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6-16 12:26:34 发布

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开发及利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开发及利用摘要: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本文利用数据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在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荒漠化等诸多环境问题。我们不能把环境遭到破坏简单的推给当地政府,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身份使当地政府在这里面临两难窘境。针对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F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Withavarietyofcoalresourcesinthecityofhulunbuir,thispaperusingdataanalyzethecity,achievingrapidgrowthinthedevelopmentofcoalresources.However,rapideconomicdevelopmenthasalsobroughtsomeseriousproblemssuchasdesertification.Wecould’tsimplyputtheproblemstothelocalgovernment,whoisalsoinanembarrassingsituation.Inviewoftheproblems,Ithinkthelocalgovernmentshouldinsistontheway6 of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words:coalresource;economicdevelopment;environmentalpollution;localgovernment;;circulareconomy一、地理概况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地处东经115°31′—126°24′、北纬47°05′—53°20′之间。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山东两省之和。气候方面,以大兴安岭为界,岭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岭和岭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雨热同期。全市有大小河流300多条,湖泊500多个。在草原和森林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肥沃的黑钙土①。呼伦贝尔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占全市面积的49%,占内蒙古自治区林地面积的83.7%。全市已探查到各类矿产达40余种,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地之一,褐煤②储量居全国第一。二、开发利用1、加速超越6 由以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并且储量巨大,尤其是在森林资源和煤炭资源方面,可以说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由于呼伦贝尔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加之种种原因其国内外市场打开相对缓慢,经济发展一直不愠不火。我们以1998年为例,将呼伦贝尔当年的统计数据与当时的全国水平作一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呼伦贝尔的各项经济指标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到了2010年,呼伦贝尔的人均GDP达到36560元,超过全国人均GDP四分之一有余。图中显表,自2007年以后,呼市人均GDP逐渐超越全国人均GDP。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后,呼伦贝尔原煤开采增长均超过两位数,特别是2008年,原煤增产30.7%。这华丽的增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悬机,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将带来怎样的问题,这都是本文在下面将要讨论的。2、黑色的金子在海拉尔盆地之下,孕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储备至少1048.48亿吨,是东北三省的1.8倍。其中以褐煤为主,总储量居全国第一。除了储量丰富,还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发等特点,其中伊敏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矿之一。6 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的限制,呼伦贝尔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呼伦贝尔主产褐煤,这种煤遇到空气容易风化,遇水泥化,长时间堆积接触空气会氧化燃烧,这些特质决定了褐煤不利于长途运输。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东三省工业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迅速增加。尤其是辽宁省,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这使得辽宁省对工业资源煤和电的需求巨大。面对需求旺盛的东北市场,不仅呼伦贝尔的原煤产量迅速攀升,而且促进了呼伦贝尔煤转电、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与内蒙古西部区不同的是,呼伦贝尔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为煤转电和煤化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今,煤炭与化工已成为呼伦贝尔的支柱产业,二者占去2009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陈巴尔虎旗为例,2009年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92.5%,是呼伦贝尔市增速排名第一的旗县。早在10年前这里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牧业,而现在有三分之二来自煤矿和化工企业。三、阴影6 但是,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多的破坏。呼伦贝尔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④。干旱的气候促使呼伦贝尔形成了草原沙地的景观,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却总是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自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开放蒙禁”等政策,促使当地人口激增,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已经变得十分明显,再加上管理失误,本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主要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我们在从海拉尔去跟河的路上,看见大量牛群、羊群和马群拥挤在狭窄的一方土地上。这些原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草场,承担了如此数量之多的牲畜。“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当地荒漠化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煤炭的大规模开采,无疑给当地荒漠化雪上加霜。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⑤当我看见呼伦湖时,让我惊讶的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是湖水的迅速减退。据导游介绍,长期以来呼伦湖水位面积维持在2339平方公里,但现在已经不到1800公里了,湖区周边沙化严重,湖里的鱼类也在逐年减少。我们在岸边散步,发现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裸露出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一切是由于附近的煤化工企业大量抽水和污水排放所致。无独在偶,我们在海拉尔的导游也一路上向我们抱怨煤炭的开采污染和破坏了当地的水土资源。“我们要留给子孙一个怎样的草原?”上述人士称。四、当地政府的困境6 煤炭和化工企业崛起给当地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压力,针对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呼伦贝尔政府制定了“有退有进”的发展战略。“退”就是逐渐缩减草场放牧量,迁移部分牧民去城市定居,减少开垦和放牧对草场的破坏;“进”就是大力发展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而且要集中发展,不能“铺大饼”,破坏草场环境。对此呼伦贝尔提出了“用1%的土地,释放电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在陈巴尔虎旗,该旗牧民户均草场面积有一万亩,近些年来政府规划出了3000亩的工业园区,在一批大型项目入驻后,在建项目总投资达98亿元,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54亿元。经济实力增强后,陈巴尔虎旗2009年承担起了48.1万亩的沙地综合治理项目,是他们历年治沙工程任务总和的四倍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