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50 KB
  • 2022-06-16 12:13:42 发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马过河(2课时含教学反思).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4小马过河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一时不知所措,便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亲自试一试,小马终于蹚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文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顺应儿童的心理,本分巧妙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能引发儿童思考。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析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大胆表达。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教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学目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标3.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课学2时重1.正确读写生字词。难安课点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排时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动物过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一匹小马也想过河,可是他遇到了困难。他会怎么过河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质疑。预设: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将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2.合作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有不会读的字,互相帮一帮。3.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更好。4.指名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pénɡtuómòfánɡdǎnɡbóqiǎnkè马棚驮到磨坊挡住伯伯很浅立刻tūshìtíjìāi突然试试前蹄既然唉(2)易读错的字:“棚”是后鼻音,韵母是“enɡ”不是“onɡ”;“驮”是三拼音节,“试”是翘舌音;“唉”是四声。(3)多音字:在“磨坊”一词中读“fánɡ”,在“乐坊、作坊”等词中也读“fánɡ”。在“街坊”一词中读“fānɡ”。(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再多形式认读、巩固。5.结合汉字特点,指导识记字形,了解字义。(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棚、磨、挡、伯、浅、刻、蹄。①(课件出示“马棚、磨坊、马蹄、伯伯”图片)学生齐读“棚、磨、蹄、 伯”;学生边做“挡、刻”的动作,边读生字;学给“浅”找反义词(深)。②借助偏旁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棚”的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刻”与刀有关,所以是立刀旁;“蹄”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等。(2)编口诀识记。◇驮——大马驮东西◇突——狗(犬)从洞◇穴(穴)中“突”然钻出(3)偏旁归类识字:“叹、唉”都是口字旁。(4)扩词识记。浅:浅水浅显深浅交情浅刻:立刻刻苦刻字刻舟求剑试:试验考试尝试试一试既:既然既是既往既成事实(5)熟字相加识记。木+朋=棚马+大=驮麻+石=磨土+方=坊穴+犬=突足+帝=蹄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抢读生字。7.指名读一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评议。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并口头给生字组词。2.教师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说说自己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交流互动,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字,教师示范书写。(2)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心”不宜写大。上部是“”,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且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下面不要超出第四笔横;下部撇挨着第三笔落笔,撇、捺要舒展。左右两部分起笔位置比较一致。右边第三笔是撇折,第四笔 撇穿插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左窄右宽。“扌”的提抵横中线;第五笔横宜短,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起笔重,收笔轻。(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同桌互相交换书写作品并评议。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体讲评。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还记得读课题时你们提出的三个问题吗?你是否找到了答案?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来读一读课文吧。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分小组交流。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卡。一天,小马帮妈妈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而松鼠说。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小马。3.学生分小组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2.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读好对话。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教师设置“小马过河”的情境:小马站在河的一岸,河中共有14块搭石,搭石上分别写有本课的13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教师指名认读生字,每读对一个字,小马就向前迈一步,直至全部读对后小马成功过河。(2)(课件出示词语)教师读,学生听写,然后同桌互评互纠。愿意麦子应该伯伯立刻突然掉下为难四周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2.导入新课。师: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中有哪些动物朋友吗?(老马、小马、老牛、松鼠。)这些动物朋友对小马过河有哪些帮助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马过河》。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做过什么事呢?(指名说)真好,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小马也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他能帮妈妈做什么事呢?1.学习第1、2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课件出示句子)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①“连蹦带跳”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这个动作?(指名做)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小马怎样的心情?(高兴。)②“怎么不能”是什么意思?(当然能。)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反问。)③“您”字说明了什么?(小马对妈妈很有礼貌。) ④谁能边做动作边读读小马的话?(指多名学生读)(2)妈妈的问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商量、询问的语气。)(3)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过渡: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他能不能顺利地把事情做好呢?2.学习第3~6自然段——第一次过河。(1)教师朗读第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句子)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①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妈妈不在身边、“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不知道能不能过去,真为难啊!)②你平时有没有遇到为难的事?跟大家说一说。(指名说)③指导朗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读出小马犯难的心理。过渡:正在小马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他是怎么做的?(2)指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后师生共同评议。①朗读指导:小马的话既要体现礼貌,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老牛对小马说话时很肯定很干脆。②(课件出示插图一)指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刚没小腿”。