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历史故事 6页

  • 18.37 KB
  • 2022-06-16 13:17:24 发布

经典励志历史故事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经典励志历史故事  在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励志的历史故事?  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退路  明代宰相严嵩弄权行奸,罕有对手。他当政二十多年,把嘉靖帝玩于股掌之中,群臣只能听任他的摆布。  有一年,宜春县令刘巨塘进京拜见皇帝后,随众多官吏前往严府,为严嵩祝寿。严嵩十分傲慢,随意招呼过众人,命人把大门关上,禁止任何人出入。  时近中午,无人安排酒食。刘巨塘饥渴交加,只得在府中乱转。  这时,严家的仆人严辛把刘巨塘领到自己的住处,用丰盛的酒食招待他,并说:“我家主人怠慢大人,小人若让大人不责怪我家主人,小人就稍感安心。”  刘巨塘忙道:“我官小职微,无足轻重,承蒙你家主人接待,已感荣幸,哪敢责怪呢?”  严辛笑了笑:“大人真的没有怨言?”  刘巨塘担心严嵩有意让严辛试探自己,马上说:“我真心为你家主人祈福,哪有怨言可发?”  严辛说:“此地就你我二人,大人不必讳言。我虽为严家仆人,也知世故人情,故而和大人倾心交谈。”   刘巨塘不明其意:“你有何意,直接讲出来,我绝不外传。”  严辛起身,拱手说:“与大人相识,是我的造化,还望大人日后关照我,不忘今日之情。”  刘巨塘不解地说:“你家主人如日中天,我只是小小县令,能为你做什么事儿呢?”  严辛为刘巨塘敬酒,道:“我家主人对上恭顺,对下傲慢,以君子自居,却行小人之事。我追随他多年,深知他有败露之时。有一天,他大祸临头,我等势必受到牵连,现在不趁早寻个依靠,找个退路,为时晚矣。我见大人心地良善,当为托付之人,故而赤诚相告。”  几年后,严嵩垮台,严世蕃被杀,仆人严辛受牵连而下狱。此时,刘巨塘正好在袁州当政,主理严辛的案子。他感念旧情,将严辛发配边疆,免其一死。  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丹麦首相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2月份出访秘鲁。在出访之前,他突然感觉自己的腿不舒服,走起路来很痛。  于是,在2月14日,他驱车前往离首相府较近的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看病。这是丹麦一家医疗设备非常齐全的著名医院。什么人都可以在这里看病。这里也根本不存在VIP专属区。   拉斯穆森将车停在了地下车库后,就来到了医院挂号处。看到这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就站在队伍后面排起了队。为了消磨时间,拉斯穆森从包里拿出一张当天的报纸看了起来。其间,他还从口袋里拿出手机,低声细语地接了几个电话。  有人从他身边经过,看到首相到医院来看病,有的向他点点头,有的向他问个好,还有的和他寒暄几句。人们看到首相来看病,就像看到一个普通的熟人,或者是一个邻居,人们对一切都显得那么习以为常。这种情景,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平常得就像看到日出日落或是花开花谢。  终于排到了。拉斯穆森挂了号。找到了看病的医生。  可是,找医生看病的人很多。拉斯穆森又只好在外面走廊椅子上坐下等候。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轮到了拉斯穆森。  医生照例询问了他的病情,并查看了他腿上的病情。然后,医生对他说道:“问题不大,一个星期后,我来给您做个小手术,很快就会好的。”  拉斯穆森听了。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说道:“医生,能不能给我提前做手术,一个星期后,我还有个重要的外事活动。”  医生说:“这哪行啊?总有个先来后到呀。再说,谁没有事呢?您有事,别人也有事,如果给您先做了手术,那不是不公平了吗?”   拉斯穆森听了,面露愧疚的神色,连声说道:“那是,那是!”  拉斯穆森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医院。  为了不耽误访问行程,拉斯穆森忍受着腿痰,坚持出国访问。  回国后,他找到了医生。按照事先的约定,医生为他动了手术。  首相看病,与普通病人一样,需要排队、挂号、预约,没有任何特权可言。  经典励志历史小故事:曾国藩的微波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宇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遨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咸。”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真正的改变。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