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 KB
- 2022-06-16 12:42:5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蜜蜂》教学反思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同学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同学也应该是课程的最终发明者。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同学创设参与和建设文本的机会。 我在教学三年级第五册语文教材《蜜蜂》时,同学个性化阅读感悟让我惊喜,同学咄咄逼人的质疑,也让我手足无措。从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同学的个性,才干使课堂灵动起来。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区分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我让同学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同学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同学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干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身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2
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同学那么多独特的考虑,这让我意想不到。 在后文学习中,我让同学从文本中寻找实验结果。根据同学的反馈,我在黑板上板书: 第一批 第二批 回到了家: 2只 + 15只 = 17只剩 3只未归。 (花费40分钟) (花费大约4个多小时至15小时) 了解了实验的结果,我让同学谈谈自身的感受,心情?有同学说:“蜜蜂了不起,它逆风而飞,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飞回蜂窝,真让人佩服。”可是有同学却说:“老师,这个实验是真实的吗?”我不容质疑地说:“那当然”可是同学却很不服气地质疑:为什么蜜蜂同时放飞,却分两批返回?同一蜂窝的蜜蜂飞相同的路程,为什么所用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我被震住了。是呀?我怎么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呢?为了挽留自身的颜面,我给自身找了个台阶:“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棒,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大家课后考虑。”课总算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考虑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置呢?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蜜蜂工作管理方案.doc
- 生字《蜜蜂》PPT课件.ppt
- 《蜜蜂》教学课件.ppt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PPT课件.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课件.ppt
- 作业蜂蜜的进出口分析.ppt
- 课件勤劳的小蜜蜂和小蚂蚁.ppt
- “圣蜜莱雅”深圳卫视广告方案.ppt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 小蚂蚁吃蜜糖的故事.doc
- 蜜蜂引路课件.ppt
-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蜜蜂.ppt
- 甜蜜的生日会.ppt
- 基于风洞实验的蜜蜂飞行机理研究.pdf
- 蜜柠茶广告营销.ppt
-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猪八戒新传4(蜜桃方阵).docx
-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4.蜜蜂.doc
- 三聚氰胺(蜜胺)泡沫炭的制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