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 MB
- 2023-04-06 13:31: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汉字剪纸
一、相关介绍(一)汉字的特点(二)剪纸的定义(三)剪纸与汉字机缘(四)汉字剪纸的定义
1.下列属于汉字剪纸的是()。ABCDABCD
(一)汉字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文字与其他古文明文字一样,属于象形字,也就是通过对于具体事物的象形化而形成的文字。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相生相随,已经共同走过了数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沉浮,在风卷云涌中变迁,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汉字。了解书法的人们都知道,汉字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那就是书法,迥异的书法风格将汉字变成了展现中华儿女审美精神、人格理想和伦理观念的文化符号。中国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具体描述的,其已经超越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这样一个巨大作用的本身。
(二)剪纸的定义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三)汉字与剪纸结合的机缘首先,汉字的对称性使它得以在民间剪纸中广泛使用。其次,汉字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产生了多种字体,为剪纸艺术汉字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最后,汉字能直接明了的体现创作者的情感。
(四)汉字剪纸的定义中国剪纸形式之一的“汉字剪纸”就是将中国汉字、书法与剪纸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民间艺人将汉字巧妙的融入剪纸创作中,汉字本身在剪纸出现后,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剪纸图案中的一部分。中国民间传统剪纸与中国汉字携手走过了千年的历史,现在“汉字剪纸”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二、发展历史(一)源起(二)古代汉字剪纸的发展(三)现代汉字剪纸的发展
2、最早将汉字与剪纸艺术结合是在什么时候?()A.清朝B.唐朝C.宋朝D.元朝B
(一)源起:将古老的汉字书法艺术运用在民间剪纸中,最早谓之“剪字”。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称:“人胜两枚,一枚有金箔字十六”。一般认为这是现存最早的“剪字”,即16字吉语的剪字:“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时间约为唐至德年间,字体方正饱满,有魏碑版气度。
(二)古代汉字剪纸发展据记载,南宋时期,在杭州等地出现了以“剪字”为职业的艺人。周密《志雅堂杂钞》中描述:“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文中所说的俞敬之可谓是剪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民间艺人,专剪名家书法作品,以他为代表开创了具有单纯审美意义的剪纸观赏品。
清朝尤其以摹古人字画为剪纸形式表现者居多,据柴萼《梵天庐丛录》记:“全椒人江舟,善书画,尤工剪贴,喜勾勒古人真迹,剪后着色,与书画无异“。陈云伯的《画林新咏》载,“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于此”;据严州(浙江)建德县志,当时以剪字著称的艺人林文耀,幼年攻书法,中年在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仍能剪纸为字,体势飞动如龙蛇,点画不差毫发,人称“林剪”。嘉庆、道光年间徽县槐塘陈姓人家的厅堂内有幅安徽人程奂轮的书法剪纸,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如今少见的清代剪字珍品。
(三)现代汉字剪纸的发展现今,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善“剪字”的也不乏其人。如西安的吕国岭巧手剪出千字《洛神赋》,被称为西安十佳绝活艺术大师;新沂市年近八十名叫张开华的老人,能熟练地临摹或凭空剪出各种字体的汉字,并自编《剪字法》;长沙市的洪源先生有一手剪字绝活,并为此写了本剪字艺术专著《洪氏一笔书》等。试想各种书体,不用笔墨,单凭一把剪刀,一张纸,长短伸缩自如的笔画,流畅自如、形神皆备的线条同样可以表达出来,着实令人叹服,也足见汉字书法与民间剪纸两者相结合的魅力。
三、汉字剪纸分类(一)变形字符式(二)嵌字画式(三)字中套花式(四)谐音式(五)组字画式(六)分类小结
3.左图属于汉字剪纸中的哪一类?()A.变形字符式B.嵌字画式C.字中套花式D.谐音式B
(一)变形字符式也可称为“异体字”,这是民间艺人在书体上的创造,其中以“囍”、“寿”最有代表性。如民间“囍”字,由两个喜字合成,喻喜上加喜,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成为汉民族婚嫁的装饰性标志。又如民间剪纸中将“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字进行组合再创造。其结构方法为合并文字中相同部分,使得组合文字成为新的貌似汉字的整体。
