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2-12-31 13:30: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创编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总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发现和认识的基础上,在“顺应儿童”和“发展儿童”之间展开的博弈。构成上千年童蒙教育的优秀传统,不难发现“童蒙养正,韵文为先”,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韵文教材成为儿童初学的必读书目。细读当前被重新发现的以《开明国语课本》《世界第一种国语读本》为代表的“民国老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体裁方面包含了以童谣、谜语、民歌、故事诗等为主的韵文”占据了半壁江山。究其原因,我以为韵文以其知识性与美感性,形象性与理智性,文学性与音乐性的有机融合,使得教育在“顺应儿童”和“发展儿童”之间求得了平衡,而成为儿童教育的主流。然而时至今日,童谣,在低年级儿童的教学中却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教育合奏中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低音”。童谣是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韵语写成的短诗。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民间,“五四”运动以后,儿童文学被重视,童谣在儿童文学中的价值渐渐被认识,并开始普遍使用“童谣”这个名称。童谣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童谣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童谣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容浅显,思想单纯;篇幅简短,结构单一;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因此,童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也理应成为今天低年级儿童教育的主流。一、“歌唱着学习拼音”——巧编童谣学拼音,突破拼音瓶颈低年级儿童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学习生活以游戏为主,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低年级刚开始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童谣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反复吟诵童谣,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合适的童谣能够激发学生的拼音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水平,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基于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笔者尝试合理地将童谣引入课堂,巧妙地运用童谣调控语文课堂节奏,成效明显。1.赋形于符,点燃拼音学习热情执教aoe时,可以用童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圆圆的脸蛋扎小辫,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但童谣不是“万能药”,出示童谣应该讲究火候。笔者执教aoe时,是在启发孩子们思考怎样更方便地记住拼音,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后,笔者才出示这个童谣,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再加上我的简笔画辅助教学,豁然开朗的感觉怎能不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呢。.
.我们用的汉语拼音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一课都有一幅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教者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动画乐园:蓝湛湛的天空,碧澄澄的小河,绿油油的小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它不会游,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蚂蚁背过了河,小鱼看见了,连连夸奖。生动的画面,可爱的形象,此时的孩子只需老师的稍稍点拨,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谣便脱口而出:“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这时,教师再轻轻点击鼠标,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会从相应的画面中跳出来。活泼的童谣,形象的视觉冲击,极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引出了新授容。于是,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2.因气求声,辨识拼写规律难点复韵母的标调,ü上两点省略规则,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童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则,轻松度过拼音关。如学习j、q、x、大y与ü相拼时,根据教材中的卡通图编成童谣:“j、q、x真淘气,见了v眼就挖去;大y大y也淘气,见了ü眼也挖去。”富有童趣的童谣,学生一听就喜欢上了,读了几遍,便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以后孩子们只要见到有j、q、x、大y的音节,便会马上想起这首童谣,快速、准确地认读已不再是难事。又如给复韵母进行标调,到底应在哪个字母上下手呢?学生总是犹豫不决。这时,让孩子动起来,拍手唱起标调童谣:“有a标在a,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短短的一句话,标调的正确率便大大提高。那一灿烂的笑脸分明告诉我,他们学得很快乐!3.以形驭神,轻松分辨音形差别一次拼音课上,有个孩子在读童谣时插了嘴,原本语文书上是鸽子的头组成g,我们就说鸽子鸽子ggg,他却大声说9字拐弯ggg,我刚开始不以为然,但转念一想,这也挺形象的呀,不一定偏要孩子照我和书本上的方法记,“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啊,何不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创编童谣识记拼音呢?童谣编制没有太大的难度,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很丰富,孩子们只要有兴趣,完全有能力编制适合孩子们的童谣,或许他们编制的童谣并不优秀,但是在编制的过程中,就是在深化对所学容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拼音教学课的后半部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编童谣记住拼音字母,如果编制的童谣大家都认可了,就有权利当一回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一起读,这下孩子们沸腾了,一个个自创的童谣腾空出世。如识记k时,学生编道:小鸡出壳kkk,蛋壳破了kkk。在学习了拼音j时,健坤说i字拐弯jjj,钱玉莹还给大家描述了公鸡在草地上仰起脖子追蝴蝶的画面,我则顺势引导学生编顺口的童谣:公鸡追蝶jjj。拼音教学中的近音、形近字母,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极容易混淆,如“n-l”、“k-g”“b、d、p、q”等。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字母的字形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创编童谣,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好方法。如“b、d、p、q——像个6字bbb,反写6字ddd,,像个9字qqq,反写9字ppp。”或“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一遍又一遍的诵读,学生轻松地记住了字母的音和形,并深深地储存在头脑中。.
.4.动静结合,适时活跃课堂氛围低年级学生由于生理特点,导致他们生性好动,有意注意能力较差,一般10-15分钟后就会感觉疲劳。这时,带着孩子在轻快的童谣韵律中做做“汉语拼音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有效地巩固拼音知识。如“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拍拍手,跺跺脚,我们来背韵母表:a、o、e……扭扭屁股,伸伸腿,整体认读音节记心上:zhi、chi、shi、ri……勤动脑多练习,拼音是我好朋友!”当然,这些童谣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如此动脑、动口、动身,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童谣律动中,深切体验了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二、“朗朗歌声中的一年级”——童谣助力识汉字,破解识字难题汉字本身是象形的,但经过抽象的加工,在简约化的同时也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低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童谣的作用,在激发儿童识字兴趣的同时,精心编织的童谣还能“还原”和“激活”汉字构成的在机理,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1.妙引童谣跨进识字大门“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以一首朝气蓬勃的童谣,一段富有童趣的肢体表演,在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课堂。“喜欢这首童谣吗?想学吗?”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其实呀,很简单,这首童谣就藏在《小书包》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识记,你会比老师学得更快,演得更棒!有信心向我挑战吗?”只要教师注意精彩的演绎,激情的引导,就会极点燃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童谣在低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占着相当的比例,应用好这些童谣,适当扩展后会让学生们感觉到识字也会充满趣味的。2.巧用童谣辨析生字字形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低年级有“巨大”的识字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字形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尝试创编童谣,可以帮助学生既快又牢地记住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如:一二三一人大加一竖二人天就是王天字出头就是夫王上一点叫做主夫字两点夹夹牢泡在水里变成注夹子站好来来来再如:雷:雷声隆隆响连天,大雨落在田里边。朋: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美:一头羊,没尾巴,个儿大,真美呀。.