过渡:小马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做呢?它能顺利过河吗?(3)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①“立刻”是什么意思?你能给“立刻”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马上、立即。)②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想都没想,就准备蹚过去,可是松鼠却把他给拦住了,这是为什么呢?(松鼠认为河水很深,小马过河会被淹死。)③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吃惊。)小马为什么很吃惊?(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河水很深。)④想一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的伙伴为什么会淹死在这条河里?⑤指导朗读:根据提示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如“(松鼠)拦住他大叫”, 读时语调稍高,语速稍快,读出十分着急、担心的语气,可联系插图二帮助体会。接下来松鼠“认真”地说,通过“认真”这一提示语,想象松鼠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小马吃惊地问”,可想象小马吃惊的样子并做出吃惊的表情,读出小马的疑惑。⑥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过渡: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河水到底是浅还是深?小马会怎么做呢?(4)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①“连忙”和文中的哪个词语意思相近?(立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写出了小马怎样的心理?(为难。)小马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马只是叹了口气,便决定回家问妈妈。)②“唉”是小马的叹气声,他为什么会叹气?谁来读读小马的话?(指名读)小结: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不动脑筋想一想,也不敢鼓起勇气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去问妈妈。3.学习第7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思考:小马跑回家去,他是怎样和妈妈说的?妈妈又是怎样回答他的?(2)分角色朗读,体会小马和妈妈的心情。①(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指两句学生朗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A.妈妈的话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小马的呢?(妈妈的话要用亲切而奇怪的语气来读,小马的话则要读出难为情的语气,声音稍低,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呀?指名回答。(小马开始兴致勃勃地答应帮妈妈做事,现在却返回了家,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他多不好意思啊。)B.从小马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他的难为情吗?(能。“……”表示小马说话断断续续,这是难为情的表现;两个“我”字说明小马说话吞吞吐吐,很不好意思。)②(课件出示第二组对话)指两名学生朗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朗读指导:老马的这个问句是个反问句,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那条河是很浅的。小马说话时心情是很纠结、很委屈的,因为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可松鼠偏说河水很深,让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要读出为难的语气。③(课件出示第三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A.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连着问了小马两个问题,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妈妈说话的语气十分温和与慈祥,朗读时声音不能高,语速不能快,体现妈妈对小马的关心、鼓励。)B.这里再次出现省略号,小马的心情是不是还和第一次说话时一样?(小马两次说话都结结巴巴,但心情不一样。这次小马他更难为情了,因为妈妈连着问了两个问题,他都没有思考过。)C.指名读妈妈说的最后两句话,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一是对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当拿不定主意时,要去试一试。)D.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7自然段,整体回顾妈妈和小马的三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了河边,这次他过河了吗?4.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第二次过河。(1)自由读第8自然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小马没有听从松鼠的劝阻,自己下河蹚到了对岸。)(2)小马小心地蹚到了对岸,觉得河水是深还是浅?(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3)思考: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水的深浅的看法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观察老牛、小马、松鼠的高矮) (4)说话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①说“老牛、小马、松鼠”的高度。(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②说河水的深度。(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③用“因为……所以……”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5.小组间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复述课文,完成练习1.(课件出示词语)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1)自由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故事情景,然后练习用词语讲故事。(2)分小组讲故事,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讲。生:住在马棚里的小马很愿意帮助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里去,可是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去,非常为难。他请教牛伯伯,牛伯伯说河水很浅。他正要过河时,一只松鼠突然拦住了他,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同伴。小马很吃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难为情地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试就知道了。小马听了,跑到河边,小心地蹚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2.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1)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每句话是否正确,你觉得正确的话就打“√”,并说说理由。(2)同桌相互交流,看你们的观点是否一致。 (3)全班汇报交流。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师:本节课,我们既读了有趣的故事,又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既能模仿人物的语气朗读课文,又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既能用自己的话按要求讲故事,又能对文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像老马说的那样,要多动脑筋,多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地成长。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多元识字,激发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第一节课,我安排了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首先,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结合本课生字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出示图片、联系生活来理解字义,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用编口诀、偏旁归类等方法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让学生快速掌握了本课生字。2.精读品悟,指导朗读。阅读是表达交流的基础,而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第二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推进朗读活动,抓住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语言指导朗读。如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进一步感悟松鼠内心的焦急、担心;抓住小马的“低下头”、说话吞吞吐吐理解他的“难为情”等,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彰显了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