(二)嵌字画式嵌字画即汉字与图形相结合。此类剪纸多以书法字与装饰图形组合在一起,文字也多为点题之用。“汉字入图”现象在南方民间剪纸中比比皆是,它能使作品文图互现、雅俗共赏,又显出一股儒雅的书卷气,尤以礼花类多见。如湖北绣花样剪纸“云散太阳出,水消石头沉”。初看是枝叶繁茂的花形,细看隐有文字,耐人寻味。
(三)字中套花式这一类民间剪纸作品,使用了“借物喻意”的方法,以汉字为外轮廓,内以各类象征吉祥的形象填满,题材有人物、神和传说故事、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以及诸如八宝、双钱等特定的符号等,借以表达特定的含义。如直接在“福、禄、寿、喜”等轮廓内增加寓意图形的剪纸。如此这样,单单福字右下的田字轮廓中的金鱼就有“金玉满堂”的寓意,且不用说其它诸如元宝、葡萄、寿桃、石榴、牡丹等的寓意和象征了,内容的丰富性不言而喻。
(四)谐音式此类民间剪纸以汉字中独有的谐音寓意现象构成主体纹样,也是民间的一大创造,在民间剪纸中广为应用。如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谓之“连年有余”;剪喜鹊(谐音喜)和梅花(谐音眉)意为“喜上眉梢”;运用“鸡”和“象”的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古乐器加上鱼或鸡和鱼剪在一起,便是“吉庆有余”。民间艺人怀着趋吉之心将谐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显示出无比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组字画式“组字画式”即以字组画,以一个成语、一句话,使笔画有所变化,连接组合成一幅图形或将某些图形模仿为汉字的笔画,将这些图形笔画按汉字的结构组合成字。如现代剪纸“喜气满堂”贴饰,此剪纸为“喜气满堂”四字组成的茶壶形状以“喜”字之“士”作壶盖,“堂”字之“土”作壶底,“气”作壶柄,“满”字三点水作流,构思巧妙,布局得当,笔画疏密粗细有致,造型圆润。此剪纸贴饰于室内墙壁,颇富喜庆色彩。
(六)分类小结其实,汉字的装饰组合手法十分多样,上述分类是为了方便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的手法在许多情况下也是很难区分的,这也正是传统汉字装饰性丰富所致。甚至很多时候,剪纸的纹样设计通常存在几种构成方法综合使用的。
(一)“囍”字的来历(二)中国人对“囍”字的喜爱(三)“囍”字的分类(四)剪“囍”字所需要的材料(五)剪“囍”字的步骤四、汉字剪纸——以“囍”为例
汉字剪纸应用较广。传统的喜庆活动中有汉字剪纸,像结婚贴剪的“喜”字,过年贴剪的“福”字,寿宴贴“寿”字。汉字剪纸对汉语初学者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剪纸艺术时,不但可以让学习者学习汉字和剪纸,还可以通过剪纸学习中国文化,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汉语初学者而言,“囍”字无疑是个不错的学习对象。对于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可以选择笔画复杂或结构不对称的汉字作为剪纸的材料。这里将以“囍”为例,简要说明汉字剪纸的步骤。
4、“囍”字的来历跟()有关。A.王安石B.曾巩C.欧阳修D.柳宗元A
(一)囍字的来历相传“囍”字由来,是宋代王安石在赶考途中,路过马家庄,见马员外出了副对联,上联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征求下联。王安石因急赴京赶考,未有理会,岂知会考时,主考官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上联要求王安石对下联,王安石想起马员外的“走马灯”上联,以此来对“飞虎旗”。之后,王安石来到马员外家,又以“飞虎旗”为下联对上联的“走马灯”,让马员外相当赏识,便将女儿许配。成亲当日,王安石接到中了进士的喜讯,因为喜上加喜,就写了“囍”字在门上,从此“囍”字在民间传开。
(二)中国人对“囍”字喜爱古代,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婚的房间内,往往到处可看到“囍”字,充满喜气。现代,人们更加追求剪纸的艺术。有的人剪囍字就只是剪字体本身,或者在字体笔画里稍加装饰,或者在字体周围再剪些小装饰,而赵淑珍的囍字剪纸与众不同,她的囍字剪纸其实是包括囍字在内的一种吉祥图像。可见不分年代、身份,“囍”都是人们喜爱的讨喜字。
(三)“囍”字的分类第一类,“囍”字本身
第二类,“囍”字笔画稍加修饰
第三类,“囍”字周围加修饰
第四类,包含“囍”字的吉祥图像
1.一把剪刀2.一支笔3.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四)剪“囍”字所需要的材料
1.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红纸(五)剪“囍”字的步骤
2.将红纸向上翻折,成原来的一半
3.再次对折,成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4.用准备好的铅笔画出如图所示的形状
5.依图所示,减去多余部分
6.展开剪好的“囍”字
小结剪纸作为劳动者的造型艺术,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理想与信念,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观念。而“囍”字是中国文字中美好的书写符号,被中国人创造和应用于喜庆活动当中。汉语初学者通过学习剪“囍”字,不仅能体会中国剪纸艺术与汉字的奇妙组合,而且能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