.碧:王先生,白先生,并排坐在石头上。……实践证明,童谣辅助识字教学,会让识字教学充满快乐,学生非常欢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活创童谣唱转“汉字开花”由于低年级孩子认知水平较低,在实际练习中对低年级教材量同音字和形近字经常容易混淆,缺乏准确辨别、灵活运用的能力。此时通过童谣来进行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请、清、情、晴——风和日丽天气晴,白云水中清;文明礼貌好少年,请字常挂嘴角边;地震惊世界,灾难无情人有情。”、“包、抱、饱、跑、炮、苞——面包没头又没脑,花苞头上一束草;饭菜可口肚中饱,我抱弟弟手儿牢;遇到大炮火力猛,奔跑躲闪脚来帮。”学生们在诵读中不仅其乐无穷,而且轻而易举地就区分了字音、字形、字义。通过“汉字开花”式的童谣将相关形声字“一歌打尽”,又加强学生们的识字辨析能力,会让识字变得轻松起来。4.趣编童谣重组零散生词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课堂容应该着力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巧设情境,创编童谣,会产生无限的乐趣。三、“提前阅读,童谣先行”——阅读童谣变悦读,步入阅读天地方卫平先生曾深情地说:“童谣带着天籁般的幽默直进孩子的世界,它的自然、活泼和轻快,给人之初的孩子们带来乐趣,使他们得到最早的精神治和知识启蒙。”,薛瑞萍老师认为:“孩子的阅读一定要从儿童文学开始,孩子的背诵一定要从童谣童诗开始”,因为:“孩子刚刚迈进符号世界的门槛,特意让孩子在符号世界里读到自己、背到自己、看见自己,就意味着告诉孩子:映照并升华着儿童生活的符号世界是亲切、温暖的。”让最契合儿童心灵的文字多多地靠近儿童,因为童谣是引导孩子尽早步入阅读之门的“绿色通道”。1.吟诵童谣,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童谣不仅简短生动,琅琅上口,而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如“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这些短小精练、鲜明生动的童谣,描绘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课前三分钟,童谣大家诵,边玩边学习,其乐自融融。这样的课前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了课外知识,训练了良好语感,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前组织形式,让孩子带着积极、昂奋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情感基础。2.巧设童谣,吸引的不仅仅是目光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往往对阅读的容感兴趣,就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如教授《雨点儿》时,运用童谣谜语“千条线,万条线,飞入水中都不见”.
.导入,学生一下子兴趣就激发起来,进入主题就顺理成章。3.吟唱童谣,体悟的不仅仅是主题低年级孩子一直最喜欢语言生动、情节有趣、主题鲜明的童话、寓言故事。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巧妙地提炼童谣。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在琅琅诵读中深化对课文容的理解,更能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效地训练语感。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后,“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唱又跳。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冷又饿。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生活美。”一首节奏欢快、鲜明生动的童谣,将孩子们的激情再度点燃,边拍边唱,乐趣无穷,“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4.创编童谣,发展的不仅仅是思维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创编童谣的机会,是拓展思维的好方法之一。《雨点儿》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谣,其句式整齐,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课堂上,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读完之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此时可借机引导:“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结合生活,发挥想象,我们也来学着编编童谣吧?”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唱歌。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打鼓。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跳舞。雨点落在小河里,在小河里开花。”;“雨点落进池塘里,青蛙呱呱叫。雨点落进小溪里,溪水叮叮咚。雨点落在果园里,桃花红艳艳。雨点落进田野里,庄稼美滋滋。”……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言的无拘无束地表达中,一首首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有趣的童谣,不但放飞了孩子们的思维,更让孩子在活用语言中发展了创造的智慧。5.吟咏童谣,整合的不仅仅是资源我尝试将一些知识性的童谣发到家长的短信上,请家长主动帮助孩子们温习课堂容。如我将认识四声符号的童谣:“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好像下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发给家长。家长们就开始各显教育神通了。有的家长在接孩子的过程中,故意朗诵童谣,孩子一听,兴趣就上来了,“爸爸,你怎么也会啊”,家长随即跟上去,“你也会吗?”孩子立即就背给家长听了,到了家,还意犹未尽地写给爸爸看。有的家长故意只背了一点点,假装记不得了,这下可好,一个活生生的小老师出现了,家长在学做学生的过程中,加深了亲情关系,并陪伴孩子完成了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童谣,缘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在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更重组和优化的教学的资源,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程维度”与“编者对话”的作为。童谣在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眼里,只是一个小小的“低音”,“低音”意味着厚实的底色和坚实的基调,真正弹奏好了这个“低音”.
.对于整个乐章至关重要,语文教学才能富有无穷的魅力。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课程建设的园地有可为。灵活地运用童谣辅助教学,不仅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将精彩不断;如此,琅琅童谣中,孩子们语文学习必然成为一支完整而完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