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2-06-16 12:46:2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蜂引路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培养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材的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与蜜蜂引路这件事有关系的词句,让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理解列宁为什么能自己找到养蜂人,是教学的难点。也就是第四自然段中列宁说的话,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依靠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读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和新词。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全貌后,从整体到部分逐段讲读。讲读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和默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明白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人。抓住记叙文的四要素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蜜蜂这些小动物怎么会引路呢?听老师读课文。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列宁没有向导,利用蜜蜂带路,找到了他要找的养蜂人的事。)三、学生自读课文。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课文。要求人人轻声动口读,把课文读通、读熟。四、学生自学生字。在课题和第1自然段中,找到并画出下面7个生字:引、莫、斯、附、养、派、谈;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引路、莫斯科、附近、养蜂、派人、谈天;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五、检查自学情况。用卡片读生字、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六、教学生字。对7个生字的字音、字形作重点指导。指导写字:引、养、派;另4个字自己抄写两遍。七、讲读第一自然段。1.轻声自读。2.指名朗读。3.默读。思考:(1)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22年,离现在70多年了,地点是在莫斯科附近,人物是列宁和养蜂人,事情是列宁常常和养蜂人谈天。)(2)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画出这些词语来。(3)“当地”是什么意思?(本地)课文中的“当地”指的是什么地方?(列宁住的小山的附近)(4)列宁常常请养蜂人来谈天说明什么?(“常常”一词说明列宁经常深入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同时也说明列宁平易近人,和人民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4.讨论。对上面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想好后按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全班选说的层次进行“说”的训练。5.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是记叙文的“四要素”,作文的时候要学着这样写。6.朗读训练。(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2)范读;(3)照老师的样轻声自练;(4)同桌互读;(5)小组轮读;(6)全班选读(教师加以指导和训练)。八、课堂练习。1.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开火车”个人读、齐读。反复读熟。2.抄写前7个生字。3.读课后作业第3题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然后用“附近”造句。先想后说,说后写,写后读,读后评。评后动笔改。为了扩大训练面,可同桌或小组再全班进行说、读、评、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1.轻声自读全文。思考:(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事?(2)写一件事要交待哪四个方面?2.用卡片读生字。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知道路的人不在——到莫斯科去了;在的人都不知道路——不知道养蜂人住在什么地方;列宁急于要找养蜂人谈谈怎样养蜂,还知道养蜂人住在附近,离得不远,于是,“就亲自去找”。)2.朗读。(1)指名朗读。(2)范读。(3)轻声自练。3.讨论。4.小结。列宁想找到养蜂人,别人都不知道养蜂人的住处,所以决定自己去找。三、讲读第三自然段。1.轻声读。思考:(1)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路边的花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摆贴。)(2)列宁边走边看,他发现了什么?(列宁发现了许多蜜蜂。“许多”一词非常重要。)(3)发现了许多蜜蜂,列宁会怎样想?会立刻联想到谁?(列宁会想,花丛中的许多蜜蜂一定和养蜂人有关,按照蜜蜂采蜜飞回的路线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4)列宁是随便地去敲小房子的门吗?(不是。列宁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断定养蜂人就住在这所小房子里。)(5)“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列宁判断的完全正确)(6)比较两个“附近”的具体含义。2.讨论。可用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办法练说。3.朗读。(1)轻声自读。(2)范读。(3)轻声练读。(4)指名朗读。4.
思维训练。引导推想:(1)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要是列宁发现了蜜蜂不去仔细观察,不去动脑思考,他能找到养蜂人吗?(不能)(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遇事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能按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的判断,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复述训练。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五、课堂练习。抄写第三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1.轻声自读全文。2.听写前7个生字。二、讲读第四自然段。1.轻声自读。思考:(1)列宁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他们见面后会怎么样?(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看课文插图,从他们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2)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惊讶?(每次总是向导请养蜂人到列宁那里去谈天,这次听到敲门声,养蜂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是列宁,见列宁只身一人,当然要惊讶,忙问“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3)他们的对话,双方都用“您”字说明什么?(4)“向导”指的是什么?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指的是蜜蜂。列宁把蜜蜂称为向导,一是对蜜蜂的喜爱,二是点明蜜蜂和养蜂人的密切关系。)2.讨论。可先轻声自说,然后同桌互说或小组轮说。3.教学生字:导。理解:向导。4.朗读训练。(1)轻声自读。(2)范读。(3)照老师的样自己练读。(4)指名朗读。(5)分角色读。三、课堂练习。1.听写8个生字。同桌互检。2.填空。做课后作业第2题。3.造句。做课后作业第3题(2),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然后用“惊讶”造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习作指导: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习作:学会认真观察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习作:寻找春姑娘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习作:第一次认真观察花生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拓展阅读:小小蜜蜂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拓展阅读:真假蜜蜂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拓展阅读 蜜蜂回家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蜜蜂引路》拓展阅读:蜜蜂的歌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阅读:蜜蜂的歌素材 鲁教版(通用)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一课一练 人教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3教案 鲁教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 4教案 教科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1教案 鲁教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 2教学实录 教科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1教学实录 鲁教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一课一练 浙教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蜜蜂引路一课一练 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