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0 KB
- 2022-06-16 12:13: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玲玲的画》《小马过河》3篇课文。侧重于渗透遇到问题怎么办?动动脑筋,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本单元仍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词复述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语气。《小马过河》这个童话借小马两次过河的经过,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学生来讲,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恰当的语气;二是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并能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讲述故事。教学时可根据人物出现的先后,结合图片,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加强范读、带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给图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学习生字新词的要求比较容易达到,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和故事情节,在形式多样的反复读中内化语言,理解老马说的话,最终能借助关键词语或图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二、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认识“驮、磨、坊”等11个生字,会写“愿、意、麦”等8个生字。2.学习默读,做到不指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3.学用“愿意、麦子、驮、突然、难为情”等关键词语复述故事。4.初步懂得碰到问题,要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教学重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并复述故事,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三、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阅读文本《酸的甜的》。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揭示课题)。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读的过程过程中遇到困难,用自己的喜欢的办解决。(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自学要求: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 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PPT出示)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yuànyì)
帮您做事。”小马驮(tuó)起半口袋麦(mài)子,飞快地向磨坊(mòfánɡ)跑去。 跑着跑着,一条河挡(dǎnɡ)住了去路。小马立刻(kè)跑到河边。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 小马叹了口气,说:“唉(ài)!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原来河水既(jì)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了解故事梗概。】三、范读课文。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 四、不出声读课文,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故事结构。1.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了什么? 2.小马过河,他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 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从哪儿到哪儿?第二次呢? 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部分?五、精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分别说了些什么?用横线画一画;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教师示范)“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学生循法自学。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
,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2.学生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作好准备。(PPT出示) 连蹦带跳地说、嗒嗒地跑过去、问道、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头说、拦住它大叫、认真地说、高兴地说、亲切地说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它们一个个怎么说,你能学得起来吗?【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带有饱满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具体的理解。】预设:①“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上什么词儿?(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3.读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词语,试试怎样读更好。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也是“高兴地说”,老马、小马、都很高兴。不过,一个像大人,一个像小孩。现在请同座的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读第二节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②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为难了。心里怎么想的?该怎么读?(轻读)请谁来扮小马? ③
小马问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疑问的句子怎么读呢?老牛回答时,说的很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现在请女同学扮小马,男同学扮老牛,读读他们的对话。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拦住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小松鼠(指名试读)。 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 ⑤“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吃惊地”,那是一般地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 ⑦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怎么办?课文中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立刻、连忙) ⑧练习朗读三、四自然段。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⑨比较:如果省掉这些表现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变成“小马说……老马说……松鼠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⑩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联系生活理解“难为情”。点拨:“说”“问”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所以前面都是用“地”。4.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设计意图:虽是指导朗读,却把课文中的主要的知识点突出,而且通过对这些词语、常用标点(问号、感叹号)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这就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5.填充练习。 我高声( )喊小林飞快( )跑他轻轻( )问 我认真( )写字 小红高兴( )说妹妹大声( )唱着歌
(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2)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说!”让学生加以描述。 (3)指名一同学蹦跳着进教室,连声喊:“我们班上得了红旗了。”然后要把学生把这一情境加以描述。6.生字书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生字词。1.复习课文生字词语。2.PPT出示: 一()马棚一()老马一()小马半()麦子一()磨坊一()小河一()松鼠 一()大树一()老牛学生完成练习后,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接着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把几种事物的联系说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例: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过一条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 【设计意图:这样由读到说的语言训练,不仅学习正确使用数量词,还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二、学习“小马过河”部分。 1.小马怎么过了河?(自学课文) 2.老马怎么说的?
出示妈妈的话反复朗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3.现在请你为小马动动脑筋: 同一条河,老牛说“深”,松鼠说“浅”,你们说哪个说得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图并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认真地试了试,试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出示小马图,要求学生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如果大象和小白兔(贴图)也要过河,小马应该对他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三、总结课文,通过说话训练,结出寓意。 1.现在你们看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重要? 2.齐读老马的话。 3.老马是说:“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这样正面的说法,该怎么讲呢?(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行)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自己亲自去试一试。 四、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复述课文。1.PPT出示关键词,学生各自练习讲这个故事。愿意麦子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
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用上以上词语,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情,把课文“表演”出来。 2.给PPT图片配音讲故事。3.指名分角色复述。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读、说”,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五、巩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2)小马向别人请教,是对的。()(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设计意图:部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设置判断以上的说法的正误练习旨在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和与文本的联结与运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考查。】六、总结提升。1.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实践的重要: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拓展阅读实践。酸的和甜的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它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它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小松鼠把狐狸说的话告诉了小兔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笑着问:“你吃过吗?”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小猴子听了,大口打口地吃起葡萄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他吃得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和阅读《酸的和甜的》,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增强对童话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明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去试一试,多实践”的道理。】七、作业设计。1.书写生字词。2.为家人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板书设计:14小马过河难为情没过河
老马小马第一次问老牛动脑筋听松鼠去试试第二次试一试小心成功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