头饰模仿不同的动物,比一比谁模仿得像。接着教师念童谣,请幼儿仔细听,念到哪个动物就请戴着相应头饰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还可以互相交换动物头饰,重复游戏。这样,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童谣,掌握十二生肖的排序。又如童谣《牵磨汏磨》适合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边念边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热情很高,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6 在《马兰花开》的教学中,老师尝试使用小时候玩过的跳牛皮筋游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请三位小朋友用脚把牛皮筋围成一个三角形,示范怎么玩。一边跳一边还念着童谣:“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跃跃欲试。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需求在活动区投放了许多有关童谣的操作材料,有手偶、指偶、胸饰、头饰等材料,并专门设置了一个“童谣吟诵”的表演舞台,编制了节目单,幼儿可以看着节目单自己点童谣进行表演,从而来复习旧童谣,学习新童谣。通过孩子们之间自主的交流、分享,班级里学习童谣的氛围越来越浓厚。3、其他活动的童谣渗透: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很多吸引孩子的活动,如“我和童谣有个约会”、“爷爷奶奶说童谣”、“我教弟弟妹妹念童谣”、“我是方言小达人”等等。其中最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最美乡音童谣大PK”的朗诵比赛。小选手们为了参加本次比赛准备了很久,在比赛中也将自己的看家本领露了出来,你两首童谣、我三首童谣的朗诵,中途还出现了很多次一起朗诵的精彩场面。班级里面有很多的外地孩子,原本以为他们对学习无锡童谣不会感兴趣的,可没有想到在吴地童谣的朗诵比赛中得奖的就有不少就是外地的孩子,相信他们也是被这些有趣、生动、活泼的内容所吸引。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吴地的童谣却以她独特的内蕴生生不息,成为文化之林中的奇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吴地童谣的内涵将被挖掘得更深,琅琅的童谣声也会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参考文献:[1]杨畅.组织民间童谣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考试周刊》2012年44期[2]石云霄.古代儿童游戏与游戏童谣[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