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6 KB
  • 2022-06-16 12:12:34 发布

二年级语文上册 小马过河 4教案 北师大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目标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3.能背诵、默写妈妈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3.训练说话。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4.学习字词。读生字新词--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生字组词,并抄写。〈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 顺利过了河)3.口头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妈妈(),最后写小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4段)2.指导朗读。(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过去。’”“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3.练习复述。(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2)指导复述。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4.找近义词。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1.分角色朗读,表演妈妈教育小马的情节。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并画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对妈妈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四种答案(略)〉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课堂总结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课堂练习1.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1)说“高度”(2)说“深度”(3)连说。2.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